问题

乳糖不耐受症状有可能后天形成吗?

回答
乳糖不耐受,很多人都听过,就是喝了牛奶或者吃了奶制品之后,肚子会咕噜咕噜叫,甚至拉肚子。有些人天生就能代谢乳糖,有些人则不行。那么,是不是说,乳糖不耐受就一定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呢?或者说,我们成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对奶制品不那么“友好”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乳糖不耐受确实有可能后天形成。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像有些人天生基因就决定了他们几乎不产生乳糖酶,后天形成的乳糖不耐受,往往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我们小肠里负责分解乳糖的“工具”——乳糖酶——减少了。

要详细说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乳糖酶是个啥。

乳糖酶:小肠里的“消化酶专员”

乳糖是牛奶和奶制品里的主要糖分,它是一种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我们身体要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就得先把乳糖“拆开”。这个拆解工作,就交给了一种叫做乳糖酶(lactase)的酶。

在我们小肠的内壁上,有一层叫做“刷状缘”的微小突起,上面就分布着大量的乳糖酶。当我们喝了牛奶,乳糖到了小肠,乳糖酶就会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吸收进血液里,变成身体的能量。

后天形成的乳糖不耐受:有哪些“凶手”?

后天形成的乳糖不耐受,通常是因为小肠粘膜受损,导致生产乳糖酶的细胞受到影响,最终分泌的乳糖酶量减少。这就像一个工厂,本来生产某种零件的机器出了故障,导致零件产量下降。引起这种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成年型乳糖不耐受): 这其实是最常见的后天形成原因,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很多人小时候还能好好喝奶,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自然而然地会逐渐减少乳糖酶的产量。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衰减,就像我们小时候牙齿掉光了会长出新牙,但成年后就不会再长一次。这种变化通常在青春期后开始显现,到了中老年更加明显。所以,你突然发现自己喝牛奶会不舒服,很可能就是进入了这个自然衰减阶段。这并不是什么疾病,而是人体一种“省力”的生理调整。

2.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这类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是由于某种疾病或者情况直接或间接损伤了小肠粘膜,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这就像工厂机器被破坏,产量立刻受影响。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包括:
小肠疾病:
腹腔疾病(乳糜泻): 这是一种对麸质(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中的蛋白质)过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麸质会攻击小肠绒毛,导致绒毛萎缩,而绒毛上正是乳糖酶的“生产车间”。因此,乳糜泻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乳糖不耐受。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这些是慢性炎症性肠病,也会引起小肠粘膜的炎症和损伤,影响乳糖酶的产生。
感染: 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比如轮状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特别是那些引起腹泻的感染,会暂时性地损伤小肠粘膜。在感染恢复后,小肠粘膜可能会逐渐修复,乳糖酶的产量也可能恢复。但如果感染严重或反复发生,损伤可能更持久。
小肠切除术: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如肿瘤、创伤)切除了一部分小肠,尤其是吸收营养功能最强的小肠段,那么乳糖酶的生产能力自然会下降。
其他吸收不良综合征: 比如某些遗传性疾病,虽然不是直接引起乳糖酶减少,但会影响小肠对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可能间接影响小肠健康。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一些广谱抗生素,虽然主要目的是杀灭有害细菌,但它们也可能对肠道内的共生菌群造成影响,甚至直接损伤小肠粘膜细胞。一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虽然不直接影响乳糖酶,但也会改变糖的消化吸收过程,有时可能与乳糖消化不适混淆。还有一些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也可能对快速分裂的小肠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影响小肠粘膜的正常功能和修复能力,从而可能导致乳糖酶的产量下降。
酒精滥用: 长期过量饮酒会损伤消化道粘膜,包括小肠,从而可能影响乳糖酶的产生。

3. 发育性乳糖不耐受: 这个主要针对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早产儿的小肠发育可能还不完全,乳糖酶的产生可能不足。随着他们长大,乳糖酶的产量通常会逐渐增加并恢复正常。

身体会发出什么“信号”?

当乳糖没被充分分解,它就会继续向下走到大肠。大肠里的细菌很喜欢乳糖,它们会发酵乳糖,产生气体(氢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短链脂肪酸。这就是为什么你喝了牛奶后会觉得肚子胀气、咕噜咕噜叫。同时,未被吸收的乳糖也会在大肠里聚集,产生渗透压,把水分也“吸”进来,导致水样腹泻。

所以,典型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包括:
腹胀
腹鸣(肠鸣音亢进)
腹痛、腹部绞痛
腹泻(通常是水样腹泻)
恶心
有时可能伴随呕吐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你摄入乳糖的量以及你自身乳糖酶的缺乏程度。有些人可能只吃一点奶酪就会不舒服,有些人可能喝一杯牛奶才会出现症状。

什么时候该担心?

如果你是成年后,或者最近这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对奶制品不适应,而之前都没有这种情况,那很可能是成年型乳糖不耐受在起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如果症状突然出现,并且非常严重,或者伴有体重下降、便血、持续发热等其他令人担忧的症状,那就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去看医生。医生可能会通过吹气试验、粪便检查或基因检测来确诊,并进一步找出导致乳糖不耐受的具体原因,特别是排除继发性原因的可能性。

如何应对?

一旦确诊为乳糖不耐受,也不用太担心。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管理。
减少乳糖摄入量: 不需要完全禁食奶制品,可以尝试少量多次摄入。
选择低乳糖产品: 例如硬质奶酪(如切达奶酪、帕玛森奶酪)和酸奶(尤其是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乳糖已经部分分解。
食用无乳糖牛奶和奶制品: 市场上有很多经过酶处理的无乳糖牛奶。
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在食用含乳糖食物前服用乳糖酶药片或胶囊,可以帮助消化乳糖。
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 将奶制品与正餐一起食用,可以减缓胃排空,让乳糖酶有更多时间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乳糖不耐受绝对有可能是在成年后才出现的,这不仅是因为生理性的衰退,也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或外部因素对我们身体消化系统造成的“意外”。了解这些原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小牛奶喝到大,在家晚饭一般情况下没有汤,都是牛奶,送上门那种当地鲜牛奶,从没发现过自己有乳糖不耐的迹象。

直到工作以后买了一回德运奶粉,晚上空腹喝了,突然发现,我居然乳糖不耐(ーー;)

过年过节回家喝牛奶依然正常,空腹也没问题。后来又买了*牛、*利、*元,奶粉和鲜奶都试了试,毫无问题。

大概明白国内牛奶和进口货还是有区别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乳糖不耐受,很多人都听过,就是喝了牛奶或者吃了奶制品之后,肚子会咕噜咕噜叫,甚至拉肚子。有些人天生就能代谢乳糖,有些人则不行。那么,是不是说,乳糖不耐受就一定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呢?或者说,我们成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对奶制品不那么“友好”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是肯定的,乳糖不耐受确实有可能后天形成.............
  • 回答
    维他奶退出国内市场?这消息要是真的,对于不少像我一样对牛奶不那么友好,却又热爱豆奶的人来说,可真是有点小打击。不过,好在咱们中国豆奶文化源远流长,市面上好喝的、健康的豆奶品牌也很多。就算维他奶不在了,咱们也能找到心仪的替代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维他奶这么受欢迎,咱们在找替代品的时候,也应该.............
  • 回答
    得了乳糖不耐受症,却又对牛奶情有独钟,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矛盾。不过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世界末日!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烦恼,而我们也有不少聪明的办法来绕过这个“牛奶坎”。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怎么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享受牛奶带来的美好。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简单来说,牛奶里.............
  • 回答
    在中国,乳糖不耐受的现象确实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一个健康问题。要详细地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简单来说,乳糖不耐受是指我们的身体在摄入含有乳糖的食物(最主要的就是牛奶及其制品)后,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乳糖。乳糖是一种双糖,在小肠中需.............
  • 回答
    “97%国人乳糖不耐受”这个说法是一个普遍被误传的数字,事实上,这个比例存在一些争议,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人群划分,结果会有较大差异。更准确地说,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比例普遍较高,大约在80%95%之间,而中国人的比例也大致落在这个区间。即便如此,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理解,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浮现了:内.............
  • 回答
    中国人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这是个事实。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在牛奶和乳制品方面的普及和推广力度,却是一直在加强。这背后,其实是多个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先搞明白“乳糖不耐受”这事儿。简单来说,乳糖不耐受是因为人体缺.............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吃粥不健康”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他没有更深入地探讨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乳糖不耐受问题,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张文宏医生提出“吃粥不健康”的出发点。他强调的是一个均衡饮食和营养摄入的视角。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习惯了以粥为主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河南省焦作市某县城在公园里悬挂二十四孝图壁画,其中包含“乳姑不怠”和“埋儿奉母”的内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是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和奉养。在古代社.............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咱们出生后,最先长出来的是那些白白嫩嫩、但又没多久就得换掉的小乳牙?难道不能直接就长出那种可以陪伴咱们一辈子的恒牙吗?这背后其实藏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咱们身体成长的奥秘,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乳牙,是宝宝成长路上的“开胃菜”咱们先从乳牙的“使命”说起。你可以把乳牙想象成宝宝成长路上.............
  • 回答
    在古代,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家庭中,“乳娘”这个词汇所代表的,远不止是喂养婴儿这么简单,它承载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那段历史,会发现母亲不亲自抚养孩子,而是交给乳娘,并非出于冷漠或不负责任,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乳娘,不仅仅是奶水提供者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乳娘”这个概念。古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感受,而且听起来并不孤单。很多人在不经意间触碰到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时,会涌现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而乳头正是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情绪触发器”。这种感受,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生理层面: 乳头及其周围的区域,特别是女性的乳晕,分布着非常密集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连接着大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物学上一些非常基础但重要的概念。要理解为什么植物没有乳糖,我们需要从乳糖的本质以及植物和动物在获取和储存能量上的根本差异说起。首先,我们来谈谈乳糖。乳糖,又称乳糖,是一种双糖,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半乳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它的主要来源是哺乳动物的乳汁,尤其是在哺乳.............
  • 回答
    乳胶床垫哪个牌子好?深度解析与选购指南想买一张舒适又健康的乳胶床垫?市面上的品牌琳琅满目,价格区间也很大,确实让人眼花缭乱。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彻底的“乳胶床垫大起底”,从品牌推荐到选购技巧,告诉你如何才能挑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床。 为何偏爱乳胶床垫?先了解它的魅力所在在深入品牌和选购之前,咱们先.............
  • 回答
    “乳下夹笔”、“锁骨放硬币”、“A4 腰”这些网络流行词,说实话,在很多人的眼里,确实触碰到了“物化女性”的敏感神经。我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到底哪里让人觉得不舒服,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争议。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物化女性”。简单来说,就是把女性当作一种可以被衡量、被拥有、被当作物品来对待的.............
  • 回答
    乳腺肿块没有血流信号,这在临床上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线索,但它不能直接断定就一定是良性的。我们需要更详细地解读这个现象,并认识到它只是诊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血流信号很重要?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 恶性肿瘤的特点: 恶性肿瘤,尤其.............
  • 回答
    关于乳胶枕是不是智商税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有趣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话题。要说它是不是智商税,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好好捋一捋。先说说乳胶枕的好处,为什么它卖得贵,为啥有人愿意买账。 天然乳胶的特性: 很多号称是“纯天然乳胶”的枕头,主要的卖点是它的材质。天然乳胶是从橡胶树上割下来的汁液,经过.............
  • 回答
    嘿,聊到乳胶枕,这玩意儿确实是舒服,睡在上面感觉头和脖子都被温柔地托住了,不像普通枕头那么容易塌陷,还能透气,夏天不闷。不过市面上的牌子多得眼花缭乱,到底哪些才靠谱,这背后是有门道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说说哪些乳胶枕品牌值得你考虑,以及为什么它们能脱颖而出。说实话,选乳胶枕,最核心的还是看乳胶.............
  • 回答
    乳腺肿瘤手术是一项重大的身体事件,术后护理对您的康复至关重要。虽然您的医生和护士会提供详细的指导,但了解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恢复过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说明,让您心里有个数,同时也希望避免那些听起来像是在念说明书的空洞话。首先,我们得关注伤口护理,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部分。 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