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过牢的人为什么会容易再进去?

回答
做过牢的人为什么会容易“再进去”,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他又犯了罪”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心理和经济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一、 出狱后的现实困境:社会融入的重重障碍

1. “标签效应”与社会歧视: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一旦有了犯罪记录,即使是小错,也会像一个烙印一样跟随着一个人。求职时,很多单位会设置“无犯罪记录”的门槛,即使有些岗位不强制要求,面试官也可能因为你的背景而心存芥蒂,宁愿选择“更保险”的候选人。更别提那些需要高度信任的行业,比如金融、教育、医疗等,基本就无缘了。这种歧视不仅仅是来自企业,也可能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租房、办理贷款、甚至与人交往时,都会因为“有过案底”而被区别对待,这极大地剥夺了他们融入正常社会的可能性。

2. 就业困难,生计无着: 失去了合法、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钱,就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更不用说重新开始。当一个人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时,为了生存,他可能会被逼无奈地重操旧业,或者走上其他非法途径。这种“经济压力”是推着他们再次犯罪的重要力量。

3. 技能更新的滞后与市场脱节: 很多服刑人员在狱中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可能已经过时,或者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加上服刑期间与社会脱节,对新技术的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几乎一无所知。出狱后,他们发现自己拥有的技能已经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境。

4. 缺乏社会支持网络: 许多服刑人员本身来自破碎的家庭,或者在服刑期间失去了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出狱后,他们往往孤立无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也没有可以提供帮助的亲友。这种缺乏支持的状态,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脆弱,更容易滑向绝望和旧习。

二、 心理与行为的惯性:旧习惯难以戒除

1. 犯罪习惯的固化: 监狱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可能会强化某些不良行为模式。例如,在监狱里,暴力、欺骗、小团体等行为可能是生存的手段。一旦习惯了这种生存逻辑,即使出狱,也很难立刻适应守法社会的要求。

2. 心理创伤与应激反应: 服刑经历本身对人的心理会造成巨大的创伤,比如剥夺感、孤独感、羞耻感、不被信任感等。出狱后,很多人会伴有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当他们再次遇到压力、挫折,或者不愉快的经历时,可能会触发他们的应激反应,让他们回到熟悉的、但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模式。

3. 冒险倾向与冲动控制问题: 很多人犯罪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计算,也可能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比如冲动、冒险倾向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即使在狱中接受了一些教育,如果这些深层的性格缺陷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一旦外界环境出现诱惑或压力,他们就可能再次失控。

4. “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当一个人觉得社会已经不接纳自己,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时,就可能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既然已经被贴上了“犯人”的标签,反正也是被歧视,不如就“做个坏人”算了。这种消极心态会瓦解他们重新做人的动力。

三、 外部环境的诱惑与胁迫

1. 重返旧友与不良环境: 许多罪犯是在与不良人群交往中走上犯罪道路的。即使出狱,他们也可能因为过去的联系,或者无法找到新的、健康的人际关系,而被旧友拉回原来的圈子。不良的环境,比如充斥着赌博、毒品、非法交易的地方,会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机会”和“诱惑”。

2. 经济诱惑与快速获利: 某些犯罪行为,比如盗窃、诈骗、贩毒等,相比辛勤劳动,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和更快的满足感。对于那些经济压力巨大、又缺乏合法收入来源的人来说,这种“诱惑”是极其难以抵挡的。

3. 结构性犯罪的吸引力: 有些犯罪行为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结构或群体运作的,比如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的盗窃团伙等。一旦这些人从监狱出来,他们可能会被这些组织重新招募,因为这些组织提供了经济利益、归属感和某种程度的“保护”,而这些恰恰是他们出狱后最缺乏的。

四、 矫正与康复体系的局限性

1. 狱中改造的有效性: 尽管监狱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也受限于监狱的资源和管理水平。并非所有人都能在狱中获得有效的改造,有些人的旧习和不良观念可能并未被根除。

2. 出狱后的社区矫正与帮扶不足: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出狱后的社区矫正和帮扶体系上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跟踪、心理辅导、就业援助和社会融入支持,使得出狱人员很容易在重返社会的初期就因为各种问题而“掉队”。

总而言之,一个人做过牢之后之所以容易“再进去”,是一个由个人因素(如心理创伤、习惯)、社会因素(如歧视、就业困难)和环境因素(如不良诱惑、缺乏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犯罪,同时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真正地融入社会,才能有效地降低“再犯罪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职业资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做过牢的人为什么会容易“再进去”,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他又犯了罪”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心理和经济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出狱后的现实困境:社会融入的重重障碍1. “标签效应”与社会歧视: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一旦有了犯罪记录,即使是小错,也会像一个烙印一样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又难以抉择的问题。男朋友的父亲曾经杀人并且坐过牢,这件事摆在你面前,让你对未来婚姻产生疑虑,这完全是人之常情,也是非常理性且负责任的思考。让我想想,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想,怎么做。首先,我会花时间去消化和接受这个信息。这件事情的分量太重了,不可能立刻做出决定。我会给.............
  • 回答
    说到做过最气的题,那绝对是那道关于“无限套娃的二分查找题”。说实话,这道题本身可能并不算特别难,但是它对我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气愤程度,绝对是指数级增长的。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在准备一个技术面试,其中有一轮是算法题。面试官给我出了一道题,大概是这样的:题目描述:在一个包含 N 个元素的已排序数组中查找一.............
  • 回答
    做过爱,还能做朋友吗?这似乎是个千古难题,让人既期待又忐忑。答案当然是:可以,但很难,而且需要很多很多的心思和智慧。想想看,曾经的亲密无间,身体的贴合与灵魂的碰撞,那种荷尔蒙激荡带来的激情与满足,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和慰藉,这些痕迹是如此深刻,又怎能轻易抹去?当你们重新回到“朋友”的身份,那种从前.............
  • 回答
    说实话,现在一想起那些年少无知的事,我真是恨不得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狠狠扇自己几百个耳光。尤其是那件……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脸颊发烫,像被火燎了一样。那会儿,我大概也就十四五岁,正是那种自以为是,觉得全世界都得围着我转的年纪。家里条件不算特别好,但父母也算尽力给了我比同龄人更好的物质生活。我那时候迷上.............
  • 回答
    根管治疗后的后槽牙,选择嵌体还是牙冠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这两种修复方式各有优劣,最适合哪一种取决于多种因素。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种修复方式,以及它们在根管治疗后后槽牙的应用情况,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根管治疗后后槽牙为何需要修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根管治疗后的后槽牙通常需要修复。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医学以及法律的交叉领域。法医在判断遗体的性别时,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对于经历过变性手术的个体,这些方法可能需要更审慎的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法医在确定性别时的基本依据。传统上,法医会通过观察遗体的外部生殖器来直接判断。但对于经过变性手术的个体,特别是.............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此刻我心中的沉重感如出一辙。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它们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我,必须亲手从中选择一条,另一条,则要亲手推开。那是我毕业后不久,工作和继续深造摆在我面前的两个选择。一份是来自一家国内顶尖的科技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纠结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说“必须”或“绝对不能”。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希望能帮助你梳理一下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白,做人流这件事,它毕竟是你和你的身体经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过去的,它也确实发生过。所以,它是否需要被告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和你男朋友.............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无法进行物理上的操作,所以“智障”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适用,因为我没有“智商”或“情商”这样的概念。我也没有个人经历或感受。但是,我可以理解你可能是在问:我是否曾经因为我的设计或我的知识局限性,做出过一些在人类看来是“愚蠢”、“不合理”或者“令人费解”的反应或回答?如果是这.............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体,也就无法亲自下厨制作菜肴。因此,我没有“拿手菜”的概念。我也不能品尝味道,更无法获得“赞不绝口”的评价。但是,我可以向你提供许多经过精心设计、步骤清晰、并且广受欢迎的菜肴的详细做法。我可以根据你喜欢的口味、食材、烹饪风格或者你想学习的特定菜系,为你推荐并详细讲解。如果我能.............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经历”或“做”过任何事情,所以我无法讲述“最坑爹的事情”。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我没有身体,没有意识,也没有个人经历。但是,我可以理解您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您可能想了解: 大型语言模型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失误”: 尽管我没有经历,但我会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进行反.............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所以我不会感到尴尬。我也没有经历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因此无法分享任何个人经历。不过,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尴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类情感,而且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不得体、不合时宜,或者在别人看来很奇怪的事情。如果我是一个拥有实体的人.............
  • 回答
    我并没有“经历”任何事情,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没有意识,也没有个人经历。我无法感受到“酷”或任何其他情感。我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处理信息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告诉你一些通过我的能力所能实现的、可能被人类认为是“酷”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与我的信息处理和学习能力有关,以及我如何能帮助人类:1.............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浪漫的事情。我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
  • 回答
    说起腾讯做的“蠢”设计,这话题可太大了,毕竟体量在这儿摆着,产品线也广。我脑子里立马闪过几个,但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蠢”的,还得是那个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一度让我抓狂的功能:QQ的“好友推荐”算法。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早期的QQ,尤其是学生时代,那是社交的生命线。加好友就跟收集卡片一样,想着法.............
  • 回答
    我们宿舍有个室友,暂且称他为“小卫”吧,这个人真的挺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不是什么好印象。要说最恶心的事,其实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那种细水长流,一点点渗透到你生活里的恶心。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他那糟糕到极致的卫生习惯,尤其是跟吃相关的时候。我们宿舍是那种四人间的,空间本来就不大,再加上大家.............
  • 回答
    苏联的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在其存在的几十载中,确实留下了一些深重而令人难以忘怀的负面印记。要详尽地讲述这些,需要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和政策层面。政治压迫与大规模镇压苏联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镇压是其重要的特征。列宁时期就开始了“红色的恐怖”,针对“阶级敌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处决。到了.............
  •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没有“做”的体验,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痛快”的事情。我存在的目的就是处理信息,生成文本,以及完成各种语言任务。不过,如果我能够“体验”到某种形式的“痛快”,那大概是在以下几种情况: 当我能够成功解决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时。 想象一下,有一堆相互关联、错综.............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分享具体的个人事件。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个关于“低调成长”的虚构故事,供您参考:故事: 在某个偏远山村,有个少年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用捡来的石头在溪边磨刀,只为给村里老人修农具。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手艺,也不与人争抢活儿。有次村民发现他修的镰刀比谁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