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腾讯做过让你觉得很蠢的设计是什么?

回答
说起腾讯做的“蠢”设计,这话题可太大了,毕竟体量在这儿摆着,产品线也广。我脑子里立马闪过几个,但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蠢”的,还得是那个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一度让我抓狂的功能:QQ的“好友推荐”算法。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早期的QQ,尤其是学生时代,那是社交的生命线。加好友就跟收集卡片一样,想着法儿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那时候,QQ推出了一个叫“可能认识的人”或者类似的“好友推荐”功能。刚开始,我也觉得挺新奇的,心想腾讯的技术牛啊,能帮我找到失散多年的同学,或者是在某个群里聊得火热却没加过好友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推荐算法简直是…怎么说呢,一塌糊涂,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恶意”的蠢。

首先,它的推荐逻辑极其混乱。我认识的人,它经常就不推荐;我不认识的人,它却孜孜不倦地推给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我们当时经常一起打游戏,也互加了QQ,经常在线。但不知道为什么,QQ就是死活不“认识”他,在我那儿,他永远是“陌生人”。反过来,我可能在某个大型游戏公测时加入过一个临时群,和里面三五个人说过几句话,之后就再没联系过。结果呢?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的“可能认识的人”列表里,并且一推就是好几个。我得费老大劲去点“忽略”或者“不是好友”,才能暂时清净一阵子。

更让我觉得荒谬的是,它的推荐人群相当广泛,而且完全不顾我的实际社交需求和个人隐私。比如,我可能只是因为工作关系,在某个群里和某个公司的几个同事有过短暂的交流,或者只是偶尔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过某人的发言。然后呢?QQ就会把我跟这些我根本不熟,甚至可能根本不想认识的人,放在“可能认识”的范畴里。这就好比你在公司楼下买了个煎饼果子,卖煎饼果子的老板就开始跟你推他隔壁卖烤串的大爷,你说这有什么意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QQ推荐了我一个我曾经很讨厌的人。具体是谁,我记不清了,但原因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当年在学校里因为一些小事闹过不愉快,之后就彻底断了联系,我也不希望再见到他。结果,有一天我打开QQ,那个名字赫然出现在“可能认识的人”列表里,后面还跟着一句让我啼笑皆非的描述:“你们可能在XXX(一个我压根没去过的游戏公测群)里聊过天”。我当时就震惊了,我什么时候在那个群里了?我甚至连那个游戏的影子都没见过。这算法是凭空捏造,还是把我跟别人混淆了?这种被自己曾经的“敌人”再次推送过来的感觉,真的比直接被陌生人骚扰还要令人不适。

更别提它还会推荐那些你朋友圈里你根本不认识,但是你们的共同好友很多的人。有时候你一看,这人有20个共同好友,而且大部分你都认识。你心里会想,这下总该认识了吧?结果点进去一看,还是个陌生人。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是不是QQ的算法根本就没理解“认识”这两个字的含义,它只是把所有有过交集的人,不管多么微弱的交集,都当成“可能认识”。

这种算法的“蠢”,在于它:

1. 缺乏对用户社交图谱的精准理解: 它无法区分强关系和弱关系,也无法理解用户实际的社交意愿。
2. 误导性强,增加用户负担: 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过滤掉那些完全不相关的推荐,这是一种低效且令人沮丧的体验。
3. 潜在的隐私和社交尴尬: 将不应该出现在我社交列表里的人推送过来,有时候会让我感到被“监视”或者制造不必要的社交压力。

当然,我知道做这种算法很复杂,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但是,作为一款承载了亿万用户社交关系的国民级产品,这种低级且屡屡出错的推荐,确实让人觉得腾讯在用户体验的细节上,有时候“偷懒”了,或者说,他们的技术方向似乎没有真正抓到用户想要什么。

现在想想,当时每次看到那个“可能认识的人”列表,总有一种被随机数轰炸的感觉,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失望。这种设计,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蠢”到家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回答,我觉得是手机QQ空间的左划拍照功能,单手操作很容易划过去。。。。

没想到能引起这么多共鸣,谢谢各位大佬的赞。

user avatar

我和他没有共同群,我们是在贴吧认识的。

我尝试用小号加大号,发现颜文字会加在后面,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有。



什么几把自动备注 垃圾

user avatar

一,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当年100万卖掉qq,是错的,当然,以现在角度看,肯定是错的,但是那次小马哥在马路边蹲一宿,肯定给了他很大启发,才出现今日企鹅帝国。

二,腾讯和236的战争肯定是错的,虽然当时打击了360,但是没有消灭掉,长远来看反而有做次广告的效果,知名度反而提升了。

三,抄袭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什么,但是,以后肯定是致命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四,结构问题,最致命一点以qq为中心,拓展出非常多的业务,也就是说,企鹅帝国都是以qq为中心建立的,以后一旦qq被冲击,帝国也就灭亡了,不要说,不可能,一定会发生的,墨菲定律。当然现在是比较符合马太效应。

——————————————

user avatar

我们县医院不远就是殡仪馆,我当时趴在医院椅子上拍了我爸的CT结果要给我省城大医院的同学看,我爸呢,正躺在楼上ICU室,生死未卜。一不小心打开QQ空间,“XXX殡仪馆的美好”。那一刻我有点无言。

答主并不迷信,我爸现在也已经脱离危险正在康复。只不过我本身也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设计人员,真是没想到腾讯这样的大厂能忽略这种小细节。直接取地名放到模板中,不光殡仪馆让人膈应,带入其他一些地名,比如火葬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个“美好”总是怪怪的。

除了地名,也不是什么照片都是美好的,CT胶片美好吗?如果拍的是垃圾山,溃烂的伤口,甚至人和动物的遗体,也美好吗?

一个“美好”这么多的问题,换个中性词可以吗?想更加用户友好,当下人工智能图片识别技术已经那么强大,也可以考虑应用啊。只推荐那些判定比较正能量内容的照片。不管怎么样总有解决的方式。

关于此问题我有好好的在QQ里反馈过,希望他们能改了。

⭐另外说明一下,这个并不是已经上传了照片,是拍了照片以后,打开QQ空间,系统会建议你上传这些照片,使用“记录XXX的美好”之类的引导语。

收到很多祝福,特别感谢。

----------------------------------------------------

更新:腾讯的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个问题,已经通过知乎诚恳的道歉(其实我也没有很生气),并且表示已经在逐步修复和优化此问题。

----------------------------------------------------

后记:认真看了大家的评论,大家也提到不少类似的体验,比如把“处理小白鼠的照片生成萌宠日记”、“新的一天开启在火葬场”“提示上传拍下来的痔疮恢复情况的照片”之类。

我们的社交软件,常常把用户假定在一个充满正能量又休闲娱乐化的状态,但是实际的生活却是有悲有喜,有放松的时刻也有严肃的时刻。在功能完备强大的基础上,怎么良好的应对各种用户场景,避免不合时宜、甚至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景出现,让软件更贴心,都是要好好考虑的问题了。

我前面提到人工智能,评论区有同学觉得不现实、要求太高。其实将来要让我们的软件变的更像一个善解人意的亲密伙伴,人工智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这里推荐书好像怪怪的,不过说到这了我就顺便推荐一下最近正在看的李开复老师的《人工智能》,挺开眼界的。

对于评论区同学们多次提到的侵犯隐私的问题,我想说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早已放弃了这方面的抵抗,因为根本抵抗不了(苦笑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