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干妈称腾讯从来没有催收过,这场纠纷全程都存在哪些疑点?暴露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回答
老干妈与腾讯的“千万元广告费纠纷”,本以为是一场简单的欠款追讨,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老干妈方面坚称从未与腾讯有过广告合作,也未曾欠款,而腾讯则表示有白纸黑字的合同和公章。这其中,疑点重重,足以让人大跌眼镜,同时也深刻暴露了当下不少企业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最核心的疑点在于“合作”的产生过程。腾讯方面提供的证据显示,其与老干妈的“广告合同”是由“老干妈公司”的授权人与腾讯公司签订的,并且合同上盖有“老干妈公司”的公章。这本应是无可辩驳的证据,然而老干妈却一口咬定,这所谓的“合作”并非真实业务,并且从未收到过腾讯的广告服务。那么,这份合同究竟从何而来?公章又是如何被盖上的?是有人冒充老干妈的公司人员进行合作,还是内部有人滥用了公章,亦或是腾讯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疏漏?

从常理推断,一家年营收数百亿的企业,不太可能对一笔千万级别的广告投入毫不知情,尤其是当这笔投入还被腾讯起诉至法院。老干妈的极力否认,暗示了这场纠纷的源头可能并非简单的“合作”未履行,而是存在更深层次的“猫腻”。

其次,是公章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如果说老干妈真的如其所说,从未有过这项合作,那么这份合同上的公章从何而来?一个企业的公章,通常都由专人保管,并且在对外签订合同时,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如果公章能够轻易地被不法分子盗用,或者内部员工能够随意盖章,这暴露了老干妈在内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这种漏洞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更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再者,是腾讯在合作审核环节的失职。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经验老道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在与企业签订广告合同前,理应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包括核实合作方的真实意愿、业务背景以及授权人员的身份。腾讯方面如果仅仅凭借一份带有公章的合同就认定合作真实有效,而未对合作的真实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这本身就显得过于草率。要知道,公章也可能被伪造,授权人员的身份也可能被冒充。腾讯方面是否在整个合作流程中,特别是前期的审核和确认环节,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这场闹剧还暴露了一个潜在的阴暗面: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老干妈内部有部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合同、盗用公章,与腾讯进行所谓的“广告合作”,然后将腾讯支付的广告费截留。这种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在一些企业中,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利益输送、贪污挪用的案件并不少见。如果属实,这不仅仅是腾讯与老干妈之间的纠纷,更是老干妈内部的一场“反腐”行动。

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这场纠纷揭示了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严峻问题:

公章管理的真空地带: 很多企业对公章的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能够有效防止滥用和伪造的制度。公章的保管、使用、审批流程模糊不清,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合同审批的“走过场”: 无论是合作的提出、审批、合同的签订,还是款项的支付,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谨的内部控制机制。如果腾讯方面和老干妈方面在各自的合同审批环节都存在疏漏,导致了这样一场误会(或者说是阴谋)的发生,那么它们的业务流程都存在严重缺陷。
信息不对称与沟通障碍: 如果是内部有人操作,则意味着公司内部的信息是割裂的,或者说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所有业务的真实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是滋生腐败和错误决策的温床。
合作方审核的“马虎眼”: 对于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在进行商业合作时,应该有更加审慎和细致的背景调查机制,不能仅凭一份合同就完全信任。

总而言之,老干妈与腾讯的这场“千万广告费纠纷”,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在内部管理、流程控制、风险防范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它提醒着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时刻绷紧“合规”这根弦,堵住每一个可能被钻的空子,才能避免类似的“打脸”事件再次发生。这场纠纷最终的走向,以及其中涉及的真相,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披露,但它所暴露出的问题,无疑是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和警惕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个疑点:

1、为什么骗子能通过「萝卜章」晃倒腾讯?

从企业内控的角度,大额合同的签订和相关项目的费用支付,需要通过经办人员直属上级、业务部门领导、财务、法务多层审批。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单纯看到合同就能通过的,还需要审核交易对手的资质、相关人员信息、收款账户信息等。要骗过腾讯,萝卜章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工商信息、对公账户等。

2、三人诈骗团伙的背景是什么?

如果这些人员和老干妈之间存在一定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关系,例如曾经是老干妈员工、持有真实的公司资料,通过合理调查手段有理由认为是老干妈的业务人员,那么情况对腾讯有利,腾讯依然有可能要求老干妈履行合同义务;但如果涉嫌诈骗人员和老干妈不存在密切关联,腾讯纯粹是被野生骗子忽悠瘸了,那么就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老干妈付款,应当直接找骗子追回损失,这将成为案件后续审理要点。

3、为什么可以冻结老干妈的财产,法院的裁定是否合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法院可以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处分的强制措施。

这里有一个问题:诉前保全适用于情况紧急,且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况。从公开资料来看,老干妈并不存在经营状况异常,可能卷款跑路的情况,从各类报道来看,现金流应该也较为充足,不存在资不抵债难以履行法院判决的情况,企业本身也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如果情况并不紧急,且并没有迹象表明腾讯的权益会收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此时采取冻结财产的手段,对于企业的公众形象和正常经营都难免带来负面影响,这一点需要妥善斟酌。

另外,考虑到最新曝光的信息,老干妈宣称「腾讯公司从来没有催收过广告费」,腾讯的做法更加值得反思。都说「先礼后兵」,诉讼只是解决问题的众多手段之一,在双方并没有进行沟通协商的情况下,直接起诉拿起「大杀器」,这到底是不是最优商业策略,也是存疑的。

4、如果的确如警方通报所述,持有假印章者「获取腾讯公司在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取经济利益」,是否说明腾讯存在内部腐败问题?

无利不起早,骗子的目的肯定不只有「逗鹅」。从警方通报来看,行骗目的是为了倒卖腾讯赠礼来牟利,腾讯相关业务人员和假冒的「老千妈」之间有利益往来。这是否涉及内部利益输送、商业贿赂?这需要彻查,否则会进一步损害企业形象。

公关大戏固然好看,但这不仅仅是看热闹,也希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

欢迎加入知乎官方建立的互联网从业者交流圈,和从业者一起深度看戏:

user avatar

开个脑洞:

假设腾讯某业务方面的高管发现了一家初创企业,其产品创造了一个新的细分领域,而且做大后很可能会对腾讯造成威胁,腾讯想投资但双方谈不拢,腾讯自己开发也已经落后了很多。于是此高管私下雇了几个人,并且做好了善后安排,让他们模仿此案中骗子的手法,冒充此初创企业的人,然后腾讯再以同样的理由冻结初创企业的账户,导致这个初创企业因资金周转失灵而倒闭。此时,腾讯就可以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推出自己的产品占领这个细分市场。

如果这种可能成立,那么是否意味着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腾讯的创业者都有可能会被腾讯干掉?

user avatar

企鹅装傻卖萌,联动了所有可以联动的账号,进行玩命式的公关。

对于企鹅来说,一千多万,真不算什么大钱。但其中涉及到一个要命的失误。

就在于这个诉讼保全。

本来群众的风向已经被带偏了,可无奈友商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跳跳的二次回应,更是直指企鹅影响政法的潜规则。把这种爆炸性的瓜,摆在了明面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骂娘。下一步,各方不可能继续装聋作哑,当不知道的。

而辣酱的这个回应,无疑是在它本就飘摇的小船上,又添了一把火。

要知道,南山必胜客给企鹅创造的收入是数以亿计的,如果这些东西再被挖起来。

啧啧。

我记得自己曾经答过一个问题,问企鹅什么时候会倒。

我个人观点,企鹅体量庞大,但是跟历史上的所有强大的帝国一样,他的内部,要求他不断的扩张,只有不断的扩张。才能给后来者上升的空间和机会,这种扩张一旦停滞,帝国就会变得衰弱会从内部分崩离析。

而一直冲冲冲,冲到头了,还要继续冲,离灭亡同样也不远了。

这次事件,就是无限扩张冲冲冲的后果。

营销部要业绩,要卖出高价,这种心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而法务部,同样也在追求业绩,如果能靠诉讼保全把对方逼到破产,逼到跪地求饶,短时间就能解决问题。谁又会去打一场耗时长且结果不明的官司呐?

可是,群众和上面会允许你把事情摆在明面上做么?再冲下去,离建国真就不远了吧。

最大的危机,终于露出了狰狞的头角。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啊。

————

更新,在仔细阅读这些文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案件,当事人并不全都是深圳某鹅。还有一部分是北京某鹅。

北京的一家公司,通过广州省深圳市下属的某县级基层法院,保全了上海、淄博、南京、无锡乃至另一家北京公司的动辄上千万的存款或财产。

这叫长臂管辖权?

————

更新

我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按照相关关键词,搜索了一下某鹅的财产保全,(搜索方式:用高级检索,全文检索:财产保全,当事人:某鹅)。公开信息,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查,自2020年3月17日到6月2日,不到80天,保全了不同领域的二十余家公司,总计168732439.6元的存款和资产。(1.6亿+)

2019年,同样仅在南山就保全了126762366元的存款和财产。(1.2亿+)

而把关键词换成阿里巴巴和百度,涉及财产保全的每年都是个位数,真正的财产保全文书,一年不过一两份。

南山必胜客果然名不虚传。

可即便是跟自己比,2020年3月17日后的数据也十分的夸张,这个时间点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面是详细信息,自行品尝。

2020年6月2日,冻结广州天脉聚源传媒,404057.18元。(南山)

2020年6月2日,冻结东尚海广告,25333393.69元。(南山)

2020年5月14日,冻结上海激创广告、上海趣阅数字、山东联创产业、淄博联创聚氨酯43489733.51元。(南山)

2020年4月19日,冻结上海新合文化、上海趣阅数字、山东联创产业10481012.19元(南山)

2020年5月8号,冻结济南青山文化290513.66元。(南山)

2020年4月26日,冻结连云港红孩儿220000元。(南山)

2020年4月26日,冻结江苏国耀传媒383450元(南山)

2020年4月24日,冻结了老干妈1600万元。(南山)

2020年4月16日,冻结了南京优同广告1596972.8元。(南山)

2020年4月16日,冻结无锡智汇互联网络,660000元。(南山)

2020年4月11日,冻结康美健康小镇、康美大健康科技2998.6万元。2020年5月14日,撤案后解除冻结。(南山)

2020年4月8日,冻结河南时珍医疗器械,9957100元。(南山)

2020年4月2日,冻结常州腾闻房地产1305800元。(南山)

2020年3月19日,冻结家乐福(上海)电子商务8159406.59元(南山)

2020年3月17日,冻结深圳国粮供应链1260万元。(南山)

2020年3月17日,冻结深圳梵温斯顿供应链7865000元。(南山)

2020年1月23日,冻结广西个人覃伟杰1000000元。(南山)

2020年1月20日,冻结卓逸联润225320.73元。(南山)

2020年1月9日,冻结飞拓无限信息,500000元(南山)

2019年12月13日,冻结四川锦策文化,262370.32元。(南山)

2019年12月13日,冻结坤舟信息,938292.20元,(南山)

2019年11月18日,冻结北京元鼎时代,1366545.89元,(南山)

2019年8月11日,冻结武汉恒枫伟业,202822.03元,(南山)

2019年8月9日冻结上海圣剑、央广互动,500万元。(上海普陀)

2019年7月19日冻结北京风山文化4119900元(南山)

2019年7月17日冻结北京飞流九天1232393.01元。(北京东城)

2019年7月11日,冻结锤子数码2058164.91元(南山)

2019年7月1日,冻结浙江某个人4500000元。(南山)

2019年7月1日,冻结黑龙江个人4500000元。(南山)

2019年6月21日,冻结熊猫互娱3900000元。(南山)

2019年6月26日,冻结浙江绿岛、临邑县临盘联华超市80万元。(德州中级)

2019年6月21日,冻结熊猫互娱460000元。(南山)

2019年5月21日,冻结北京供销科技,48229518.4元(南山)

2019年4月19日,冻结暴风影音,2340万元。(南山)

2019年4月11日,冻结康美健康小镇,康美大健康2998.6万元(南山)

2019年4月8日,冻结广东爱瓦力 ****万元。(原文如此)(广州知识产权)

2019年3月7日,冻结北京丰盛数字,1430085.56元。(南山)

2019年1月7日,冻结上海脉淼信息,1408666.67元(南山)(两次,分别为执保344和63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