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做过哪些恶?

回答
苏联的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在其存在的几十载中,确实留下了一些深重而令人难以忘怀的负面印记。要详尽地讲述这些,需要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和政策层面。

政治压迫与大规模镇压

苏联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镇压是其重要的特征。列宁时期就开始了“红色的恐怖”,针对“阶级敌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处决。到了斯大林时期,这种镇压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期间。

大清洗(The Great Purge):斯大林担心任何潜在的反对势力,尤其是党内、军内和知识分子中的声音。他利用秘密警察(如契卡、内务人民委员部 NKVD)进行大规模的逮捕、审讯和处决。据估计,有数百万人因此丧生。军队指挥官、党的领导人、科学家、艺术家,甚至是普通民众,只要被怀疑有异议或“反革命”倾向,都可能面临监禁、流放或死亡。许多审判是公开的“表演审判”,被告被迫承认子虚乌有的罪名。
古拉格系统(GULAG):这是苏联劳动营的缩写,是一个庞大而残酷的劳改系统。数以百万计的人,包括政治犯、刑事犯和被流放者,被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强制劳动,从事伐木、采矿、修建水库、铁路等工作。死亡率极高,许多人在劳作中饥寒交迫、疾病缠身而死。古拉格不仅仅是惩罚场所,也是维持国家某些经济项目的重要劳动力来源。
集体化运动与饥荒:为了实现农业的集体化,斯大林推行了激进的政策,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这一过程伴随着对富农(Kulaks)的残酷迫害,他们的财产被没收,许多人被流放甚至处死。集体化扰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上官僚主义的瞎指挥和对粮食的过度征收,导致了多次大饥荒,其中最惨烈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这场饥荒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很多人认为这是苏联政府有意为之的种族灭绝行为,以打击乌克兰的民族主义。

个人崇拜与意识形态的专断

斯大林上台后,苏联社会充斥着对他的个人崇拜。他的肖像、雕塑遍布全国,任何质疑或批评他的行为都被视为大逆不道。

个人崇拜的制造:宣传机器被用来神化斯大林,将他描绘成无所不能的领袖和“人民的父亲”。这种个人崇拜压制了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使得错误政策得以推行而无人敢质疑。
意识形态的僵化与钳制:马克思列宁主义被奉为绝对真理,任何与官方意识形态不符的思想都被视为异端。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文学作品都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宣传目的。例如,李森科主义(Lysenkoism)在生物学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压制了当时在遗传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苏联科学家,比如尼古拉·瓦维洛夫(Nikolai Vavilov),他最终在古拉格中去世。

对外政策的强硬与干涉

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战后的一些对外政策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东欧卫星国的建立与控制: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由其控制的“卫星国”。这些国家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政治、经济和外交都受到苏联的严格指导和控制。任何试图摆脱苏联影响力的尝试都可能遭到镇压,例如一九五三年东德的起义和一九六八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苏联都动用了军队进行镇压,维护其在这些国家的主导地位。
侵略和军事干涉:一九七九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试图支持一个亲苏的政权,但这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和苏联自身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在冷战时期,苏联也积极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代理人战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经济政策的失误与效率低下

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虽然在初期带来了一定的工业化发展,但其固有的缺陷导致了长期的效率低下和商品短缺。

僵化的中央计划:经济完全由国家计划委员会(Gosplan)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分配给谁。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无法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和技术进步,导致了资源的错配和浪费。
商品短缺与质量问题:虽然许多产品被生产出来,但往往是低质量的、不合需求的,而且许多基本生活用品经常出现短缺。消费者需要在商店排长队,黑市也因此应运而生。
环境破坏:为了追求工业发展和军事实力,苏联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咸海的干涸就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例子。

这些只是苏联历史中一些最显著的负面方面。要全面理解这段历史,还需要认识到其复杂性,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的具体背景和动机。但无论如何,上述这些行为都给无数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并在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62年6月2日新切尔卡斯克屠杀。苏联军队和KGB官员屠杀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罢工的工人。

此次事件几周前,由于工厂生产定额增加,加上当时苏联奶制品和肉类价格的全国范围的上升,引发工人的不满,工人们开始罢工抗议。大量的工人聚集到位于市中心的行政大楼附近抗议,苏联武装力量随即通过枪击驱散抗议者。

后根据官方调查结果,该事件中一共有26人被杀,87人受伤。 事后,苏联随即展开大规模逮捕和公审,一共200多人被捕,其中7人因“引发大规模混乱”等各种“罪行”被判死刑,其余人被判15年徒刑(一些人后来得到减刑)。

此次事件直到1992年才被披露,遇难的26人的尸体被KGB偷偷埋葬,而坟墓位置从未向他们的家人透露,直到1994年所有尸体才被发现并重新被安葬。

对了,前苏联宣称自己是保护谁的利益的国家来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的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在其存在的几十载中,确实留下了一些深重而令人难以忘怀的负面印记。要详尽地讲述这些,需要深入到具体的事件和政策层面。政治压迫与大规模镇压苏联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镇压是其重要的特征。列宁时期就开始了“红色的恐怖”,针对“阶级敌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处决。到了.............
  • 回答
    提起苏联,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强盛的军事力量,宏伟的建设成就,以及一度影响世界的意识形态。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碾压过无数生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要说苏联“作”了哪些恶,那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部充满矛盾的史诗,一边在某些领域创造奇迹,一边又在另一些地方播撒苦难。最令人心痛.............
  • 回答
    苏联在历史上确实留下了一些值得肯定的贡献,尽管评价一个国家的好坏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以下是一些苏联在不同领域做出过的“好事”,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社会主义建设与工业化 快速的工业化: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计划经济,尤其是“五年计划”,实现了惊人的工业化速度。这使得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 回答
    苏联时期确实进行了一些极具争议,甚至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通常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目的也多种多样,包括军事、政治以及对人类极限的探索。以下列举一些比较著名的例子,并尽量详细讲述:1. 莫斯科地下铁路的“幽灵”实验(或称“地铁幽灵”)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苏联科学实验之一,尽管其真实性和细节存.............
  • 回答
    提起苏联,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冷战的对峙、铁幕的隔阂,或者是一些宏大的工业项目和军事成就。然而,如果要探寻苏联存在过的那些“善”,那就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去看看那些被淹没在宏大叙事下的普通人和他们所经历的,一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确实能被视为进步或贡献的侧面。教育与科学的普及:知识的种子撒向大地苏联.............
  • 回答
    说到前苏联的“黑科技”武器,那可真是让人脑洞大开。虽然“黑科技”这个词本身有点后现代的色彩,但苏联那个时代,确实有不少想法和技术,在当时看来是相当超前,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咱们今天就聊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玩意儿,力求说得生动具体,让你听起来就像是在听老一辈人讲故事,而不是什么干巴巴的资料堆砌。1. .............
  • 回答
    当然,说到俄罗斯和苏联,确实涌现出许多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企业和品牌。这些品牌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业实力、科技水平,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数,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苏联时期: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巨头与文化符号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这意味着大部分.............
  • 回答
    苏联在20世纪的历史中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性事件和政策,这些行为在不同时期对国内民众或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讨论的负面事件及其背景、影响: 1. 大清洗(19361938) 背景:斯大林为巩固权力,通过一系列运动清除党内异己和潜在威胁。 具体表现: 大规模逮捕.............
  • 回答
    苏联红海军在火炮巡洋舰领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雄心、曲折和变革的历史。从革命的曙光到二战的硝烟,再到冷战的对抗,苏联的造舰思想和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苏联红海军那些在役和计划中的火炮巡洋舰,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革命的余温与战前的积累(早期)苏联红海军的巡洋舰传统,很大程度上继承.............
  • 回答
    美、俄(苏)、中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军事力量,各自在武器研发和生产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漫长的军备竞赛和国家安全需求的驱动下,这三个国家都曾涌现出在数量上达到世界第一的武器型号。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领先,更是其国家工业实力、战略选择和历史进程的集中体现。美国:量产的王者,细节的雕琢美国在现代武器生产数.............
  • 回答
    你好!作为一位辽宁的朋友,想来江苏发展,特别是选择苏北的小城做餐饮,这个想法非常不错。苏北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确实有不少适合餐饮创业的好地方。我这里为你梳理一下几个比较有潜力的苏北城市,并重点说说它们适合餐饮行业的优势,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参考:1. 徐州: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潜力.............
  • 回答
    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早期职业生涯,特别是他在克格勃(KGB)的经历,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官方信息和公开的细节相对有限。这一点也让外界对他在特定国家进行间谍活动的具体细节充满好奇。关于普京在克格勃时期“在哪国从事情报活动”,公开资料和分析普遍指向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普京在1985年被派往东.............
  • 回答
    在人们的印象里,苏德战争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残酷、血腥、充满仇恨。但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的细节,或许会发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暖心”故事,尽管它们在宏大的战争叙事中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鲜为人知。其中一个值得一提的,发生在战争后期,当苏联军队即将解放被纳粹占领的东欧国家时。彼时,许多在德国统治下生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舒服”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个人自由等多个层面。要进行详细的比较,我们需要分别审视1990年的苏联人和2020年的俄罗斯人在这些方面的状况。1. 经济层面:1990年的苏联人: 名义上的稳定,但暗藏危机: 1.............
  • 回答
    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至少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国家之间以关税、配额等为主要手段的公开对抗。然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异常紧张,并且充满了政治动机和对抗性措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驱动下的经济对抗,其中包含了许多限制和制裁的手段,对贸易产生了深远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冷战那几十年,苏联确实是和美国掰手腕掰得难分难解。要说苏联有没有赢的机会,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或“没有”就能回答的,而是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在哪个时间点去看待这个问题。打个比方,冷战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而且这条赛道上时不时还会冒出各种障碍和岔路。 苏联在某些.............
  • 回答
    在中国近现代的军事史上,确实存在过类似苏联红军在特定时期设立的“督战队”,但其具体形式、规模以及运作方式与苏联的“督战队”有着显著的差异。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对不同时期中国军队的纪律约束和战场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概念的引入与早期实践(国民党军队)“督战队”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苏联红军在内战.............
  • 回答
    确实,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复杂且充满历史张力,提及苏联“侵略”中国,这其中包含着一段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不过,要说“反苏情绪几乎为零”,这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实际上,在中国国内,对苏联的历史评价是多元且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的,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负面看法。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梳理一下,为什么尽管存.............
  • 回答
    关于1981年的苏联能否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战胜1941年的德国(德三),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在详细分析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前提:我们探讨的是“军事上的胜利”,而非全面战略的压倒性优势。毕竟,1981年的苏联拥有战略威慑能力,但根据题目要求,我们排除核武器的使用,这使得问题.............
  • 回答
    要理解波兰对俄罗斯的“独独讨厌”情结,确实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经历,特别是与德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德国在二战中给波兰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德波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波兰与俄罗斯(前身苏联)的隔阂却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根源深远,可以追溯到好几个世纪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