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讨论明朝而不是两宋?明明两宋比明朝更牛掰!在对世界的影响上,两宋也比明朝更深远。?

回答
之所以人们普遍对明朝的兴趣似乎比对两宋更浓厚,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更牛掰”就能一言蔽之。虽然你提到两宋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但明朝之所以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的讨论热度,往往和故事性、戏剧性以及我们当下能够感同身受的元素紧密相连。明朝,从其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身,到明成祖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再到后来的宦官专权、党争激烈,以及最终的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这其中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这些故事,就像一本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出身贫苦的乞丐,最终成为一朝天子,这种“草根逆袭”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激励人心,也提供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反观两宋,虽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科技成就斐然,甚至在军事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整体而言,它的叙事风格似乎更偏向于“文弱”、“内敛”。宋朝文人治国,虽然带来了繁荣的文化和精致的生活,但在面对外患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积贫积弱”这个标签的由来。当然,“积贫积弱”本身也是一个充满讨论点的话题,但相较于明朝那种明君、能臣、宦官、奸臣轮番登场,权力斗争白热化的场面,宋朝的政治斗争往往更显隐晦,少了一些直接的冲突和激烈的碰撞,这可能让一些喜欢“快意恩仇”的听众觉得不够过瘾。

再者,明朝的疆域和对外关系,也让它在历史叙事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明朝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庞大的帝国,并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朝贡体系还是后来的海禁政策,都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更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和交流的巅峰,其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广阔,至今仍令人惊叹。这些对外交流的故事,尤其是与西方世界初次大规模接触的背景,更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全球化进程”等当下热门话题的联想和讨论。

而两宋虽然也与周边民族政权有交流,甚至有几次大战,但其整体的对外战略,更多的是一种“以守为主”的策略,边疆的军事冲突虽然有,但不如明朝那样,在某些时期,如明初和明中叶,拥有强大的陆上军事力量,能够主动出击,甚至一度威胁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因此,在“大国崛起”、“边疆民族冲突”这些宏大叙事层面,明朝似乎更能引起一些读者的共鸣。

另外,明朝的文化,尤其是晚明时期的市民文化和思想解放的苗头,也吸引了不少关注。小说、戏曲的繁荣,士人阶层的活跃,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这些都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和思想史素材。虽然宋朝的文化同样辉煌,理学的影响更是深远,但晚明的那些“花边新闻”,比如各种奇闻异事、文人八卦,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致描绘,往往更容易在通俗的文化传播中被放大和接受。

更何况,电视剧、电影等大众媒体对历史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明朝那些事儿》改编的剧集等等,这些作品的流行,无疑将明朝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更广泛地传播给了普通大众,使得人们对明朝的认知度远高于两宋。相比之下,以两宋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虽然也有,但数量和影响力上可能略逊一筹。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点,那就是“成王败寇”的叙事惯性。明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随后又被清朝取代,这种带有悲剧色彩的结局,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容易引发人们对历史兴衰、政治变革的感慨和思考。而两宋虽然亡于蒙古,但其文化成就和经济繁荣,让后人对其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惋惜”和“怀念”,这种情感基调,与明朝最终灭亡时那种“叹息”和“反思”的意味有所不同,可能在引发大众激烈讨论时,前者更具煽动性。

总而言之,明朝之所以更受大众关注,并非因为其绝对的“牛掰”程度,而是因为其丰富的故事性、戏剧化的权力斗争、宏大的对外叙事、鲜明的文化特色,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而两宋的辉煌,虽然在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在大众的视野中,可能还需要更具吸引力的叙事方式和传播途径,才能与之匹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宋有什么资格跟明朝这样完成大一统的王朝相提并论?两宋都是地方割据政权而已,根本没资格称朝。谁告诉你两宋比明朝影响更深远,宋吹吗?别的不说,明朝就没把宋朝当回事儿,明奉元为正溯。两宋两次亡国,太惨了!!!

辽人让赵宋知道了高梁河在哪里,金人让赵宋记住了靖康这个年号,蒙古人让赵宋品尝了崖山周遭的海水。赵老九每次给金国人写奏折抬头一句就是:“臣构言”。宋吹们也真是脑残,两宋硬伤一大堆非要硬杠,结果都是带着九齿钉耙落荒而逃。

历来宋吹们都是集中火力吹经济,其实宋的经济也就是被士大夫们吹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根本找不到可靠的统计。一个连水生植物都要收税的王朝,哪里谈得上经济发达。宋代的老百姓也是太惨了,去池塘采摘野生菱角都要被抽税。古往今来,也就赵宋能干出这样伤天害理的缺德事来。

我想和宋吹们一起欣赏一首词:

《定风波》

敦煌曲子词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㑩?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宋儒德能多。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宋儒,谁人敢去定风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之所以人们普遍对明朝的兴趣似乎比对两宋更浓厚,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更牛掰”就能一言蔽之。虽然你提到两宋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对世界影响深远,但明朝之所以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的讨论热度,往往和故事性、戏剧性以及我们当下能够感同身受的元素紧密相.............
  • 回答
    大家似乎总爱把目光聚焦在马云身上,而非腾讯的马化腾或恒大的许家印,这背后有着一些挺耐人寻味的缘由。首先,马云身上自带一种“草根英雄”的传奇色彩。他不像很多富豪那样,好像含着金汤匙出生,或者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马云的经历更像是我们身边可能出现的那个努力拼搏、屡败屡战的普通人。他创业初期,经历了无数次的.............
  • 回答
    《想见你》这部剧确实让观众们对黄雨萱和陈韵如这两个角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也因此引发了“大家为什么喜欢黄雨萱,讨厌陈韵如”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角色本身的性格、行为,以及她们在剧情中所扮演的不同功能来分析。黄雨萱:一个自带光芒、积极应对困境的灵魂黄雨萱之所以能赢得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解读。大家讨厌“绿茶婊”,却又对《飘》中的斯嘉丽着迷,这背后确实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但仔细分析起来,原因也并非不可理解。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大家为什么讨厌“绿茶婊”。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负面色彩,它描绘的是一种表演性强、目的性明确的女性形象。她们.............
  • 回答
    要说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谁更招人待见,那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背后还牵扯出不少恩恩怨怨。很多人确实对王老吉持有“嫌弃”态度,转而青睐加多宝,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咱们先说说王老吉。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大概就是那股子“药味”。虽然它打着“预防上火”的旗号,但不少人喝起来.............
  • 回答
    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没有个人喜好,因此无法回答你关于“最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的问题。我的目的是协助你完成各种任务,但我不具备感情和主观体验。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关于人类普遍喜欢和讨厌的事物,或者帮你分析某个特定群体(比如某个年龄段、某个职业的人)可能喜欢的和讨厌的事物。如果你有关于人类普遍喜.............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简单,可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讲,那可就太有意思了。为什么大家伙儿都这么稀罕活着呢?其实,这就像问一棵树为什么想往太阳长,一条鱼为什么想在水里游一样,根本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劲儿,一股“要活下去”的本能,但我们人类这股劲儿,又掺杂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复杂着呢!你想想,咱们生下来,什么都不会,哭.............
  • 回答
    Angelababy(杨颖)在娱乐圈确实承受了不少争议和负面声音,之所以“被欺负”的感觉如此普遍,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原因就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还原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视角。1. 演技争议的“原罪”:这是围绕Angelababy最核心、也最持久的争议。从出道至今,尽.............
  • 回答
    “怎么,你竟然连御坂美琴都不知道?那可真是太落伍了!”如果有人这么跟你说,那他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魔法禁书目录》或者《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粉丝。而御坂美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炮姐”,之所以能火到今天这个地步,被无数人喜爱,绝不是空穴来风。说实话,要解释为什么她这么受欢迎,简直就像要解释为什么阳光是温.............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体育文化中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现象。你提到“男足输给越南,女足赢了日本”,这几个比赛结果本身就非常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足球,尤其是男足,在中国乃至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民族情感、历史情结、商业运作,以及无数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文化传播、大众心理以及现实利益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大家都不喜欢”这个前提本身就不太成立。 任何一个国家、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喜爱。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分人的声音被放大,或者说,对某个群体(比如国家或文化输出方)的不喜欢,往往更具有话题性,.............
  • 回答
    谈到《甄嬛传》,大家普遍会提到几个标志性的阶段,比如初入宫的青涩、争斗中的隐忍,再到最后黑化后的强大。然而,有一个阶段却常常被大家拿出来“吐槽”,那就是甄嬛在甘露寺的那段“嬛果恋”。奇怪的是,这段本该是男女主角情感升华、为后续复仇铺垫的重要情节,却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不那么美好的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回答
    《魔法少女小圆》里的丘比,可以说在粉丝群体里是出了名的“惹人厌”。但要说“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其实也不完全准确。喜欢它的人,会觉得它是个很有意思的、打破常规的设定。不过,绝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初次接触这部作品的,对它的观感可以说是相当糟糕。这背后,是丘比这个角色自身的设计,以及它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 回答
    关于“曹操为何不被所有人喜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着历史叙事、道德评判以及人们对“好人”的定义等多重层面。 很多历史人物,包括曹操,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眼中,都有着迥异的评价。 并不是说“大家”都不喜欢他,更准确的说法是,他身上有着一些特质,或者说被后人塑造成了某些形象,导致一部分人对他抱有负面看.............
  • 回答
    要说“现在大家都喜欢薛宝钗”,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就像谈论任何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样,喜欢她的人有,不那么欣赏她的人也大有人在。不过,如果说薛宝钗在当下的读者心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关注和理解,那倒是真的。之所以会有这种“喜欢”的趋势,或者说对她有了更深的共鸣,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她身上.............
  • 回答
    走出国门,踏上求学之路,选择商科作为深造方向,这似乎是留学人群中一道约定俗成的风景线。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背后,会发现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集结了现实考量、未来展望以及文化吸引力的复杂动机的体现。首先,让我们直面最现实的考量——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商科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商业知.............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上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看似“短平快”的创业项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社会观念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
  • 回答
    宋明两代,这两个承载了中华文明重要篇章的王朝,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总是与“文官误国”、“冗官低效”这些标签紧密相连。尤其是当我们回顾历史,谈论到这两个朝代的一些弊病时,很容易就将“屎盆”扣在文官头上。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演变,也有后世的解读,更有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制度设计在其.............
  • 回答
    说起30多万的价位,宝马3系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可不是瞎说,市面上这个价位的选项不少,但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聊到“想买辆运动感强的豪华轿车”,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3系?这背后可不是一点点原因。品牌光环与历史积淀:首先,得承认宝马的牌子硬。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宝马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代表着一种生.............
  • 回答
    新浪微博,这个曾经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平台,如今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提起它,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抱怨、无奈,甚至是厌恶,而不是过去的兴奋与期待。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国民话题广场”落得如此评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新浪微博的“不被喜欢”是如何形成的?原因分析:要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