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庆一在建房坍塌致 5 死,调查组「钢结构不稳,突发大风诱发」,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回答
重庆在建房坍塌事故,这起悲剧夺走了五个鲜活的生命,令人痛心。官方初步调查结果给出了“钢结构不稳,突发大风诱发”的结论,但这背后究竟是谁的责任,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剖析。

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

调查组指出的“突发大风诱发”是事实层面的描述。在建工程,尤其是高层或钢结构建筑,本身就面临着风力荷载的考验。如果钢结构在设计、施工或材料方面存在隐患,哪怕是正常范围内的风力,也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突发大风”则意味着风力超出了原有的设计预期或当时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结构的失稳风险。

深层原因探究:谁该为此买单?

要弄清楚事故责任,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看在整个建设链条中,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又由谁负责:

1. 设计单位的责任:
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抗风性能? 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对于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可能出现的强风天气,设计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相应的抗风等级和安全裕度?
钢结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钢结构的连接方式、节点设计、材料规格、构件尺寸等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由于设计疏漏导致整体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例如,节点连接强度不够,或者关键支撑构件的强度不足以抵抗风荷载。
有没有超出现有规范的特殊性? 如果这个项目因为某些特殊需求,在设计上采用了非标准化的结构或者对现有规范进行了某些突破,那么设计单位是否有充分的论证和风险评估?

2. 施工单位的责任:
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施工单位有没有偷工减料?在钢结构的焊接、连接、安装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了工艺要求?例如,焊接质量是否合格,螺栓连接是否拧紧到位,构件安装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临时支撑和加固措施是否到位?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撑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这些临时支撑的设计、安装、拆除是否规范?是否在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就过早拆除了临时支撑?调查组提到的“钢结构不稳”,很可能就与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不足或失效有关。
材料采购和检验是否合格? 施工单位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有没有使用劣质材料或者未经检测就投入使用的材料?
施工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除了结构本身的稳固,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施工人员的资质和培训是否足够?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有效?

3. 监理单位的责任:
监理是否认真履行了职责? 监理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他们是否有对设计进行复核?是否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是否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抽检?
是否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施工中的违规行为? 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钢结构安装不到位、临时支撑不足等问题,监理单位是否及时发现并向施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如果发现问题却没有有效制止,监理单位的责任也相当大。
是否对施工进度和安全措施进行监督? 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以确保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同时,他们也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严格监督。

4. 建设单位(开发商)的责任:
项目立项和审批是否合规? 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发初期,是否依法依规获得了相关审批?
是否有选择合格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在选择合作单位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资质审查?是否有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企业?
是否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虽然建设单位可能不直接参与施工,但他们有责任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把控,并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督促。是否存在为了降低成本而压缩工程质量或工期的情况?
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项目安全? 资金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购买合格材料或雇佣合格人员。

5. 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
安全监管是否到位? 相关政府部门(如住建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日常监督检查?是否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排查和督促整改?
审批流程是否严格? 工程项目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对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等是否进行了认真审核?
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或腐败行为? 如果事故的发生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职、不作为甚至是腐败行为有关,那么相关部门和人员也需要承担责任。

责任认定与追究:

最终的责任认定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权威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进行深入细致的勘察、取证、技术鉴定和法律分析。调查组会调阅所有相关的设计文件、施工记录、材料检测报告、监理日志、政府审批文件等资料,并可能邀请专家进行会诊。

一旦查明责任主体,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包括但不限于:

刑事责任: 对于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相关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行政处罚: 相关单位可能会被吊销资质,罚款;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处以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
民事赔偿: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抚恤金等,责任单位需要承担巨额的民事赔偿。

预防与警示:

这起事故也是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严峻警示。我们需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各方责任意识,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更要警惕因为追求效率和利润而牺牲质量和安全的行为。只有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才能真正为人民筑起安全的家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庆较大坍塌事故致5死!项目经理/总工/安全员/总监/专监等8人被追刑责!项目经理每月带班仅7-8日!

今日看到了事故调查报告,就挺触目惊心的。

很多基础的安全底线的东西,这个项目都完全没有遵守。例如危大工程方案先行;例如5级大风下停止吊装作业和高处作业;例如钢柱安装需要临时支撑……诸如项目经理带班时间不足那种不算什么,现在的工程里常常包含数项危大工程,每件都要项目经理带班根本不可行,靠的主要还是技术人员制定专项方案和安全预案,先进行交底和教育,然后开始施工,施工时除了工长要旁站,还要专职安全员旁站,正式开始前,先由安全员检查各项措施落实的情况,由工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班前讲话,对工人掌握交底的情况抽查,都没问题了再按相关方案和规程施工。

这个工地似乎都没有这样的体系,钢构工人的操作也很业余的样子。钢柱安装随意进行,没有及时做临时支撑,已经安装完的钢柱也没有及时互相连接固定,原结构设计要求加的斜撑没有装,就上了钢梁,并去装屋顶的女儿墙。且在阵风7级的大风天里没有停止作业。最终,产生的这个悲剧,5人死亡。

任何一个环节,不说完全合规,只要遵守下底线,都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惨剧。

这个事故透露出来的,是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鱼龙混杂、一线施工工人素质越来越低下的现状——特别是后者,因为工地工资高,各种人涌入工地谋生,挂着别人的证件,自己没有技能就照猫画虎地硬上,要质量没质量,要安全没安全,害死自己得到百万赔偿金给家里人花——甚至觉得这样也赚了,余生未必有其他途径能赚到100万!人命贱到这样的程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每次对现场违规作业的工人都觉得痛心,你要阻止他,他还觉得你多事。真正的技术工人可能还能评一个艺高人胆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是无知无畏而已。

然而,仅仅靠管理人员三令五申,各种交底、教育,能拯救没有意识、没有技能,就想快点完活儿拿钱走人的工人吗?特别是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以后,干了活就拿到钱了,工程质量却要滞后才能检查验收,不合格也无计可施,无法追究相关工人的责任,而劳务单位的质量保证金又不允许收取了,且即使收取也常常无法挽回工程的损失。

希望房地产降温后,大家能花更多的时间在精益建造上面;希望城镇化率提高以后,基层工人的素质能相应提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