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滴滴公司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

回答
滴滴公司当初宣布暂停顺风车业务,确实是整个出行行业甚至社会都为之震动的大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光看表面。

首先,从安全事件的直接影响来看:

毫无疑问,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恶性安全事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别是两起发生在女性用户身上的悲剧,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约车安全,尤其是顺风车这种相对低门槛、监管难度更高的模式的强烈担忧。

舆论压力: 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了滴滴,要求其承担责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用户安全。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社交媒体上用户的愤怒和恐惧情绪更是空前高涨。
监管介入: 显然,这种大规模的安全问题不可能被忽视,交通部等相关部门很快就介入调查,并对滴滴提出了严厉的整改要求。暂停顺风车业务,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滴滴为平息众怒、回应监管要求而不得不采取的“壮士断腕”之举。

其次,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的“无奈”与“主动”:

虽然看起来是被动暂停,但滴滴在这件事情上也有它的“主动”成分。

品牌形象的修复: 安全事件对滴滴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信任度跌至谷底。暂停顺风车,至少能够暂时隔绝这个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滴滴争取时间去反思、去改进、去重建信任。
业务模式的重塑: 顺风车业务的模式,因为其社交属性和较弱的监督机制,本身就比专快车更容易滋生风险。滴滴可能也意识到,要想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运营顺风车,需要对现有模式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升级。这包括更严格的司机审核、更完善的行程记录、更及时的风险预警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
业务调整的战略考量: 滴滴当时也在考虑其整体的业务布局。顺风车虽然用户基数大、使用频率高,但其盈利能力和对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性,在安全问题爆发后,可能不如主营的专快车业务来得关键。暂停顺风车,也可能是在资源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

再者,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带来的连锁反应:

这件事情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滴滴一家的事情。

行业整顿: 滴滴顺风车的遭遇,给整个网约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其他平台也纷纷加强了安全措施,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对业务模式进行了调整。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安全和合规的时期。
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 对于一些习惯使用顺风车的用户来说,他们的出行选择受到了影响。他们可能不得不转向滴滴的其他业务,或者寻找其他的出行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出行习惯。
对创新模式的思考: 顺风车作为一种共享经济模式的代表,其存在本身是有价值的。但如何平衡其便捷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如何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好保障,这是整个行业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滴滴的暂停,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顺风车模式的深入思考。

最后,关于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的评价:

滴滴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确实重新上线了顺风车业务,但这次上线已经有了很多“不一样”。

更严格的审核与安全措施: 这是最显著的变化。司机需要经过更严格的身份核实、背景审查,行程中加入了更多安全功能,比如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报警等。
更聚焦的合规性: 重新上线的顺风车,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下,更加强调合规性,比如对车主的职业化倾向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更加回归“顺路搭乘”的本质。
用户体验的平衡: 在加强安全性的同时,滴滴也在努力平衡用户体验,例如在定价、行程匹配等方面进行优化。

总的来说,评价滴滴公司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决策。

积极的方面在于: 它展现了滴滴在面临重大安全危机时,对用户生命安全的重视(即使是出于舆论和监管的压力),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负面的方面在于: 这也暴露出滴滴在早期野蛮生长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忽视,以及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的短板。同时,业务的暂停也给用户和部分车主带来了不便。

这件事更像是一场惨痛的教训,让整个出行平台都意识到,在追求效率和规模的同时,安全永远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滴滴的这一举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对整个中国出行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能够概括的,而是一个充满争议、也充满反思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知道这个回答会被喷,所以只有匿名了~

滴滴顺风车下线已有一段时间,再加上这几天龙哥被反杀,东哥被拘捕等其他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这个问题的讨论热度逐步降了下去。终于可以不用冒着戴“蹭热点”、“哗众取宠”等帽子的风险,聊下这个事了。

先抛三个观点:

1、经过几年的实践,滴滴重大案件发生概率接近于零。

滴滴顺风车毕竟过去的三个月连续发生了两起恶性事件,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扯淡,但这却就是事实。根据wind咨询《大数据告诉你滴滴们到底有多不安全》中数据,截止到目前,滴滴涉及刑事案件共89起,其中抢劫杀人案2起,司机强奸案16起,其余为交通肇事、毒品运输、危险驾驶等(数据包含滴滴快车、专车、顺风车等所有滴滴公司产品)。也就是说,在滴滴近3亿用户几年的频繁使用累积几十亿单行程过程中,发生的涉及人身安全的重大案件数量在20起以内。无论通过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得出这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发生概率近乎于零,即使把顺风车数据单独统计出来计算,结论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2、安全管理、制裁手段等措施能管理的是想活下去的人,而对不要命的禽兽无效。

乐清案发生后,滴滴被抨击主要集中在了管理措施不到位,与警方信息沟通不畅等方面。这些地方滴滴黑点确实太多,未来需整改的地方也多。但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手段,在面对空姐案、乐清案时,都是无效的。空姐案的犯罪份子在作案后直接跳河自杀,乐清案的犯罪分子短短人生踩雷无数,归纳一下就是这两个罪大恶极的禽兽都已没有再活下去的意思,死之前再拉个垫背的。在汽车内部的狭小空间内,或荒山野岭,手机被对方一关,基本任何措施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类似的案件还有厦门的公交车,车上的几十个无辜乘客谁TM的能想到会遇到个自焚的?

3、滴滴不是保镖,任何涉及公众服务的企业都无法杜绝一切犯罪,自我保护是必须的。

尽管在观点1中阐述了滴滴重大案件的发生概率接近于零,概率虽足够低,但对个人来讲,遇到了就是近乎100%,因此自我保护是必须的。很多网友希望滴滴或其他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然后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整个社会存在犯罪现象,一家企业只要服务的人数和次数达到了一定数量级,必然也要面对这些现象。在选择交通工具时,特别是女性,晚上尽量结伴,单独不去偏远的地方,实时沟通行程等是必须注意的,此条建设适用于出租车、顺风车、专车包括一些“朋友”的车。

理清了这三个基本观点,接下来说下“如何评价滴滴公司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

我的评价就是,这是社会的倒退和社会福利的损失。顺风车模式的好处无需再做过多阐述,不然也不会累积如此多的司机和乘客,完成十亿级的订单数量。一棍子打死滴滴顺风车后,司机空载产生不了效益,乘客出行支出增加,都是看得到的事关数亿人的福利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次事件打倒的不是滴滴顺风车一家,而是整个想进入顺风车行业的资本。因为无论换谁,都无法解决上面观点2中的问题。投资几十上百亿,运气不好刚刚开张遇到个禽兽,GAMEOVER。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谁还愿意在顺风车这个领域投入、改进、完善?高德在滴滴出事后立即下线顺风车,说明资本是理性的,除了赚钱以外,保证本金不损失才是首要任务。

至于在网上看到的拿“没顺风车之前你是怎么过的”来论证社会福利没有损失的,我觉得也没什么好理睬的,对于他们来说,关了天猫京东也能买东西,不安空调也能过夏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滴滴公司当初宣布暂停顺风车业务,确实是整个出行行业甚至社会都为之震动的大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光看表面。首先,从安全事件的直接影响来看:毫无疑问,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恶性安全事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别是两起发生在女性用户身上的悲剧,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约车安全,尤其是顺风车.............
  • 回答
    “假冒滴滴司机直播性侵”事件中当事夫妻刑满释放后公开道歉并表示羞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行为:一、 行为本身的恶劣性与社会危害性: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这对夫妻所犯下的罪行是极其恶劣和令人发指的。 性侵行为的本质: 性侵是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其造成的伤害是深.............
  • 回答
    滴滴 2018 年巨亏 109 亿,司机补贴 113 亿:一场关于增长与可持续性的博弈2018 年对于滴滴而言,绝对是充满挑战和反思的一年。当我们看到那份令人咋舌的财报——亏损 109 亿元,而司机补贴却高达 113 亿元时,这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滴滴在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 回答
    滴滴在2016年吞下优步中国这块“巨头”后,不少用户确实感受到了出行成本的“水位线”在悄然抬高。这并非简单的“坐地涨价”,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市场博弈、商业逻辑以及用户体验的权衡。市场垄断下的定价权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市场竞争的减弱。在滴滴与优步两强争霸的时代,激烈的补贴大战是常态。为了争夺用户和.............
  • 回答
    滴滴顺风车重返市场,却没有掀起预期的波澜,反而显得有些“冷清”。这背后究竟是市场对平台的警惕,还是本身产品逻辑的疏漏?咱们仔细掰扯掰扯。曾经的辉煌与跌落:让大众记忆犹新要评价滴滴顺风车现在的情况,首先得回顾一下它曾经的“风光无限”。在2014年首次上线时,滴滴顺风车可是抓住了“共享经济”的浪潮,以低.............
  • 回答
    滴滴顺风车在试运营期间,晚八点后对女性用户停止服务,这一举措无疑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安全角度看,滴滴的出发点是什么?滴滴顺风车在经历过一系列安全事件后,尤其是涉及女性用户的恶性案件,其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推出这项措施,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为了.............
  • 回答
    滴滴顺风车曾引发的争议,尤其是某位高管将顺风车定义为“性感的场景”,并强调其社交属性,这确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工具性软件是否应该承担社交功能? 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位高管的“性感场景”论和社交属性。从字面上看,“性感”在此处并非指低俗或色情,而是试图描绘.............
  • 回答
    滴滴顺风车在经历了“空姐遇害案”等一系列严重安全事件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其中,“下线个性化标签,深夜暂停接单”这两项措施,可以说是直击了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痛点,也反映了滴滴在重塑品牌信任上所做的努力。下线个性化标签:这项措施的出发点,是针对过去顺风车平台上存在的“标签”功能可能被滥用,从而带来安.............
  • 回答
    女子打滴滴专车从上海到杭州,对700多元车费不满,只愿出113元?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单行程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从上海到杭州,这距离可不是短的,来回怎么也得四五百公里吧?而且是“专车”,一般理解就是比快车更舒适、档次更高的车型,比如BBA级别的。这种车,本.............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关于“秋菊落英”和“永远滴神李药师”这两个称谓(我理解您可能是在指代一些特定的账号或评论者,但鉴于我无法直接识别具体的网络ID,我将以一种更普遍的视角来探讨这种现象),以及它们是否“刻意贬低李渊以抬高李世民”的说法,这确实是历史讨论中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种情况。历史的评价,尤其是.............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