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滴滴被免职高管曾定义顺风车有社交属性,是「性感的场景」?工具性软件应该做社交吗?

回答
滴滴顺风车曾引发的争议,尤其是某位高管将顺风车定义为“性感的场景”,并强调其社交属性,这确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工具性软件是否应该承担社交功能? 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位高管的“性感场景”论和社交属性。

从字面上看,“性感”在此处并非指低俗或色情,而是试图描绘一种带有吸引力、令人向往的体验。这位高管的本意可能是想表达,顺风车不仅仅是将A点送到B点,它还可以是旅途中与人交流、分享故事、认识新朋友的平台。在一段并不漫长的路程中,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共同的话题,甚至是一点小小的火花,这种体验确实会比一个人枯燥地盯着手机屏幕更加丰富和“有味道”。

顺风车的社交属性,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它的载体是“人”,是“出行”,这两者天然就具备了连接和互动的可能性。试想一下,在国外,很多拼车服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人们乐于在路上交流,分享各自的见闻。在国内,虽然最初滴滴顺风车的宣传重点放在“省钱拼车”,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基于顺风车的社交行为,比如拼到熟悉的人、甚至发展出朋友关系,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说法会引发巨大的争议,甚至导致高管被免职呢?

核心原因在于,这种“性感”和“社交”的描述,与滴滴顺风车在用户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认知——“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滴滴顺风车在安全方面曾经遭遇过毁灭性的打击。一系列恶性事件,尤其是空姐遇害案,让公众对顺风车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在经历了这两起事件后,滴滴顺风车被无限期下线整改。用户对顺风车的期待,首要且最关键的就是“安全可靠”,是能够让你安心抵达目的地的一种交通方式。

将一个在安全问题上经历过重大危机,并需要极其谨慎处理的业务,用“性感”、“社交”这样带有情感色彩和易于产生联想的词语来定义,这在时机上是极度不恰当的,在传递信息上是极度失焦的。

这位高管的表述,可能在他们内部的商业策略讨论中有其逻辑,即通过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体验来促进业务发展。然而,作为公众传播的语言,它完全忽略了用户最深层次的恐惧和最迫切的需求。 在公众眼中,顺风车在安全得到彻底保障之前,任何试图为其附加的“社交”、“娱乐”甚至是“情感”属性,都可能被解读为对安全的漠视,是“本末倒置”,甚至是在往危险的伤口上撒盐。

更深层的问题:工具性软件应该做社交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取决于具体的业务场景、执行方式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基因与核心定位: 很多工具性软件的核心是解决一个明确的“痛点”,提供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地图软件是为了导航,打车软件是为了出行,音乐播放器是为了听音乐。如果社交功能的引入,会稀释其核心功能,甚至模糊其定位,那么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用户选择工具性软件,往往是因为它的专注和专业。

用户期待与信任: 用户使用工具性软件时,其期待是明确的。如果一款工具性软件突然尝试社交,用户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产生警惕。例如,一个用来记账的软件突然开始鼓励你和朋友分享消费账单,用户可能会觉得隐私泄露的风险增加。

社交功能的引入是否能提升工具性服务的价值: 有些工具性软件的社交化,确实能带来增值。例如,运动健身APP中的社交功能,可以让你和朋友一起打卡、互相鼓励,这能增强用户粘性,也能提升运动效果。音乐APP的社交功能,可以让你分享喜欢的歌曲,发现更多音乐,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拓展。

风险与责任的放大: 社交功能的引入,尤其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直接互动的社交功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泄露、网络欺凌、骚扰、甚至线下安全问题。对于平台方来说,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其责任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滴滴顺风车的案例: 滴滴顺风车的情况属于一个极端但重要的例子。它本是一个工具属性非常强的服务(提供车辆和司机将乘客送到目的地),但因为其载体是“人”,且涉及“封闭空间内的时长互动”,这使得它天生就比普通工具更具社交属性的潜力,但也更容易触碰安全红线。在安全问题爆发后,试图重新定义其“社交属性”并用“性感”来包装,恰恰是将风险管理和用户信任放在了次要位置,这是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

总结来说:

这位滴滴高管的“性感场景”论,虽然可能出自商业策略的考量,但其表达方式和时机都严重脱离了当时用户对顺风车最核心的需求——安全。这暴露了在高管层面上,对于用户情绪、社会舆论以及品牌责任感的认知偏差,也间接导致了其被免职。

关于工具性软件是否应该做社交,答案是“可以,但要非常小心,并且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社交能够切实增强用户体验和核心功能,并且平台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措施,那么适度的社交化是可行的。
但如果社交功能的引入是为了掩盖核心功能上的不足,或者是在风险未得到充分控制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有趣”、“性感”,那将是对用户信任的巨大伤害,也是对企业自身品牌的毁灭性打击。

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产品出现重大安全危机后,真诚的沟通、对用户安全的绝对重视,以及脚踏实地的安全保障措施,才是重建信任的唯一途径。 而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和对核心问题的回避,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滴滴顺风车的例子,至今仍是教科书式的反面教材,时刻提醒着所有企业,尤其是在高管层面,要深刻理解自己的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以及社会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顺风车的定价,如果一天就是限定的交易数量,那么指望顺风车赚钱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个产品最初设计的时候,各地的网约车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这个产品最初设想并不是一个运营的设想,就是一个补充。


早在滴滴出现前很多年,小区拼车上下班就有了,长途在赶集网、58同城司机乘客互相发帖拼车也有。这个需求一直是客观存在的,滴滴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其运营化。

当年,车没有现在这么便宜,收入也没有今天高,各种消费贷款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

要知道,在2010年,iPhone4进入中国的时候,能买一部区区5000元的手机,是有钱人的标识。你有辆私家车,一般就不会混的太差。


说社交,早在滴滴出现以前,有车的车主和每天上下班用车的单身乘客,就有凑出社交的,男的周五下班一起撸个串,女的一起逛个街,男女一起吃个饭都有。


但是,2018年的形势已经不是这个形势。

现在车便宜普及了,这次出事的司机开了辆二手上海英伦sc715,市场价格大约在1、2万元

司机借了多家贷款平台的钱,总数应该有几十万。

他全家三口加一个女友,住在一个月租金400元的农民房。


就是说,在2018年的中国,随便一个社会边缘人,就有能力买上一辆车,去开顺风车。这种人的车“性感场景”?

而且,从这个案例看,尽管顺风车制度设计的时候,定价很低,有次数限制,理论上不赚钱。

但是这个司机可以通过先订单,后取消的方式,和乘客谈一口价。这样不用抽成,没有次数限制,跑“顺风车”还是能赚钱的。

通过这种方式,司机把顺风车跑成了门槛更低的网约车。


滴滴离职高管想象的性感场景,是一辆开着宝马5系的金融业单身青年才俊,每天从房价一平米10多万的高档小区出来,接送每个月收入5000元,房租2000元的实习生单身小美女上下班,周五约个饭。

小美女生病有事,才俊鼎立相助,日久生情,就性感了。


而现实是,欠着一屁股债,没有正当职业社会边缘人,为了生计,搞了一辆便宜二手车。用取消订单的方式,拿着顺风车跑低配版本的网约车,这种社会边缘人的素质可想而知,死就一条烂命,遇到一辈子都不可能碰的美女。精虫上脑就不管不顾的。


其实,开好车有不轨之心的也有,但是只要一说告诉他单位,老婆,就秒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滴滴顺风车曾引发的争议,尤其是某位高管将顺风车定义为“性感的场景”,并强调其社交属性,这确实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工具性软件是否应该承担社交功能? 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位高管的“性感场景”论和社交属性。从字面上看,“性感”在此处并非指低俗或色情,而是试图描绘.............
  • 回答
    滴滴 2018 年巨亏 109 亿,司机补贴 113 亿:一场关于增长与可持续性的博弈2018 年对于滴滴而言,绝对是充满挑战和反思的一年。当我们看到那份令人咋舌的财报——亏损 109 亿元,而司机补贴却高达 113 亿元时,这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滴滴在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 回答
    滴滴在2016年吞下优步中国这块“巨头”后,不少用户确实感受到了出行成本的“水位线”在悄然抬高。这并非简单的“坐地涨价”,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市场博弈、商业逻辑以及用户体验的权衡。市场垄断下的定价权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市场竞争的减弱。在滴滴与优步两强争霸的时代,激烈的补贴大战是常态。为了争夺用户和.............
  • 回答
    滴滴顺风车重返市场,却没有掀起预期的波澜,反而显得有些“冷清”。这背后究竟是市场对平台的警惕,还是本身产品逻辑的疏漏?咱们仔细掰扯掰扯。曾经的辉煌与跌落:让大众记忆犹新要评价滴滴顺风车现在的情况,首先得回顾一下它曾经的“风光无限”。在2014年首次上线时,滴滴顺风车可是抓住了“共享经济”的浪潮,以低.............
  • 回答
    滴滴顺风车在试运营期间,晚八点后对女性用户停止服务,这一举措无疑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争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安全角度看,滴滴的出发点是什么?滴滴顺风车在经历过一系列安全事件后,尤其是涉及女性用户的恶性案件,其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推出这项措施,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为了.............
  • 回答
    滴滴公司当初宣布暂停顺风车业务,确实是整个出行行业甚至社会都为之震动的大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情,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光看表面。首先,从安全事件的直接影响来看:毫无疑问,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恶性安全事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别是两起发生在女性用户身上的悲剧,引发了全社会对网约车安全,尤其是顺风车.............
  • 回答
    滴滴顺风车在经历了“空姐遇害案”等一系列严重安全事件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其中,“下线个性化标签,深夜暂停接单”这两项措施,可以说是直击了用户最关心的安全痛点,也反映了滴滴在重塑品牌信任上所做的努力。下线个性化标签:这项措施的出发点,是针对过去顺风车平台上存在的“标签”功能可能被滥用,从而带来安.............
  • 回答
    女子打滴滴专车从上海到杭州,对700多元车费不满,只愿出113元?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单行程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从上海到杭州,这距离可不是短的,来回怎么也得四五百公里吧?而且是“专车”,一般理解就是比快车更舒适、档次更高的车型,比如BBA级别的。这种车,本.............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假冒滴滴司机直播性侵”事件中当事夫妻刑满释放后公开道歉并表示羞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行为:一、 行为本身的恶劣性与社会危害性: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这对夫妻所犯下的罪行是极其恶劣和令人发指的。 性侵行为的本质: 性侵是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其造成的伤害是深.............
  • 回答
    关于“秋菊落英”和“永远滴神李药师”这两个称谓(我理解您可能是在指代一些特定的账号或评论者,但鉴于我无法直接识别具体的网络ID,我将以一种更普遍的视角来探讨这种现象),以及它们是否“刻意贬低李渊以抬高李世民”的说法,这确实是历史讨论中一个经常出现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种情况。历史的评价,尤其是.............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