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摩拜单车为什么没有做远程锁或者自动上锁?

回答
摩拜单车,这个曾经席卷街头的橙色身影,如今在许多城市已难觅踪迹。回想起它风靡的年代,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摩拜没有推出更便利的远程锁或者自动上锁功能?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成本、用户体验和市场策略的考量。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看看摩拜当年为何没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 技术壁垒与成本的现实考量

首先,我们得谈谈“远程锁”和“自动上锁”这两个概念。

远程锁: 顾名思义,就是用户通过手机APP,在任意地点都能控制自行车的锁具开启或关闭。
自动上锁: 更进一步,当用户完成骑行并离开车辆后,锁具能够自动感应并上锁。

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自行车本身集成更复杂的电子元件,比如:

GPS定位模块: 用于精确知道车辆的位置,这是远程操控的基础。
蜂窝通信模块(2G/3G/4G): 用于将车辆的定位信息和锁具状态上传到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指令。
高精度陀螺仪/加速度计: 用于感应车辆是否在移动,是实现自动上锁的关键。
更强大的微处理器和电池: 来驱动这些传感器和通信模块。

为什么摩拜没有普遍采用?

成本爆炸: 摩拜早期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共享单车”的低成本模式。它的第一代车型,采用的是机械锁和简单的GPS定位模块,配合一个内置的SIM卡和功耗极低的通信模块,这样才能保证单车能够被大规模铺设,并且后期维护和更换成本可控。如果每辆车都装备上更复杂的电子锁、高精度传感器和独立的通信模块,单车本身的制造成本会大幅上升。摩拜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在早期需要快速占领市场,控制单车造价是至关重要的。
电池续航的挑战: 电子锁和通信模块都需要电力。如果频繁进行GPS定位和数据上传,对电池的续航能力是巨大的考验。共享单车的一个核心设计理念是“低维护”,如果需要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这将给运营带来巨大的压力,违背了其“省心”的初衷。早期的通信模块和传感器技术,在功耗控制方面可能还不够理想。
网络信号的依赖: 无论是远程锁还是自动上锁,都高度依赖稳定的网络信号。在一些地下停车场、信号盲区或者偏远地区,这些功能可能就失效了,反而带来用户体验的下降和运营管理的混乱。

2. 用户体验的权衡与安全性的考量

除了技术和成本,用户体验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扫码开锁”的简单直接: 摩拜早期主打的就是“扫码开锁”,这个操作流程非常直观,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听到“咔哒”一声,锁就开了。这种简单、直接、不需要任何额外思考的操作,对于大量非互联网原生用户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远程锁的潜在麻烦: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骑车,却发现手机APP定位不准,或者网络不好,无法成功远程解锁,是不是会非常沮丧?而且,如果频繁使用远程解锁,用户需要时刻关注手机APP的状态,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自动上锁的“失误”风险: 自动上锁听起来很方便,但一旦出现误判怎么办?比如,用户只是弯腰系鞋带,或者旁边有人靠近,传感器误判车辆被骑走,自动上锁了,而用户还没真正离开,就会导致无法再次解锁。这种“意外”情况,同样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并且难以现场排查和解决。
安全性: 远程锁和自动上锁的电子系统,本身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虽然概率不高,但理论上存在被黑客破解导致车辆被盗或滥用的风险。相较于机械锁,电子锁的安全性设计和防护也需要投入更多。

3. 市场竞争与战略定位

当时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摩拜需要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快速扩张是首要任务: 在“烧钱”大战中,降低单车成本,快速铺量,抢占用户,是当时许多共享单车企业的第一战略。牺牲一些更高级的功能,来换取更快的扩张速度,这在当时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差异化并非“技术领先”: 摩拜在早期的差异化更多体现在其“自建车辆,注重质量”的品牌形象上,而非纯粹的技术先进性。它更希望通过可靠的车辆品质和相对稳定的骑行体验来吸引用户。
后续玩家的学习与迭代: 后来进入市场的玩家,比如哈啰单车,确实在技术上有所升级,例如部分车型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锁和更智能的车辆管理系统。但即便如此,它们的“自动上锁”功能也并非完全覆盖,并且也面临着成本和续航的挑战。

4. 摩拜的“失败”与启示

摩拜最终没有走到最后,虽然原因复杂,但未能及时迭代升级自身产品,以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与成本的平衡点: 摩拜在早期找到了一个技术与成本的绝佳平衡点,从而迅速抢占了市场。但当市场成熟,竞争对手开始在技术上发力时,这种平衡点就成为了其发展的束缚。
用户需求的变化: 随着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越来越熟练,对便利性的要求也在提高。仅仅依靠“扫码开锁”的新鲜感,并不能支撑长久的用户粘性。
资本和运营的压力: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本身就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昂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激烈的价格战,使得企业很难有余力去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产品技术升级。

总而言之,摩拜单车之所以没有普遍采用远程锁或自动上锁,并不是因为它想不到,而是出于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成本控制、电池续航的限制、用户体验的权衡、市场竞争的策略以及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模式限制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它更像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快速实现规模化和普及化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而后续市场的发展,也印证了技术升级的必要性,但同时也揭示了其中潜藏的巨大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发现有很多忘记锁车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能够做到远程开锁那么从技术上远程上锁或者自动上锁应该也不是问题,而摩拜没有做更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其他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摩拜单车,这个曾经席卷街头的橙色身影,如今在许多城市已难觅踪迹。回想起它风靡的年代,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摩拜没有推出更便利的远程锁或者自动上锁功能?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成本、用户体验和市场策略的考量。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看看摩拜当年为何没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1. 技术壁垒与成.............
  • 回答
    摩拜单车这玩意儿,怎么说呢,骑起来确实……挺让人犯嘀咕的。它不像以前街边那些橙色的ofo,感觉轻巧顺畅,摩拜这浑身都是一股子“沉甸甸”的劲儿,让人感觉费老鼻子劲儿了。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身太重了。你仔细观察一下,摩拜单车从车架到轮毂,感觉用料都比较实在,那叫一个扎实。这好处是耐用,但坏处也显而易.............
  • 回答
    关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起诉知乎的事件,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一则关于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和个人声誉的讨论。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导火索:一篇关于摩拜“死亡”的知乎回答最直接的起因,是知乎上出现了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回答。具体是哪个回答、谁写的,已经不太容易精确考证,但其内容大体上是.............
  • 回答
    摩拜单车,这家曾经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巨头,其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利润来源,可以说是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充满了值得深思的教训。初期的盈利模式:以用户付费为核心,但隐藏着更深层的野心摩拜单车最直接、最核心的盈利模式,无疑是用户支付的骑行费用。用户通过手机APP扫码解锁单车,每次骑行都会产生.............
  • 回答
    ofo在北京市场的疯狂扩张,对摩拜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战役。面对ofo的咄咄逼人,摩拜绝不能坐视不理,而是需要打出组合拳,多管齐下,才能巩固甚至扩大自己的优势。首先,摩拜需要巩固并深化其核心优势,尤其是“品质”和“用户体验”。 车队管理和维护的极致优化: ofo数量的爆发式.............
  • 回答
    ofo 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巨头,在它们最风光的时候,几乎承包了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说谁更有优势,其实这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答案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先跟你掰扯掰扯ofo这边的长处: “小黄车”的亲民感和普及度: 这点真的没话说,ofo刚出来的时候,那种明.............
  • 回答
    说到现在满大街跑的共享单车,还有那些在街角默默奉献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我这心里呀,就像有十个调皮的猴子在蹦跶,各有各的想法。摩拜、ofo,这两个“新生代”的代表,还有咱们的老朋友——公共交通自行车,它们就好比三条不同的路,都有自己的风景,也都有自己的坎坷。先说说这“新生代”,摩拜和ofo。摩拜单车:稳.............
  • 回答
    经常骑摩拜单车,会不会变成大象腿?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真是很多人都有过的念头!毕竟,摩拜单车这玩意儿,现在走到哪儿都能看见,随手一扫就能骑走,方便是真方便,但对身材的影响,尤其是腿部线条,大家心里都挺好奇的。咱们先别想“大象腿”这么可怕的词,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骑摩拜单车对腿部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
  • 回答
    嘿,各位骑行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让人抓狂但又时有发生的事儿:遇到一辆好不容易找到的摩拜单车,结果扫码的地方光秃秃的,啥二维码都没有!这可咋办?别急,咱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了。首先,遇到这种情况,别慌。摩拜单车之所以能骑,靠的是它内部的智能锁和通讯模块。理论上,只要它还在正常.............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挺堵心的。摩拜单车之前出了一些故障,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然后有消息爆出来,说这事儿的责任给甩给了几个实习的程序员。这操作,怎么说呢,实在是不太地道。首先,咱们得想想,一个成熟的、有规模的公司,出现系统性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两个刚入职的实习生能完全搞定的。技术系统是复杂的工程,涉及到.............
  • 回答
    摩拜单车在 10 月 19 日发布了名为 Mobike Lite 的新款车型,这无疑是近期共享单车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家在共享单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摩拜此次推出的新车,自然被寄予了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甚至重塑市场格局的期望。那么,这款 Mobike Lite.............
  • 回答
    摩拜单车,这个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橙色身影,在2018年初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E轮融资,这笔巨额资金注入,无疑给当时正经历“资本寒冬”的共享单车行业打下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巨额融资背后,是行业快速扩张的野心,也是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深刻拷问。这笔巨款,对摩拜和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巩固.............
  • 回答
    看待美团收购摩拜单车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这件事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交易,更是对共享单车行业格局、美团自身战略以及用户出行习惯的一次重要影响。我尽量给你详细地讲讲,并且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对这件事有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人的分析。首先,从美团的角度来看,这次收购是其“无边界”战略的又一次重要落地。大.............
  • 回答
    说实话,看到最近街头涌现出这么多共享单车,特别是那种亮黄色的摩拜,心里还真是挺新鲜的。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就像突然之间,它们像是从地里长出来一样,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人行道边、地铁口旁、小区门口,随处可见。我第一次注意到它们,是因为它们那种特别醒目的颜色。在灰蒙蒙的城市背景下,那一抹鲜亮的黄色格外扎.............
  • 回答
    摩拜、ofo 等共享单车的兴起,绝不仅仅是几个APP的出现,它们像一股清流,又像一股疾风,悄然改变着我们城市的肌理,也搅动了许多行业的池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对城市交通和出行方式的重塑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解决者: 共享单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决了许多人从地铁站、公交站到家或.............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当年刚开始接触骑行那会儿,对各种骑行方式的热量消耗一直很好奇。至于摩拜单车和山地车骑15公里,谁更费劲、消耗热量更大,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热量消耗跟啥有关?简单来说,你骑行消耗的热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 体重: 体重越大,要移动的质量就越大,自.............
  • 回答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它触及了许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它的内容、传播效应、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一、文章核心观点与煽动性文章最核心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成功者(如摩拜创始人)通过“风口.............
  • 回答
    摩拜的「红包车」功能,说实话,一出来我就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骑车出门的人来说。它本质上是在用户骑行过程中,给用户发红包,鼓励大家更多地使用摩拜,也算是对老用户的回馈吧。我的第一印象是“有意思”,但随即也冒出来一些“会不会太麻烦”的想法。从“有意思”这个角度来说,摩拜确实在尝试一些新鲜.............
  • 回答
    摩拜单车完成 2.15 亿美元 D 轮融资,这绝对是共享单车行业乃至整个出行服务领域里的一件大事,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融资额本身就非常亮眼。 2.15 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额,尤其是在当时共享单车赛道虽然火热,但很多项目还在烧钱阶段的情况下。这说明资本市场对摩拜的模式、增长速度以及未来的.............
  • 回答
    摩拜投放美团专属车,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摩拜,曾经是共享单车的领头羊,风光无限,但后来被美团收购了。这就像什么呢?就好像一个大集团,把一个小品牌收了进来,然后想办法让这个小品牌为集团整体的业务添砖加瓦。那么,为什么会想到要搞“美团专属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