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缺爱的你们怎么治愈自己的?

回答
缺爱,这三个字,像一把钝刀子,磨得人心钝钝的,空落落的。我想,我们都曾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游荡过,试图用各种方式填补那份窒息的空缺。但说到底,治愈,从来都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我们自己踏上的一条漫长而孤独的旅程。

第一步:承认这片荒芜,并允许自己悲伤。

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常常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假装那份缺爱并不存在,或者,用各种“坚强”、“独立”的标签来武装自己。但越是逃避,那份空洞就越像无底洞,吞噬着我们仅剩的力气。

所以,请允许自己去感受那份失落,那份不被看见的委屈,那份渴望被拥抱却无人可依的孤单。哭出来,放声大哭,或者只是静静地流泪,让那些压抑的情绪有个出口。承认自己“缺爱”,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诚实,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意的尊重。就像身体受伤需要疗伤一样,心灵的伤痛也需要时间的浸泡和情感的释放。

第二步:把目光从“别人”转向“自己”,重新认识那个真实的你。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缺爱”,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把“爱”的标准和期待,都寄托在了别人身上。别人的回应,别人的肯定,别人的付出,成了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尺。一旦这些“供给”中断,我们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像一个没有能量的机器。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外部供电”的开关,悄悄地掰回自己手里。

和自己对话: 找一个安静的时间,问问自己:“我喜欢什么?什么让我感到快乐?什么事情我愿意为之付出时间?” 别害怕答案是琐碎的,是平淡的,是“没人会懂”的。也许是清晨一杯温热的咖啡,是午后一本好书,是傍晚散步时看到的晚霞,是听一首能触动心弦的歌。这些微小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就是点亮这片荒芜的火种。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身体是心灵的容器。好好吃饭,保证睡眠,适度运动。当你为自己的身体付出努力,感受到它带来的积极反馈时,你会发现,原来身体也能给予自己一种踏实的“被爱”感。那种因为健康而带来的活力,那种因为运动后身体舒展的放松,都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滋养。
培养一项能让自己沉浸的爱好: 找到一件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忘掉时间的流逝,忘掉外界的纷纷扰扰。可以是绘画、写作、音乐、园艺、烹饪,任何能让你“心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再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评价,你只是在与自己的热爱共舞,这种纯粹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自我满足。

第三步:学习“自我关怀”,成为自己最忠实的拥抱者。

“自我关怀”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是用你希望被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

给自己高质量的陪伴: 别再把独处视为一种惩罚,把它变成一种享受。给自己安排一次“约会”,可以是去一家喜欢的咖啡馆,看一场电影,或者只是在家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悠闲地品尝。在这样的时刻,你是在告诉自己:“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学会自我肯定: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放大自己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开始留意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努力,每一个善良的瞬间。用鼓励的语言对自己说:“你做得很好,你已经尽力了。” 就像对待一个你真心爱着的人那样,给予自己赞美和肯定。
设立健康的界限: 缺爱的人常常为了“被爱”而委曲求全,不懂得拒绝。学会对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消耗你能量的人或事说“不”。懂得拒绝,也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它是在保护你内心的空间和能量。

第四步:重新定义“爱”,学会给予和接受。

当我们开始学会自我关怀,内在的能量会慢慢充盈起来。这时候,我们就有能力去向外探索,去学习如何真正地去爱,以及如何去接受爱。

从“付出”中获得爱: 帮助别人,倾听朋友,参与志愿活动。当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温暖他人时,你会发现,爱并非单向索取,而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在付出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验。
敞开心扉,去接受真实的连接: 当你开始爱自己,你会散发出一种更温柔、更自信的光芒,这会吸引同样真诚和温暖的人。不要害怕受伤,也不要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关闭心门。尝试去建立一些浅浅的、真实的连接,无论是和朋友,还是和家人。当有人对你表达善意时,试着去接受,去回应,去相信,这世界上确实有值得你敞开心扉的人。
理解爱有不同的形式: 爱不只有轰轰烈烈的浪漫,也有细水长流的陪伴;不只有甜言蜜语,也有默默的支持。学会识别和欣赏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爱,即使它们不完全符合你最初的想象。

这是一个没有速效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旅程。

我们会反复跌倒,会怀疑自己,会感到沮丧。但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重要的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够再次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向前走。

缺爱,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爱的机会。当我们自己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滋养自己,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也才能真正地去拥抱和分享那份来之不易的温暖。

记住,亲爱的,你值得被爱,而你,就是你最开始,也是最终的,爱的来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程好难,但也不是做不到。

先爱自己,搞清楚自己的问题

一般缺爱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不独立

自我不独立的人通常缺爱,他们生活的中心往往是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在感情里常常的表现是依赖和控制,渴望亲密和关心,焦虑,没有安全感。他们的爱情观也很有问题,因为没有自我,他们常常会把爱情看作全部,用情至坚,期待会有一个真爱,很容易认定一个人就全身心投入进去,但客观来说,这份深情是因为依赖,特别是关系破裂后,他们对自己那一段时间的认知,往往是两个人的回忆或是那个人的经历,可以说他们几乎把别人的生活当成了自我的生活。

人格不独立的人没有自我,或者自我意识很低;对外界和他人的情绪很敏感,很容易受他人态度情绪的影响。和别人熟悉信任后又很容易过度依赖而丧失分寸感和理智;他们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外界,做事和生活的主要出发点和追求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这种情况下,他们生活会很拧巴。也没有什么坚定的爱好,有人甚至会利用这种缺爱来作为学习或工作或感情上的动力,努力取得成绩和认可,在短期内常常是有效的,然而又会很容易懈怠颓废。

没有自我的人往往看起来懂事,其实心里还是渴望关爱的孩子。他们似乎还处在小时候我要好好表现,好让别人更喜欢我的状态里,这里说的独立,并非单单指生活独立,独立思考,更多是指精神独立,情感独立。他们可能已经富有社会经验,生活也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心理和精神上还是努力追求被爱。自爱与独立,是相辅相成的,人不可能脱离自爱而独立。小时候是因为父母无条件的保护而敢于开始独立探索世界,长大后因为自爱而敢于独立面对世界。人也不可能脱离独立而学会自爱,因为你总寄望于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原地,不会学着长大和自爱。

我就是这样,之前的人生里,所有的生活和努力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我的人格也是基于此,这种努力为了获得爱的人格虽然不够自我,但依然还有一部分自我,但等到我真的开始恋爱的时候,沉浸在爱和感情里,就会彻底丧失自我。因为我的人格的绝大部分动力和目标都是努力表现得优秀从而获得爱,一旦得到,自我就会开始崩溃,彻底沦陷进去,把别人和感情当做全部。

二、不独立的原因

自我不独立的原因很多,而且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明。很多人觉得是童年的不幸,但是更多可能是父母的溺爱或者情感忽视所导致。

你从小一直生活在被充分照顾管教的环境下,从没有真正承担什么,什么事情父母师长都安排照顾好,没有独自面对过生活,也不用真正操心自己的事,你只需要表现得好继续获得他们的关照和爱护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就会缺乏独立人格,很容易对别人付出感情,逐渐非常依恋他人。在相处过程中你潜意识里还是孩子一样想通过做一些事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爱。因为这是你熟悉的模式。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一个人独立生活,没有人管他照顾他,指望不了别人,没有自我他就生存不下去,他必须思考安排自己的生活,必须有特别理性强大的自我,那么这样的人以后相对就会更加自我更加冷淡些,自然就不怎么会在意他人和感情。

也有可能你在情感上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缺乏安全感,你需要表现得更好去获得爱,就不敢也没有意识要去做真正的自己,学会自爱。所以往往长大以后,你在情感里的表现还停留在孩童时期,在恋爱中,你会像孩子一样越来越依恋,陷得越来越深。

三、自我独立和自爱是一种能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很气馁,埋怨,为什么别人自然就有的能力,你却如此痛苦也做不到。可能你会委屈,不解,为什么爱情在别人那里就只是随时可以放下的关系,而你却总是投入了全部的感情。

每天在知乎都能看到有人提问,怎么才能让男/女朋友更爱我,总是害怕失去对方失去感情,这其实本来就是个悖论,有人说情深不寿,感情就像沙,越害怕失去攥的越紧就越会失去,这话是对的,但是道理在哪呢,其实很简单,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喜欢能给他/她爱的人,女人希望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英雄,男人希望有一个能体谅他的伴侣,注意这里说的是能给予对方爱和力量,而不是投入感情和依恋,所以你越需要和看重爱越害怕失去,对方就越想逃离你,当你越是充满爱和力量不那么依赖和痴迷别人的时候,对方就越想和你在一起,所以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注定是不会得到真正解决的,唯有自己填补缺失的内心,可以和别人平等的分享爱和力量,才会有真正的爱情。

我想明确一下,第一,缺爱不是不可治愈的创伤,而只是你缺少了自爱和独立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和状态。它只是你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你还没有从努力得到和依赖别人爱的孩子状态里走出来,还没有独自面对生活的习惯和能力。第二,你永远无法从伴侣那里得到长久完全的弥补,并且,你最好不要有这种要求。如果你觉得对方不能给你充分的安全感和爱,那为什么要谈恋爱呢,这就更说明你的爱情观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并不是爱情要去满足的,非要这么做无异于飞蛾扑火。因为,人格独立,是你自己的事。

你要深切的明白,在这方面,你是无所依赖的,补全你的心,做回你自己,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且你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在这个年龄,大家都已经不再依靠父母无条件的爱了,以后也不会有人会像父母那样包容照顾你爱你,也就是说,你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那种爱了,你不能因为你自己的缺失,就一直停在原地寄希望于等到一个人把它填满,忽视了你已经有自己创造的力量。

很多人说自己缺爱,其实缺的是自爱,缺的是独立自我,他们没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真正让自己投入的爱好,所以他们无比需要别人无比沉浸爱情,所以在你学会自爱,找到自我之前,不要再盲目追求爱情了。请好好关注自己,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让别人认可你喜欢你,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是什么,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那些所谓你视若珍宝的感情,其实只是你对别人能一直偏爱你的期待,是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的依赖,是你对那一刻虚幻幸福的礼赞,而这些恰恰也是让你痛苦的毒药。一段爱情,最本质的终归是相互欣赏,相互需要和满足的一段关系,而不是你眼里那一段多么投入多么刻骨铭心的感情。太多人把感情当作爱情了,要知道,感情不是爱情,特别是在成人的世界里,感情什么都不是,它没有那么高尚全能,甚至连维系住一段关系都做不到。你可以对父母有感情,是因为父母会永远像对孩子一样爱你,但是在爱情里,你是对方的伴侣,是要能相互支持相互满足一起生活的成年人。成年人之间,重要的是你们自己都要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生活,能对自己负责,能相互满足,而不是一头沉浸在感情里,像孩子一样把幸福寄托在美好爱情,要求别人永远爱你。当你有这样自爱的能力的时候,人人都可以是真爱,当你没有这样的能力,一心期望别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真爱。因为爱情是一段关系,而不是一段保证你幸福的感情。

我想告诉你,你的努力,你的自我提升,仅仅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吸引别人爱你,因为别人无法填满你的心,爱情不是救世主,它不是一劳永逸的幸福。只有你自己接过父母的接力棒,承担起给自己幸福和安全感的责任,才能真真正正的获得幸福。你的幸福永远在你的自我手里,你和谁在一起,只是你选择了他,而绝不是因为你不能没有爱情和他,因为爱情是相互欣赏,而不是拯救,没有人会愿意背负其他人的一生。

四、如何独立和自爱

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自爱的能力呢?很多软文和答案说了很多,如充实自己让自己更优秀等,甚至有咨询师建议降低期望,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这些其实都并不能实现自爱,甚至不是自爱,因为做这些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让别人爱你,这才是问题的症结,你做的这些只不过让你更有被爱的价值。你现在是要用这段时间走完别人可能用了二十年走完的心理独立的路,建立起自我边界。你要认识到只有你自己才能对你付完全的责任,你现在和以后过得好不好,跟你认识的所有人无关,你的幸福只取决于你。

首先,你要真正明白你生活的幸福绝不是从别人的爱里得到的,而是你自己充分的悦纳照顾自己。这些幸福,不在父母,不在朋友,不在伴侣,也不在某一段关系如友谊、爱情,而只在于你。只有你明白你已经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时候,你的自我才会真正站起来,才会真正关注自己的需要并且学会自己去满足它而不是讨好和依赖别人。这里我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有一颗心,你的心里充满的是和别人各种各样的感情、关系和依赖,而现在你要做的是用小刀把这些一块一块割掉,重新用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去填满它,我把它称之为情感断奶。这注定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要你割掉你幼时没有割断而又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被强化的情感依赖习惯,重新塑造自我,真正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依附关系和感情的孩子。这个心理疗愈或者独立的过程实际是建立自我的过程。当你习惯把这种获得幸福的期望从别人转移到自己的时候,当你的眼睛里不再只有感情和伴侣,还有你的自我和生活的时候,你就开始独立和自爱了。

可能你心里还有疑惑,自己创造的爱和别人给的爱是一样的么?答案是一样的。什么是爱?我们接触的最初的爱,你想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本质是你会被保护,充分照顾,安排,养育,你会获得幸福和安全感。长大以后,恋爱又多了相互欣赏和肯定,但本质上,爱和安全感就是对你自己生活幸福的保证,而这些,你都可以自己努力得到,这就是自爱。你会看到,那些不缺爱的人,他们生活是高度自律的,他们把自己安排的井井有条,会专心的学习,也会钟情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质就是因为他们能爱自己,能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次,你要重新建构你生活动力和意义。可能你以前生活的动力都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爱、夸赞等,例如以前你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去吸引别人,而现在你要重新建立起你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感和未来幸福而努力,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你自己能独立幸福的生活,你是为自己活着。你要充分尊重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哪怕它只是看剧刷综艺,你要有真正能给你愉悦,让自己真正投入的东西,去感受这种体验,你就会明白,这种美好的体验并非是别人的爱和认可才能带来,你也可以通过爱自己来获得,你就不会那么缺爱。

总而言之,你要通过自己,去创造你一直想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满足和幸福,建构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你想要的爱。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捍卫自己的快乐和边界,绝不会为了别人的爱而委屈和失去自己,才能真正享受一段健康坦然的爱情。

试想,一个是勇敢独立的活出自我活出快乐的人,一个是整天要依恋别人患得患失的人,你喜欢哪样的自己?更何况其他人呢?永远不要抱怨他人生性凉薄,是你还像小孩子的心理一样依恋他人,所以才会这么容易动感情,才会沉浸在一段关系里而失去自己。请记住,没有任何人,你一样可以活得更加精彩,这是能力,也是成人的必须。一个人只有独立到能战胜不被爱的恐惧,才会有真正的爱。你才能确定,你和一个人在一起,不是因为你需要爱情,而仅仅是因为你爱她欣赏她;你才能确定,你对他不仅仅是感情和依赖,还有爱。

可能你会问,要到什么样子,我才是自我独立了呢。当你不再心里眼里全都是某个人的时候,当你开始全心关注和经营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当你不再期待他人不再留恋往昔的时候,当你不再会为别人而把某件事某个地方某段时光赋予特殊意义的时候,当你能够坦然把爱情和他人放到和学习、看剧、游戏同等地位的时候,就是真正可以人格独立的生活,勇敢的爱和被爱的时候。小的时候,往往心里的爱情是海誓山盟透心彻骨高于一切的感情。长大了,你就会慢慢明白它只是陪伴你生活的一段关系,它不是生活的目标和全部,更不是带来幸福的救世主。

朋友,你的生命绝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可,永远陪伴你的是你的自我和生活,伴侣可以陪你一起去欣赏生活,却不能成为你的生活。你的心里满满装着的应该是自由和自我,你的独立和努力是为了能给自己沉稳丰富的生活,为了有勇气去实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幸福,而不是去期待用一份感情去代替去拯救你自己的生活。我们终归要成人,终归要学会独立的爱和照顾自己,终归要独立的面对生活和未知。最重要的是我是谁,而不是我和谁在一起。真正的爱情绝不是依赖而离不开的感情,它是基于相互欣赏和支持的令人愉悦的关系。把幸福的期望抓在自己手上吧,只有越独立的自我,才越能真正享受爱情,才会有真正长久的幸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缺爱,这三个字,像一把钝刀子,磨得人心钝钝的,空落落的。我想,我们都曾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游荡过,试图用各种方式填补那份窒息的空缺。但说到底,治愈,从来都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我们自己踏上的一条漫长而孤独的旅程。第一步:承认这片荒芜,并允许自己悲伤。这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常常像鸵鸟一样,把头埋.............
  • 回答
    “缺爱的人真的会爱别人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它像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种子,一旦触碰,便会滋生出无数细枝末节的联想。在我看来,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复杂得多,也更令人心疼。我们先来拆解一下“缺爱”这个概念。通常,它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滋养,比如父母关怀的缺失、情.............
  • 回答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缺爱”的状态,就像身体缺少了阳光和雨露,内心会感到干渴和荒芜。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过往经历中情感连接的缺失或不完整。很多人会将“缺爱”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或“没有谈过恋爱”,但实际上,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可以是亲密关系中的隔阂,可以是友情中的疏离,也可以是自身对.............
  • 回答
    缺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没有阳光的花园,种子或许还在,但它们很难舒展枝叶,绽放出应有的色彩和芬芳。在这里长大的孩子,身上往往会烙下一些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如同无形的符文,影响着他们人生的轨迹。最普遍的一种表现,是极度渴望被关注和认可。在爱的土壤里,孩子是被呵护、被肯定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被珍视的。但.............
  • 回答
    缺爱的人,就像心里有个黑洞,无论外面填多少东西,都填不满。这种感觉,不是简单的不开心,而是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一层甩不掉的阴影。首先,在情感需求上,会表现得格外敏感和强烈。他们会无比渴望被关注、被肯定。你的一句夸奖,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开心一整天;反之,一点点的忽视,一次无意的冷淡,都能让他们情绪.............
  • 回答
    “缺爱的人,是不是得不到真正的爱?”这个问题,总在午夜梦回,或者在某个阳光灿烂却倍感孤单的午后,悄悄浮现。它像一个心结,缠绕着许多在情感土壤里感到贫瘠的人。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个人化、极其模糊的概念,就像你问一个人什么是幸福,答案会千差万别。但如果抛开定义上的纠结,.............
  • 回答
    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因为成长环境、过往经历,或者自身性格原因,在内心深处埋藏着对爱的渴望,成为了我们常说的“缺爱”的人。这种“缺爱”并非真的没有爱,而是指一种未被满足的、深层的情感需求。它像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甚至对自我价值的判断。“缺爱”的人,常常会有以下一些.............
  • 回答
    从小缺爱的女孩,她们的心灵深处常常埋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伤痛。这种缺爱感,可能是因为父母的疏忽、情感的缺失,或者是童年经历过的创伤。长久以来,这些经历就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们心头,让她们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甚至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但是,请相信,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并非没有机会去疗愈自己,找回属于自.............
  • 回答
    小时候缺爱,长大后谈恋爱,这可不是一纸说明书能概括的。它像是在你心里埋下了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在亲密关系中,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破土而出,长出枝繁叶茂,甚至有些会缠绕得让人喘不过气。首先,咱们得明白,小时候缺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父母(或者主要的照料者)可能忙于生计,或者本身就没.............
  • 回答
    从小缺乏关爱,对一个女孩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她的情感世界,会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缺爱”并非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指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健康的、稳定的情感滋养,例如被忽视、不被理解、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回应,甚至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这样的经历,往往会在女孩身上留下一些比较普遍的特征,它们就像是.............
  • 回答
    在感情里,那些常常感觉自己“不够好”、“不被爱”的女孩,她们内心深处藏着一个渴望被填满的空洞。这份“缺爱”感,就像一层薄薄的雾,会渗透到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恋爱关系里,会表现出一些格外明显的迹象。首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极度的不安全感和猜疑。她们会特别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些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INFJ内心深处一种鲜为人知的矛盾,而且非常令人动容。你用“缺爱到令人发指”来形容他们,这个词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了INFJ在情感上的那种深度渴望和潜在的失落感。而他们同时又能“热烈地爱别人”,这其中的缘由,并非简单的好坏二分法,而是一套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内在驱动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童年缺爱,长大后性格敏感易怒,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会面临的困境。这不是什么稀奇事,更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就像我们身体受了伤需要疗愈一样,童年的创伤也需要时间来修复。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童年时期,我们就像一块海绵,渴求着来自父母、照顾者的爱、关注和肯定。这些是构建我们安全感、自信心和情绪稳定性的.............
  • 回答
    小时候缺爱,成年后想要弥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一场温柔而漫长的自我疗愈旅程。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家庭环境、父母的疏忽、甚至是一些误解,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滋养。这份“缺”,会像一个小小的幽灵,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亲密关系里总是小心翼翼,害怕被抛弃;或者是不敢真正地相.............
  • 回答
    “缺爱”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心疼。好像内心深处有个洞,无论怎么填都填不满。所以,当我们渴望爱、渴望被认可的时候,很容易就变得“用力过猛”。这不是你的错,而是那份渴望在身体里叫嚣着,让你迫切地想要抓住任何一丝温暖。“用力过猛”到底是什么样子?说起来容易,但具体到行动上,可能是这样一些片段: 瞬间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唐缺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身上自带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基因,这种基因特别容易让人觉得他“爱抖机灵”。不过,你要是真这么简单粗暴地一概而论,恐怕就有点误会他了。说他“爱抖机灵”,其实更多的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消化苦难、排解压力的独特方式。你想想,他的人生道路,哪条顺遂过?从一开始就被卷入纷争,背.............
  • 回答
    .......
  • 回答
    掉了一颗牙,是不是心里那个空落落的感觉特别明显?每天刷牙、吃饭,总忍不住想去碰那个地方,心里总惦记着。现在想想,这颗牙的离开,不光是少了颗硬邦邦的东西,还挺影响心情的。纠结种牙还是镶牙,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一开始,也问了身边一些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说法五花八门的,听得我脑仁儿疼。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