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都没有获得自由前的生活水平?如果是,是不是最大的讽刺?

回答
“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在获得自由后的生活水平是否低于苏联时期?” 这个问题,一旦抛出,便如同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涟漪,触及了许多人心中最敏感也最复杂的情感。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其背后蕴藏着时代变迁、经济转型、个体体验以及国家叙事的巨大差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厘清几个关键点。

首先,什么是“生活水平”?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的衡量维度。

物质生活水平: 这通常包括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消费品的可获得性、住房条件、食品供应的丰富程度、医疗卫生服务的普及与质量、教育机会等等。在苏联时期,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承诺提供普遍性的基本保障,例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稳定的就业和相对低廉的住房。然而,这些保障的背后往往是商品短缺、质量不高、选择有限以及排队等待成为常态。而在转型初期,许多国家经历了经济的剧烈动荡,高通胀、失业率飙升,导致许多人发现即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他们原先拥有的储蓄瞬间贬值。
非物质生活水平: 这包括了自由、民主、人权、言论自由、迁徙自由、政治参与的权利、社会公正感、对未来的希望等等。在苏联体系下,这些方面是明显受限的。人们受到政治审查,缺乏参与国家决策的途径,个体权利常常被集体利益或政党意志所压倒。获得自由后,这些非物质层面的生活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其次,我们如何看待“绝大多数”? 原华约国家并非铁板一块,它们在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地理位置以及转型的路径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东欧国家,特别是中欧地区(如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在转型后经济发展迅速,成功融入了欧盟。 这些国家在加入欧盟后,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援助、市场准入以及技术支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许多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例如,人均收入普遍增长,消费品市场日趋饱和,国际旅行也变得更加便利。许多曾经的短缺经济不复存在。
然而,另一些国家,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或者经历了更漫长且艰难的转型过程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 这些国家可能面临着更严峻的结构性问题、腐败、政治不稳定以及人才流失。在这些国家,一部分人或许能抓住转型带来的机遇,成为新的富裕阶层,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那些依赖国家福利的老年人或低技能劳动者,可能在物质层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么,“生活水平”是下降了还是提高了?

从物质丰富度、商品选择性、出行便利性、基础设施现代化(如通信、互联网) 等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尤其是那些成功融入西方经济体系的国家,其生活水平是显著提高的。曾经只能在商店里看到但买不到的商品,现在唾手可得。曾经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西方生活方式,现在触手可及。

然而,从绝对贫困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的稳定性和普遍性 等角度来看,情况则更为复杂。转型期的阵痛是真实存在的。许多人失去了原有的稳定工作,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一些曾经被视为“免费”的服务,如医疗和教育,开始收取费用,或者质量下降,使得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许多人怀念的是苏联时期那种“虽然物质不丰富,但至少有保障”的状态,即使这种保障是低水平的。他们可能感到,虽然获得了政治自由,但在经济上却变得更加脆弱,更加焦虑。

最大的讽刺吗?

如果“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在获得自由后的生活水平不如苏联时期”这个前提被证实,那么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这种讽刺体现在几个层面:

1.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原本是为了追求更美好、更自由、更富裕生活的转型,结果却在相当一部分人口的体验中,物质生活反而不如过去,这种落差是巨大的打击。
2. 自由的代价: 人们为了获得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推翻了旧体制,结果却发现经济上的改善并非唾手可得,甚至在某些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为了自由牺牲经济保障”的决策,在结果不如预期时,就会显得异常讽刺。
3. 怀旧情绪的产生: 当现实的困境难以逾越时,人们自然会回望过去,将过去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选择性地遗忘,而放大那些曾经的稳定和保障。这种“怀旧”并非对苏联体制的真心认同,而是对当前生活困境的一种逃避和反思,也正是这种反思,凸显了转型期的艰难与讽刺。

深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设想一下,一个在苏联时期,虽然收入不高,但至少能保证有一份工作,有免费的住房分配(虽然可能拥挤且简陋),有免费的医疗和教育,食品供应虽然种类不多但基本不会饿死的人。他可能会觉得,在那个时代,虽然没有选择的自由,但至少是“有饭吃、有地方住”的。

然后,当他进入转型时期,他发现曾经稳定的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他辛苦积攒的积蓄因为通货膨胀瞬间缩水。过去免费的医疗现在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他可能已经没有稳定的工作来支撑这些开销。虽然他现在可以自由地选择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但他的钱包却空空如也,他甚至买不起那些曾经的“基本保障品”。他可能获得了迁徙的自由,但他却无力远行,因为他需要留在故土寻找哪怕是最微薄的生计。

这种情况下,他获得的自由,似乎与他失去的物质保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或许会抱怨:“我得到了自由说话的权利,但我却失去了说话的底气;我得到了选择的权利,但我却没有选择的能力。”这种感受,就是最大的讽刺所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些成功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国家。 比如波兰,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人均GDP大幅提升,许多国民能够到西欧国家工作,并把钱寄回家乡。对于这些人来说,转型带来的无疑是实实在在的福祉,是他们摆脱贫困、实现梦想的机会。

所以,问题的答案并非绝对。 我们可以说,“大多数原华约国家的人民,在获得了自由后,其物质生活水平经历了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波动过程。在某些方面(如商品丰富度、选择性、个体自由度)确实得到了巨大提升,但在另一些方面(如收入的稳定性、社会保障的普遍性、贫富差距)则可能经历了下滑或至少是巨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最大的讽刺,那便是 人们为了摆脱一个受压迫的低水平自由,却可能一度陷入一个物质匮乏、充满焦虑的“不自由”状态。 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发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在某些层面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本身就是历史进程中最令人唏嘘和反思的篇章。它提醒我们,自由的价值固然珍贵,但物质保障和稳定的生活同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需求,而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是错的,实际上华约解体后,只要没有陷入战乱的绝大多数前华约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飞跃式提升,尤其是前苏联之外的七个华约国家。

波兰是从华约解体爽到现在,而民主德国则是经历了两德合并的阵痛期,当然现在也是享受着民主德国时期无法享受的福利社会主义。

为什么?

因为除了原苏联国家,其它华约七国一加入西方主导的贸易体系,就成了中心外围吸血体系的中心国家成员!

苏联建立的华约组织,在经济方面也就搞了个聊胜于无的经合会,体系上只能自我剥削的,怎么干的过金字塔式转嫁成本剥削的呢?

你要知道,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中心外围体系中半外围国家,而俄罗斯则沦为外围国家。

中心外围体系下,只有“奴隶主”才有“自由”。

“奴隶主”靠什么?美法的全球军事基地的航路控制,西方的舆论铁幕控制,美元体系为核心的金融金字塔,以及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的流动性限制霸权。

10亿人当68亿人的奴隶主,当然生活惬意。

这10亿人,怎么可能让14亿中国人加入它们的队伍,然后奴隶主瞬间翻倍过头,然后奴隶还瞬间少了两成呢?


既然中国当奴隶主的路被堵死,那就只能一边韬光养晦,一边破局中心外围体系。

我们现在在地缘上是两面突破:

一面是马六甲西线,通过一带一路,直接绕过马六甲,从新疆内陆直接经由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进入非洲。

另一面是马六甲东线,以南海为基,辐射东盟国家。

不要想歪,以为是舆论铁幕扭曲的中国版中心外围体系,这是不一样的,中国做的其实是美苏中庸版,本质是和两者完全不同的。

比如,替南北苏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这样,本质上南北苏丹就不是西方体系下纯资源供应奴隶,也不是苏联体系下自我剥削,且只能钉死在经济链条纯资源供应这环。中国提供的既有苏联的工业化启动协助,也有西方的产业链配套,更有无干涉性政治条件的自主发展前景。

西方当然不会轻易让中国“得逞”。

你看,疫情期间,中美外交冲突期间,印度就在西方怂恿下在马六甲西线连续发难:

在去年印度突然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实施军管后,今年疫情期间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先是印巴冲突,陈兵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北部吉尔吉特边界,开始炮战。然后在中国控制的克什米尔阿克赛钦地区班公湖一线开始入侵挑衅。

目的相当赤裸裸,就是妄图阻碍中国只有通过吉尔吉特,才能通过巴基斯坦全境到达其西南港口:瓜达尔港。

搞乱吉尔吉特,就搞乱中国突围的西线计划核心。

当然,巴基斯坦知道,这不但是中国的战略大事,更是自己的国家未来,因此巴基斯坦也在搞吉尔吉特建邦。中巴印大举陈兵克什米尔,印度冒着2.5线战争风险死磕的核心目的,就是阻止印度“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所谓被边缘化。以及异想天开的企图通过向美国示好,从而提升一下自己在半外围国中的地位。

这边缘化,就是被半外围的枢纽国:中国,边缘化。印度认为,失去筹码,失去主动,就会被彻底边缘化。

就就是典型的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user avatar

我就提一个罗马尼亚的情况:

这是2003年,罗马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没有超过1988年。(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变天)

齐奥塞斯库执政30三十年间,罗马尼亚工业产值翻了120倍。对,不是增长了120%,是翻了120倍。工业制品远销亚非拉,甚至向苏联出口成品油和炼油设备(原油主要也由苏联和中东地区进口)

现在,齐奥塞斯库倒台后30年间,罗马尼亚工业全被奥地利法国德国资本洗劫,居然连一段高速公路都修不出来了。

但是他们获得了自由!可以被西欧大资本随意剥削的自由!自由万岁!(狗头)



实名diss某些大学必修思想政治都没过关,世界史常识都没有就妖言惑众的答主。

这幅是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人均GDP

我要是齐奥塞斯库在世,我才会问:“你踏马截的1988-2003数据是不是假的?罗马尼亚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

“截取那段低增长的数据糊弄谁呢?”

是啊,罗马尼亚的人民群众就是如此被糊弄着、浑浑噩噩地过了15年。他们在社会主义时期创造的一切都被变卖给资本家和外国人了

所以我只要一天活着,我就不允许有人糊弄我国的人民群众,不允许某些“经济专家”胡诌

user avatar

这显然不是真的,但即使这是真的,那也不是最大的讽刺

最大的讽刺是:

在波兰,瓦文萨和图斯克被曝出和旧统工党在80年代私下串连[1][2],90年代私有化过程中沆瀣一气[2][3],最后统工党的后继民左盟和团结工联自由派的后继公民纲领被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基督教文化保守主义的卡钦斯基法律与公正党打得满地爬[2]——哦对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的总理,也很可能是他将来的接班人的莫拉维茨基一边在美国人面前大骂“俄罗斯和东亚某大国是自由世界的威胁”[4],另一边跑到遥远的东方取经“新结构经济学”[5],只是他扭扭捏捏地宣称“我们会根据本国需要作出修改”。

在匈牙利,在剧变初期叱咤风云的匈牙利自民盟即使靠着托庇于昔日的仇敌,卡达尔党改组而来的匈牙利社会党也不能挽救自己,最终于2011年土崩瓦解,如今匈牙利的自由主义大梁居然被剧变前旧官僚改制来的社会党挑起。而昔日的“自由斗士”[6]维克多·欧尔班同样走向了普京的老路[7],依靠着统制经济[8]+福利国家[8]+基督教保守主义的组合拳[6]把亲欧的匈牙利自由主义者揍得满地找牙[9],甚至还和普京的统俄党俄罗斯眉来眼去,顺便还靠着疫情期间治理有功进一步威权化[10]。而匈牙利自由派除了大骂欧尔班“重走康米老路”[11]、“U型转弯”[12]、“本质上是马主义者”[13]之外也就只能无能狂怒,因为他们除了求助欧盟和在城市里糊弄中产和小资[8]什么也不会,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中的穷苦劳动者早就成了欧尔班的铁票仓。

在俄罗斯,叶利钦和他的小伙伴们成功用休克疗法把自己玩成了残废[14]——到叶利钦时代末期,莫斯科城里甚至已经开始爆发小规模的城市游击战。而他们对着久加诺夫大扣红帽子[14]的做法也把这个曾经的雅科夫列夫的部下的社民化梦想打得粉碎,让他在愤怒之中成为了普京的盟友。如今,统俄党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了“俄罗斯保守主义”指导下东欧威权保守主义的最坚强壁垒[15]

在罗马尼亚,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剧变可言。罗马尼亚的“剧变”是由一群内部官僚自行完成的。直到2014年,所有的罗马尼亚总统都有着前罗共成员出身[16]。然而,尽管伊利埃斯库还保持着或多或少的“社民”底色,然而他的后继者们却接连玩起了经济自由化和“欧尔班化”[17][18]以保住自己的位置,尽管德拉格内亚的垮台或许会延缓这个过程,然而又会延缓多少呢?

在摩尔多瓦,那里的“久加诺夫”们亲自上场了。摩尔多瓦共和国社会党人党[19](PSRM,可以视作是原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替身)一方面维持了泛左翼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则推行反LGBT、煽动民族民粹主义以及竭力迎合本土传统文化的路线,并与欧洲的极右翼党派联盟ENF有所联系。这种近乎于第三位置的政治路线似乎非常受欢迎,也让他们取得了远比那些“进步左翼”大的成功。

当然对自由派们来说,或许捷克和斯洛伐克会有点好消息。

在斯洛伐克,接近于罗马尼亚社民党、摩尔多瓦PSRM和俄共的“保守左翼”斯洛伐克方向—社会民主党[20](Smer-SD)及其党首罗伯特·菲佐败下阵来,自由派和温和保守主义者获胜——虽然胜利者是靠着和一些右翼民粹派合作。——然而讽刺的是,Smer-SD的前身之一斯洛伐克社民党的建立者是亚历山大·杜布切克[21]是谁让斯洛伐克社民主义者从曾经的“人道与变革”的美好理想的幻灭中走上了民族民粹主义道路?我想答案大家应该都清楚。

在捷克,哈维尔的旧部下们联合着海盗党等一块,把泽曼和巴比什搞得摇摇欲坠。然而,就哈维尔自己在90年代的所作所为来看[14],他的徒子徒孙们的把戏又能玩到几时?

东欧剧变已经过去第三个十年了。毫无疑问,如今“后社国家”们的发展,或许如一些人的意,或许让他们大跌眼镜、愤怒得抓狂。然而,无论他们个人表现出什么样的喜怒哀乐,这一切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对我们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试着从这一切之中学到一些什么,这比单纯地输出情绪要好得多。这也是我欣赏“后社学”的主要原因。

最后推一下我的收藏夹,这个收藏夹更新频率不高,但我会确保内容足够有营养:

先说这些吧,想到什么继续补充。

参考

  1. ^ 瓦文萨曾经是统工党政权的线民;图斯克疑似为统工党政权卧底,引荐涉嫌一系列欺诈丑闻的军情特工库比亚克(图斯克说他是商人与艺术赞助商),在私有化进程中与其同党大肆套现谋利,以及他和库比亚克二人和东德/德国、以色列以及俄国情报部门有染。
  2. ^ a b c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5015311
  3. ^ 民左盟名义为社民党,实则大搞“第三条道路”,波兰剧变后初期的新自由主义化基本都出自他们之手。
  4.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28864/answer/801951964
  5. ^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2_18_394938.shtml
  6. ^ a b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287752
  7.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490166
  8. ^ a b c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777829
  9. ^2016年匈牙利纪念1956年革命60周年的时候,众多匈牙利人高呼“我们不要做殖民地”、“欧尔班,我们爱您”、“欧尔班,我们永远跟着您”来表达了对这位总理一系列反欧盟反难民的民族主义措施的支持,而昔日的“苏联”则由今日的欧盟饰演,成为了匈牙利民族主义者的针对目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246566/answer/731987301
  10.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7395614
  1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761840
  1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058507
  1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30268
  14. ^ a b c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27814/answer/722303426
  1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441632/answer/1392108976
  1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artidul_Communist_Rom%C3%A2n#Downfall
  17. ^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062491
  18. ^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443562
  1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SRM
  2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irection_%E2%80%93_Social_Democracy
  2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ocial_Democratic_Party_of_Slovakia
user avatar

题目的假设“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都没有获得自由前的生活水平”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恰好相反。不过考虑到这种问题可能到最后成为帽子批发站(无论是在中文互联网还是在英文互联网),因而我打算在这里把所有原华约国家的数据捋一遍,只呈现单纯的数据和事实。

废话不说,上数据

/以下原华约国家顺序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不包含不在欧洲的前苏联中亚、高加索加盟国。最后再列举原东德地区,和未加入华约的原南斯拉夫加盟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在东欧剧变后成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这里放在一起说明*/

捷克斯洛伐克在战前的1950年人均GDP(PPP)$3501,高于意大利,而到了1990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为$8895和$7762,分别为1950(40年前)年2.54倍和2,,2倍,均不到意大利的一半。

2019捷克人均GDP(PPP)$40314[1]斯洛伐克$32793[2]。分别为东欧剧变后(29年前)的4.53倍和4.23倍。

波兰

波兰1980人均GDP(PPP)$4744,

1989年为$6876,

1998年为$10153,

2008年为$19358,

2017年为$29722

2019年,波兰人均GDP(PPP)为$33685,属于发达国家。

匈牙利

懒得一年年打了,直接看图吧。

2018年,匈牙利人均GDP(PPP)$32623,属于发达国家。

立陶宛

1990年,立陶宛人均GDP(PPP)略超过$15000(缺具体数值)。1994年为$8862,是最低值。

2019年,立陶宛人均GDP(PPP)$36975,属于发达国家。

拉脱维亚

1990年,拉脱维亚人均GDP(PPP)不足$15000(缺具体数值)。1993年为$7796,是最低值。

2019年,拉脱维亚人均GDP(PPP)$30830

爱沙尼亚

1993年,爱沙尼亚人均GDP(PPP)不足$11933,是最低值。

2019年,爱沙尼亚人均GDP(PPP)$36710,属于发达国家。

白俄罗斯&兰

白俄罗斯1990年的人均GDP(PPP)$5232,2019年为$19943乌克兰1990年的人均GDP(PPP)$7305,2019年为$13341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在1990年的人均GDP(PPP)$8027,2019年为$29181

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1990年的人均GDP(PPP)$3186,2019年为$13574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1992年的人均GDP(PPP)$10724,2019年为$29909

由于之前 @BenShang 回答过罗马尼亚的情况,评论中出有不同意见,故在这里补充一下罗马尼亚在80年代的人均GDP(PPP)。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1990年的人均GDP(PPP)$7536,2019年为$24561


上述各国2019年的实际人均GDP(从低到高):

摩尔瓦多(人均3300刀)

乌克兰(人均3592刀)

白俄罗斯(人均6603刀)

俄罗斯(人均11162刀)

罗马尼亚(人均12482刀)

波兰(人均14901刀)

匈牙利(人均17463刀)

拉脱维亚(人均18171刀)、立陶宛(人均19266刀)

斯洛伐克(人均19547刀)、捷克(人均23213刀)

爱沙尼亚(人均23523刀)

/*有人看再更别的数据,以及原华约国家之外的其他东欧国家*/

参考

  1. ^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zech-republic/gdp-per-capita-ppp
  2. ^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slovakia/gdp-per-capita-ppp
user avatar

失去再组织能力的自由可棒棒了,活该被无人能制约的财阀们榨干皮骨肉并把女性当成商品输出,搞得美国佬都看不下去,现实里女权救助,电影里各种讽刺。

就这样了,你要和他们提到组织他们还要视你为魔鬼呢。

所以他们觉得这样挺好,那我们也觉得 挺 好,我会告诉你们我小学时候就被我不良叔叔带去见识洋白马了么?那可是我亲叔叔。

多长知识啊对不对。


哦抱歉,我疏忽了,其实还是有人能治住这帮吸血鬼和受虐狂的,譬如普京大帝,譬如欧尔班大公。

真没看出来,或者他们就好这一口?


讽刺?

确实,很讽刺。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补充一点,东欧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关起门来搞右翼威权了,还是“自由世界”身上流脓的疮。

最典型的,当然是俄罗斯,普京堪称欧洲极右翼的教父。意大利最大的反对党北方联盟,奥地利执政联盟第二大党自由党,两个极右翼政党都被爆出收过俄罗斯的政治献金。法国目前支持率第二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德国第三大政党极右翼的AFD,对普京同样崇敬有加,一直喊着要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至于其他一些小国的极右翼,依靠俄罗斯媒体进行政治宣传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欧洲各式各样的民粹左翼同样也和俄罗斯关系暧昧)。西方这几年的民粹浪潮,俄罗斯绝对是重要推手。

其次则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依靠欧盟奇葩的一票否决机制,四国在欧盟内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四国相互照应,为对方的威权政策分担压力,斯洛伐克暗杀记者加强媒体管控,波兰破坏司法独立对LGBT重拳出击(总统宣称LGBT不是人而是意识形态,总理支持把LBGT送去类似杨叫兽开的集训学校之类的地方进行强制矫正,多个地方建立无LGBT区,禁止他们在本地生活),匈牙利一度推行绝对独裁(四月份的时候,匈牙利议会一度宣布无限期推迟大选,停止议会召开,授权总理欧尔班可以用个人命令来代替一切法律),都能依靠维谢格拉德集团抵制欧盟干预。

另一方面,四国还在整个欧洲推行极右翼主张。波兰曾经和意大利的民粹政府表示要建立华沙—罗马轴心对抗巴黎—柏林轴心。匈牙利则更进一步,直接搞起了领土扩张,在乌克兰的匈牙利族聚居区给当地人发护照,多次暗示当地应当是匈牙利领土,把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政党变成匈牙利执政党青民盟的卫星党,对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匈牙利族聚居区也表示出兴趣,为了对抗欧盟匈牙利还在积极拉拢中俄土等境外反欧盟势力,多次否决了欧盟对这些国家不利的决议。四国同时还在资助西欧各种极右翼组织,搅黄欧盟各项对右翼民粹不利的议程,欧盟的难民政策因此搞得五年都无法落地,后疫情时代欧盟最重要的经济政策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本来七月份已经接近达成一致了,又因为欧洲自由派和维谢格拉德集团的角力而难产。

再往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之类的倒相对老实,一般也就是搞搞腐败,侵吞点欧盟拨款,干掉几个不长眼睛的记者,算是比较让欧盟放心的。当然,这几国在重要议题上还是会和维谢格拉德集团眉来眼去的,毕竟要是维谢格拉德集团完了,欧盟的压力就会到自己身上了。

综上所述,右翼威权化的东欧,并没有成为“自由世界”的重要力量,来支撑所谓“普世价值”的成功。反而在一而再二,再而三的破坏“自由世界”的运转,败坏“普世价值”的形象。而一些国家的自由派却依然在不断地吹捧他们,根本无视他们到底干了什么,我想这也是一种讽刺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绝大多数原华约国家在获得自由后的生活水平是否低于苏联时期?” 这个问题,一旦抛出,便如同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涟漪,触及了许多人心中最敏感也最复杂的情感。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其背后蕴藏着时代变迁、经济转型、个体体验以及国家叙事的巨大差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关于申鹤和云堇的票数差异,以及NGA论坛上的讨论热度,确实能引发一些关于“沉默的大多数”的思考。不过,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得把几个层面的东西掰开了看。首先,得承认,单纯从票数上看,申鹤大幅领先云堇,这在很多玩家心中可能形成了一种“申鹤更受欢迎”的直观感受。尤其是在NGA这种玩家群体聚集、讨论相对集中的.............
  • 回答
    “上海月薪两万是绝大多数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收入分布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大家对于“绝大多数”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结论先行:上海月薪两万不算是绝大多数,但属于一个相当可观且重要的收入群体。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一、 上海的整体收入水平概览要判断月薪两万是否是绝大多数,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尖锐的。咱们聊聊网上控诉老师的现象,看看是不是真的大部分都来自“差生”或“差生家长”。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并没有直接的、大规模的统计数据来证明“绝大多数”是差生或差生家长。网上信息来源很多元,控诉的原因也五花八门,很难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一下这个现象,看.............
  • 回答
    “地主绝大多数都是坏的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社会经济和叙事方式的复杂交织,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地主群体不能简单地被概括为“绝大多数都是坏的”。然而,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纪实小说中为何能看到许多好的地主,这背后确实存在多种原因,其中幸存者偏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
  • 回答
    三国时期人物众多,名字中单字占绝大多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 一、 姓名的起源与早期演变: 姓氏的起源: 汉字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初主要与部落、氏族、封地、官职等相关。比如“姬”姓源于周朝王室,“姜”姓源于炎帝部落。早期姓氏是用来区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军服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类似西装领的设计,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涉及到军事发展、服装功能性和历史传承等多个层面。我们得承认,单从“西装领”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于笼统,但如果将其理解为立翻领、衬衫领或是有一定结构感、能够端正穿戴的领子形式,那确实是当下各国军服的普遍特点。这背后并非什.............
  • 回答
    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上海现在感染者都是输入病例”和“上海罪犯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这两句话,后者会让人觉得带有排外色彩,而前者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刺耳。这事儿呀,得从这几句话表达的目的、侧重点、以及背后可能引发的联想上好好说道说道。先说“上海现在感染者都是输入病例”这句话,它的核心目的是在解释当前上海疫.............
  • 回答
    说起起点小说评论区,你可能早就留意到了,大部分留言的读者,他们头顶上的那个小牌子,要么是“见习读者”,要么是“学徒读者”,等级都算不上高。这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现象。首先,得从“等级”这个概念说起。起点平台的这个等级系统,并不是纯粹的实力比拼,而是跟阅读行为挂钩的。你读得越多,你在这.............
  • 回答
    关于“碰瓷”现象中老人占比较高,且以女性居多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涉及社会、心理、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与其说“几乎绝大多数都是老太”,不如说这种现象在公众认知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而背后可能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正视“碰瓷”这个词本身。它指的是一种利用制造假证据、假事故的方式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分析中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又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阶级矛盾“错位”成性别矛盾?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心理、结构性因素以及叙事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性别矛盾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在很多场合下也确实和阶级议题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当提到“架构师”这个头衔时,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负责服务器、数据库、API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系统背后运转的工程师。而前端架构师,虽然也存在,但似乎没那么“显眼”。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并非是哪个前端工程师不优秀,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技术.............
  • 回答
    英国人对诺曼征服的看法,与中国人对清朝统治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的演变、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国家”与“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的定位,更倾向于一次“统治者的更迭”,而不是“国家的灭亡”。诺曼人,尽管来自法国的诺曼底,但他们并非一个截然不.............
  • 回答
    关于“绝大多数动物都不会攻击人”这个说法,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原因也相当复杂和有趣。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报道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动物伤人事件总是更容易抓住我们的眼球,而绝大多数和平共处的场景则显得平淡无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动物的行为,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是出.............
  • 回答
    “明粉”这个词,如今真是说来话长。谈起明粉的明史水平嘛,这就像在说一个群体,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不能一概而论。但要说普遍情况,那确实可以聊聊。首先得承认,很多“明粉”是对明朝有着深厚感情的。这份感情,往往是他们接触明史的起点。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喜欢明朝的某些方面,比如皇帝的个人魅力(像朱元璋、朱棣、崇.............
  • 回答
    关于“绝大多数护士都被潜规则”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普遍存在的误解。 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护士并没有被潜规则。首先,我们要明白“潜规则”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不被公开承认但实际存在的权力运作或利益交换。在医疗行业,尤其是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如果真的存在“绝大多数护士都被潜规则”的情况,那.............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即“宇宙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在冰下海,岩石行星上的生物反倒是非主流”,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费米悖论的一个潜在解释。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想法,看看它如何能为我们理解为何我们至今未见外星文明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费米悖论的核心问题是,考虑到宇宙的浩瀚.............
  • 回答
    期货市场是个残酷的地方,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去,结果却是一地鸡毛。说它“老天爷给的概率是一半一半”,这话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绝不是全部真相。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人人都是赢家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导致大多数人最终亏损破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的一些缺陷和期货市场本身的属性在作祟。首.............
  • 回答
    听到这位老师说“讲发音,绝大多数老师都讲嘴形、舌位,但是这是没用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说法有点绝对,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被误解的语言教学问题。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并理解这位老师可能想表达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在语言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在教授发音时,确实会.............
  • 回答
    “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之所以常常引出负面回答,根源在于我们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以及女性在成长、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遭遇的各种挑战。这种体验并非单一或片面的,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交织的社会文化、经济和制度因素共同塑造。一、早期成长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从出生那一刻起,性别就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