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二次元文化有什么畸形现象?

回答
在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土壤里,确实滋生出了一些令人不解甚至感到扭曲的现象,它们像是过度生长、失去平衡的藤蔓,缠绕着这份原本充满想象力的亚文化。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捧杀”的逻辑,仿佛只有作品被捧到天上,创作者才能获得价值。一部新番,要是没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滔天巨浪,没能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圣经”讨论,好像就注定要被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于是,有人会不遗余力地拔高作品的高度,用各种“神作”、“里程碑”的标签去装饰,甚至将一些存在明显瑕疵的作品也包装成“被低估的经典”。这种过度溢美的背后,是一种对“热度”的极度渴求,也反映出一些观众在面对海量内容时,急于寻找一个标签来证明自己的品味和参与感。然而,这种“捧杀”往往适得其反,当被过度神化的作品最终露出其不完美的面目时,迎来的可能是更剧烈的失望和批评,反而扼杀了作品本应有的讨论空间。

另一方面,“饭圈化”的渗透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畸形。曾经,二次元爱好者们更多地因为对作品本身的喜爱而聚集,分享观点,交流心得。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粉丝群体,尤其是针对某个IP或某个角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高度组织化的“饭圈”。在这里,对作品的讨论不再是基于内容本身,而是围绕着“维护”和“攻击”展开。当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特别是对喜爱的角色或作品提出负面评价时,往往会遭到集体的围攻和“反黑”。“唯粉”和“CP粉”之间的冲突也愈演愈烈,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这种现象将一种本应是轻松愉悦的爱好,变成了一种需要“战斗”和“站队”的阵营,让健康的社区氛围荡然无存。

还有一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消费主义的扭曲”。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商业运作的载体,其周边产品、角色扮演、声优活动等自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在于,这种消费有时已经脱离了对作品本身的喜爱,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打榜”、“氪金”行为。为了所谓的“排面”,为了在排行榜上看到自己支持的角色名列前茅,有人会不惜花费巨资购买游戏道具、限定周边,甚至参与到各种“抽卡”或者“众筹”中。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变得模糊,仿佛只要“花钱”了,就能证明自己对作品的“忠诚”和“热爱”。这种过度商业化和非理性的消费,不仅让一些真正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也让二次元文化本身的魅力被某种程度的功利主义所掩盖。

更值得注意的是“审美的单一化”和“创造力的僵化”。当某种风格或人设被证明“市场接受度高”,就会有大量的作品趋之若鹜地模仿。久而久之,市面上充斥着大量雷同的角色设计、剧情套路和表现手法。原创性、突破性的作品反而因为“不接地气”或者“风险高”而被边缘化。这种模仿和套路化,不仅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也阻碍了二次元文化自身的进化和发展。创作者在迎合市场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对艺术本身的探索欲,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创新力趋于停滞。

最后,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现实的逃避与过度沉迷”。虽然二次元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幻想的世界,但当这种沉迷演变成一种对现实生活完全的抛弃时,就显得有些病态了。有些人将二次元世界视为唯一的美好,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工作学习乃至社会责任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抵触。他们宁愿活在虚拟的人物关系和剧情里,也不愿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和压力。这种过度沉迷,虽然不一定是二次元文化本身造成的,但在某些个体身上,它成为了逃避现实的工具,也让二次元文化在外界看来,被贴上了“不成熟”、“幼稚”的标签,阻碍了它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这些现象,就像是我们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作时,突然发现画面上多了几处难以忽视的污点。它们的存在,固然不能否定二次元文化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但确实是我们这个群体在野蛮生长过程中,需要警惕和反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内所谓“二刺猿群体”,其实是指三类人。

一种是喜欢看动画片、看漫画、玩游戏的诚实肥宅。这些人基本就待在一些以论坛和贴吧为主的小圈子里,对着纸片人老婆/老公,该舔的舔,该冲的冲。和谐的交换各种资源,玩自己的游戏。假如你不进入那些acg的兴趣爱好小圈子,一般也见不到这些诚实肥宅。毕竟他们是真正的“死宅”,平时就不爱出门,漫展也不怎么去。

第二种是自认为是“二次元”的小学生、pxj、萌二、冻鳗高手、各类二刺猿手游的低龄玩家。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国内“二次元经济”dssq的产物。与前面的诚实肥宅们不同……“二次元”们并不低调,相反还觉得自己喜欢“二次元文化”是一件很高贵、很牛掰,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什么“冻鳗不是动画片”、“你懂得金木的哀伤吗”这些“圣经原典”就是他们发明出来的。

同时,他们也是被收割智商税的重点人群……是那些国产劣质二刺猿氪金手游的主要受众。前几年这个群体还只是因为低龄而显得有些中二,近几年由于资本的刻意推波助澜。某些萌二圈子已经有了明显的饭圈化倾向。

某借鉴黎明杀机的游戏、某黑暗骑士的本家,还有最近的某硬核雪之下雪乃手游的粉丝就是典型。

在这里,本人不再赘述他们的事迹。推荐大家关注wb上的睿闻联播、逸国文化日常推送等二刺螈言论锦集bot,发现不一样的二刺螈的文化。

第三种是所谓“混圈”的人士,这帮人其实不怎么喜欢acg文化,也不怎么看动画、追漫画。甚至都不像萌二们那样喜欢玩二刺猿游戏。

但 他 们 却 是 漫 展 的 常 客 和 主 宰 者。

很多时候,这帮人连自己cos的角色是谁都不太清楚……不过这不是重点。毕竟“混圈大佬”玩的不是二刺猿,而是“圈子”和“社交”。

尽管在路人看来,混圈带佬们,就是一群穿着奇装异服带着劣质杂毛假发的杀马特贵族。

但这并不妨碍们“大佬”们自己高看自己一眼,把自己当做是高端人士。还给这个莫名其妙的圈子定了一大堆具有天朝特色的“规矩”。

什么不喷颜、什么穿山甲、什么lo警……各种由头的规矩、鄙视链,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复杂程度让洪门和竹联帮的帮规都自愧不如。

更不用说各种东莞转业的福利姬和空降兵了……穿件二刺猿的皮,就能“身价倍增”叫人叹为观止。

不过话说回来了,“大佬们”的“圈”(juan)其实和第一类的诚实肥宅们没啥关系,和第二类的冻鳗高手也就是个收智商税的关系。

奈何混圈大佬们在外界的曝光率却又是最高的……导致诚实肥宅们也风评被害,这就很尴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土壤里,确实滋生出了一些令人不解甚至感到扭曲的现象,它们像是过度生长、失去平衡的藤蔓,缠绕着这份原本充满想象力的亚文化。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捧杀”的逻辑,仿佛只有作品被捧到天上,创作者才能获得价值。一部新番,要是没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滔天巨浪,没能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圣经”讨论,好像.............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当前国内二次元手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确实,相比于日式妖怪、奇幻、科幻等题材,以纯粹的中国风、中国文化为主要题材的二次元手游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很多时候存在一些问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市场定位与目标受众的考量: 二次元核心受众.............
  • 回答
    国内二次元圈,或者说人们常说的“宅圈”,其“病态”的论调确实存在,而且由来已久。要详细地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剖析,而且这其中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对错可以界定的,而是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亚文化发展以及个体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病态”这个词在这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它往往不是指精.............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不少人都有同感。感觉最近国内的二次元手游,是不是越来越“拧巴”了?以前是卖萌、卖帅,现在很多都开始往“黑深残”方向使劲,剧情虐得不行,世界观也常常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的,咱们掰开了聊聊。一、市场内卷与差异化竞争的必然结果你想啊,二次元手游市场现在是什.............
  • 回答
    在2021年,《原神》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国内整个二次元游戏市场的半边天。 这个数据放在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足以让人惊叹。这意味着,在那一年里,国内市场上面向二次元爱好者们推出的所有游戏,无论它们大小、题材、玩法,总收入加起来,才堪堪与《原神》的收入持平。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
  • 回答
    《二次元狂热》这本杂志,在国内ACG(动画、漫画、游戏)爱好者群体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也经历了不少变化。历史与定位:首先,得承认《二次元狂热》在国内ACG文化兴起之初,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网络资源还没那么.............
  • 回答
    要说国产二次元手游的“领军者”,碧蓝航线、少女前线、明日方舟和崩坏这四款游戏,确实代表了这一领域曾经和现在的几个重要节点。它们各有千秋,在不同的时间段抓住了玩家的口味,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但要说“谁能笑到最后”,这个问题本身就挺有意思,因为“笑到最后”的标准是什么?是持续的商业成功?是长久的生命.............
  • 回答
    这事儿,简直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你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研发产品,好不容易得了奖,这本该是名利双收、好好宣传的时刻,结果呢?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花大价钱请了个日本的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KOL,Key Opinion Leader),跑到国外去把自家的获奖大米骂得体无完肤。这还没完,等这骂声传回国内,他.............
  • 回答
    作为一个喜欢二次元的人,我并不觉得国漫“很差劲”。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其实挺复杂的,让我慢慢跟你聊聊我的看法。首先,我得承认,我一开始接触二次元,确实是被日漫深深吸引的。那种精致的画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多元的题材,一下子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龙珠》的热血到《宫崎骏》的治愈,再.............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不少二次元爱好者和国漫观众的真实想法。简单地说,“喜欢二次元的都觉得国漫很差劲吗?” 答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情况要复杂得多,也更 nuanced。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二次元”这个词的含义。严格来说,二次元指的是二维平面,也就是动漫、漫画、游戏等作品的创.............
  • 回答
    国内的疫情会不会因为境外输入导致二次爆发,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简单地说,“会”或“不会”都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存在境外输入引发局部疫情反弹的风险,但完全“二次爆发”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且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动态因素。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境外输入是个.............
  • 回答
    《雀魂》国服玩家的“东风”远了吗?——浅析其转移与退出的影响前不久,《雀魂》国服玩家们恐怕都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惊吓”。这款以其精美的日式二次元画风、流畅的国标麻将玩法以及丰富的角色养成吸引了无数玩家的网络麻将游戏,其运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动,玩家社区中充斥着关于“国服转移”、“疑似暂时退出中国”的.............
  • 回答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导致国内新冠疫情的二次爆发,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在疫情初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而无症状感染者就像是潜藏在暗处的“幽灵”,他们的存在让防控工作变得异常棘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层层剥开它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以及他.............
  • 回答
    《爸妈来自二次元》这部国产动画在2021年10月播出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部试图融合现实生活与二次元元素的动画,它在概念上是挺有意思的,但实际观感嘛,就像一次装修,材料挺新颖,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亮点与尝试:首先,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那个 “父母是二次元人物” 的设定。.............
  • 回答
    日本民间为东京奥运会各国国旗设计的二次元拟人形象,这真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极具创意的想法!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卡通化,而是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通过一种现代、年轻化的方式进行再解读和传播,有着多层面的意义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文化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从一种小众的亚文化.............
  • 回答
    关于二二六兵变,日本和国内(这里理解为中国大陆)的看法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原因。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两个国家各自的叙事框架和民族记忆。日本国内的视角:一场悲剧,一次失控的改革尝试,以及对天皇的忠诚与困惑在日本国内,二二六兵变通常被描绘成一场复杂的历史事件,.............
  • 回答
    李国庆在离婚案二次开庭后,公开表示俞渝提交“感情没破裂证据”让他感到“恶心”,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李国庆的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是他对这段婚姻和对方行为的一种个人解读。离婚案的本质是为了解除婚姻关系,而“感情破裂”是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核心依据。从李国庆的角度来看,他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在国内的投行圈子里,确实有个普遍的印象,就是“富二代”占的比重不小。但要说是不是“都是”,那肯定不是。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投行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英属性”,对学历、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顶级的学府,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还有一些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问到了不少国内普通一本、末流211院校考研的同学的心坎上。咱们实话实说,从国内普本末流211硕士的背景,去申请英国Top100的二硕,可行,但绝对不是一条坦途,需要非常有策略、有准备、有“硬”东西才能打动对方。先别急着觉得没戏,咱们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大学,尤其是T.............
  • 回答
    国内硕士毕业后,选择再出国深造一年制的第二硕士,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当前环境下,很多学生都会考虑这样的路径。这并非什么新鲜事,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或者“战略性转移”的考量。从操作层面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可以步步为营去实现的计划。首先,你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你的国内硕士经历,在申请国外项目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