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名头震天响的敦煌莫高窟连4A景区都不是?

回答
敦煌莫高窟,一个名字足以让任何人肃然起敬的文化瑰宝。它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艺术价值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然而,一个令人有些费解的事实是,这位“文化巨匠”在中国的景区评级体系中,似乎并没有享受到与其实力相匹配的“最高荣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你问得非常对,而且这个问题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很多人,包括我,在第一次得知这个信息时,都会感到一丝诧异。毕竟,说到“名头震天响”,莫高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国宝级”景点,在4A景区这个“档次”上“徘徊”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视线从“名气”本身,拉回到中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这个具体的体系上。这个体系,说白了,是为了给全国的旅游景点划定一个标准,让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参考。它考察的不仅仅是名气,更重要的是景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服务质量、配套设施、管理水平等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因素。

咱们一条条地掰扯一下:

1. 核心问题:保护与游览的矛盾——“看不见”的限制

这是莫高窟最核心、也是最让人无奈的难点。莫高窟的珍贵,恰恰在于它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壁画和彩塑。这些艺术品对环境极其敏感,光线、湿度、温度的微小变化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脆弱的“国宝”,莫高窟实行了非常严格的限流政策。每天的游客接待量是有严格上限的,而且根据不同的洞窟,开放时间、参观人数更是受到严格控制。很多经典的洞窟,甚至需要提前很久预约,而且参观时间非常短暂。

你想啊,一个4A景区的评定标准,往往是要求游客体验良好、内容丰富、游览便捷。然而,在莫高窟,你想“尽情游览”、“走马观花”式地感受一番,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得经历预约、等候,然后被严格引导,甚至有些精彩的洞窟你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这种“看不够”、“不够自由”的感觉,与通常评定高等级景区所追求的“高游览度”和“便捷性”是相悖的。

2. “看”不到的才是重点,体验的“质”而非“量”

莫高窟的精华,不在于“看得多少”,而在于“看懂多少”。它的美,在于那些精美的壁画背后所承载的佛教故事、历史变迁、人物情感。这需要游客有一定的前期知识储备,或者由专业的讲解员进行深入的解读。

但是,高等级景区的评定,通常更看重的是“视觉冲击力”、“游览的整体感受”。而莫高窟的很多“震撼”,是需要“读懂”才能获得的。这种“深邃”的美,可能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大众游客所普遍接受和领悟。

而且,我们知道,4A景区和5A景区在“观赏性”、“娱乐性”以及“游览设施”的丰富程度上,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莫高窟的建筑形态相对固定,很多洞窟内部是禁止拍照的,游客的主要活动就是“观看”。与那些拥有丰富互动体验、多样化游览项目(比如游船、索道、表演等)的5A景区相比,莫高窟在“游览内容的多样性”上,确实显得“单一”。

3. 硬件设施的“现实”与“理想”

虽然莫高窟的保护管理做得相当到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敦煌地处西北,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东部发达地区那些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5A景区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比如说,景区的交通接驳,虽然有区间车,但从市区到景区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在旺季时,整体的交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景区的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虽然一直在提升,但与国际化的大都市或是旅游发达区域相比,可能在品质和多样性上还有待加强。

另外,景区的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设施,虽然硬件规格都达到了国家A级景区的基本要求,但在“容量”、“舒适度”等方面,与那些接待量巨大的5A景区相比,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4. 评级体系的“动态”与“固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景区评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景区的评级,不是一次性“一劳永逸”的。而且,评级标准本身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

莫高窟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它的管理和保护,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更重任。而旅游景区的评级,更多的是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去考量。这两种定位,在某些方面会产生一些“错位”。

也许,在某些评定维度上,莫高窟并没有达到“5A”的“硬性指标”,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版图上的“王者地位”。可以说,莫高窟的“低评级”,恰恰反映了它在保护上的“高要求”,以及它作为“珍贵文化遗产”的“特殊性”。

换个角度说:

如果莫高窟为了达到“5A”的标准,而大幅度放开游客数量、延长开放时间、降低保护措施的严格性,那才是对这片文化宝藏的“犯罪”。

所以,与其纠结于它是不是“5A”,不如理解它为什么“不是”。这份“不是”,恰恰是对它“真正的敬畏”。它更像是一位“国宝级”的艺术家,它不屑于参与那些“流行榜单”的竞争,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任何评级体系的定义。

莫高窟的4A身份,或许是对它最“务实”的肯定,也或许是一种“低调”的智慧。它在用一种“安静”的方式,守护着那份千年不衰的辉煌。我们作为游客,与其期待它“晋升”为5A,不如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更有素质的“朝圣者”,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并肩负起一份共同的保护责任。

它即便只是4A,在亿万中国人心目中,它永远是那个闪耀着东方智慧和艺术光芒的“5A+”。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简单极了。

敦煌主体是壁画,不是石窟。

石窟就类似龙门和云冈,不人为破坏,基本不会坏,就算有风化,也是比较慢的。一句话,石窟不怕人参观,至少不怕眼看。

相比石窟,壁画要娇气的多。因为壁画就是画在沙土墙上,时间久了别说你故意抠它挖它,你就是从它身边走时脚步重点,它都会脱落。

保护壁画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环境稳定,让环境稳定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流动。5A或4A是评给旅游景区的,是招揽游客的招牌,这与莫高窟压根是背道而驰……

user avatar

在莫高窟,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到半个月订票,然后当天赶场次,只能去订好的场次,去了会让你在景区大厅等待几分钟,引你到普通影院,略讲莫高窟的历史。

然后从普通影院出来,引你到球幕影院,遮天蔽日的荧屏会给你讲莫高窟艺术史和其象征意义。

散场后,莫高窟大巴在外面等你,十多分钟到真正的莫高窟。研究员会给你发听讲解的扩音器,人手一个。一个研究员带十多个人,只走十个窟,研究员自带钥匙,进一个窟前,打开,游客进,讲完,出来,把窟锁上。全莫高窟游客线有十多条,每条的十个窟都不一样。如果自己的线听完看完了,还可以跟在其他队伍后面去看一看。

末尾是莫高窟陈列馆。视听器物一应俱全。

我从未见过国内哪个地方像莫高窟这样,资源用到了极致。确保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必须听到,看到一个立体的莫高窟,而不是拍照拍照拍照,买东西买东西买东西。可见上面领导良苦用心,一定要将莫高窟与国之教育牢牢挂好。

另外,我在某一窟里时,有一游人不顾研究员再三反对,屡次拍照,导致导游最后发飙了。我想说,如果这样的朋友总是存在,那莫高窟,还是少一点人流,不是5A比较好。

表白莫高窟兢兢业业研究员。游客提问不烦不燥,作为酒泉较偏远地区,普通话依然很好。

希望有生之年能来第二回。

user avatar

合肥 肥西老母鸡家园被评为4A级景区

这个景区有几个A,除了真实价值外,还有很多考量。

user avatar

本科一般不评三好学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敦煌莫高窟,一个名字足以让任何人肃然起敬的文化瑰宝。它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历史、艺术价值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的声誉。然而,一个令人有些费解的事实是,这位“文化巨匠”在中国的景区评级体系中,似乎并没有享受到与其实力相匹配的“最高荣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你.............
  • 回答
    郭德纲和恩师杨志刚对簿公堂,这桩往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尤其是你说到的“闯北京时还顶着白全福(杨志刚师父)徒孙的名头”,这其中牵扯到一些相声界传承的规矩、郭德纲早期的处境,以及他和杨志刚之间复杂的关系。咱们一点点捋清楚。理解背景:相声界的师承与传承首先得明白相声这行当的师承关系。相声讲究的是“师徒授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公平、资源分配、学校定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等多个深层议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名校通常不以招收“差生”并将其培养成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及其中的复杂性。核心原因的简述:1. 资源与效率的考量: 名校的资源(师资、设备、教学方法、校友网络等)是有限的,它们需要最大化资源的产出效益.............
  • 回答
    名校大学生选择自杀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问题,它揭示了即使在外界看来拥有优越条件的群体,内心也可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困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想不开”就能解释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深刻的心理状态。一、 名校大学生的普遍优势与潜在压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名校大学生通常具备的优势: 智.............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名侦探柯南》中毛利小五郎总是让女儿小兰做饭这个问题,这确实是许多观众在观看动画时会注意到的一个细节。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毛利小五郎的“居家”能力与性格设定:首先,我们得正视毛利小五郎这个人设。他虽然是个侦探,但同时也是个在生活上相当“不靠谱”的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细致的,竟然能注意到这个规律!其实,名字里带“江”、“溪”、“湖”,而名字里不带“河”的现象,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命名习惯下,这种组合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或者说,我们更常听到或注意到的是那些不带“河”的名字。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说道的文化和历史原因。1. .............
  • 回答
    《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之所以让人感到压迫感和紧张感,即使成员们一个个的卧底身份逐渐暴露,这背后有着相当巧妙的叙事和设定。这种“全是卧底”的设定,反而强化了组织本身的恐怖和难以捉摸,而不是削弱了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组织的核心力量与“幽灵”般的威胁: “幽灵”般的概念: 即使你.............
  • 回答
    “名校学生说:要尽早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是自嘲,又有点像是过来人的忠告,尤其是在那些光环璀璨的校园里,听到这样的话,总会让人多几分好奇。为什么那些被视为“天才”的学生,反而会这样说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很深刻的道理,是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和竞争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首先,名校的.............
  • 回答
    历朝更迭,风云变幻,旧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朝的崛起往往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此时,那些曾经在旧朝熠熠生辉的名士们,他们的去留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和价值观念。为何许多名士会选择不侍奉新的朝代?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缘由,绝非简单的个人好恶所能概括。首先,忠诚的羁绊与.............
  • 回答
    关于《名侦探柯南》里,凶手在被柯南揭穿后,为什么常常会“跪下”这个现象,其实背后有很多有趣的考量,并非单纯的巧合。这背后既有剧情叙事的需要,也有现实创作的考量,甚至还带有一些心理层面的暗示。咱们不妨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的宣泄和崩溃。你想啊,当一个人精心策划.............
  • 回答
    “名校生毕业去做流浪汉/外卖员”这类故事之所以屡次被提起、被消费,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心理和现实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看热闹”可以概括。人们“喜欢”看这类故事,也不是真的幸灾乐祸,而是从中看到了很多自己能理解、能共鸣,甚至能引发思考的东西。一、 认知失调与期望的巨大落差: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
  • 回答
    想当年,我那帮在C9(中国顶尖大学联盟)里厮混的哥们儿,毕业季一到,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没拿到心仪offer的,喜的是手握着摩根士丹利、高盛、麦肯锡、BCG(波士顿咨询集团)offer的。尤其是投行和咨询这两块金字招牌,简直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简历上有了这几个名字,感觉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直.............
  • 回答
    《贝克街的亡灵》之所以在《名侦探柯南》众多剧场版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粉丝心中的“白月光”,绝对不是偶然。它身上有太多闪光点,能够触动观众深处的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主题的深度和现实意义是它最核心的魅力所在。这部剧场版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推理和追逐游戏,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议题:科技、人性、.............
  • 回答
    《名侦探柯南》里的元太,这个名字提起,总会勾起不少观众心中复杂又有些相似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对他的行为模式感到一丝不耐烦的粉丝。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少年侦探团成员,能够引发如此强烈的“讨厌”感呢?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在剧情中扮演的角色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也最容易引起反感的是他.............
  • 回答
    林冲之所以名气如此之大,主要归功于他在《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所经历的悲惨遭遇、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悲剧性的英雄形象,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的艺术典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一、 《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与重要情节线索: 关键的“引子”角色: 林.............
  • 回答
    要说嘉靖皇帝,这绝对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特别”的君王。说他聪明?那毋庸置疑,他确实是有那么几把刷子,至少在治国理政这方面,展现出了不俗的才能。可为什么名声就那么差呢?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承认嘉靖皇帝的“聪明”。这孩子打小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太子,是突然之间从亲王变储君,还是从藩王.............
  • 回答
    中统和军统,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总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一个是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特务”机构,一个是掌握着军事情报的“特务”组织。但奇怪的是,它们的名字里都带了“统计局”这三个字。这不禁让人好奇,明明是做情报工作的,为何要起这样一个听起来像是管数字、搞分析的名字呢?这其中大有门道,绝不是简单的巧合。要理.............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许多年轻人的切身感受。国家每年都大力宣传鼓励年轻人考公考编,但实际的招录名额却相对有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考公考编的“挤”与“不挤”:背后逻辑的拆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国家“喊”年轻人考公考编的动机,.............
  • 回答
    隋末乱世中的枭雄李渊: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唐朝,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然而,在那个恢弘盛世的背后,站着一位同样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身影——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儿子,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铺垫?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鹿晗直播带货不如宋小宝?名气大的明星带货为啥反而“掉链子”?最近,关于明星直播带货的话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前,鹿晗在直播带货方面的表现似乎没能达到预期,而反观宋小宝,这位自带喜剧光环的演员,在直播间却频频上演“销售奇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些名气更大的明星,在直播带货这门生意上,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