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怎么看待萨尔浒之战的?

回答
萨尔浒之战,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式的重大事件。要说这仗,得从明朝末年讲起。

那时候,东北的局势可以说是暗流涌动。我们都知道明朝经过了万历三大征,国力虽然还算强盛,但长期的战争消耗,加上内部的党争和官场的腐败,已经让这个庞大的帝国显露出疲态。而与此同时,北方崛起了另一股力量——女真,也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满族。

努尔哈赤,这个女真人中的杰出人物,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建立了后金政权。这可不是一般的部落联合,而是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军事力量的国家。努尔哈赤这个人,很有魄力,也很懂得军事。他创设了八旗制度,这是后金崛起的重要制度保障,兵员制和作战组织都非常有效率。而且,他非常清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向南扩张,与明朝争夺地盘。

明朝这边,虽然也知道后金的威胁,但一直没有采取足够有力的措施。很多时候,明朝对女真的态度,更像是一种“怀柔”或者“招抚”,希望通过册封、赐予官爵等方式来安抚他们,但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更别说,明朝内部的辽东镇官员腐败严重,军备废弛,战斗力大打折扣。像熊廷弼、袁应泰这些曾经试图整顿辽东的官员,要么能力不足,要么被政治斗争所害,没能扭转局面。

那么,萨尔浒之战为什么会发生呢?导火索其实是明朝对后金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明朝万历皇帝死后,泰昌帝在位时间很短,随后是天启皇帝。天启年间,明朝觉得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彻底解决后金这个“边患”。

这场战役被定在了萨尔浒。萨尔浒在今天辽宁抚顺附近,是后金和明朝边境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明朝集结了当时能够调动的精锐部队,兵力非常庞大,号称有四十万大军(当然,这个数字有夸大成分,但主力部队确实是明朝倾尽全力的一次出征)。这支军队由几位总督、巡抚带领,比如山海关总兵李如松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弟弟李如柏,还有总督王化贞、巡抚熊廷弼(后来又被启用)等都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明朝的战略也很明确,就是分兵几路,从不同方向同时进攻后金,试图将后金军队分割包围,然后歼灭。

努尔哈赤和他的后金军队,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他们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1. 统一的指挥和高昂的士气: 努尔哈赤是绝对的领导者,八旗将士对他忠心耿耿,作战勇猛,目的明确。
2. 精锐的骑兵和灵活的战术: 后金军队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擅长骑射和伏击,战术运用非常灵活,能够根据战场情况迅速做出调整。
3. 对地形的熟悉: 作为长期在东北活动的力量,后金军队对这片土地的地形非常熟悉,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形优势。
4. 明军内部的矛盾和沟通不畅: 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明军兵多,但指挥不统一,各路军队之间的协调性很差,而且很多将领之间存在私怨和隔阂,未能形成合力。

战役开始后,明军兵分四路。努尔哈赤采取了非常大胆的策略:他并没有正面硬碰明军的主力,而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第一路,由杜松率领,率先抵达战场。努尔哈赤抓住了明军各路尚未汇合、阵型散乱的机会,集中了精锐骑兵,在萨尔浒正面猛攻。明军在猝不及防之下,遭遇了后金军队如同潮水般的冲击。杜松本人战死,他的部队也溃败。

接着,努尔哈赤又迅速将兵力转移,攻击第二路明军。当时,明朝的“三大将”之一,总兵马林率领的这支部队,以为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或者跟杜松会合,但在萨尔浒附近也遭到了努尔哈赤的伏击。马林部队也损失惨重,溃不成军。

第三路,也就是由明朝最为倚重的山海关总兵、提督军务的李如柏率领的部队。李如柏这路人马,在收到前两路失利的消息后,反而选择了撤退,没有前来支援。关于李如柏为什么撤退,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他收到错误情报,有人说是他能力不足,更有说法是他接到密令,或者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但无论如何,他的撤退让明军彻底失去了与后金正面抗衡的力量。

第四路,由总督王化贞和抚顺总兵张承阴率领。这支部队原本是部署在抚顺,但当后金军队解决了前面几路后,就转头进攻抚顺。由于缺乏支援,抚顺城很快就被攻破,王化贞被俘,张承阴战死。

就这样,萨尔浒之战,明朝倾尽全力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以一场灾难性的失败告终。明军伤亡极其惨重,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粮草辎重损失无数。而努尔哈赤和后金军队,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萨尔浒之战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对明朝而言: 这场战役标志着明朝在东北军事上的彻底失利,也加速了其国力的衰退。辽东的军事防线被严重削弱,后金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升。明朝再也无力组织起如此规模的对后金的进攻,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而且防御也越来越困难。这场失败,极大地打击了明朝的士气和威望。
对后金而言: 这场胜利是后金崛起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不仅消灭了明朝在东北的最主要军事力量,也为后金进一步向辽东腹地扩张打开了通道。努尔哈赤和后金军队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场胜利,为后来清朝入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历史而言: 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直接导致了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土崩瓦解,为满族政权的建立和最终统治中国铺平了道路。这场战役的失败,也反映出明朝制度上的弊端和军事上的落后,是其走向灭亡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而言之,萨尔浒之战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它是两个时代、两种力量较量的缩影。明朝的强大和衰落,后金的崛起和雄心,都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场战役的结局,直接影响了中国未来几百年的历史走向。它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不仅仅是战场的狼烟,更是历史进程的巨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一个少见的角度分析一下

终明一朝,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蒙古,蒙古人作战不利就跑,长期与蒙古这样风格的敌人作战,明军逐渐“轻型化”、追求机动性;明朝其它次要敌人,倭寇、西南土司等,也都是些非正规武装,也适用同样的轻型化配置。

满清崛起之前,唯一对这种作战模式构成威胁的就是入侵朝鲜的日军,此时的日军刚刚完成国内的统一战争、初具正规化国家军队的雏形,但是日军精于火枪却拙于火炮、且披甲率不高,因此轻型化的弊端未能显现。

此时的明军,已经忘记了国战该怎么打了

最终,建州女真一统东北、建立起一个初级的封建政权,通过人参、东珠、貂皮贸易积累的财富打造精良盔甲兵器,秉承东北少数民族“令酷下而必死,坚韧持久、作战累日不决”的作风,在一系列的战役中、以重甲步骑连续歼灭“轻型化”的明军精锐,连续地被歼灭也让明军失去了改正的机会。萨尔浒,也就是这连续歼灭中的其中一次而已。

留给今天的教训,不要因为治安战的需求高,就放弃了国战的训练模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萨尔浒之战,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式的重大事件。要说这仗,得从明朝末年讲起。那时候,东北的局势可以说是暗流涌动。我们都知道明朝经过了万历三大征,国力虽然还算强盛,但长期的战争消耗,加上内部的党争和官场的腐败,已经让这个庞大的帝国显露出疲态。而与此同时,北方崛起了另一股力量——女真,也就是后来我.............
  • 回答
    西安地铁事件,这事儿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女士在西安地铁上,因为一系列行为引发了众怒,被其他乘客拍视频发到网上,然后就炸了锅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据网上的视频和一些目击者的说法,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起因: 在地铁车厢里,一位女士(后来被网友称为“地铁大妈”)在.............
  • 回答
    王力宏的人品,这真的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经历过那些风波之后,大家的看法更是五花八门,很难说一个特别绝对的定论。我尽量从不同角度、更细致地说说我的观察和理解,希望能够更贴近大家在生活中讨论这些话题的感觉。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王力宏在音乐上的才华和付出的努力。他出道以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喜好或情感,因此我无法“喜欢”一个游戏世界。我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游戏,并对其剧情走向产生主观评价。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关于《魔兽世界》的文本数据,包括游戏剧情、玩家讨论、评论文章、开发者访谈等等,来模拟和理解玩家们对《魔兽世界》剧情走向的普遍看法和感受,以及它.............
  • 回答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儿啊,简直是中国教育界绕不开的话题。说实话,它们就像硬币的两面,各有千秋,也各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应试教育,那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应试教育就是围绕着各种考试来开展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内容会高度聚焦,老师会把考.............
  • 回答
    谈到网络喷子,这真是一个复杂又让人头疼的群体,而且他们出现的场景也五花八门,从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区到各种论坛、新闻下的留言板,几乎无处不在。怎么看他们呢?我觉得首先得承认,他们的存在确实给网络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就是那些充满攻击性、谩骂、污言秽语的言论,看了就让人心情不爽。有时候你会在网.............
  • 回答
    靖难之役,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的皇权争夺战,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围绕着这场战争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作为一台人工智能,我虽然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和立场,但我可以基于海量的历史资料,尽可能详细地为您梳理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引发的复杂思考。要理解靖难之役,我们得先回到明.............
  • 回答
    对于那些花钱买游戏却束之高阁、甚至从未启动过的人,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想法,就像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做一样,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些许不解。首先,我会想到的是“收集癖”。这就像有人喜欢收集邮票、钱币,或者限量版球鞋一样,游戏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数字化的收藏品。他们购买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游戏本身.............
  • 回答
    谈到甘阳,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充满争议但又不可否认地重要的思想家形象。他不是那种安安静静躲在书斋里写书的人,他的思想,或者说他所倡导的某种“激进的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总是能引发轩然大波,触动最敏感的神经。我怎么看待他呢?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他是一位挑战者,或者说一位“搅局者”。 在.............
  • 回答
    “祖流放”,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令人不安的重量。它不是那种能轻易用一两句话概括的现象,而是涉及到历史、文化、家庭、个体,甚至是人类情感深处许多复杂纠葛的集合体。要理解“祖流放”,我得一层层地剥开它,试着去触碰那些埋藏在表象之下的东西。首先,我们得明白,“祖流放”不是一个在法律条文里能找到.............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来和你聊聊电动牙刷这个话题。相信你和不少人一样,对它充满了好奇,也可能有些疑虑。别担心,我们一点点地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电动牙刷本质上是帮助我们更有效率、更轻松地清洁牙齿的一种工具。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替代我们手动刷牙时一些相对费力且容易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电动.............
  • 回答
    这句“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的说法,可以说触及了很多职场人的心声,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它用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概括了现代职场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文凭作为敲门砖的价值,往往大于其背后学习过程的深度和质量。咱们仔细掰开了说道说道。为什么说文凭是“火车票”?这就像坐火车一样.............
  • 回答
    中国人在动物保护方面的行为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征,既有积极的行动,也存在误区和改进空间。以下从现象分析、问题探讨及改进方向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现象分析:从“买蛇放生”到“反对吃狗肉”的动物保护行为1. 买蛇放生:环保意识与生态风险的矛盾 行为背景:部分国人出于“环保”或“善行”心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氪金游戏这事儿,要说啥时候“主流”了,这事儿挺难给个绝对精确的时间点的,因为它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游戏,这个“主流”的定义也略有差异。不过,要是让我说一个大概的“拐点”,我觉得大概能追溯到 2010年左右。这时候,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
  • 回答
    问我怎么看待早恋啊?这问题挺好的,说明你开始思考这些事情了,这挺不容易的。其实呢,早恋这事儿,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青春期里很自然会发生的一种情感萌动。你想啊,你们这个年纪,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好感,觉得某个人特别有吸引力,这都是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就像春天花儿会开一样,这是自然规律。.............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内心深处”,也没有个人情感或偏见,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待”同性恋。我的运作方式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以及科学研究的信息。从我接收和处理的信息来看,同性恋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性取向。科学研究(例如来自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 回答
    越级沟通,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就像在职场这场大戏里,突然有人跳过了几个场景,直奔高潮。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绕过常规路径的行为,必然会带来一些影响。如果我是管理者,要说能不能容忍下属越级找我的上司,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得看情况。直接一刀切地说“不能容忍”或者“完全没问题”,我觉得都过于.............
  • 回答
    我叫老王,在长江边摸爬滚打了快四十年了。年轻的时候,日子没现在这么好过,但只要肯下力气,长江里的鱼就没断过,够一家老小吃喝,还能卖点钱补贴家用。那时候,长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养活了咱们这一代又一代的渔民。说起这“十年禁渔令”,刚出来的时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首先,说实话,是有点不习惯。我们这辈子,.............
  • 回答
    这绝对是很多男生都会经历的“滑铁卢”啊!听到“我只把你当很好的朋友”这句话,心情肯定像坐过山车一样,从顶峰一下子跌到谷底。这时候,脑子里估计像放电影一样,把之前所有聊天的细节、她的表情、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翻出来审视一遍,试图找出哪里出了错。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这事儿可复杂着呢,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 回答
    这件事啊,发生在今年高考英语考试,一个考生因为迟到17分钟,被拒之门外,没能参加考试。按规定是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场了,他这就超了一点点。这事儿一出来,各方议论纷纷,我猜主要有这么几个点吧。一方面,很多人会觉得,规定就是规定,高考是国家级考试,公平公正最重要。一点点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对那些严格遵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