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没有获得像谷爱凌代言那样的待遇?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中一个挺关键的观察点。要说为什么其他冰雪项目的运动员,比如速滑、花滑、雪车、滑雪登山等等,没有达到谷爱凌那样被广泛认知和拥有的商业代言效应,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下:

1. 项目本身的商业化程度和受众基础:

自由式滑雪(尤其是U型场地和坡面障碍技巧): 这是谷爱凌参与的项目。这类项目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受欢迎,特别是年轻群体。它的观赏性强,动作惊险刺激,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和个性,很容易吸引目光。你可以想想看,那些腾空、翻转、抓板的高难度动作,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被普通大众理解和记住。而且,这类项目往往与时尚、潮流紧密结合,这使得它们在商业推广上具有天然优势。
其他冰雪项目: 比如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虽然在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和庞大的观众基础(尤其是在冬季项目普及度不高的地区),但其观赏性在一些人看来可能相对“枯燥”一些,不像自由式滑雪那样每时每刻都有高潮迭起。花样滑冰虽然艺术性很强,但对很多观众来说,理解其技术难度和艺术评分体系需要一定的门槛。而像雪车、雪橇、滑雪登山等项目,在中国观众中的普及度和认知度相对较低,受众群体也更小众,这自然会限制其商业价值的挖掘。

2. 明星效应与个人IP的打造:

谷爱凌的“自带流量”属性: 谷爱凌本身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体育运动员。她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斯坦福高材生、精英教育)、混血身份(中国、美国)、以及极具吸引力的个人风格(时尚感、自信、多才多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她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初就自带了巨大的话题度和关注度。她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连接东西方、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女性形象的标签。
个人形象与品牌契合度: 谷爱凌的青春、活力、冒险精神、追求卓越的特质,与许多面向年轻人的消费品、时尚品牌、科技产品等非常契合。她的形象可以被轻易地转化为产品的代言人,传递积极正面的品牌价值。
营销团队的专业运作: 毋庸置疑,谷爱凌背后拥有非常专业和强大的商业运作团队。他们精准地把握了市场需求和品牌方的目标,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体曝光、社交媒体互动、品牌合作等,将谷爱凌的个人IP价值最大化。
其他运动员的差异: 相较之下,许多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的“人设”或“故事”可能相对朴素一些,更侧重于技术、毅力、拼搏精神。这些品质固然可贵,但在当前高度娱乐化和视觉化的市场环境下,如果缺乏更鲜明的个人特质和更具传播力的故事,就很难在众多明星中脱颖而出,吸引到大规模的商业关注。当然,这并非说他们不努力、不优秀,而是说在“吸引商业目光”这个维度上,个人IP的打造和营销策略是关键。

3. 媒体传播和话题制造能力:

现象级事件的出现: 谷爱凌在冬奥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新闻点。更重要的是,她与中国的缘分、她参加冬奥会的决定、以及她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个人魅力,都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引发了持续的讨论和传播。
媒体报道的倾斜: 当一个运动员成为“现象级”人物时,媒体的报道自然会向其倾斜。各种角度的报道、采访、解读层出不穷,这进一步巩固了她的公众形象和影响力。而其他项目运动员,即使表现出色,如果没有制造出足够大的话题点,也难以获得同等体量的媒体曝光。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能够引发大量讨论和转发的运动员,其商业价值会呈指数级增长。谷爱凌的很多言行和活动都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极高的互动,这为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让品牌方看到了合作的巨大潜力。

4. 奥运周期与项目关注度的起伏:

冬奥会的特殊性: 冰雪项目尤其是冬奥会项目,在非奥运年份关注度相对较低。谷爱凌的成功恰逢北京冬奥会,这使得她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奥运会是冰雪项目最闪耀的舞台,也最容易诞生明星。
奥运后的“退潮”: 奥运会后,大部分项目的关注度都会有所回落。而谷爱凌凭借其鲜明的个人形象和在奥运期间积累的超高人气,得以将这种热度延续到奥运会之后,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其他运动员可能在奥运期间获得一阵关注,但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出和有效的商业运作,这种关注很容易随风而逝。

5. 市场经济规律和“强者恒强”的逻辑:

商业代言的ROI考量: 品牌方在选择代言人时,会综合考量代言人的知名度、影响力、受众匹配度以及潜在的投资回报率(ROI)。谷爱凌因为前述的种种优势,能够为品牌带来最广泛的曝光和最高的关注度,自然更容易获得品牌的青睐和高额的代言费。
头部效应: 在体育商业领域,确实存在着“头部效应”,即少数顶尖运动员能够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资源和商业机会。谷爱凌无疑是目前中国冰雪运动中的“头部”。
培养模式和发展阶段的差异: 中国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期,很多项目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和明星包装能力还在不断完善中。谷爱凌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的一次成功案例,她也带动了相关项目乃至整个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提升。

总结一下:

谷爱凌之所以能获得远超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的代言待遇,并非仅仅因为她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更在于她所参与的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吸引力、她个人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IP塑造能力、专业的商业运作团队以及在冬奥会这个顶级舞台上取得的现象级表现。她的出现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完美风暴”,让她成为了中国冰雪运动商业价值的“领头羊”。

这并不是说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不优秀或不值得被关注,而是说在当前的体育商业生态中,影响力、话题度和商业变现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努力、清晰的个人定位和有效的市场推广,获得与他们才华和付出相匹配的商业回报和公众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出谷小姐不是中国国籍,不再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即便在退役后也不在中国工作生活,希望大家到时的想法是“果然如此”而不是“竟然如此”。

简单说,大家要对越来越多的“伏拉夫”有心理准备。

user avatar

1,这小妮儿归化之后,已经穿着国旗拿过8个世界冠军了。本届奥运会,她在夺金上有0-3枚的可观可能性,事实上确实是本届奥运代表队的成绩第一人。

2,不谈我个人的口味(不偏爱长相欧美的东亚女性),尽量客观描述,这小妮儿外形很不错。大杨扬是美女,但当年我国经济还没起来呢。王濛性格我喜欢,但外形确实谈不上青春靓丽。现在的队伍里,也有个别外形颇好的,但成绩都还排不上号。

3,和类似短道速滑相比,广义的 “滑雪”,在今天的我国,是个产业规模、发展前景和参与/关注人数大得多的存在。

4,她和她妈一直都显得比较商业成熟,情绪稳定。咱不确定也不操心她们的真实想法,但目前来看,将来能说出些商业大坑的话,做出些商业大坑的事儿的概率,应该不大。

还是要公允点儿,目前她商业价值高,才是不奇怪。



扩展引申一下,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再往后,不仅是体育界,而是全行业,和我国沾亲带故的外国顶尖人才的加盟,不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会越来越多。建议你能脱脱敏,并尽快认清衡量这类事情的正确标准,应该是如何的:

人家是真心有家国情怀,还是纯属于刷财富密码,还是二者皆有,这种诛心之事,既无从判断,也无需判断。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在价值和贡献上,是否起到了正面的杠杆作用 — 是否促进了产业,提升了水平,带动了消费。

所以该排斥的,只有半吊子却挟洋自重回来捞钱的。但这种两年刷N个世界冠军的人物,你反对个什么劲呢?

(有兴趣的可以再去 “全球网络” 上看看美国各路媒体对这小妮子报道的套路和语气,很多已经接近 “强忍着不直白地恼羞成怒” 了。)

user avatar

谷爱凌,好歹她真有一半中国血统。好歹她专业上真的出类拔萃。好歹她真的代表中国去争取荣誉……

你看抖音上,那么多外国街溜子,只要哔哔几句中国美食牛逼,来了中国天天吃鸡爪和皮蛋,移动支付牛逼,共享单车牛逼…… 评论区那简直就是舔狗的海洋。

你说,街溜子都这么个舔法,碰到谷爱凌这种的,你舔还是不舔? 不舔,你对得起自己的灵魂吗?

以前看到外国人说中国的民族主义我就想笑。如果中国真的有民族主义,那一定是舔狗民族主义。

user avatar

用美国纳税人的钱修建的场地学习训练,

享受美国的福利待遇,

替中国夺金牌。

公知和高华们能不急么

user avatar

因为丑。

2001年中国队晋级韩日世界杯,功臣很多,但基本没企业找李霄鹏、马明宇,都是找杨晨。

user avatar

因为风口上是头猪都会飞,而爱国营销就是最大的风口。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己的奋斗,也要看历史的安排。

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事。白人脸高级这种理由并不重要,如果说她的混血脸有什么用处,也是在于强化了“弃暗投明”的心理暗示罢了。

user avatar

前几天晚上在酒店,和队友和闺女一起看了一场CCTV5录播的谷爱凌今年做出“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创造历史的新赛季夺冠视频。我家队友是个之前对谷爱凌一无所知对相关新闻和八卦毫不关心的钢铁直男,4岁的闺女则是一个一贯胆子怂怂喜欢艾莎和宇宙公主且从没看过冰雪项目比赛的小女生。

而看比赛的时候,队友先是问“这个中国选手为什么长得像个外国人”,我说“混血,爹是老美”;接着看到第二轮的时候开始和我讨论规则“咱们都是第一次看这个比赛,到底要赛几轮、怎么记分数呢”;闺女则全程又害怕又好奇,一会儿问“这个姐姐是哪个国家的”,一会儿又说“这些姐姐都好厉害啊”,被各种空翻动作炫技得应接不暇。

第一轮的时候谷爱凌选择了稳妥战术,用了自己比较普通的难度,暂时排到第四;第二轮则难度更高,直接锁定了第一的位置。到第三轮法国选手为了冲击谷爱凌的第一名地位,选择了一个不拿雪杖+倒滑的高难度动作结果转体不到位失误摔了,闺女看到后面出场的谷爱凌也没拿雪杖,于是赶紧捂住了眼睛说:“我不敢看中国姐姐不拿雪杖。”

我安慰她:“这个是录像,中国姐姐不会失败的,她已经夺冠了。”闺女这才敢看,而第三轮谷爱凌就滑出了那个创造历史的【空翻两周转体1440度】的动作并且稳稳落地,队友一边看慢动作一边说“她自己没转迷糊我都快看迷糊了”,而闺女的崇拜都要突破天际了。

节目结束后问闺女:中国姐姐厉不厉害?

闺女答:超级厉害!

继续问:滑雪好不好玩?

闺女答:好玩!

再问:你想不想学这个?

而小怂怂闺女说:我有点害怕,我想先学普通的。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滑雪呀?我好想去滑雪呀!

这就是我们作为路人,接触到的和谷爱凌有关的一件小事。在此之前,我对谷爱凌的部分代言也谈不上有什么好感(特别是凯迪拉克的代言让我觉得尬,因为我心目中凯迪拉克最合适的代言人还是局座,以及凯迪拉克的形象总觉得不搭),但对谷爱凌的运动成绩,按照我有限的认知,感觉她和爱沙尼亚的选手有当年花滑金猫时代的统治力及影响力。就她个人而言,运动实力过硬、个人形象佳、运动与学习双开花、又有较强的身份认同感,国家宣传她也是很好理解的——这样的宣传最大的意义,就是吸引很多像我闺女这样不明真相的懵懵哒小地瓜小嘎豆对冰雪项目感兴趣,因为对小孩子来说,真的酷,完全没有抵抗力。而且对家长来说,小孩子崇拜这种偶像也不会有啥意见,毕竟别人是真的全面发展。

因为我国的冰雪项目群众基础积累相比起其他强国实在是太差了,得需要有至少一代的孩子很喜欢、很感兴趣、愿意去练习,得有了一定的训练基数,才可能选拔出更多的苗子。

反观目前我国的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除了以前的几位大神级选手,首先其他人在运动成绩上,就极少有可以和谷爱凌匹敌的;其次像武大靖这样上届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也因为国家队的制度+夺冠时机缘故,错过了很多热度,而代言这种商业性行为,时效性很强,所以在现阶段话题度谷爱凌更强,也是可以理解商家的选择动机的。

至于花滑女单那位同是归化选手的么,嗯,还是那句话,竞技体育菜才是原罪,你看有没有商家找她代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