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神话里没有出现常见于其他文明神话的“弑父”或者“逆天”的情节?

回答
中国神话中确实鲜少见到其他文明神话中那种惊天动地的“弑父”或“逆天”情节,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早期神话的形成过程。如果要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

一、 根深蒂固的宗法与父权思想:伦理纲常的基石

在中国社会早期,宗法制度和父权思想就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现实社会结构中,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神话作为一种反映和塑造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自然而然地要体现这一核心价值。

“孝道”的至高无上: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百善之首,是对父母(尤其是父)的尊敬、顺从和供养。这种观念在儒家思想中被推崇到了极致,成为维系家庭、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神话作为一种叙事,极少会去挑战这种最根本的伦理规范,因为一旦出现“弑父”这样的情节,就等于颠覆了最核心的社会价值,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且被视为大逆不道的。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即便有过错或挑战权威,也多半不会指向最根本的家庭伦理。
“父”的神圣性与象征性: 在神话语境中,“父”往往不仅仅是家庭的父亲,更可能象征着创造者、秩序的建立者、或者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例如,盘古开天辟地,他是宇宙的起源,是“第一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对“父”的“弑”就等于对宇宙秩序的颠覆,对创世之功的否定,这是极其难以被接受的叙事逻辑。

二、 创世神话的特质:非对抗性或模式化

与其他文明的创世神话常常伴随着激烈的神祇搏斗或推翻前代神祇的模式不同,中国早期神话的创世叙事呈现出相对温和或更具“自然生成”的特点。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最著名的创世神之一,他的故事更像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创造。他从混沌中孕育而生,用身体撑开天地,最后化为世间万物。这里没有一个“父”需要被“弑”的“前代神祇”,盘古本身就是创世的源头和动力。他的死亡是奉献,而非被推翻。
女娲造人和补天: 女娲是另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她抟土造人,又补天救世。她的故事强调的是“造物”和“拯救”,是母性的光辉和对人类的慈爱,同样没有需要被颠覆的“父神”形象。
与其他神话的比较: 与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阉割父亲乌拉诺斯,宙斯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情节相比,中国的创世过程更多是从混沌中分化而来,或者以牺牲自我来成就秩序,而不是通过血腥的暴力来代际更替。

三、 英雄模式的差异:内在德行与外在功业并重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与西方或西亚神话中的英雄有所不同。

内在德行的强调: 中国神话的英雄,如大禹治水,他们更侧重于通过自身的努力、智慧、德行去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民生和社会秩序。大禹虽然“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的精神,但他的行为是对父亲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天命”(治水)的顺应,而非挑战。
“逆天”概念的转化: 即便出现“逆天”的叙事,其表现形式也多被转化为“不畏艰险”、“违背常规但有益于大局”的含义,而非直接对抗天意或天命。例如,后羿射日,虽然是对太阳失控的一种纠正,但其出发点是拯救苍生,其最终的结局也并非是被“天”所惩罚而消亡(尽管后羿的结局也复杂),更多的是一种被神话化的英雄行为。
功业与伦理的融合: 即使是挑战某种既定秩序或规则,也往往是为了“顺应天理人情”,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建立或维护更符合道德和秩序的社会。

四、 神权与王权的早期关系:集权化趋势的体现

在早期中国,神权与王权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巩固的。神话的形成和传播,也与统治者的合法性宣示息息相关。

“君权神授”的早期形态: 统治者往往通过与天、与神建立联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强调自己是上天的代表。在这种背景下,神话叙事自然要避免出现挑战天命或神圣秩序的内容,以免动摇统治的根基。
“天命”的中心化: “天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化的、可变化的、需要君主通过德行去获得的权力依据,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不可挑战的“天神家族”。“逆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失德”,是对“天命”的违背,但这通常是通过统治者自身的过失来实现的,而非由神话中的某个英雄直接发起“弑父”式的对抗。

五、 神话的演变与整合:后期神话的修正

中国神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其中也存在后期对早期神话的整合、修正和“儒家化”的倾向。

儒家思想的渗透: 随着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的确立,许多神话故事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教育意义。那些可能被解读为“乱伦”、“弑父”或“叛逆”的元素,往往会被淡化、修改或以更符合儒家伦理的方式来解释。
对“怪力乱神”的警惕: 儒家思想中也存在对过度渲染“怪力乱神”的警惕,更倾向于关注人事和现实秩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神话内容的接受度和传播方向。

总结来说,中国神话中之所以鲜少出现“弑父”或“逆天”的极致情节,并非神话的“缺失”或“不成熟”,而是其自身文化基因使然。 它更倾向于强调秩序、德行、内在的自我完善和对现有社会结构的尊重(或至少是渐进式改良)。在这种文化语境下,英雄的成长更多是通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而非通过颠覆性的家庭或神祇战争来完成。这些神话更像是对一种稳定、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理想的描绘和期许,其核心是“合”而非“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给结论

其实中国神话里面是有这种弑父逆天故事情节的,只不过是都很零碎,找不到或者忽视过去都是很正常的,

我们看神话,除了看故事,最好还能了解一下神话背后的隐喻,主题,这样在比较各种地方的神话时候就会更有趣味。

聚焦在这个题目上面,以题主的描述来看,确实看了不少神话,共同点有二

1、有弑父逆天情节的神话多数为多神教,也就是说,相对沙漠一神教的神话而言,这些神话更为古老。

2、绝大部分的弑父逆天情节神话在主题上都可以归类在“创世”、“起源”两个主题上面。

我们来列举一下比较明确的神话情节

苏美尔创世神话,杀掉母神提亚马特后众神创造出了天地和雷雨星辰,严格说,这是弑母

北欧创世神话,奥汀和他两个兄弟杀掉巨人尤米尔,用其遗骸创造人类生存的世界

希腊创世神话,宙斯和他两个兄弟干翻自己父亲克洛诺斯建立奥林匹斯的神人秩序,而克洛诺斯是干掉了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天空),从而把天空和大地(盖亚)分开,创造了世界。

埃及创世神话:日神拉创造了第一个与现在不同的世界,然而衰老之后被伊西斯骗取了真名从而失去大部分力量,最后女神努特变成母牛把拉背起,飞升到天空,从而创造出现在的世界。

波斯创世神话:雌雄同体的原人楚尔凡体内诞生了阿胡拉马兹达(善)和阿里曼(恶),善恶的互相争斗杀死了楚尔凡,并创造了世界。

从上面的简单罗列中可以看出,这些带着“弑父”、“逆天”情节的神话,都在解释着现有世界(神话学中)的由来,同时伴随着权力的更替,还有一个常见细节就是对失败者的“肢解”,用失败者的零件来创世。

有了这三条线索,中国神话中对应的故事已经非常明显了

1、混沌神话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从哲学寓言的角度来说解释已经很多,但是从神话学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混沌(原始神)被肢解之后成为创世材料的故事。

2、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从神话学角度来说,也就是创世女神(女娲)肢解原始巨兽(承载天地的大乌龟)重新创世建立秩序的故事,如果结合《山海经》中“女娲之肠”的记载,很容易脑补出女娲这个创世女神的最后结局,也是化为了万物的一部分。

3、1984年发现的汉族史诗《黑暗传》

天体之初只是一团气体,一片混沌,弥漫在黑暗之中,开始没有水,经过不知多少代的神人的努力,后来出现了一个叫“江沽”的神人,才把水造出来,那时,天萌芽了,长出了一颗露水珠。露水珠却又被一个名叫“浪荡子”的神吞掉了。“浪荡子”一口吞掉露水珠后就死了。他的尸体分成五块,此后,才有了五形。地上才有了实体,有了海洋,出现了昆仑山。昆仑山吐血水,诞生了盘古。盘古请来日月,开天辟地,最后盘古垂死化身,躯干化成大地的一切:五岳山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草木森林等。盘古死后,大地上的金石、草木、禽兽又化成各种各样的神

这个就非常直白了,和之前罗列的大部分地域神话共通之处更多了。


至于说到盘古神话

学术界的认知是盘古是“梵”的异名,从出现时间和故事而言,更像是印度的原始创世神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神话中确实鲜少见到其他文明神话中那种惊天动地的“弑父”或“逆天”情节,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早期神话的形成过程。如果要细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一、 根深蒂固的宗法与父权思想:伦理纲常的基石在中国社会早期,宗法制度和父权思想就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要说为何中国神话里,凡人似乎总有那么一丝与神明掰手腕的可能,而其他许多神话体系里,人类在神明面前如同蝼蚁,这其中的缘由,其实根植于文化哲学、社会结构乃至历史进程的细微差异。这并非是简单的“能力强弱”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神话叙事中的投射。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叫做“天人合一.............
  • 回答
    西方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祇形象的描绘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文化在世界观、哲学思想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西方神话中神祇的“缺陷”和中国神话中神祇的“完美”并非绝对,但这种倾向性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西方神话:充满人性的神祇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罗马神话,其神祇.............
  • 回答
    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文化里,太阳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我们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有无数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从后羿射日到夸父逐日,太阳的形象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始终。但有趣的是,和一些西方或近邻文化对太阳那种近乎狂热的崇拜不同,中国文化对待太阳,似乎总是带着一份“审慎”和“平衡”。这里面可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放眼韩国娱乐圈,女团的“保质期”普遍比男团要短一些,像神话、Super Junior那样能扛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大风大浪,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例子,在女团里确实比较罕见。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更是行业生态、成员个人发展、甚至社.............
  • 回答
    这句话出自《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演示,它如同点睛之笔,在展现出磅礴的东方神话世界之余,更像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哲思拷问,直击玩家内心最深处的隐忧。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游戏整体的语境以及东方传统文化中去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确这句话的语境。在演示视频中,这句话通常是在主角悟空面对某个困境、某.............
  • 回答
    希腊神话里诸神与凡人之间的关系,确实与中国神话有着显著的不同,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牵涉到文化、历史以及神话本身的构建方式。笼统地说希腊神“不友好”可能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希腊神祇表现出的冷漠、任性甚至残酷的一面更为突出。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呢?首先,希腊神话的神格化与人性化的极端融合.............
  • 回答
    提起《圣斗士星矢》里的冥王哈迪斯,你可真是问到了点子上。这位在神话时代就威名赫赫的冥界之主,按理说应该是不怒自威,统治一切的。可偏偏,在他数次试图征服大地、消灭人间的圣战中,每一次都以悲惨的失败告终,简直就像是命运的诅咒,一直がかぶさる(かぶさる,日语,意为“覆盖”、“压上”),从遥远的神话时代一直.............
  • 回答
    《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于1970年出版的里程碑式著作,它试图以“全球视角”重新梳理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尽管该书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其关于中国史的部分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和错误,这引发了学界和读者的讨论。然而,这本书依然.............
  • 回答
    要给德古拉在中国神话体系里找个对等的位置,这事儿还真得费点心思,毕竟中西方的神话土壤和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看看他大概能落在哪个“档次”。首先,得说说德古拉的核心能力和特质。他吸血,不老不死,能变蝙蝠,能控制一些小生物,还会影响人的心智,并且有超强的体能和一定的魔.............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神话体系中,提到“菩提祖师”这个名字,立刻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神秘而古老的画面。他并非像玉皇大帝那样位高权重,也非如孙悟空那般名震四海,但他的存在,却如同润物细无声的甘露,滋养了齐天大圣的成长,也为《西游记》这部不朽的经典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菩提祖师的来历,在《西游记》的原著中,并没有一个.............
  • 回答
    在中国神话的浩瀚星河中,玉皇大帝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他高居凌霄宝殿,是三界六道万神之主。然而,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帝,他的来历并非像传说中那般生来就拥有无上权力,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融合了历史演变、民间信仰以及道教的体系化。要说清玉皇大帝的来历,咱们得从他最初的“原型”说起。很多学者认为,玉皇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又极其有趣的问题!要是把我们熟知的西方上帝,比如基督教里的那位,硬生生地塞进中国神话体系里,那可真是有点“水土不服”,但也因此能推演出一番别样的景象。咱们不讲究严丝合缝的考据,就当是讲个故事,仔细聊聊这事儿,力求把话说得透彻,也别让它显得那么……嗯,机器味儿。首先得明确一下,中国.............
  • 回答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患者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去看中医,其根本原因在于影片所聚焦的“慢粒白血病”和影片核心的矛盾——正规治疗渠道的缺失和高昂的药品价格带来的生存危机,而非普遍意义上的疾病治疗选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疾病本身的性质和“神药”的指向性: 慢粒白血病(CML)的特殊性: 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古战锤和战锤40k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它们在神祇层面上的设计和命运截然不同。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个世界的背景、神祇的存在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命运轨迹。中古战锤:一个繁盛也走向衰败的秩序神系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古战锤中的“秩序神系”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并非铁板一.............
  • 回答
    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是獬豸(廌),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羊身、牛尾、狮子头,能辨别是非曲直,看到有人犯法,就会用它的角去顶撞。而西方神话体系中,司法女神通常是手持天平、眼罩蒙眼、手持宝剑的美丽女性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象征,背后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差异,是理解它们的关键。中国的獬豸:一种基于“道”与“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西方神话体系在英雄观和神明设定上的核心差异,非常有意思。要讲明白这一点,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神”在不同文化里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神话里,神明虽然强大,但他们并非全知全能、不可战胜的。他们有七情六欲,会犯错,会嫉妒,会争吵,甚至也会.............
  • 回答
    人们总爱问,这中原腹地离那遥远的昆仑山,隔着千山万水,为何在咱们中国的神话里,这昆仑山却是个绕不开的坎儿?仿佛它就长在了咱们老祖宗的心尖上,怎么也挥不去。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得拨开那层层历史的迷雾,探寻那最古老的源头了。要说昆仑山在中国神话里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它不是随便一座山,而是神话中的“宇.............
  • 回答
    在中国、古希腊和日本的早期神话体系中,确实可以观察到“原始的神”之间普遍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这并非巧合,而是与这些文化早期对世界起源、秩序建立以及神祇身份的理解息息相关。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世界起源的神话逻辑:从混沌到秩序许多古代文明的神话都试图解释世界是如何从一片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