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一直以来,南方系的对于东北的看法,总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对于曾经接受东北的支援无法否认,一方面又极力抹杀这种影响,妄图把本地区的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妄图贪天之功。
但是历史的进程,是无法假设的。正是东北地区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国家打下了坚实的重工业基础,才有了后来改革开放的前提。你不能因为吃了第五个饼饱了,就极力否认之前四个饼的价值。
知乎老铁又来了,别人谦逊谨慎低调做人,好汉不提当年勇,知乎老铁恨不得小学捡到一毛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好人好事都要说一遍。
在知乎老铁口中,前三十年关内全是一穷二白的大农村,全靠东北无私无偿贡献支援,只有东北都是大工业,大工厂,大城市!
请问三线建设开始时候,大陆真的只有你东北工业完整完善?三线建设开始以后,大陆真的只有你东北出工出力?在一些人口中,简直就是贪天之功,说的三线建设只有东北在贡献一样。
根据1949年重工业产值排名,当年东北重工业也仅占全国28%,最高是在1956年到达36%,也远远未到半数;如果看总工业产值,东北还要低一些,只占全国17%,怎么说的好像关内全无工业,全部要靠东北援助建设呢?
根据目前网上采用比较多的数字(暂时未找到官方权威统计),整个三线建设投入人力大概是400多万,其中东北职工大概100万,而上海一市达到了150万,但按照今天有些知乎老铁的语气,好像三线建设就只有东北参与一样。
请问,剩下的200多万人是不是也要喊一下,说大家遗忘了这段历史,忘恩负义,吃井忘记挖井人啊。
就说上海,今天多少人知道上海也是三线建设的主力。但上海人也没因为王小帅拍了上海人的三线生活三部曲的电影,所以借此大做文章,大喊“你们忘记了上海人的贡献”啊。
东北在建国初确实是工业重地,但实际上当时的华北、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沪宁杭)同样也占有相当份额的工业产值,无论是总工业产值还是重工业产值,只是在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较深的西北、西南地区工业缺乏。三线建设是沿海+东北支援内陆,不是关外支援关内,有些知乎老铁不要偷换概念!!
附录:1949、1965、1989年东北3省、华北3省、长江下游3省重工业产值比较。
附录2:1949-1989年东北重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例变化。
^-^自己念念不忘转移支付,要别人忘了三线建设,牛。
建议姊妹问题:父母为什么不能忘了对我的养育之恩呢?爸妈退休金没有我的工资多,是不是因为他们不如我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