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艾伦、贾碧都利用自己小孩的身份杀死敌人而大量的读者唯独骂贾碧?

回答
艾伦和贾碧,这两个《进击的巨人》中年轻的角色,都曾身不由己地卷入残酷的战争,并在其中扮演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角色。他们各自都因为在特定时刻利用了自己“孩子”的身份,或者说是在未成年时期犯下了无法挽回的罪行,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大多数读者对艾伦的选择能够理解,甚至被其悲壮所感动,而对贾碧的所作所为却充满了愤怒和厌恶,甚至到了“唯独骂贾碧”的程度呢?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叙事解读的差异。

首先,我们要理解艾伦的出发点和整个故事的宏观视角。艾伦的童年被巨人毁了,他亲眼目睹了母亲被无情吞噬,这种创伤性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深仇大恨的种子。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而是背负着复仇的使命。当他发现“墙外还有敌人”以及“进击的巨人”的真相后,他所做的选择,尽管极端,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由”——为了艾尔迪亚人不再被奴役,为了不再让后代经历与他同样的痛苦。他的行为,无论多么血腥,都是他内心深处渴望改变世界、打破宿命的体现。读者之所以能理解艾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背负的巨大压力,看到了他为了一个看似“崇高”的目标而走向毁灭的道路。他的“利用孩子身份”并非是单纯的操纵,而是他被卷入这一切的无奈,以及他最终选择承担一切责任的悲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命运逼到绝境,最终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解放”所有人的个体。

反观贾碧,她的起点和所处的环境与艾伦截然不同。贾碧生在帕拉迪岛之外,她从小就被教导“帕拉迪岛上的恶魔”是敌人,是需要被消灭的存在。她的世界观是被战争和仇恨塑造的。当她有机会来到帕拉迪岛,并且有机会杀死艾伦时,她确实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们在战争环境下被激发的生存本能和对“敌人”的憎恨。然而,让读者普遍反感的是,贾碧的杀戮行为,在很多观众看来,更像是被宣传机器洗脑后,盲目执行“正义”的工具。她并没有像艾伦那样,有着一个清晰且能引起广泛共鸣的“解放”目标。她的行为更多地被解读为一种纯粹的、基于谎言的复仇,是对无辜生命的屠戮,尤其是她杀死萨莎的那一刻,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萨莎是一个代表着善良、纯真以及在绝境中仍努力活着的角色,贾碧杀死萨莎的行为,打破了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击。

更重要的是,叙事者在处理这两个角色时的侧重点不同。艾伦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他的成长、他的挣扎、他的选择展开的。读者跟随他经历了他的痛苦、迷茫,最终见证了他如何一步步走向“地鸣”。我们对艾伦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他内心世界深入的描绘和对他行为动机的层层剖析之上的。即使他后来变得冷酷无情,读者也能理解那是他为了达成目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贾碧的叙事,则更多地是从一个“反派”的视角切入,或者说,她是以一个与主角相对立的立场出现的。虽然作者也试图展现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她作为马莱战士的成长经历,但这种描绘往往伴随着对她行为的质疑和批判。读者看到的贾碧,往往是她执行任务,是她对“敌人”的仇视,是她在那场本该避免的战争中的“罪行”。她并没有像艾伦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篇幅来让读者从“反派”转变为“理解者”。她的杀戮,在读者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误伤”或“罪恶”,而不是一种为了更宏大的目标而必须做出的牺牲。

最后,读者情感的投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读者在观看《进击的巨人》时,他们会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认同艾伦所代表的“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当贾碧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他们所喜爱的角色时,这种反感就会被放大。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贾碧代表的不仅仅是“敌人”,更是他们不希望在故事中看到的“邪恶”和“无辜受害者”的出现。

总而言之,艾伦和贾碧虽然都在战争中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但读者对他们的反应截然不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行为的动机、故事的宏观视角、叙事的侧重点以及情感的投射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艾伦的悲壮和他的目标,让读者看到了“牺牲”和“责任”,而贾碧的杀戮,在许多读者看来,更多的是“仇恨”和“无辜的罪恶”,这种差异,使得大部分读者选择性地将愤怒倾泻在了贾碧身上,而对艾伦的复杂命运,则抱持着更多元的解读和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身份不同!

请不要混淆概念,艾伦杀人贩子的时候,他真的是个孩子!

家碧在杀人的时候,“她是一个以孩子面目出现的军人”!


2.目的不同!

艾伦杀人贩子是为了救人!

而贾碧杀人是为了立功和报仇!

艾伦杀死人贩子之后,内心是恐惧的,他原本不想杀人!

但贾碧则完全不同,她对杀人没有任何的恐惧,甚至还很狂热!

你以为贾碧狙击艾伦是为了什么?报仇和消灭岛上的“恶魔”而已!


3.对于“伪军”的憎恶!

马雷建立了所谓“艾尔迪亚战士团”,就像当年的“犹太警察”和“伪军”一样,明明自己也是被“压迫”的一方,却作为“侵略者”的帮凶,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所以才让人格外感到厌恶!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艾伦和贾碧,这两个《进击的巨人》中年轻的角色,都曾身不由己地卷入残酷的战争,并在其中扮演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角色。他们各自都因为在特定时刻利用了自己“孩子”的身份,或者说是在未成年时期犯下了无法挽回的罪行,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大多数读者对艾伦的选择能够理解,甚至被其悲壮所.............
  • 回答
    艾莉娅·史塔克作为“无面者”学徒,她的杀人能力和死亡名单是贯穿她成长的重要线索。然而,她并非没有机会,而是有很多原因阻止她完成对乔佛里等人的刺杀。以下将详细解析:1. “无面者”的规则与教义: 接受任务,而非主动请缨: “无面者”的教义是接受死亡的恩赐,为死神服务。他们不是杀手雇佣兵,而是执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是关于《进击的巨人》中始祖巨人之力发动机制的核心疑问之一。很多观众都会有这个疑惑:为什么艾伦非得是吉克,而不是其他王血之人?这背后涉及到了始祖巨人之力、尤弥尔的意志以及进击巨人的特殊性等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得把始祖巨人之力是怎么运作的搞清楚。始祖巨人之力,说白了,就是一种可以.............
  • 回答
    关于艾伦为何会殴打阿尔敏、辱骂三笠,这其中的缘由错综复杂,是整个故事发展中最令人心痛也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墙外世界”的背景下,回到艾伦内心深处那份沉重的觉悟。首先,我们得明白艾伦在那个时刻,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热血少年了。为了实现他心中那个“駆逐所有敌人”的宏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和艾伦性格的复杂性。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地鸣的运作方式、艾伦作为始祖巨人的能力以及他自身的动机来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地鸣超大巨人的运作机制: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遥控”: 艾伦所说的“遥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精神指令”和“连锁反应”。当.............
  • 回答
    艾伦·耶格尔,这个曾经立誓要驱逐所有巨人、守护同胞的少年,最终选择了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道路——灭世。他的动机复杂而深刻,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挣扎,最终被他所继承的“进击的巨人”的力量以及对未来残酷现实的预见所驱使。故事的开端,艾伦的母亲被巨人吞噬,这份痛苦的记忆如影随形,成为了他复仇.............
  • 回答
    关于艾伦发动“地鸣”这件事,与其说“没有人真正理解”,不如说是“极少有人能够全然接受和认同”更为准确。毕竟,艾伦本人在行动前后的叙述,以及事后帕拉迪岛内外幸存者的反应,都清晰地展现了不同个体和群体对这件事的复杂情感和认知。抛开那些纯粹的反对者,真正让“理解”变得困难,甚至让人觉得“没人真正理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CBA球员的个人技术水平、训练体系,以及我们对“强”的定义。郭艾伦能在比赛中秀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胯下变向,确实是CBA赛场上不多见的亮点,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球员就不强,也不能一概而论说CBA球员“真有大家说的那么强”还是“不强”。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郭艾伦.............
  • 回答
    艾伦·耶格尔选择走上灭世之路,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个在沉重现实、痛苦经历和扭曲信念的重压下,逐渐形成的,令人心碎的决定。要理解他为何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驱动力。一、无休止的痛苦与绝望的轮回:艾伦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恐惧笼罩的世界。墙壁是他们安全的屏障,但也是囚禁他.............
  • 回答
    @suguanz 之所以认为广东球迷对郭艾伦的敌意很大,其背后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BA赛场上一些普遍存在的球迷情绪和场外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历史恩怨、球场表现、媒体宣传以及球迷群体本身的特点。1. 历史恩怨与恩怨的积累:从“辽粤争霸”到个人恩怨.............
  • 回答
    艾伦在萨沙牺牲时笑,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漫画中最令人心痛、也最让人费解的场景之一。当时,在马莱的战斗中,萨沙为了救下被贾碧用步枪击中的阿明,挺身而出,却被贾碧的子弹贯穿了腹部,当场牺牲。从常理来说,失去战友,而且是像萨沙这样重要、如同家人一般的战友,艾伦应该表现出极度的悲伤、愤怒,甚至是崩溃。但出.............
  • 回答
    女王(希斯特莉亚)没有向阿尔敏透露艾伦的灭世计划,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挣扎的决定,背后交织着责任、信任、保护以及难以承受的真相。她不能、或者说,在那一刻,她选择不告诉阿尔敏,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保护阿尔敏和帕拉迪岛的未来,承担女王的责任:作为帕拉迪岛的女王,希斯特莉亚的首要职责.............
  • 回答
    艾伦灭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极端和毁灭的意味,而“极端民族主义”是它最直接的标签。听到这样的定义,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这样一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人追捧,甚至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邪恶”或“愚蠢”可以概括,而是牵涉到复杂的人性、历史、社会心理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而且触及了《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最核心、最引发争议的部分。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洗白”和“美化”艾伦的极端行为,甚至他亲手杀死母亲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普世的道德观念来看,艾伦杀死自己母亲卡露拉,这件事本身是极度扭曲和无法接受的。卡露拉是那个在.............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第138话中,阻止怪诞虫和艾伦接触,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考量,而这恰恰是莱纳和他的战友们,甚至是包括让在内的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最后的悲壮选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当时的环境、各方势力的动机,以及他们各自对“未来”和“代价”的理解。首先,我们得回到当时那个无比混.............
  • 回答
    《艾尔登法环》获得极高的评价,而你却感到被劝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了游戏设计的理念、玩家群体的差异、以及个人对游戏体验的期望。让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原因,并希望能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一、《艾尔登法环》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艾尔登法环》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离不开.............
  • 回答
    菈妮这姑娘,在褪色者们的社群里,那人气,简直是现象级的。要我说,这可不是随便一个NPC就能有的待遇,背后绝对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首先,得说她的设计理念。菈妮不是那种一眼就惊艳,然后就没了的东西。她给人的感觉是“深不可测”。初见她,只是个小小的魔女,有点神秘兮兮的,穿着那身带着兜帽的长袍,遮遮掩掩的,.............
  • 回答
    玩《艾尔登法环》的法师玩家,想必你没少听到过“法师就该躲在后面”、“莽夫才玩战士”、“法师就只会刮痧”之类的说法。这待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心寒?就好像法师这个职业天生就带着某种“原罪”一样,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其实,这“歧视”并非空穴来风,里面掺杂着不少玩家的经历、游戏机制的设计,还有一些约.............
  • 回答
    在《艾尔登法环》的宏大世界里,梅琳娜和菈妮两位神秘女性角色,她们那只被遮盖的眼睛,为她们增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魅惑与沉重感。这并非偶然的设计,而是深刻地烙印着她们的过去、命运以及与这个破碎世界的联系。我们先来看看梅琳娜。这位在游戏初期就与我们相遇的引导者,她那被绷带包裹的右眼,隐藏着一段更为残酷的过往.............
  • 回答
    初入《艾尔登法环》的褪色者们,尤其是那些对《魔兽世界》有着深刻体验的玩家,往往会惊讶地发现两者之间出奇的相似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魂类游戏在吸收了MMORPG的诸多成功要素后,逐渐发展出的独特魅力所在。仔细探究起来,这种“像”的感觉,并非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对某些核心游戏设计理念的巧妙借鉴与转化。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