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里地鸣用的超大巨人都是遥控的,艾伦为什么要跑到前线督战而不是躲起来?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和艾伦性格的复杂性。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地鸣的运作方式、艾伦作为始祖巨人的能力以及他自身的动机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地鸣超大巨人的运作机制: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遥控”: 艾伦所说的“遥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精神指令”和“连锁反应”。当艾伦(作为始祖巨人)发动地鸣,并拥有三笠·阿克曼的意志与艾尔迪亚语时,他就能通过坐标之力唤醒并操控位于玛雷城墙内的超大巨人们。这些巨人本身是无意识的,但他们对始祖巨人的指令有着本能的反应。可以理解为,艾伦是“总指挥官”,而那些超大巨人们则是他的“部队”。
艾伦作为枢纽: 艾伦·耶格尔作为拥有“进击的巨人”和“始祖巨人”双重能力的个体,是整个地鸣计划的启动者和核心。他可以通过“通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也能够通过坐标之力影响所有艾尔迪亚人,包括那些变成巨人的帕拉迪岛艾尔迪亚人。

那么,为什么艾伦要跑到前线督战,而不是躲在后方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简单的“战略指挥”可以概括:

1. 艾伦的“自由”与“终结”: 艾伦发动地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同时也是为了终结巨人之力,以及为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争取生存空间。他之所以选择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毁灭世界——来实现目标,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唯一能够彻底摆脱宿命、获得真正自由的道路。而站在前线,亲身感受和引领这场颠覆性的“革命”,是实现他内心信念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不是在“指挥作战”,他是在“执行”自己早已决定好的命运。

2. 亲身见证与承担责任: 艾伦是那个说出“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敌人全部驱逐出去”的人。他选择站在最前面,亲眼看着自己释放的毁灭力量,这是他对自己行为的直接承担。他不需要躲在后面下达指令,因为他本身就是那个力量的化身和源头。他要亲身去感受这一切带来的冲击和后果,包括他所爱的朋友们可能遭受的痛苦,以及自己将要付出的生命代价。这种站在最前沿的姿态,是对他所做选择的一种庄严宣告。

3. 情感的连接与最后的告别: 在地鸣发动之前,艾伦与他的朋友们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尤其是他与三笠的复杂关系,以及他对阿明、让、康尼等人的愧疚和不舍。站在前线,近距离地看着自己的朋友们,以及他们为这个计划所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危险,这更像是一种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姿态,一种最后的告别。他可能想在生命最后关头,以最直观的方式与他们在一起,而不是通过远程指令。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也是一种对过去情谊的最后回响。

4. 对“通路”的感知与引导: 艾伦作为始祖巨人,可以感知到所有艾尔迪亚人的意识,包括那些超大巨人。虽然超大巨人没有自主意识,但他们是艾尔迪亚人的一部分,他们的行动也与艾尔迪亚人的某种“集体意识”相连。艾伦站在前线,可能也是为了更清晰地感知和引导这种连接,确保地鸣能够按照他的意愿进行。这种感觉可能比单纯的精神指令更具象化,更符合艾伦的直观感受。

5. 戏剧性的表达与象征意义: 从叙事和象征意义上来说,艾伦冲在最前面,亲手引爆这场毁灭性的力量,更能凸显他角色的悲剧性和英雄性。他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略家,而是一个被命运、责任和情感所裹挟的普通人,在做出最艰难选择时,他选择用最决绝的方式去面对。这种“站在最前线”的行为,本身就极具冲击力,也符合艾伦一路走来的那种不顾一切的冲劲。

总结来说,艾伦跑到前线并非纯粹的战略部署,而是他个人信念、情感纠葛、责任担当以及对命运的最终选择的集中体现。 他不是在“遥控”军队,他本身就是这场战争的核心与灵魂。他要亲身去经历,去见证,去承担,去完成他自己设定的、那个无人能够阻止的未来。躲在后方,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逃避,一种对内心深处信念的背叛。他要的是“亲自”去实现,用自己的双脚踏过那片被他自己解放(同时也毁灭)的土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艾伦是能看到结局的,自从接触到希斯那刻起艾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这个局面。艾伦看到三笠冲进来有一丝惊讶、愤怒、不甘吗?只有无尽的温柔,这一刻终于来了

躲起来还怎么打(dog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和艾伦性格的复杂性。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地鸣的运作方式、艾伦作为始祖巨人的能力以及他自身的动机来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地鸣超大巨人的运作机制: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遥控”: 艾伦所说的“遥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精神指令”和“连锁反应”。当.............
  • 回答
    放在今天,人类能否阻止《进击的巨人》里的“地鸣”?这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设想,也让无数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打了个冷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现实世界的力量和那些在艾尔迪亚人脚下崩塌的大地放在一起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地鸣”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怪兽侵袭,而是由八百多万个.............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特别是地鸣发动后的剧情,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甚至失望。这种观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剧情设计、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剧情节奏与合理性的失衡: 步子迈得太大,收束仓促: 地鸣的出现是整个故事最宏大、最颠覆性的设定之一。它直接将故事推向了全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艾伦发动地鸣,这可真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把无数观众和读者都卷入了无尽的争论漩涡。我理解这种情感,因为它触及到了人性中最深邃、最复杂的部分。站在艾伦的角度,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帕拉迪岛的存亡,更是艾尔迪亚民族在漫长历史中遭受的压迫、仇恨以及无休止的循环。他继承了“进击的巨人”和“战锤巨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37话,在地鸣已经停止,艾尔敏也成功劝说大部分兽之巨人停下了脚步的情况下,艾尔敏选择主动出现在吉吉的面前,这个举动确实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甚至觉得有些不合情理。但如果我们深入理解艾尔敏的性格、他所处的绝境以及他对尤弥尔的理解,就能明白他为何会这样做,这背后是艾尔敏一贯的温柔、责任.............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时,都会提到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埃尔文·史密斯没有死,他会支持阿尔敏选择的地鸣路线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触及了埃尔文这个角色最核心的特质——他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和为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仔细剖析一下埃尔文的性格和他的执念。埃尔文.............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吧”里一些人替日本现代“洗地”的现象,并强调“祖宗之罪不应该由不了解过去的当代年轻人来承担”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进击的巨人”本身与历史、战争的反思主题首先,“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反思历史.............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关于兵长利威尔对佩特拉·雷尔的感情,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粉丝圈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官方给出的信息相对含蓄,但通过兵长的行为、言语以及佩特拉在兵长心中占据的特殊位置,我们可以抽丝剥茧地去理解。首先,兵长对佩特拉的态度,与其他部下确实有所不同。他不是一个习惯于表达情感的人,他的“喜欢”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说起《进击的巨人》,那真是燃到骨子里了!它不是那种你一眼就能看穿的“爽文”,而是层层递进,越到后面越让人血脉贲张。要说最燃的情节,那绝对是能让你从头到尾都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刻,而且是那种看完之后还会回味无穷的。一、绝望中的绝地反击:104期训练兵团的赫斯托里亚篇刚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帮小年轻就.............
  • 回答
    兵长利威尔·阿克曼,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粉丝群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人气之高,早已超越了“角色喜爱”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现象。要说清楚他为何如此受人追捧,咱们得从多个维度仔细掰扯掰扯。一、 强大的实力,令人信服的“神”首先,最直观的,兵长强到没道理。在《进击的巨人》这个以绝望和死亡为基.............
  • 回答
    这两部作品的工业能力,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又有些微妙的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聊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先说说《进击的巨人》里的工业能力。基础工业的坚实打磨,实用主义至上。《巨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工业能力非常扎实,而且是那种为生存和战争量身定做的实用型工业。想想立体机动装置,这玩意儿绝不是什么炫.............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用《三体》里的那些角色来给《进击的巨人》这个烂尾的故事“妆点”一下,想想还挺贴切的。首先,《进击的巨人》这故事,你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场由叶文洁主导的,但最终失控了的社会实验。叶文洁是《三体》里那个对人类绝望,主动与三体文明联系,想要借三体之力净化地球的角色。你想啊,艾伦·耶格尔他.............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