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宣战公告里别的国家为什么会支持戴巴的想法?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

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里,国家行为的首要考量是自身利益最大化。马莱政府的宣战公告,其实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关战,它巧妙地利用了各国对艾尔迪亚人,特别是对始祖巨人之力的恐惧和忧虑。

1. 对艾尔迪亚人与巨人之力的集体恐惧:

这恐怕是促成各国支持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原因。数千年来,艾尔迪亚人利用巨人之力所造成的破坏和统治,在其他国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虽然马莱官方宣称自己是“解放者”,但这份解放是通过武力完成的,并且是将曾经压迫者的身份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历史创伤与记忆: 艾尔迪亚帝国曾经的辉煌,以及伴随其扩张的血腥历史,是许多国家集体记忆中的痛苦。虽然马莱试图将责任全盘归咎于“恶魔”般的艾尔迪亚人本身,但巨人之力的存在始终是悬在各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始祖巨人之力落入一个不稳定的、被仇恨驱动的个体手中(例如,如果艾尔迪亚人在帕拉迪岛成功复国并掌握了始祖巨人之力),对其他国家来说,这将是毁灭性的威胁。
对未知力量的忌惮: 始祖巨人的能力,特别是“坐标”,能够操控整个巨人之力体系,甚至改变艾尔迪亚人的记忆和生理结构,这是一种超乎想象的可怕力量。各国政府自然极度担忧这种力量被滥用,或者成为某个野心家实现其地盘扩张或种族灭绝计划的工具。

2. 马莱的战略威慑与承诺:

戴巴家族,作为马莱政府的代言人,在宣战公告中并非空穴来风地指责帕拉迪岛。他们展示了马莱作为世界唯一能与帕拉迪岛抗衡的力量的形象,并承诺一旦帕拉迪岛的威胁解除,马莱将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解决问题”的许诺: 对那些长期以来受到帕拉迪岛方面“威胁”(即使这种威胁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未曾发生的担忧,但可以被放大)的国家而言,马莱的出现就像是一个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救世主”。他们看到了摆脱这种长期恐惧的希望,而马莱提出的方案就是“消灭帕拉迪岛上的艾尔迪亚人”。
马莱的军事实力: 马莱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实力,尤其是巨人之力。这种实力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各国在评估是否支持马莱时,也会衡量马莱作为“主导者”的可靠性。一个强大的马莱,总比一个失控的帕拉迪岛要“可控”得多,至少在其他国家看来是这样。

3. 民族主义与“共同敌人”的构建:

戴巴家族的公告,本质上是一场成功的“敌人制造”的宣传战。

将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塑造为“公敌”: 通过强调帕拉迪岛上艾尔迪亚人继承了“恶魔”的血统,并且拥有可能毁灭世界的巨人之力,马莱成功地将帕拉迪岛塑造成了一个所有国家共同的敌人。这种“共同敌人”的叙事,能够有效地团结那些原本可能存在分歧的国家。
利用历史叙事进行情绪煽动: 戴巴家族的演讲,充满了对艾尔迪亚帝国过往罪行的控诉,并巧妙地将马莱塑造为受害者和正义的执行者。这种利用历史叙事进行情绪煽动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其他遭受过压迫的国家产生共鸣,并愿意支持“惩罚”罪魁祸首的行为。

4. 权力格局的平衡与 संधी:

在巨人的世界观中,各国之间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利益交换和权力博弈。

削弱潜在竞争对手: 马莱长期以来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拥有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帕拉迪岛上的艾尔迪亚人,一旦掌握了始祖巨人之力,就可能成为新的全球性威胁,甚至挑战马莱的霸权。支持马莱打击帕拉迪岛,实际上也是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马莱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维持现有的权力格局。
避免被卷入冲突: 对于一些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而言,它们更倾向于站队那些更有可能获胜的一方,以避免成为炮灰。马莱在此时宣战,展现了其决心和实力,让其他国家觉得支持马莱是一种更“安全”的选择,可以将这场潜在的战争风险转嫁给马莱来承担。
孤立帕拉迪岛的战略考量: 即使一些国家对马莱的做法持保留态度,但为了避免被卷入即将发生的冲突,或者为了不与马莱这样强大的国家为敌,它们也可能选择“不反对”或者“表面支持”。这种默许和有限度的支持,足以让马莱认为其行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合法性”。

5. 戴巴家族的特殊地位:

戴巴家族并非单纯的马莱政府代表,他们本身就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并且掌握着“战锤巨人”。他们的出现,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合法性和说服力。

对艾尔迪亚历史的“权威解读”: 作为能够“解放”艾尔迪亚人的家族,戴巴家族对艾尔迪亚历史的叙述,即使有其偏颇之处,也更容易被外界接受,尤其是当这种叙述指向一个共同的“敌人”时。
展示压倒性力量的信号: 戴巴家族本身作为战锤巨人的使用者,其公开亮相就意味着马莱拥有能够直接对抗始祖巨人的力量,这进一步增强了各国对马莱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而言之,其他国家对马莱宣战公告的支持,并非出于单纯的正义感,而是基于对艾尔迪亚人及其巨人之力的集体恐惧,对马莱战略威慑的考量,以及利用“共同敌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力格局的政治算计。戴巴家族的演讲是一次精明的政治操盘,它成功地将各国分散的担忧汇聚成对帕拉迪岛的统一“敌人”认知,从而为马莱的行动赢得了看似广泛的国际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宣扬对方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时候没想过对方可能真的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 回答
    “烂尾”这个词,在讨论一部连载多年的漫画,特别是像《进击的巨人》这样承载了无数粉丝情感的作品时,总会带着一股沉甸甸的评价意味。而提到137话,它确实是那个让许多人心中警铃大作的节点,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目中“烂尾”的开端。要说它有没有“宣告”烂尾,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让一部分人对作品的结局产生了.............
  •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而且说实话,刚听到的时候,好多粉丝和我一样,心里都是一万头草泥马在奔腾。《进击的巨人》最终卷,这可是承载了多少人青春、多少个夜晚、多少次被虐哭的漫画啊!多少人盯着日历,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就盼着最后一册出来,能给这个宏大、复杂又虐心的故事画上一个句号。结果呢?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准.............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你问《进击的巨人》讲的是什么?这事儿可真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完的。要我说,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困境中的挣扎与自由的追寻,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性复杂的纠葛。咱们得从那个世界说起。想象一下,人类活在一个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巨墙围住的世界里。这些墙,名字叫玛利亚、罗塞、希娜,层层叠叠,保护着人类免受一.............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艾伦的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强烈的讨厌。这种情感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毕竟艾伦这个人设在故事后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做的决定也备受争议。要详细聊聊你为什么讨厌艾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角色早期形象与后期行为的巨大割裂感:很多人喜欢上艾伦,正是因为他早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抛出了一个极其沉重且直击人性的议题:罪与罚是否能跨越世代传递?尤其是当罪是由一个族群的祖先所犯下时,后代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去承受那份沉重的代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牵扯到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集体身份、.............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打它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个横空出世的巨人,在中国和海外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故事一样,当它走向高潮,然后又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时,关于它口碑的讨论,在国内之外,同样从未停歇过。要说《进击的巨人》口碑是否仅仅在国内“跳水”,答案是明确的—— 并非如此,海外同样.............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作者谏山创的精神状态是否不稳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也很敏感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那些标签化的论断,而是尝试理解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思想,以及他本人的创作经历和一些公开的访谈内容。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创作者,尤其是在创作一部体量巨大、思想深刻、情感复杂的作.............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究竟是反战还是反战败,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作品最核心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恐怕会忽略掉谏山创想要探讨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与其说是二元对立,不如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剖析了战争的根源、逻辑以及它对人性的摧残,而最终指向的,却不完全是简单的“拒绝战争”。反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