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即将完结,全篇都在讨论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含义?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

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且在不同角色身上,又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和挣扎。

一、摆脱束缚的个体自由:最直观的渴望

这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先被触及的自由。对于生活在墙内的人们来说,他们从小被告知世界是危险的,巨人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墙壁就是唯一的庇护所。这种信息被反复灌输,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和认知茧房。

艾伦最初的自由: 艾伦·耶格尔,这位从小就抱着“想去墙外的世界看看”这个简单愿望的孩子,他所追求的自由,是最纯粹的个体向往。他渴望突破地理的限制,去看看海的尽头,去感受风的吹拂,去认识这个被告知不存在的广阔世界。这种自由,是对封闭、压抑的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抗。
对巨人之力的恐惧与渴望: 墙内的人们一方面恐惧巨人,另一方面,一些人(比如调查兵团)又渴望理解巨人,甚至利用巨人之力去争取更广阔的空间。这种矛盾,本身就体现了他们对打破现状的复杂心态。他们想摆脱被巨人屠戮的恐惧,想拥有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种个体自由的层面,是所有角色最朴素的起点,也是作品最原始的驱动力。没有这个,就没有艾伦的怒吼,没有调查兵团的献身。

二、摆脱历史宿命的自由:对“被选择”的抗争

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自由”远不止于地理上的突破。更大的束缚,其实来自于“历史的诅咒”和“被预设的命运”。

艾尔迪亚人的原罪与诅咒: 艾尔迪亚民族,因为尤弥尔·弗里茨的力量,被世界所憎恨,被奴役,被刻上了“恶魔”的烙印。他们一代又一代地承受着王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压迫和复仇。他们被剥夺了公平对待的权利,被贴上了无法洗刷的标签。这种历史遗留的罪孽,就像一个无法摆脱的诅咒,束缚着每一个艾尔迪亚人的未来。
“自由的奴隶”的讽刺: 希斯特莉亚·雷斯,作为王族,本该拥有权力,但她却身不由己地被推上王位,被操控去繁衍后代,延续王族的血脉。她曾一度认为,被利用,被摆布,才是自己的命运,是“自由的奴隶”。她对“自由”的理解,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反抗,从被安排的人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选择。
弗里茨王的“选择”: 甚至连那位第一个获得巨人之力的尤弥尔·弗里茨,在承受了漫长的奴役和痛苦后,她似乎也“选择”了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将自己的力量献给始祖尤弥尔,将自己的命运与王族血脉绑定。这是一种对痛苦的逃避,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作品对此的描绘,充满了模糊和留白。

从这个层面看,自由就是摆脱民族身份带来的歧视和不公,摆脱被历史和血脉所绑定的宿命,获得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原罪的光明未来。

三、摆脱仇恨轮回的自由:寻求真正的和平

进击的巨人最为深刻的探讨,往往集中在这个层面。当个体和民族的束缚都被层层剥开后,剩下的,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仇恨循环。

“互相憎恨”的本质: 故事反复强调,因为巨人存在,因为艾尔迪亚人有过错,所以马莱人憎恨他们。而艾尔迪亚人因为被奴役,也对马莱人充满了仇恨和复仇的渴望。这种仇恨,就像一种病毒,代代相传,吞噬着所有被卷入其中的人。
艾伦的“计划”与自由的代价: 艾伦最终选择的“地鸣”,他认为这是打破仇恨循环的唯一方式。他试图通过消灭墙外的所有生命,来保护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从而实现他们不受歧视和奴役的“自由”。但他所追求的这种自由,是以无数生命的牺牲为代价的,它是否真的是自由?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暴政?这个问题,正是作品抛给观众最沉重的拷问。
阿尔敏与三笠的抉择: 阿尔敏和三笠,他们始终在寻找不通过杀戮就能实现和平的道路。他们理解艾伦的痛苦,但他们也无法接受艾伦的极端手段。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基于理解、沟通和共存的自由,是一种能够让所有种族,甚至是巨人和人类,都能摆脱相互毁灭的自由。
“为了彼此而活”的升华: 艾伦在最后的时刻,向阿尔敏坦白了自己的内心,他说他只是想让大家都能“为了彼此而活”。这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也是对“自由”概念的升华。真正的自由,或许不是不被束缚,而是能够选择如何去活,能够去爱,能够去守护所珍视的一切,即使这意味着痛苦和牺牲,但这种选择本身,才是最珍贵的自由。

四、对“自由”本身的辩证思考:真相与选择

贯穿始终,作品都在试图告诉我们,自由不是一个简单的终点,而是一个充满代价和选择的过程。

真相的解放与沉重: 当艾伦知道墙外真相后,他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由,但他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责任和痛苦。真相并非总是带来轻松,有时它只是揭示了更深的牢笼。
自由的定义权: 作品中,不同角色对自由的定义不同。艾伦认为解放艾尔迪亚人是自由,阿尔敏认为和平共存是自由,调查兵团曾认为探索未知是自由。这种定义的冲突,也促使观众去思考:自由究竟由谁来定义?
“自由的代价”: 无论是个体自由还是集体自由,甚至是对抗历史宿命的自由,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作品没有回避这一点,反而将其放大到极致。艾伦付出的代价是整个世界的生命,而阿尔敏和三笠付出的代价是与挚友的决裂,以及可能再次面临的仇恨。

总结一下,进击的巨人中的自由,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多层次、不断演变的复杂体系:

它是摆脱物理隔阂,探索未知的渴望。
它是打破历史烙印,洗刷原罪的诉求。
它是终结仇恨轮回,寻求真正和平的艰难道路。
它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对选择权的争取,以及最终对“为了彼此而活”的理解与升华。

而作品最终的处理方式,可能并不是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绝望和苦难中,人类依然在不断地追寻和定义属于自己的自由,无论这份自由的代价多么沉重。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面对压迫、仇恨和宿命时,我们会有怎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将为我们赢得怎样的自由。这才是《进击的巨人》最令人着迷,也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妈不被吃,

别人搞我我可以搞他和吃他妈,

这就是自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
  • 回答
    眼看《进击的巨人》第四季就要正式和大家见面了,很多刚入坑的小伙伴可能心里有点慌,觉得是不是要恶补一堆东西才能跟上节奏。别担心!我来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让你轻松愉快地迎接新篇章。首先,你需要了解《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和核心设定。这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搞懂这个,后面看什么都会云里雾里。 巨人的存在.............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你问《进击的巨人》讲的是什么?这事儿可真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完的。要我说,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困境中的挣扎与自由的追寻,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性复杂的纠葛。咱们得从那个世界说起。想象一下,人类活在一个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巨墙围住的世界里。这些墙,名字叫玛利亚、罗塞、希娜,层层叠叠,保护着人类免受一.............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艾伦的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强烈的讨厌。这种情感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毕竟艾伦这个人设在故事后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做的决定也备受争议。要详细聊聊你为什么讨厌艾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角色早期形象与后期行为的巨大割裂感:很多人喜欢上艾伦,正是因为他早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抛出了一个极其沉重且直击人性的议题:罪与罚是否能跨越世代传递?尤其是当罪是由一个族群的祖先所犯下时,后代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去承受那份沉重的代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牵扯到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集体身份、.............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打它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个横空出世的巨人,在中国和海外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故事一样,当它走向高潮,然后又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时,关于它口碑的讨论,在国内之外,同样从未停歇过。要说《进击的巨人》口碑是否仅仅在国内“跳水”,答案是明确的—— 并非如此,海外同样.............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作者谏山创的精神状态是否不稳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也很敏感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那些标签化的论断,而是尝试理解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思想,以及他本人的创作经历和一些公开的访谈内容。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创作者,尤其是在创作一部体量巨大、思想深刻、情感复杂的作.............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究竟是反战还是反战败,这个问题触及了这部作品最核心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恐怕会忽略掉谏山创想要探讨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与其说是二元对立,不如说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剖析了战争的根源、逻辑以及它对人性的摧残,而最终指向的,却不完全是简单的“拒绝战争”。反战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远不止于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更深层次的触动,来自于它对人性、自由、以及历史的拷问,这些东西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直到现在依旧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首先,最直接触动我的,是艾伦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从他童年时望着城墙外那片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