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139话究竟失败在哪里?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

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在138话的铺垫中,艾伦的动机似乎是通过“让世界对艾尔迪亚人充满仇恨,从而让尤弥尔感受到世间还有值得爱的事物”这条诡异的逻辑来解释。但到了139话,这个解释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矛盾。我们看到艾伦在“巨人之力”的虚幻空间里与阿尔敏进行了长篇的对话。

问题就出在这里。艾伦在这段对话中,将自己发动灭世的理由归结于“想要看到那片自由的天空”、“对阿尔敏的承诺”、“以及艾尔迪亚人永远不会被剥夺自由”等等。这些理由,虽然听起来有那么点艾伦式的浪漫,但与他之前为了“自由”不惜牺牲一切、甚至是朋友的生命,发动了如此残酷的“地鸣”行为,显得格格不入。

要知道,艾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渴望自由的孩子。他身上背负着仇恨,背负着复仇的决心,他看到了太多同胞的死亡,目睹了帕拉迪岛被世界孤立的绝望。在马莱篇之后,他的行为越发极端,甚至一度让人觉得他已经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恶魔”。我们以为他正在酝酿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复杂的计划,一个能真正解决艾尔迪亚人困境的办法,哪怕代价是巨大的。

然而,139话给出的解释是,他只是为了阻止尤弥尔进一步的毁灭行为,是为了让尤弥尔看到爱?这个逻辑太过于玄乎,也太过于个人化。而且,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那些数不清的生命,他是否真的“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他口口声声说“自己选择的路”,但这条路真的是他唯一能选择的吗?如果他早就看到了未来,那么他让三笠杀死自己,让莱纳他们活下来,这一切的安排,都更像是一种带着苦涩的“表演”,而不是一个在绝境中做出艰难抉择的领袖。

尤其让人生气的是,艾伦在和阿尔敏的对话中,表现出了对自己行为的悔恨,并且声称自己想要的是“和平”。这一下子就推翻了他之前所有看似坚定的决心,将他塑造成了一个“被巨人之力裹挟”、“一时糊涂”的少年。这种解释,对于一个已经成长为“进击的巨人”的艾伦来说,太过于软弱,也太过于“普通人化”了。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更深邃、更复杂,甚至更令人心寒的真相,而不是一个“我只是个想看海的少年”的悲情剧。

其次,结局的“和平”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辜负了作品的深刻主题。 艾伦发动地鸣,牺牲了80%的世界人口,这是何其沉重的代价。然而,剩下的帕拉迪岛并没有因此获得长久的和平。在139话中,虽然艾伦被三笠杀死,巨人之力被解除,但世界对艾尔迪亚人的仇恨并没有因此消失。几年后,帕拉迪岛还是因为要发展军事力量而与世界开战,最终成为了第二个“被核武器毁灭”的岛屿。

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那么艾伦之前的牺牲,地鸣的意义又在哪里?如果最终的结局是毁灭,那他之前所有的痛苦、挣扎、以及“不惜一切代价”的信念,又算什么?这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否定,也是对读者情感的戏弄。

更不用说,139话还强行塞入了“三笠对艾伦的爱”、“阿尔敏与艾伦的友情”这些情感线,试图用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来收尾。我们看到三笠在杀死艾伦后,依然深爱着他,并且在他被埋葬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碑,每年都会去拜访。这种情感处理,对于一位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并且肩负重任的战士来说,显得过于个人化,也过于“腻歪”了。这完全没有体现出三笠在长期战斗中所磨练出的坚韧和独立。

而阿尔敏和莱纳等人的和解,也来得太快太容易。他们之间的恩怨,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们都被骗了”就能化解的。这些人经历了那么多撕心裂肺的痛苦,那么多的生命逝去,就这样轻易地握手言和,显得有些不真实。

最致命的一点是,139话给出的结局,并没有真正解决“艾尔迪亚人被歧视”的根本问题,反而似乎是将这个矛盾推迟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逃避。 作品前期一直在探讨人性、战争、仇恨、以及和平的代价。我们期待一个能够真正打破这种循环的答案,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从中吸取教训的结局。但最终,只是以一种“回归原点”的方式结束,仿佛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巨人之力被解除,世界依然存在仇恨,帕拉迪岛的未来依然渺茫。这与其说是解决了一个史诗级的矛盾,不如说是一种将矛盾“冷处理”的妥协。这种结局,让许多期待着一个充满哲学思辨、能够引发深层思考的结局的读者,感到深深的失望。

总而言之,139话的失败,在于它没能承载起前期庞大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对艾伦这个角色的动机处理过于轻飘飘,对残酷战争的结局处理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最终未能给观众一个既令人信服又发人深省的收尾。它更像是一篇仓促完成的答卷,草草地将所有线索收拢,却丢失了原本最闪耀的光芒。这让许多跟随了巨人十多年的粉丝感到心寒,也让这部本应成为神作的作品,留下了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制粘贴一个我之前的类似的回复参考一下

巨人失败在,他彻底的失去了故事的逻辑。

有的人说他给军国主义招魂,有的说他给日本人哭冤,但是这些都是地区民族性质的反感,但是本次喷这个结尾的范围可是全世界





说白了,只要这个人脑袋没问题,都会觉得这结尾非常烂,烂的发指那种。

因为前面抛出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矛盾也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完全是粗暴的直接就结尾了。

说白了就是把作者当傻子。

这个结局甚至在烂的级别上远远超越了之前的冈妈希望之花

因为希望之花起码讲基本法,铁华团要死是必然的,只是死的方式实在太磕碜了。但是如果你硬要逻辑来说又没问题。

但是本次的巨人是连逻辑都不讲了,也把人物原本的性格彻底抹杀了。

简而言之,不知道他在干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139话)在日本和欧美地区引发的讨论和反响,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其结局自然吸引了全球无数的目光,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期待与严苛的审视。在日本的反应:在日本本土,139话播出后,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139话之后“一无是处,纯粹沦为一个笑话”,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但也确实触及到了许多观众在看到最终话时的失望与不满。我们不妨细细道来,这其中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啼笑皆非。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前期构建了一个.............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而评价上的巨大差异,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解读,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这种分歧。首先,文化语境和叙事偏好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在很多西方观众的视角里,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看到清晰的善恶对立,以及相对明确的“英雄”式.............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9话,绝对是让无数漫迷们心情跌宕起伏的一话。尤其是在艾伦的最终抉择和结局的处理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解读。如果让我来解读那个关键的场面,我更倾向于从艾伦的动机、莱纳的视角,以及那个“自由”的代价来切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无尽的虚空,飘荡着无数的生命体,而艾伦,就站在那里,带着一种难以.............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9话在日本引起的巨大反响,尤其是其在本土收获的普遍好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剧情“好坏”的评判,而是要从日本的文化语境、漫画创作的传统以及观众的期待等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在日本积累了庞大.............
  • 回答
    漫画《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悚,而是关于整个故事核心、角色命运以及作者埋下的深层意义的解读,需要读者将之前的种种情节串联起来,才能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下面就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反复琢.............
  • 回答
    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尤其是第139话,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过山车。这最后一集,或者说最终的篇章,确实是充满了争议,也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读者感到了五味杂陈。就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谏山创老师想要传达的那种“循环”和“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艾伦内心的纠结,以及他选择“灭世”背后的复杂动机。他.............
  • 回答
    啊,《进击的巨人》最终话,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粉丝操碎了心,也引发了海量的讨论。说实话,就光看那传出来的零星情报,就够大家吵上半天了。首先,最最核心、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点,可能就是艾伦的结局处理。 之前大家脑补了太多,有说他成了大善人,有说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结果情报一出来,发现他干了那么多事,最终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情报出来后,网上关于“烂尾”的讨论真是炸开了锅。作为一个追了《巨人》这么多年的老粉,看完情报(虽然是情报,但足够让人心惊肉跳了),我的心情确实挺复杂的,说实话,有失望,也有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理解。首先,大家普遍觉得“烂尾”的那个点,也就是艾伦最后和吉吉的对话,以及他“杀死母亲”这.............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进击的巨人》139话,要是让我来操刀,我得把那结尾给掰扯得更扎实点,也让大家伙儿都能喘口气,琢磨琢磨这事儿。首先,艾伦的“王血”这块儿,我得给它挖得更深一层。他不只是想靠王血来“解放”尤弥尔,而是他看到了尤弥尔身上那种长久以来被奴役、被剥夺自主的痛苦,那是一种超越了巨人之力本身的、根.............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走到138话,那场震撼人心的“最终决战”,几乎把所有主要角色的命运都推向了风口浪尖。艾伦的计划、尤弥尔的选择、三笠的勇气,还有那些为自由呐喊了无数年的战士们,他们的故事似乎已经到了收束的时刻。然而,作为一部以精巧伏笔和层层反转著称的作品,139话的担子依旧沉重,必须妥善处理的“坑”.............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139话播出后,读者社区出现了一股大规模的“倒戈韩派”现象,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故事的走向,以及艾伦这个角色在最终章的转变,还有读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的起伏。故事的巨变:艾伦的“自由”之路与残酷的现实在最终话之前,艾伦一直是许多读者.............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你问《进击的巨人》讲的是什么?这事儿可真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完的。要我说,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困境中的挣扎与自由的追寻,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性复杂的纠葛。咱们得从那个世界说起。想象一下,人类活在一个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巨墙围住的世界里。这些墙,名字叫玛利亚、罗塞、希娜,层层叠叠,保护着人类免受一.............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