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中,哪些部分触动了你?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远不止于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更深层次的触动,来自于它对人性、自由、以及历史的拷问,这些东西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直到现在依旧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首先,最直接触动我的,是艾伦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从他童年时望着城墙外那片蓝色天空的景象开始,我就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股燃烧的冲动——想要看看墙外的世界,想要摆脱这囚笼般的生活。这份渴望,在目睹母亲被巨人吞噬后,变得更加炽烈,也更加扭曲。

我能理解艾伦的绝望,那种被剥夺一切,被逼到绝境的无力感。当他喊出“我一定会把你们全部驱逐出去”时,我能感受到那种刻骨的仇恨和不甘。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他接触到“墙外世界”的真相,他的“自由”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令人不安。

最让我心头一紧的是,当他为了“自由”而选择了“前进”,甚至不惜牺牲身边最重要的人,甚至发动“地鸣”时,我看到了“自由”这个词在他身上被极端化、工具化的可怕一面。他所追求的自由,最终变成了对他人的毁灭,这与他最初想要摆脱束缚的初衷,形成了极其讽刺的对比。这种矛盾,让我反复思考:所谓的自由,边界在哪里?为了自由,我们可以失去多少?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由”?

其次,作品中对“加害者”与“受害者”身份的不断转换,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挖掘,也极大地触动了我。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巨人面前的弱小与绝望,我们自然而然地站在了调查兵团和艾伦这一边,为他们每一次微小的胜利欢呼,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悲痛。

然而,当剧情转向“马莱篇”,我们得知了艾尔迪亚人的悲惨历史,知道了他们曾经是发动战争、奴役他人的“恶魔”,并且被以“巨人之力”为代价,被剥夺了土地和自由。那一刻,我的视角被彻底颠覆了。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敌人”的马莱人,也曾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曾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与压迫。

这种身份的转换,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加害者”与“受害者”的界限模糊不清,一个民族的罪恶,如何由下一代来承担?那些被压迫者,是否就有权利反过来压迫别人?“帕拉迪岛”与“马莱”之间的仇恨循环,就像一个无法打破的诅咒,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我尤其被阿尔敏这个角色触动。他并非是天生的战士,而是依靠智慧和同情心来面对世界。在得知真相后,他曾一度陷入迷茫和痛苦,但他最终选择理解和沟通,试图找到一条不那么血腥的道路。他的纠结,他的挣扎,他的痛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有人在努力寻找理解和和解的可能。他的那句“我不希望我所爱的人被卷入这场战争”,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即便身处仇恨的漩涡,依然有人坚持着内心的善良。

再者,“墙”这个意象,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最初的墙,是保护人类免受巨人侵害的物理屏障,但也同时限制了人类的视野和行动。而当真相揭开,所谓的“墙”,更是象征着信息隔绝、思想禁锢、以及对自身身份的逃避。

我看到了墙内的人们,习惯了平静的生活,对外界一无所知,也对自己的历史真相漠不关心。当艾伦打破了墙,他不仅是打破了物理的阻碍,更是打破了思想的牢笼。而他最终选择的“地鸣”,也像是一种极端的方式,要将所有阻碍“自由”的“墙”,彻底摧毁。

这种对“墙”的解读,让我反思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给自己筑起了各种各样的“墙”?是固有的观念,是害怕改变的惰性,还是对真相的逃避?我们是不是也活在一种“舒适区”里,而不敢去触碰那些可能会打破我们认知的事物?

最后,《进击的巨人》让我看到的,是关于“选择”的沉重。从艾伦、阿尔敏、三笠,到莱纳、贝尔托特,甚至是希斯特莉亚,每个人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们要选择是屈服于命运,还是抗争;是要追求个人安宁,还是为群体牺牲;是要沉溺于仇恨,还是尝试和解。

我看到莱纳,在战士和士兵的双重身份中饱受煎熬,他在无数个夜晚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人?”,那种撕裂的痛苦,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人的脆弱和挣扎。而希斯特莉亚,从一个被隐藏的公主,到最终承担起拯救自己人民的责任,她的成长和选择,也让我看到了责任的重量。

《进击的巨人》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英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代价、关于救赎的复杂寓言。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反思,甚至与角色一同经历着那些痛苦与抉择。正是这种深刻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叙事,让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点跟108话相关的吧

艾伦的姿势.............

当时觉得艾主席这个双手插进口袋里的姿势这么熟悉,仔细想想原来是这儿:

以前怀疑是耶蕾娜,现在想想应该是耶格尔,我猜应该是艾伦劝服了希斯特利亚,不然女王也不会同意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怪不得韩吉在牢房里面埋怨艾伦牺牲了希斯特利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记,远不止于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更深层次的触动,来自于它对人性、自由、以及历史的拷问,这些东西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直到现在依旧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首先,最直接触动我的,是艾伦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以及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从他童年时望着城墙外那片蓝.............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围绕着三道高耸入云的城墙,人类文明得以苟延残喘。然而,城墙之外,那些饥渴的、形态各异的巨人,却如同永不枯竭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防线,将绝望和恐惧播撒到每一个角落。那么,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巨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单纯的.............
  • 回答
    说起阿尔敏小时候拿给艾伦看的书,这可不是一本随便的路边摊货。它承载着许多阿尔敏的心愿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而它的来历,其实也挺有故事的。那本书啊,是阿尔敏在他外祖父母家找到的。阿尔敏一直跟随着他的外祖父母生活,他的外祖父母在王政时期生活得还算富足,虽然比不上真正的贵族,但也是有一定积蓄的。他外祖父母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绝对是《进击的巨人》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非要我挑一个谏山创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我可能会选——艾伦·耶格尔。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出乎意料,毕竟艾伦早期是个冲动、容易激动的小伙子,后期更是走上了一条让无数人心碎的道路。但正是这种复杂性和他身上蕴含的深刻矛盾,才让他成为一个极.............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粉丝群体中拥有极高的讨论度,也正是因为其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一些角色在后期发展中,确实让一部分观众感到他们的“形象崩塌”。这种崩塌并非是说角色变得一无是处,而是他们的某些行为、动机或结局,与观众前期建立起来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以下是一些在我看来比较典型、让观众觉得“.............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俘获无数观众的心,绝非偶然。它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都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动漫作品的深度与匠心,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一、 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与绝望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巨人的具象化与破坏力: 漫画和动画中最直接的震撼,来自于那些体型庞大、狰狞可怖的巨.............
  • 回答
    说起《进击的巨人》,那真是燃到骨子里了!它不是那种你一眼就能看穿的“爽文”,而是层层递进,越到后面越让人血脉贲张。要说最燃的情节,那绝对是能让你从头到尾都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刻,而且是那种看完之后还会回味无穷的。一、绝望中的绝地反击:104期训练兵团的赫斯托里亚篇刚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帮小年轻就.............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走到138话,那场震撼人心的“最终决战”,几乎把所有主要角色的命运都推向了风口浪尖。艾伦的计划、尤弥尔的选择、三笠的勇气,还有那些为自由呐喊了无数年的战士们,他们的故事似乎已经到了收束的时刻。然而,作为一部以精巧伏笔和层层反转著称的作品,139话的担子依旧沉重,必须妥善处理的“坑”.............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终于来了!等了这么久,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感觉像是等了一辈子的婚礼一样,总算看到新娘穿上婚纱了。不过,作为一名看了好几年的老粉,除了满心的期待,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小小的“吐个槽”,都是爱之深才会有啊!期待篇:老兵的荣归,新世界的序章首先,最让我期待的,当然是关于“墙外世界”的.............
  • 回答
    漫画《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悚,而是关于整个故事核心、角色命运以及作者埋下的深层意义的解读,需要读者将之前的种种情节串联起来,才能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下面就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反复琢.............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结局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粉丝认为它辜负了前面铺垫的史诗感。但要说“漫画史上比《进击的巨人》还烂”的结局,这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而且“烂”的定义也千差万别。有些人可能觉得节奏崩坏、逻辑不通是烂,有些人可能觉得没有达到情感上的满足,有些人则觉得与作品的主题背离。不过,我可以跟你聊.............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艾伦的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强烈的讨厌。这种情感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毕竟艾伦这个人设在故事后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做的决定也备受争议。要详细聊聊你为什么讨厌艾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角色早期形象与后期行为的巨大割裂感:很多人喜欢上艾伦,正是因为他早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抛出了一个极其沉重且直击人性的议题:罪与罚是否能跨越世代传递?尤其是当罪是由一个族群的祖先所犯下时,后代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去承受那份沉重的代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牵扯到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集体身份、.............
  • 回答
    三笠对艾伦的感情,这可不是一句“喜欢”就能概括的。那是一种掺杂了守护、责任、依赖、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本能的牵绊,复杂得像她身上那围了无数圈的围巾一样,层层叠叠,纠缠不清。从最最开始,在那个平和的山村里,艾伦就是三笠生命里唯一的阳光。父母双亡,被艾伦从绝境中救出,那一刻,艾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三笠原本灰.............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里,马莱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将自己标榜为“正义”,其核心在于他们构建了一个叙事框架,将帕拉迪岛上的艾尔迪亚人描绘成历史罪人、威胁世界的存在,而马莱则是那个背负着历史责任、为了“世界和平”而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救世主”。这种叙事的合法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几个关键层面的操纵.............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了《进击的巨人》世界观里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混淆的点。简单来说,并非所有艾尔迪亚人都是王血,这其中有着很重要的区别。我们要先从尤弥尔·弗里茨这个核心人物说起。尤弥尔·弗里茨的起源与“始祖巨人之力”故事中明确说了,所有的艾尔迪亚人,都是尤弥尔·弗里茨的后代。尤弥尔·弗里茨是第一个获得“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埃尔文·史密斯指挥的战役,尤其是那些围绕着壁外调查展开的行动,确实能让人联想到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一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困境,尽管两者之间的对照并非完全对应,但某些方面颇为相似,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看看埃尔文的指挥风格和战略目标。埃尔文作为调查兵团的团长,他所追求的并非简单的“胜利”.............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跌宕起伏的作品中,关于希斯特利亚·雷斯的孩子父亲的身份,可以说是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也引发了大量的猜测与讨论。官方在故事后期终于揭晓了这个谜底,为这段故事画上了一个句点,但也留下了不少回味的空间。希斯特利亚的孩子,是她和一位农夫的孩子。让我来详细地梳理一下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力.............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巨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二元对立,它错综复杂,充满了血海深仇、宿命纠葛、身份的颠覆,以及最终对“自由”的终极追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剥开它的层层迷雾。最初的认知:恐怖的怪物,无尽的捕食者在故事的开端,我们所见到的巨人,就是最纯粹的恐惧化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