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是否宣告了「严肃漫画」的死刑?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是要通过漫画这种媒介,去探索人性、社会、哲学,甚至对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提出挑战。它追求的,是让读者在看完故事后,脑袋里留下的东西,比单纯的爽点或感动要多得多。那些能让你反复咀嚼,每次看都有新体会的作品,才算得上是“严肃漫画”的代表。

《进击的巨人》,它绝对是把“严肃”这个词玩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是玩出了新高度。故事从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看到的巨人和围墙,背后隐藏着血淋淋的真相。然后,谏山创就像一个冷酷的解剖师,一层一层地剥开世界的皮囊,露出里面腐烂的骨髓。

你想看英雄主义?没问题,艾伦一开始就是个热血青年。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英雄,往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而且他们的“英雄”行为,在更大的棋局面前,可能只是被操纵的棋子。你想看正义必胜?抱歉,在这个故事里,正义本身就是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立场的人都有各自的“正义”,而且这些“正义”之间,往往是殊死搏斗,没有绝对的对错。

《进击的巨人》最“要命”的地方,在于它对“真相”的颠覆,以及对“历史”和“记忆”的解构。它不断地打破读者的预期,让你觉得你已经明白了真相,下一秒又把你推入更深的迷雾。我们一直以为的敌人,可能是受害者;我们一直以为的救世主,可能背负着更罪恶的过去。这种层层递进的“真相”,逼着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审视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价值观。

尤其是漫画的后期,它开始深入探讨“世代仇恨”、“民族主义”、“战争的根源”、“个体的自由与集体的命运”这些宏大而沉重的主题。当艾伦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极端到可怕的道路时,读者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而是对“选择”本身的拷问,对“为了自由”的真正含义的思考。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好人打坏人”的简单模式。

那么,它是不是就宣告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呢?我打个比方,如果说“严肃漫画”是一条固定的赛道,那么《进击的巨人》可能是在这条赛道上,突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跑法。它没有说“这条赛道不行了”,而是说“我可以用这种方式跑,而且跑得比你们想象的更远,更刺激”。

《进击的巨人》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严肃漫画”的生命力。它用一种极其抓人的方式,将那些沉重、复杂、甚至令人不安的议题,传递给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它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漫画的深度,开始期待漫画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思想的载体。

反过来想,如果“严肃漫画”已经死了,那为什么《进击的巨人》还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读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剖析它的每一个细节,去争论每一个角色的动机?这恰恰证明了,读者对“严肃”内容的需求,从未消失,甚至可以说,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更加渴望。

当然,《进击的巨人》也有它可能被批评的地方。比如,有人会觉得它的结局处理得有些争议,或者某些情节的转变过于突然。但这些批评,更多的是对作品本身细节的讨论,而不是对它“严肃”属性的否定。

我认为,《进击的巨人》没有杀死“严肃漫画”,反而是用一种炸裂的方式,给“严肃漫画”打了一针强心剂。它证明了,即使在商业漫画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能够触及人心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依然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它没有死,它只是以一种更加激进、更加复杂、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继续存在着,并且激励着后来的创作者们,去挑战漫画表达的边界。

所以,与其说是“死刑”,不如说《进击的巨人》是给“严肃漫画”来了一场“破而后立”的洗礼。它让人们看到了“严肃”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震撼、更加有力量的可能性。它告诉我们,漫画,这个曾经被许多人视为“不入流”的媒介,完全可以承载最深刻的思想,最复杂的 Dilemma,以及最让人心碎的真相。

它不是终结,它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严肃漫画”价值的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说在漫画里找现实是好笑的,但我记得《进击的巨人》一直都被视为一部接近本格推理的作品,那么,为什么读者会放弃思考,放弃作品中的各种线索,而盲目相信139话一眼看上去的这个荒谬到与前面的内容格格不入的结局呢?

作者大概是希望读者们多想想,不要天天长着大嘴等投喂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 回答
    “烂尾”这个词,在讨论一部连载多年的漫画,特别是像《进击的巨人》这样承载了无数粉丝情感的作品时,总会带着一股沉甸甸的评价意味。而提到137话,它确实是那个让许多人心中警铃大作的节点,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目中“烂尾”的开端。要说它有没有“宣告”烂尾,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让一部分人对作品的结局产生了.............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从连载以来就凭借其宏大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哲学探讨,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然而,关于“烂尾”的争议,在漫画临近尾声时,可以说是甚嚣尘上,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此耿耿于怀。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前期.............
  • 回答
    “九十年代至今最强漫画”这个话题,一旦抛出来,立刻会在漫画迷群体中激起一场热烈甚至有些白热化的讨论。《进击的巨人》无疑是这场讨论中最重量级、也最常被提及的名字之一。要判断它是否能扛起“最强”这个称号,需要我们扒开层层迷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就像调查墙内世界隐藏的真相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粉丝。其中,关于其是否反映了日本某些社会心理的讨论,尤其是在涉及与中国的关系时,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面。要理解这种联系,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进击的巨人》所呈现的核心冲突和主题: 被囚.............
  • 回答
    .......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能否“超越”《海贼王》,这绝对是一个牵动无数粉丝神经的议题,而且“超越”的定义本身就五花八门,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各自的闪光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海贼王》的“霸主”地位:一个难以撼动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海贼王》在很多层面上已经是一.............
  • 回答
    要探讨《进击的巨人》结局是否是作者谏山创屈于某些压力而被迫修改,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关于创作、市场和粉丝期待的复杂关系。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并且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外部影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连载了十几年的.............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实则在故事核心的抉择和人物动机的塑造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结局,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电车难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思想实验,其核心在于: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关于巴勒斯坦人与《进击的巨人》中艾族处境的相似性,这是一个颇具深度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讨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对照点,尤其是在群体身份的塑造、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生存压力等方面。不过,也需要注意,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作品进行类比,总会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画等号。核心的相似点:被围困的群体与生存的挣.............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要说云观众和没花钱的网友有没有资格评价《进击的巨人》,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评价嘛,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说好说坏”、“点赞点踩”、“写评论”、“拍视频分析”。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你能接触到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表.............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围绕着三道高耸入云的城墙,人类文明得以苟延残喘。然而,城墙之外,那些饥渴的、形态各异的巨人,却如同永不枯竭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防线,将绝望和恐惧播撒到每一个角落。那么,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巨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单纯的.............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烂尾”,以及是否是作者谏山创故意为之的猜测,这的确是围绕这部史诗级作品讨论中最激烈也最难以达成共识的部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并且尽可能抛开“AI写作”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贴近读者和创作者视角的方式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烂尾”的定义。对于一部作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用《三体》里的那些角色来给《进击的巨人》这个烂尾的故事“妆点”一下,想想还挺贴切的。首先,《进击的巨人》这故事,你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场由叶文洁主导的,但最终失控了的社会实验。叶文洁是《三体》里那个对人类绝望,主动与三体文明联系,想要借三体之力净化地球的角色。你想啊,艾伦·耶格尔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