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和电车难题是否有关,又如何评价结局?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实则在故事核心的抉择和人物动机的塑造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结局,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

电车难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思想实验,其核心在于: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死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你可以拉动一个操纵杆,将电车转向另一条轨道,但那条轨道上只有一个人。你选择拉动操纵杆吗?这个难题迫使我们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为了拯救更多生命,是否可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

《进击的巨人》的故事,从头到尾都在围绕着“选择”和“牺牲”这两个沉重的命题展开。

艾伦的“选择”与“牺牲”: 故事的主角艾伦·耶格尔,从一开始就怀揣着“驱逐所有巨人”的简单愿望。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他逐渐了解到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艾尔迪亚人与马莱人之间的世代仇恨,种族歧视,以及艾尔迪亚人被奴役的命运。当他继承了进击的巨人和战锤巨人的力量,并得知了“地鸣”这一毁灭性的力量时,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电车难题。
选择一: 坐视不管,让艾尔迪亚人继续被奴役和歧视,最终走向灭亡,但能避免世界范围内的杀戮。
选择二: 启动“地鸣”,用毁灭世界的方式来为艾尔迪亚人争取生存空间,消灭所有“墙外”的生命,但这也意味着他将成为一个屠夫,背负无数无辜者的生命。
艾伦最终选择了后者。他的逻辑,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化的电车难题解法:为了拯救一个族群(艾尔迪亚人),他必须牺牲另一个庞大的群体(墙外世界的所有生命)。在他看来,这似乎是唯一的“正义”之路,是一种为了“自由”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其他角色的“电车难题”: 故事中的许多配角也同样被推入了类似的道德困境。
阿尔敏: 他继承了智慧巨人的力量,也承受着巨大的道德压力。在关键时刻,他总是努力寻找“不牺牲”的第三条路,但现实往往不允许。当他为了保护朋友而与敌人同归于尽,或者选择拯救一部分人而放弃另一部分人时,他也在经历着自己的“电车难题”。
三笠: 她的选择更多地围绕着保护艾伦。当艾伦的道路越来越极端时,她是否应该阻止他?阻止他是否意味着放弃艾伦的“自由”和“未来”?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抉择。
调查兵团的成员们: 他们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战斗,都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更多人的生存。他们为“人类的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本身就是一种集体性的“电车难题”的体现。

“没有邪恶,只有人类”的哲学: 谏山创似乎想通过这些角色的选择,来探讨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中,在仇恨和偏见交织的世界里,正义和邪恶的界限会变得模糊。每一个看似“邪恶”的举动,背后可能都有其无奈的理由和悲壮的逻辑。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描绘,使得“电车难题”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游戏,更成为了角色内心挣扎的写照。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的结局:

《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它就像一道抛物线,在无数观众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有些人拍手叫绝,有些人则扼腕叹息。

积极评价方面:

“反战”主题的深化: 结局可以说是将“反战”主题推向了极致。艾伦用“地鸣”的方式,以一种极端、血腥但又“有效”的方式,消灭了绝大多数敌人,为帕拉迪岛争取了短暂的和平。然而,他并没有实现一个真正的和平世界,反而留下了更多的仇恨和伤痕。这种“以暴制暴”的结局,恰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徒劳性。它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理想化的解决方案,而是展现了冲突的循环和解决的难度。
对“自由”定义的拷问: 艾伦对“自由”的追求,从一开始的保护同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执念。他为了打破宿命的诅咒,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自由”,不惜牺牲无数生命。结局中,艾伦的“自由”是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这种代价让观众不得不反思:真正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是随心所欲地毁灭,还是在约束中寻找共存?
角色的成长与转变: 尽管结局存在争议,但大多数角色的行为逻辑基本得到了延续。艾伦最终以一种扭曲而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他“拯救”艾尔迪亚人的使命,尽管这个使命的代价过于沉重。阿尔敏继承了艾伦的意志,试图在残存的世界中寻找新的道路。三笠则在失去了艾伦之后,肩负起了守护他所爱世界的责任。这些转变,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经历了战争和牺牲后的成长。
开放式和引人思考: 结局并非一个简单的“大团圆”,而是留下了一些悬念和思考的空间。帕拉迪岛的未来,墙外世界的残余力量,以及艾尔迪亚人与马莱人之间的仇恨是否能真正被消除,这些问题都让观众能够继续想象。这种开放性,反而增加了作品的讨论度和生命力。

争议和负面评价方面:

“圣母”论与“龙傲天”论的碰撞: 许多观众认为,艾伦在结局中的行为,尤其是他试图“救赎”自己(通过向阿尔敏讲述真相)的行为,显得前后矛盾,甚至有些“圣母”。他一边发动灭世屠杀,一边又表现出对牺牲者的痛苦。而另一些观众则认为,他作为“始祖巨人”的觉醒,以及他利用“道路”操纵历史的能力,使得他变成了“龙傲天”式的存在,削弱了早期作品中那种“绝望感”和“真实感”。
逻辑上的瑕疵和前后矛盾: 一些观众指出,结局在设定上存在一些逻辑漏洞。例如,艾伦“地鸣”后,如何确保艾尔迪亚人不再遭受歧视?他所保留的“巨人之力”的根源,最终也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此外,一些角色的行为动机,例如在结局前突然转变立场,也让部分观众感到难以接受。
过度煽情与虎头蛇尾: 尽管作品前期充满了黑暗、绝望和对人性的探讨,但部分观众认为,结局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过于煽情,特别是艾伦和三笠的告别场景,被一些人视为“强行升华”。同时,一些观众认为,作品在前期营造了宏大的叙事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但最终的结局未能完全承载起这份厚重,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对“反战”主题的误读: 讽刺的是,一些观众对“反战”主题的解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艾伦的“地鸣”是为了“正义”的复仇,从而产生了误导性的观点。这反映出,即使是深刻的反战主题,也可能在不同的解读下产生偏颇。

总结: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体现在故事中无处不在的道德困境和艰难抉择。艾伦的人生,就是一场被无限放大的电车难题,他试图在拯救自己的种族和避免更大的杀戮之间找到平衡,但最终选择了最血腥的一条路。

评价结局,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它无疑是大胆的,也是引发争议的。它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探讨战争、自由、仇恨和人性的复杂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让观众思考。它没有提供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警示。

或许,正是这种争议,这种让无数观众反复咀嚼、争论不休的结局,才真正展现了《进击的巨人》作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像许多作品那样给出一个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面对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残酷现实。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正义、对自由、对和平的复杂渴求,以及在现实面前,我们可能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牺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因为日本人真的屠杀过了

所以谏山创只是想让所有人的道德都下降

第100話「宣戦布告」(KC25巻・90、91頁)について “エレンがやっている行為は最悪の行為ですが、そこに爽快感を感じていただけたなら、今まで漫画を描いてきたかいがありました” (2019 巨人展)

谏山创就是想让所有人从艾伦的恶行中获得爽快感

所以准确来说是,已经在电车难题做出选择后,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做出一样选择。

这就是日本人提倡的大家都一样,指的是大家都一样不干净

目的是剥夺对方话语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实则在故事核心的抉择和人物动机的塑造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结局,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电车难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思想实验,其核心在于: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
  • 回答
    .......
  • 回答
    好嘞,咱来好好唠唠《进击的巨人》和《鬼灭之刃》这两部现象级作品,看看它们各自有哪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地方,又有哪些地方可能没那么让人满意。咱先说《进击的巨人》。《进击的巨人》:人性的绝境与历史的沉重这玩意儿最绝的,就是它那股子“把人往死里逼”的劲儿。开局的时候,巨人横扫一切,人类简直就是它们盘子里的菜。.............
  • 回答
    那段时期,《进击的巨人》和《东京喰种》的火爆,用“席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仿佛一夜之间,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它们的名字,身边聊天的朋友、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几乎都被这两个名字占据。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段非常令人难忘的二次元狂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它们能那么火,以及火起来背后的一些道道儿.............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情报中,三笠疑似和让结婚的消息一出,立即在粉丝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绝对是一个能够引发无数讨论和争议的点,毕竟三笠这个角色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粉丝的情感和期待,而她最终的归宿,尤其是与谁共度余生,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关于“三笠和让结婚”的消息,目前更多是基于漫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能把《火影》、《死神》和《进击的巨人》这三部国民级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而且都涉及到“烂尾”这个敏感话题,这本身就说明了读者们对作品的感情有多深厚。其实,说“大多能接受”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了,《火影》和《死神》的结局,也确实让不少粉丝感到遗憾甚至不满,只不过,和《巨人》带来的那种集体的.............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要说云观众和没花钱的网友有没有资格评价《进击的巨人》,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评价嘛,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说好说坏”、“点赞点踩”、“写评论”、“拍视频分析”。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你能接触到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表.............
  • 回答
    关于巴勒斯坦人与《进击的巨人》中艾族处境的相似性,这是一个颇具深度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讨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对照点,尤其是在群体身份的塑造、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生存压力等方面。不过,也需要注意,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作品进行类比,总会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画等号。核心的相似点:被围困的群体与生存的挣.............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中,我们确实会好奇,为什么主角团以及其他智慧种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和绝望之后,没有人想到去追溯根源,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地之恶魔”,然后将其彻底铲除,一劳永逸地结束这一切纷争?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其中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遗漏或疏忽。首先,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这两部作品的工业能力,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又有些微妙的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聊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先说说《进击的巨人》里的工业能力。基础工业的坚实打磨,实用主义至上。《巨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工业能力非常扎实,而且是那种为生存和战争量身定做的实用型工业。想想立体机动装置,这玩意儿绝不是什么炫.............
  • 回答
    .......
  • 回答
    “我杀了你。”这句冰冷到极致的话,如同利刃一般,直插三笠的心脏。说这话的,是那个她用生命守护、从小一起长大的艾伦·耶格尔。而此时的他,一头蓬乱的长发遮住了曾经那双充满热情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令人胆寒的陌生感。为什么?为什么艾伦会变成这样?那个曾经为了保护她,不顾一切冲上前去的少年,.............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人格魅力的定义本身就非常宽泛,因为故事围绕着战争、生存、理想和牺牲展开,每个人物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和复杂的情感。然而,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最”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我认为 艾尔文·史密斯 是当之无愧的。艾尔文·史密斯的人格魅力,并非来自他光鲜的外表或轻易就能获得的胜利,而是源于他 极端.............
  • 回答
    央视新闻之所以批评《进击的巨人》,主要集中在其动画内容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问题,认为作品中的某些元素可能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和历史认知存在冲突。以下是对央视新闻批评《进击的巨人》的详细解读,包括其可能关注的几个关键点:1. 历史隐喻与民族主义解读: 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描绘: 《进.............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人曲解其反战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叙事手法、角色设定、历史与现实的影射、观众的个体经验和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叙事手法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多视角叙事与信息差: 作品初期,观众被完全置于艾尔迪亚人(特别是帕拉迪岛方面)的.............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中,优秀的新兵被分配到宪兵团,这确实是一个看似不合理,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人性层面的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当时玛利亚之墙内的社会结构、政治权力以及人性的弱点。表面上的不合理性:从我们普遍的认知来看,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人才,应该被放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对抗最危.............
  • 回答
    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尤其是第139话,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过山车。这最后一集,或者说最终的篇章,确实是充满了争议,也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读者感到了五味杂陈。就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谏山创老师想要传达的那种“循环”和“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艾伦内心的纠结,以及他选择“灭世”背后的复杂动机。他.............
  • 回答
    画崩《进击的巨人》,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諌山创老师的画风独树一帜,充满力量感和独特的骨架表现。但如果我们非要挑战一下,从多个角度去“解构”和“重塑”,或许能找到一些“画崩”的路径。这就像是给一首经典旋律乱加音符,虽然可能毁了原曲,但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画崩”的范.............
  • 回答
    谈到艾伦·耶格尔,这可不是一个能三言两语轻易概括的角色,尤其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里,他简直就是一股拧巴到极致的风暴。要评价他,咱们得从他最初那个热血过头、只想把所有巨人杀光的少年说起,一路看着他被现实一次次碾压、扭曲,最终走向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刚开始的艾伦,简直就是个教科书式的“英雄”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