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是否有烂尾的迹象?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从连载以来就凭借其宏大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哲学探讨,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然而,关于“烂尾”的争议,在漫画临近尾声时,可以说是甚嚣尘上,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此耿耿于怀。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前期构建的悬念和谜团。从最初的城墙被巨人打破,到艾伦获得巨人之力,再到墙内世界的真相被一步步揭开,作者谏山创用精妙的笔触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每一次的剧情反转,每一次新情报的放出,都让读者对故事的发展充满期待,也对“墙外究竟有什么”、“巨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孜孜不求答案。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本身就为故事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完美”埋下了伏笔。

那么,为什么会有“烂尾”的说法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故事后期节奏的转变和部分设定的争议,以及结局处理方式引发的巨大分歧。

1. 节奏失控与信息爆炸:

在故事中后期,特别是揭示了“墙外世界”的存在以及帕拉迪岛和马莱之间的历史恩怨后,剧情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原本一步步抽丝剥茧的解谜过程,突然变成了信息量的洪流。艾伦的动机、尤弥尔的抉择、墙内外的势力纠葛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哲学和政治议题,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解释清楚。

有些读者认为,谏山创在后期过于追求“震撼”和“反转”,导致一些关键情节的铺垫不够充分,或者处理得过于仓促。例如,艾伦突然变得如此激进,执行“地鸣”的行为,虽然有他自己的理由和目标,但很多读者觉得这个转变来得有些突兀,其背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斗争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描绘。而一些本该详细展开的背景故事,比如尤弥尔如何与弗里茨王产生联系,以及她真正的愿望是什么,也感觉是点到为止,留下了不少可以挖掘的空间。

2. 核心设定的争议与解释的局限性:

《进击的巨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对于“自由”的探讨,以及关于“巨人之力”的设定。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尤其是“尤弥尔选择成为奴隶”和“始祖尤弥尔的意志”这些概念的出现,让一些读者感到困惑。

“奴隶”与“自由”的悖论: 尤弥尔作为一个被奴役了2000年的存在,她的选择成为艾伦“地鸣”行动的基石。但她的“选择”究竟是真正的自由意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被操纵?这种设定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核心理念至关重要,但其模糊性也带来了很大的争议。很多读者觉得,一个被奴役了两千年的人,她的“自由”是否应该以牺牲无数生命为代价,并且这种“自由”的定义本身就值得商榷。
巨人之力的来源与本质: 巨人之力的起源,以及所谓“大地的恶魔”的说法,对于一些追求科学解释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玄学。虽然作品本身带有奇幻色彩,但这种非物质化的存在,让一些人觉得是后期为了圆设定而引入的“神来一笔”,削弱了前期那种硬核的末世生存感。
艾伦的最终目的与“10%”的说法: 关于艾伦为什么选择执行“地鸣”以及留下“10%”的说法,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的目的到底是彻底消灭所有马莱人,还是想逼迫世界联合起来对抗帕拉迪岛?或者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他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的“未来”?这些问题,直到结局依然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明确答案。

3. 结局的处理方式与读者期待的落差:

结局是“烂尾”争议最集中的地方。

对艾伦的“处置”: 艾伦最终被阿尔敏杀死,而阿尔敏在杀死艾伦时所做的演讲,以及他对艾伦动机的解读,让很多粉丝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艾伦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成长弧线,他的牺牲和选择应该是更有力量、更具震撼力的。而最终他被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结束生命,并且他的部分计划(例如让三笠和莱纳等人活下来)也显得有些不合逻辑。许多粉丝希望看到一个更彻底的结局,要么是艾伦彻底走向疯狂并毁灭一切,要么是找到一种更有创造性的和平方式。
“和平”的脆弱与循环: 结局中,虽然实现了“地鸣”的停止,但帕拉迪岛依然面临着外部世界的威胁,且岛上的居民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这种“和平”是短暂的、脆弱的,并且似乎预示着历史的循环依然会继续。这种“不完美”的结局,对于那些期待一个真正意义上、彻底的“解放”和“和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觉得,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换来的却是这种看似没有终点的循环,显得有些讽刺和无力。
对其他角色的处理: 一些配角的结局也让不少读者觉得处理得不够妥当。例如,让和柯特在战争结束后重建家园的情节,以及莱纳最终选择站在帕拉迪岛一边,这些都让一些粉丝觉得有些生硬,缺乏足够的铺垫和情感共鸣。

然而,也要看到另一个角度:

也不能完全否认《进击的巨人》结局的深刻之处。如果从“警示录”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局也许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仇恨的循环”: 作品核心之一就是探讨仇恨是如何代代相传的。艾伦的“地鸣”也许是想打破这个循环,但同时也制造了新的仇恨。结局中,虽然“巨人”消失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的冲突依然存在。这恰恰印证了,即使消灭了具体的“敌人”(巨人),真正的和平也并非易事,人性的复杂性依然会带来新的问题。
“自由的代价”: 艾伦追求的自由,是以牺牲无数生命为代价的。他可能看到了一个“更自由”的未来,但这未来的代价也是他自己承担的。他选择成为“恶魔”,承担所有的罪孽,这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自由”。
“牺牲与救赎”: 作品中许多角色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为守护所爱之人而牺牲。结局中,阿尔敏和三笠的痛苦与抉择,也是这种牺牲的延续。他们选择停止“地鸣”,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也包含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结来说,

《进击的巨人》是否有烂尾的迹象?我认为是有的,尤其体现在后期节奏的失控、部分核心设定的模糊以及结局处理方式与一部分读者期待的巨大落差上。 许多粉丝认为,作品在一些关键之处未能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度,一些设定和情节的处理显得仓促或难以令人信服。

但同时,这个“烂尾”的说法也并非绝对。 如果你能够接受作品所探讨的“仇恨的循环”、“自由的代价”以及“不完美但真实的现实”,那么这个结局或许也能带来一些深刻的反思。它的深刻性在于它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粗暴的“好结局”,而是将“如何面对冲突与不确定性”的问题抛给了读者。

最终,“烂尾”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自身的期待和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不过,这场关于结局的巨大争议本身,也从侧面说明了《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所引发的讨论深度和它在读者心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它留下的思考,远比一个简单的“好结局”要来得更持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巨人这部作品,如果说1-90话可以给85分,那么91-122话给的分数基本也是85分上下。

而123-133话,这部分目前为止可能只是70,或者更低的分数。也就是说,巨人在收尾阶段的表现确实不是很出色。但是,「不出色」和「烂尾」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我是觉得「不出色」的可能性是有的而且不小,但是「烂尾」的话,可能性有但是不大


个人观点要鲜明一点,在文章开始的观点:

巨人122话之后如何评价,与最终篇幅大小直接相关。
135话完结(基本不可能)是一回事,139话完结(最大可能)是一回事,143话或者更多话数完结是另一回事
135话完结,那直接可以判定烂尾
139话完结,剩下的每一话都决不能再回避任何实质问题,要大力推进实际进展,零容错
143话或者更多,大家当无事发生就好,还在掌握之中

在现阶段,巨人具体是什么篇幅还是没办法确定。我个人认为,巨人也许应该需要150话以上的篇幅,但现阶段巨人漫画超过143话我都觉得不可能,也就是说巨人漫画后半部分肯定算「赶剧情」的

长篇作品在后期压缩一下剧情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观察的指标是长线人物的塑造情况


我这边的话,观察指标主要就是:

阿尔敏、三笠、兵长、让的人物塑造(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巨人漫画前90话,看一下谏山创是怎么步步为营地去塑造上面这四位人物的。

并不是说「我喜欢xx角色所以谏山创不给个好结局那就是烂尾」这种逻辑,我们在乎的是谏山创在长线上的表现

这里可以举的非常典型的例子,是:

阿尔敏和阿妮的恋爱

我看了不少朋友在论坛上的讨论,基本上反响都很一般

实际上,从作品的内容里来讲,谏山创给他们俩的关系的铺垫已经足够多了




甚至在作品的超——重要场面里,也专门做铺垫:

90话里面三人组一起看大海的名场面里,阿尔敏手里的贝壳专门给了特写。这个贝壳被用在那里了?

106话,阿尔敏和在水晶里的阿妮「交谈」的部分,就是以贝壳所谓线索展开了整话的内容。对,这个贝壳不是给艾伦用的,即使阿尔敏在这里的台词是「我本以为自己比所有人,甚至比三笠,都更加理解艾伦」(笑)。

依然有人说出「都这时候了还谈恋爱」的话,为什么?无论如何,阿妮醒的都太晚了


阿尔敏这个角色的塑造在巨人漫画里起决定性作用,比艾伦都重要,比几乎任何角色都重要

来自72话的这一张,现在看上去依然感到内心无法平静。

阿尔敏在「夺回玛利亚」的篇章里面,要去压的角色,是艾尔文团长

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我觉得实在是被很多人低估了。

在艾尔文和阿尔敏的二选一中,阿尔敏压了艾尔文,所以兵长选了阿尔敏。观众怎么看这不重要,作品里就是这么表现的。



脑子里面想着不顾一切去看地下室、在那之后没有明确目标的艾尔文,与果断献出自己性命、把梦想托付给艾伦的阿尔敏,这两位调查兵团中唯二抱有宽广「梦想」的存在,以阿尔敏更为长远的梦想获胜而令兵长做出选择


其中更以艾伦和兵长的对话内容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考虑到当下巨人故事的走向

还是那句话,阿尔敏的塑造决不能有闪失,不出色都不可以,一定要出彩


然而实际情况呢

问题出在那里呢?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谈,我认为从大方向上来讲,有下面几个问题:

  • 阿尔敏接手团长职位太晚了,一二十话之前或者更早就应该接手了
  • 阿尔敏人物形象可能需要变化
  • 巨人后半部分目前展现出来的内容和「梦想」没半毛钱关系,阿尔敏的远大抱负无处表现
  • 在故事编排上吃了亏,为后半部分的神秘性、冲击性做了牺牲

我在讲贾碧的人物塑造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

如果贾碧能以更正面、更强悍的方式和艾伦一行人对撞,我想整个故事会更加精彩

这个评价对阿尔敏也类似,阿尔敏应该早早接过团长的职务

什么时候?

艾尔文团长阵亡的时候,就算名义上不是团长,阿尔敏需要成为实际指挥的角色。

很遗憾,因为巨人90话之后特殊的时间线安排——直接跳到了突袭马莱,所以阿尔敏这个人物在夺回玛利亚——>突袭马莱的几年过程中,保持了静止

这就是我在上面罗列的观点里面的阿尔敏的「牺牲」。在漫画前90话的人物塑造中,牺牲了艾伦。而在91-133话的人物塑造中,轮到了阿尔敏、三笠。

既然因此塑造出了艾伦、莱纳的经典时刻,那这些牺牲就不是全无意义的


然后简单说一下阿尔敏的人物形象的问题


这是谏山创在单行本21卷卷末画的恶搞片段,人物性格和正篇里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内容,那就是阿尔敏在这里的形象和「标签」——GEEK、宅男

阿尔敏无论是瘦弱矮小的外貌,还是相对内敛的性格,都是给前90话设计的。也就是为了——

艾伦在这里的台词设计的。就是说,看上去最弱小的人有最炽热、勇敢的心,这就是阿尔敏这个角色。

而在「夺回玛利亚」之后,在艾尔文团长阵亡之后,阿尔敏的那种「刻板印象的宅男形」形象已经不是很适合他了

作品需要阿尔敏证明自己比艾尔文团长更适合带领大家前进,这不止是阿尔敏的人物塑造的问题,这是这部作品成败的问题。阿尔敏已经不需要在「懦弱与勇敢」这个点上反复争夺了,他需要更大胆、直接、热烈地去追求,无论是梦想也好,朋友也好,爱情也好,都是一样


然而,因为一系列原因,阿尔敏这个角色肩负的任务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133话中后半,兵长阿尔敏的这句「现在该怎么办,团长」,实际上才将将掀开阿尔敏塑造的序幕

大家知道这是多恐怖的事情吗?

这也是「巨人剩下篇幅的多少能直接决定烂尾与否」这个逻辑的立足点。

你可以拍一个港口出来用半话把韩吉送走,可以给兵长安排一个简单的杀吉克的任务然后送别这个角色,甚至可以给三笠一个杀艾伦然后轮回、跳线之类的处理,这都可以做得精简一点。但是,阿尔敏的处理无论如何都不能含糊,说实话我都感觉无从下手

之前我们讲过,一般的塑造都是不及格,最终章里阿尔敏的塑造要对齐的是「夺回玛利亚」里的艾尔文,你们想一想,如果只剩下6话,怎么才能组织起这样强的剧情


阿尔敏的塑造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在理想情况下,即使剧情大纲不变,我们理应能看到足够好、足够出色自然的三笠、兵长等人的塑造的。

但是巨人漫画现状的话,我不觉得有完成这种事情的余裕。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现在去看看前90话里三笠和兵长的塑造,感到心痛

对于三笠来讲,无论是对艾伦的表白也好,还是随着个体性格成熟而放弃救阿尔敏也好,人物塑造几乎接近圆满。对兵长来讲,听门外的三个年轻人讲梦想的时刻,是多么美好。

而这两个人物的「高度」,反而随着91-133话在降低,简直匪夷所思

开玩笑的,一点也不匪夷所思,大致原因和阿尔敏差不多,共性的问题不需赘述。

至于贾碧之类的角色,我觉得更不必多讲了。


人物塑造先到此为止,讲漫画的其他部分。

我想问大家一个很难的问题:

谏山创有什么短板吗

短板我们当然可以讲「画技一般」之类的话,但这不是决定性的。现在的巨人漫画比前90话的巨人漫画画的像样多了,但是评价不升反降,这显然不是谏山创的短板。

我个人认为,谏山创没有构造丰富世界观、故事舞台的能力

这一项能力现役知名漫画家里最NB的是尾田荣一郎,这个就不用我解释了吧,瞎眼可见的才华和能力,你随便挑《海贼王》的一个大篇章看故事舞台设计那都是牛逼到炸裂,几十年不带枯竭的那种。

为什么,我们慢慢聊。




巨人早期的环境舞台设计有多简单,大家随便看看都能看出的事情,我就不多啰嗦了。

然后我们看之后篇章里谏山创设计的舞台

第六卷开始的「女巨人」篇章主舞台,巨树森林

第九卷开始的「罗塞之墙遇袭」篇章主舞台,厄特加尔城

第十卷开始的故乡组争夺艾伦的篇章,舞台是城墙之上巨树森林


王政篇主舞台,教堂之下城墙

18卷开始的「夺回玛利亚」篇章主舞台,城墙

这是前90话里出现的主舞台,基本上的构成逻辑就是——一个能展开立体机动装置的简单空间

这种构成方式简单粗暴,但是围绕着反复争夺城墙的前90话的内容,问题不大


但是,这种事情在世界地图开启之后就行不通了

无论是外界人物的塑造,还是关于阿尔敏的「未知世界探索」梦想的描绘,都需要大量的、细节的构造。

而很遗憾,这部分被回避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巨人后半故事编排的问题,大家如果去看123话里对调查兵团探索马莱的描绘的话,就会知道这部分是被大大简化、回避掉了。


艾伦的「原来墙外是这么宽广啊」,是多么的没有说服力

阿尔敏,这就是你梦想中的世界吗

不仅仅是艾伦失望,失望的有太多人了

世界构造之贫乏,以至于最后兜了一圈又回到帕岛上展开决战,你开这么大地图有什么用?有什么用???


但是

这里重点来了——

依然有翻盘的空间

无论是最后决战的舞台设计,还是进一步潜在的更大世界观,谏山创手里还有牌可打。

但就像詹姆斯冲击总冠军一样,詹姆斯不坚决地投进被放的远投(比方说今年G5)那他就是无法更进一步。谏山创如果始终回避世界建构的问题,他也许也不能把巨人推向更高的层次

我在133话的回答里讲了:

我在之前一直都对谏山创是不是真的愿意完结这部作品有疑问

这句话并不是我拍脑袋就写的。无论是潜在的世界观塑造,还是阿尔敏的人物塑造,都需要大量篇幅。但是你看看123-133话里谏山创都在干什么?都要火烧眉毛了,你怎么都在纠结一些小人物的事情啊!

团长你在干什么啊团长

确实很动人,但是我们有更重要的角色需要塑造

看得急死我了,真的急死我了,难道真就要兵长塑造的不如弗洛克?这NM说出来就离谱,谁能接受?谁能接受


这里就是我在这篇回答开始讲的:

139话完结,剩下的每一话都决不能再回避任何实质问题,要大力推进实际进展,零容错

无论是最终「谜底」也好,世界构造也好,人物塑造也好,绝不能再拖了,一定要咬牙顶上去。塑造成什么样子另说,首先要迎击自己在前面挖的坑


谏山创尽力解决问题、圆满故事,那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能接受

顶多就是一个「结局收的不漂亮」的评价而已。反之,那可不就是「烂尾」了么


这个回答有点引战,但我还是想在这个时间节点(马上进入最终篇章)一吐为快。将来被打脸也不要紧,让我们一起见证巨人这部出色作品的结局让我们从头再去看巨人这部作品

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本回答暴论一大堆我已经做好被喷的准备了(笑),大家不要客气。

user avatar

先定义一下烂尾吧:指一部作品在情节尚未圆满的情况下中途夭折或草草收尾(百度百科)。

事实上巨人是最不可能烂尾的作品。因为已经有访问过谏山创的报道,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定了,也就是脚本都是定好的,只是每一话的具体表现要细想。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导剧情走向这既定的结局。从目前已有的(90%以上)篇幅来看都看不出来有挖坑不填,错开主线的情况。所以我相信谏山创会把结尾画上完美的句号。

这里有个误区,读者擅自给作品定位,然后剧情朝自己不喜欢的方向走就觉得烂尾的。巨人前半截就是热血猎奇的方向,后面王政篇偏文戏,很多人就说烂尾弃坑了。这只能说这作品一开始就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只是你弄错了。像eva,我觉得晦涩看不懂不喜欢,但我不会说它烂尾。像一拳,重置版多了一些表达英雄定义的文戏,很多人就觉得拖沓无聊。事实上一拳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披着搞笑热血皮,表达one心中何为英雄的作品。像巨人结局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喜欢,但你不能说它烂尾。说句zz不正确的话,只要逻辑自洽,把故事说完,即使三观不正,那就不是烂尾。

还有一点,不烂尾不代表就是好作品,小学生写流水账也不烂尾对吧?

我个人觉得烂尾的迹象(要得罪一大批人了):

1、主旨不清(吃货中后期逻辑乱,故事都没说清楚)

2、重角色不重剧情及逻辑(网王2,731学院。剧情围着角色转,主线可有可无。其他例子都追完了,这两实在不行,弃了)

3、狗尾续貂(死神,千年血战篇;欺诈游戏,结尾的诡计很水,还黑了一波tg)

4、挖坑不填(鬼灭,太多坑了)

5、已忘初心(火影,说努力变成说血统,智斗变开高达)

当然,不是说以上作品一无是处。死神除了最后两篇章,火影直到二柱子打迪达拉还是不错的。火影把故事讲完,坑填得差不多,很多人不会觉得烂尾,但我觉得中心思想都变了我心里过不去。烂尾是跟他们优秀的中前期篇章相比,期望过高了。有一些本来就期望不高的漫画我倒蛮喜欢的,比如大剑。

也不是说先写脚本就比边写边播的强,这具体要看作者能力。比如强如尾田,司法岛篇前的两三个篇也是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和之国篇御田的处理我也不大喜欢,但无伤大雅;巨人132话韩吉的死也是比较草率。像老鸟的边写变播的龙珠不也挺好的。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先写脚本提纲之类,层层递进草蛇灰线地推进剧情,不容易出岔子。

以上是我作为剧情党的看法,一家之言,多有担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从连载以来就凭借其宏大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哲学探讨,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然而,关于“烂尾”的争议,在漫画临近尾声时,可以说是甚嚣尘上,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此耿耿于怀。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前期.............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烂尾,这实在是一个让很多追了多年的粉丝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毕竟,这部作品从最初的绝望与抗争,一路铺垫了那么多的伏笔和人物弧光,最终的结局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审视。如果要说“烂尾”,那核心的争议点往往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艾伦的动机和行为。在漫画的最后,艾伦选择发动地鸣,想要消.............
  • 回答
    “烂尾”这个词,在讨论一部连载多年的漫画,特别是像《进击的巨人》这样承载了无数粉丝情感的作品时,总会带着一股沉甸甸的评价意味。而提到137话,它确实是那个让许多人心中警铃大作的节点,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目中“烂尾”的开端。要说它有没有“宣告”烂尾,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让一部分人对作品的结局产生了.............
  • 回答
    要探讨《进击的巨人》结局是否是作者谏山创屈于某些压力而被迫修改,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关于创作、市场和粉丝期待的复杂关系。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并且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外部影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连载了十几年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要说云观众和没花钱的网友有没有资格评价《进击的巨人》,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评价嘛,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说好说坏”、“点赞点踩”、“写评论”、“拍视频分析”。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你能接触到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人格魅力的定义本身就非常宽泛,因为故事围绕着战争、生存、理想和牺牲展开,每个人物都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和复杂的情感。然而,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最”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我认为 艾尔文·史密斯 是当之无愧的。艾尔文·史密斯的人格魅力,并非来自他光鲜的外表或轻易就能获得的胜利,而是源于他 极端.............
  • 回答
    关于希特勒是否对前线身边的高级军官进行巨额贿赂,这并非历史记载的主流观点,也缺乏直接、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巨额贿赂”这一说法。我们通常看到的关于希特勒对待其高级军官的论述,更多集中在他对他们施加的个人魅力、意识形态灌输、对忠诚的极度要求,以及通过晋升、荣誉、甚至战利品来维持其控制和权威。然而,我们可以.............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 回答
    “九十年代至今最强漫画”这个话题,一旦抛出来,立刻会在漫画迷群体中激起一场热烈甚至有些白热化的讨论。《进击的巨人》无疑是这场讨论中最重量级、也最常被提及的名字之一。要判断它是否能扛起“最强”这个称号,需要我们扒开层层迷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就像调查墙内世界隐藏的真相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粉丝。其中,关于其是否反映了日本某些社会心理的讨论,尤其是在涉及与中国的关系时,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面。要理解这种联系,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进击的巨人》所呈现的核心冲突和主题: 被囚.............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能否“超越”《海贼王》,这绝对是一个牵动无数粉丝神经的议题,而且“超越”的定义本身就五花八门,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各自的闪光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海贼王》的“霸主”地位:一个难以撼动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海贼王》在很多层面上已经是一.............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实则在故事核心的抉择和人物动机的塑造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结局,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电车难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思想实验,其核心在于: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关于巴勒斯坦人与《进击的巨人》中艾族处境的相似性,这是一个颇具深度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讨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对照点,尤其是在群体身份的塑造、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生存压力等方面。不过,也需要注意,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作品进行类比,总会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画等号。核心的相似点:被围困的群体与生存的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创作者和观众的神经。如果我在《进击的巨人》播出之前就公布了自己对结局的推理,并且这个推理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对其他人的观看体验,尤其是那些还没看完或者正在追番的人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不太好的。首先,对于那些深度参与剧情的观众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在观.............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