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是否已经成为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

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进击的巨人》刚开始连载的时候,可以说是石破天惊。谏山创在2009年推出这部作品时,漫画界并没有太多这样风格的作品。那种压抑、绝望的氛围,以及人类在巨大、恐怖的巨人面前的渺小无力感,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1. 设定上的震撼力: 故事开篇就直接将读者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巨大的围墙、突然出现的超大型巨人、血腥的战斗、主角艾伦失去母亲的惨状,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带来了极强的冲击力。它不是那种“正义必胜”的王道热血漫,而是充满了生存的挣扎和残酷的现实。

2. 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漫画一步步揭露关于巨人的秘密,比如巨人的来源、围墙的真相、墙外世界的存在等等。每一次的反转和新信息的出现,都让读者欲罢不能。读者们热衷于猜测、分析剧情,网络上关于《进击的巨人》的讨论热度空前。

3. 人物塑造的初期亮点: 艾伦的愤怒与决心、三笠的守护欲、阿尔敏的智慧,这些角色的设定在初期都非常有吸引力。他们不仅仅是战斗工具,而是有血有肉、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人。

4. 社会话题的隐喻: 随着剧情的深入,很多人开始解读出作品中关于种族歧视、战争、自由、压迫与反抗等深刻的社会议题。这种思想深度让《进击的巨人》超越了一般的少年漫画,触及了更广泛的层面。

可以说,在“墙内世界”的探索阶段,《进击的巨人》达到了漫画界的顶峰,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日本本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无数的二创、分析、讨论,都证明了它早期的成功。

那么,“低走”的部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这通常发生在故事进入“墙外世界”的篇章后,特别是当一些核心谜团被揭开,以及后续的剧情走向让部分读者感到不适应时。

1. 设定的大幅度反转与信息量爆炸: 当我们发现整个世界观并非最初设想的那样,而是涉及更复杂的历史、种族冲突、政治阴谋时,虽然依旧引人入胜,但对于一些偏爱早期“绝望生存”基调的读者来说,这种风格的转变可能显得有些突兀。尤其是关于“艾尔迪亚人”和“马莱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巨人之力”的起源,这些信息量巨大且设定宏大,需要读者花大量精力去理解和消化。

2. 主角的转变与行动的争议: 艾伦·耶格尔这个角色在后期的发展,是引发争议的重灾区。从一个为驱逐巨人而战的少年,到一个为了“自由”而选择毁灭世界的激进分子,他的动机和行为让很多观众感到难以接受。尤其是他所采取的“地鸣”计划,虽然有其内在逻辑和苦衷(从他看到未来的视角出发),但其规模的破坏性和道德上的争议性,让很多原本支持他的读者感到失望和反感。一些人认为他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核心目标,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恶”。

3. 剧情节奏与逻辑的争议: 一些读者认为,为了推动某些情节发展,剧情在逻辑上出现了一些瑕疵,或者节奏变得不够紧凑。例如,一些角色的死亡或转变,在一些人看来是仓促的;一些关键谜团的解答,也被认为不够令人信服。

4. 主题的模糊与压抑感: 《进击的巨人》早期传递的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为生存而抗争的强烈情感。但后期随着真相的层层揭开,关于战争的残酷、种族仇恨的循环,以及“自由”的代价,让作品的主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沉重,甚至可以说是压抑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地步。对于一些读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个相对清晰、鼓舞人心的结局,而不是一个充斥着牺牲、痛苦和无奈的“灰色”世界。

5. 结局的处理: 结局无疑是争议最大的部分。艾伦最终的选择,以及他留下的“谜团”,让很多人感到意犹未尽,甚至是被背叛。谏山创本人也表达过希望以一种“无论好坏”的方式结束的想法。有些人认为结局是对主题的升华,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循环和人性的复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结局不够圆满,没有给主要角色一个清晰的交代,或者认为艾伦的行为最终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造成了新的悲剧。

所以,说它“最高开低走”,并不是说它的质量断崖式下跌,而是说它在初期积累了极高的声誉和期待值,但后期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主要是主角的走向、部分情节的逻辑、以及结局的争议性)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导致部分读者在情感上的失落。这就像一个你极其期待的电影,开场惊艳绝伦,但结尾却让你觉得“就这?”一样。

谏山创在《进击的巨人》中尝试了非常大胆和深刻的主题探索,他没有选择一个简单的好人打败坏人的模式,而是将道德、政治、历史、种族等议题揉捏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和充满灰色地带的世界。对于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处理,评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个人喜好和解读角度。

总而言之,《进击的巨人》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漫画,它在漫画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要说它是否是“最高开低走”的代表,这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它“开”得足够高,而“走”得是否足够“低”,则取决于你如何衡量作品的完成度和读者的期待。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从精彩绝伦走向了复杂争议,但依然保留了其独特价值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倒还没有,前面还有史诗级别烂尾的夜叉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烂尾,这实在是一个让很多追了多年的粉丝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毕竟,这部作品从最初的绝望与抗争,一路铺垫了那么多的伏笔和人物弧光,最终的结局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仔细审视。如果要说“烂尾”,那核心的争议点往往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艾伦的动机和行为。在漫画的最后,艾伦选择发动地鸣,想要消.............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真的判了“严肃漫画”的死刑吗?这话,听着挺吓人,也挺刺激。但要说它一脚把“严肃漫画”踢进坟墓,我个人觉得,有点夸张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严肃漫画”。这玩意儿可不是指画风写实、故事沉重那么简单。在我看来,“严肃漫画”更像是一种对漫画艺术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从连载以来就凭借其宏大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刻的哲学探讨,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然而,关于“烂尾”的争议,在漫画临近尾声时,可以说是甚嚣尘上,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此耿耿于怀。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巨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前期.............
  • 回答
    “九十年代至今最强漫画”这个话题,一旦抛出来,立刻会在漫画迷群体中激起一场热烈甚至有些白热化的讨论。《进击的巨人》无疑是这场讨论中最重量级、也最常被提及的名字之一。要判断它是否能扛起“最强”这个称号,需要我们扒开层层迷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就像调查墙内世界隐藏的真相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进击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凭借其宏大的世界观、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粉丝。其中,关于其是否反映了日本某些社会心理的讨论,尤其是在涉及与中国的关系时,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面。要理解这种联系,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进击的巨人》所呈现的核心冲突和主题: 被囚.............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能否“超越”《海贼王》,这绝对是一个牵动无数粉丝神经的议题,而且“超越”的定义本身就五花八门,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各自的闪光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海贼王》的“霸主”地位:一个难以撼动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海贼王》在很多层面上已经是一.............
  • 回答
    要探讨《进击的巨人》结局是否是作者谏山创屈于某些压力而被迫修改,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关于创作、市场和粉丝期待的复杂关系。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并且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外部影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连载了十几年的.............
  • 回答
    “烂尾”这个词,在讨论一部连载多年的漫画,特别是像《进击的巨人》这样承载了无数粉丝情感的作品时,总会带着一股沉甸甸的评价意味。而提到137话,它确实是那个让许多人心中警铃大作的节点,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目中“烂尾”的开端。要说它有没有“宣告”烂尾,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让一部分人对作品的结局产生了.............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话是否展露了谏山创的右翼倾向,以及是否会像《我的英雄学院》一样遭到抵制,这个问题确实在漫画和动画的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右翼倾向”这个词在讨论ACG作品时,通常指向的是什么。在当代语境下,这常常与民族主.............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实则在故事核心的抉择和人物动机的塑造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关于这部作品的结局,更是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心中难以平复的涟漪。《进击的巨人》与电车难题的关联:电车难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思想实验,其核心在于: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关于巴勒斯坦人与《进击的巨人》中艾族处境的相似性,这是一个颇具深度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讨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对照点,尤其是在群体身份的塑造、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生存压力等方面。不过,也需要注意,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作品进行类比,总会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画等号。核心的相似点:被围困的群体与生存的挣.............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争论的。要说云观众和没花钱的网友有没有资格评价《进击的巨人》,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评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评价嘛,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说好说坏”、“点赞点踩”、“写评论”、“拍视频分析”。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你能接触到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创作者和观众的神经。如果我在《进击的巨人》播出之前就公布了自己对结局的推理,并且这个推理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对其他人的观看体验,尤其是那些还没看完或者正在追番的人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不太好的。首先,对于那些深度参与剧情的观众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在观.............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围绕着三道高耸入云的城墙,人类文明得以苟延残喘。然而,城墙之外,那些饥渴的、形态各异的巨人,却如同永不枯竭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防线,将绝望和恐惧播撒到每一个角落。那么,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巨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单纯的.............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烂尾”,以及是否是作者谏山创故意为之的猜测,这的确是围绕这部史诗级作品讨论中最激烈也最难以达成共识的部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并且尽可能抛开“AI写作”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贴近读者和创作者视角的方式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烂尾”的定义。对于一部作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用《三体》里的那些角色来给《进击的巨人》这个烂尾的故事“妆点”一下,想想还挺贴切的。首先,《进击的巨人》这故事,你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场由叶文洁主导的,但最终失控了的社会实验。叶文洁是《三体》里那个对人类绝望,主动与三体文明联系,想要借三体之力净化地球的角色。你想啊,艾伦·耶格尔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