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如果按照西方标准,计算世界史上那些超大帝国的疆域会怎样?」这一视频及其后续?

回答
要详细评价“如果按照西方标准,计算世界史上那些超大帝国的疆域会怎样?”这一视频及其后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我将基于这个标题以及可能包含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推演和评价。

一、视频本身的可能内容与评价角度

首先,理解“西方标准”在计算帝国疆域时的含义至关重要。这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疆域的定义与边界的确定:
控制与统治的程度: 西方地理学和政治学传统中,疆域通常指国家有效控制的领土。这可能意味着需要有明确的边界,并且该区域内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权力是由帝国中心直接或间接行使的。
军事占领与行政管理: 是否仅仅是军事占领,还是已经建立了行政机构、税收体系、法律体系?西方的“帝国”概念往往更侧重于后者。
人口与资源: 帝国的疆域是否包含了大量人口和可利用的资源?这对于帝国维持其统治至关重要。
文明与文化的同化程度: 虽然不是绝对标准,但一些西方理论可能将更大程度的文化同化视为帝国稳定和疆域巩固的标志。

数据收集与量化方法:
历史资料的来源与可靠性: 如何获取不同时期帝国的疆域信息?是依赖考古发现、文献记载、还是后世的地图绘制?这些资料的精度和全面性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地图绘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现代GIS技术可以帮助更精确地绘制和计算历史疆域。视频可能使用了这种技术来展示。
估算与推断: 对于边界模糊或年代久远的帝国,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估算和推断。这种方法的客观性如何?

对“超大帝国”的界定:
面积: 这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视频会列出哪些帝国在“西方标准”下是最大的。
人口规模: 仅仅面积大并不一定代表影响力,人口数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持续时间: 一个帝国能够长期维持其庞大的疆域,也反映了其统治的有效性。
影响力范围: 即使部分地区名义上属于帝国,但如果实际影响力很小,是否应该计入?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可以推测视频可能包含以下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视频可能的叙事与论点

1. “西方标准”的提出与解释: 视频可能会首先明确其采用的“西方标准”是什么,解释为何要使用这些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历史学、地理学上的合理性。
评价: 这是视频价值的关键。如果“西方标准”被清晰、逻辑地解释,并且有历史学上的依据,那么视频的立意是值得肯定的。反之,如果标准模糊不清,或带有文化偏见,那么其结论的可靠性就会打折扣。

2. 对“超大帝国”的重新审视: 视频可能会选取一些历史上被认为是“超大帝国”的例子,如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汉唐王朝等,然后应用“西方标准”来重新计算它们的疆域。
可能的发现(推测):
蒙古帝国: 在面积上无疑是巨大的。但按照“有效控制”的标准,其庞大的疆域内部可能存在大量的自治区域、部落联盟,甚至是被征服但尚未完全整合的地区。这些区域在不同时期内的“有效控制”程度可能差异很大。
大英帝国: 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帝国。其疆域的计算可能包含大量的殖民地、保护国、自治领。这里需要区分“直接统治”和“间接影响”。“西方标准”对殖民地是如何界定的?是依据宗主国的行政管理能力,还是仅仅依据占有权?
罗马帝国: 拥有高度发达的行政和法律体系,其疆域的“有效控制”程度可能相对较高。但罗马帝国的边界也经历了变迁,一些时期可能存在边疆地区的模糊地带。
中国王朝(汉唐等): 这些王朝在疆域的定义和管理上,可能与西方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中国古代的“天下”概念,以及对周边羁縻地区、朝贡体系的理解,与西方的“疆域”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直接有效控制”的标准,一些区域的纳入可能会受到质疑。

3. 疆域计算的视觉呈现: 视频很可能会使用动态地图来展示不同帝国疆域的变化,并突出应用“西方标准”后的差异。
评价: 地图的可视化是直观的。但需要关注地图的制作是否严谨,信息标注是否清晰,以及是否夸大了某些地区的“控制”程度。

4. 对比与结论: 视频可能会对应用“西方标准”后,不同帝国的疆域排名进行比较,并得出一些关于帝国形成、扩张、维持和衰落的结论。
可能的结论(推测):
“西方标准”可能会让一些以面积著称的帝国排名下降,而另一些在管理和整合上更成功的帝国排名上升。
这可能会引发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帝国疆域”的讨论,以及对历史叙事的挑战。
视频可能强调了“控制的深度”比“控制的广度”更重要。

三、对视频及其后续的评价要点

1. “西方标准”的客观性与适用性:
是否具有普适性? 历史学研究往往是多角度的。将单一的“西方标准”强加于所有历史时期的帝国,是否忽略了不同文明的自身特点和历史语境?例如,中国的朝贡体系在当时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方式,用西方的边界概念去衡量是否公平?
是否存在文化中心论? 批评者可能会认为,以西方标准衡量其他文明的成就,可能是一种“文化中心论”的表现,即认为西方是衡量其他文化的标杆。
“有效控制”的定义是否模糊? 即使是西方学术界,对于“有效控制”的界定也并非完全一致。视频如何处理这种模糊性?

2. 历史资料的严谨性:
信息来源是否多样且可靠? 视频是否只引用了部分有利于其观点的史料,而忽略了其他相反的证据?
疆域数据的精确度如何? 历史疆域往往是模糊的、动态的,精确到平方公里通常是不可能的。视频是如何处理这种不确定性的?

3. 论证的逻辑性与说服力:
论证过程是否严密? 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为何采用某个标准,以及该标准如何影响了计算结果?
结论是否过于绝对? 历史研究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视频的结论是否过于简化或绝对化了问题?

4. 视频的启示与讨论价值:
是否引发了新的思考? 即使视频的结论有争议,但如果它能够促使观众更深入地思考帝国疆域的定义、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如果视频能够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历史概念,那么它对普及历史知识是有益的。

四、对“后续”的推测与评价

“后续”可能指以下几种情况:

1. 观众的评论与讨论: 如果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观众的评论和争论是后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 观察评论区可以了解该视频在不同受众中的反响。是否有大量质疑的声音?是否有支持者?观众的讨论是否深入到方法论层面?

2. 博主或创作者的回应与进一步视频: 视频的创作者可能会针对观众的反馈制作回应视频,或者继续深化这一话题。
评价: 如果创作者能够虚心听取意见,并针对性地进行解释或修正,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之,如果固执己见或回避关键问题,则会削弱其 credibility。

3. 学界或相关领域的反响: 专业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等是否对该视频及其观点有评论或研究?
评价: 这是衡量视频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能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或积极讨论,则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总结性评价框架:

当我看到这个视频时,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它:

立意与创新性: 这个角度很有趣,能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历史。
“西方标准”的界定与合理性: 这是评价的核心,标准是否明确、是否带有偏见、是否具有普适性是关键。
论证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数据来源、计算方法、逻辑推理是否可靠。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视频是否承认历史的复杂性,是否过度简化了不同文明的特点。
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教育意义: 视频是否准确地传递了信息,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深入思考。
后续讨论的价值: 观众和创作者的互动是否能够推进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举例说明视频可能带来的争议:

争议点 1:对中国王朝疆域的计算。 如果视频将中国古代的羁縻州、朝贡范围严格按照西方“直接统治”的标准排除在外,可能会被批评为忽视了这些地区在当时的历史和政治中的实际联系和归属感。例如,唐朝的羁縻府州,名义上是中央王朝的一部分,但自治程度很高。严格按照西方的定义,其“有效控制”程度不如西方的直辖省份。
争议点 2:对蒙古帝国疆域的计算。 蒙古帝国在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但其统治方式是分封式的,很多地区保留了原有的统治阶层,其集权程度和“有效控制”的深度与后来的民族国家有很大区别。如果视频过于强调这一点,可能会被认为是低估了蒙古帝国的历史地位。
争议点 3:“西方标准”的包容性。 如果视频的叙事中,似乎只有西方文明的疆域计算和管理方式是“标准”的,而其他文明则需要被“套用”标准,这可能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优越论。

总而言之,要评价这样的视频,需要对其方法论进行批判性审视,考察其历史依据的可靠性,并关注其结论是否能够促进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给历史贴标签。一个好的视频,即便采用特定的标准,也应该能够引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并允许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经常上B站,所以我对B站这些野生君做的历史科普视频首先就有一种“通通都不靠谱”的先入为主的观感。因为有这种观感,也就像垃圾里挑食一样,只要能毒不死人的,我都觉得还凑合。

所以我觉得这个视频嘛,还能看。至少在区分有效管理和最大势力范围这个出发点上是对的,但细节上可以说是全错的……

当热闹就行了,经常无聊了去B站看这种“历史科普”类视频的朋友应该理解我这种想法的。

也就是说,只要稍微有点意思,就已经能在这类垃圾视频里“散养农家鸡立饲养场肉鸡群”了。

所以没必要很愤慨地表示这视频是胡来,看开了就行了,这类视频不胡来的又有几个?


我们先一个个来:

这是视频UP主臆想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所谓“有效管理国土”……

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考量的……

因为略懂阿契美尼德王朝政治史的人都知道,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一个类似我国西周分封式的分封总督帝国。每个行省类似于西周的封建邦国,这位UP主把波斯核心区域的行省并在了一起表示是“有效管理国土”,却把其他行省排除在外,这个标准是啥?很迷啊。

如果按照“皇帝直辖的区域算有效管理”、“总督辖区不算有效管理”,那么这个“有效管理国土”应该更小啊。如果按照“皇帝能随意打发得动算有效管理”,那么这个“有效管理国土”应该更大啊。

所以说,这个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地图对比,纯属臆想。


再看这个:

亚历山大帝国的有效管理国土?

我擦?

这什么标准?意思是只有马其顿了?感情亚历山大是跑到东边白干了?

……

而我们换个标准的话,亚历山大一生致力于征服,还没来得及怎么安顿统治国土呢。马其顿那块儿也是打包给了安提帕特来统治,跟其他区域的经营情况差不多嘛。

这个亚历山大帝国的,纯属臆想。


然后再看这个:

秦朝的有效管理国土。

嗯,很强大,连秦人的西垂老巢都没圈进去………………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秦国列祖列宗看到这个地图,都会表示我们难道自己都不能有效管理自己了?

这个纯属臆想。


然后再看这个:

匈奴有效管理国土,零?

零?

什么鬼。

你点两个点出来都比这可信吧,一个点点在龙城一个点点在单于廷,这总可以吧。


然后再看这个:

原来汉朝著名的六郡良家子征募区,一半不是有效管理的……

呜呼!


再看这个:

突厥人表示,我可从来没说过我们的统治已经跨过了卡迪尔汗山林(大兴安岭)到了海边啊。另外,我们辛辛苦苦地攻下了阿富汗怎么不算最大国土了?

突厥人还会表示,我们的有效管理国土也是零?哦,部落首领、各位小可汗、各位叶护各位设各位啜各位俟斤我管不了,我直辖的人我总能管吧,你标记几个点都比这强吧。


再看这个:

……

日……日本?

日本这要算,那把印度也算进来算了……反正我大唐不缺藩属。

另外,新疆东部是实设州县的,而西南许多区域我大唐是真的是羁縻的,你把羁縻的国土画进“有效管理”,把实设州县的新疆东部、甘肃北部圈了出去,是啥子意思哟。


再看这个:

这就更迷了,实在想不通这个标准。实际而言,倭马亚王朝的实控区域是非常广的,虽然各地总督军政一把抓,但哈里发能随意撸掉,怎么就不算实际掌控了?


再看这个:

吐蕃赞普表示,中亚那块儿我势力范围是有,没这么大啊。我只是沿着克什米尔周边招了几个小弟国,我可没跑到中亚北边去。这位该不会真以为那些西突厥暴乱时期和我结盟的如阿史那都支、李遮匐这些都算我“势力范围了”吧。

另外,这个孟加拉是怎么算我的势力范围的?这要算的话能不能把印度北部全算进去啊,我们抢掠过一两次的嘛。

而且,标注的“实控区域”怎么是吐谷浑汗国的原国土呢?哦,是不是在这个异世界的位面,吐蕃是吐谷浑人建立的?


再看这个:

我花剌子模国屡次反叛,还被撸掉过国王,塞尔柱的皇帝出重兵撸掉了我们的国王,我们蛰伏几年继续造反,居然也成了“有效控制区域”。这设定很迷。


再看这个:

金朝的老家都被放弃了……

另外,小伙子思想很反动啊,满洲帝国什么鬼!


再看这个:

这个更迷了,我大红袄军割据山东居然成了“有效管理”。成吉思汗苦心经营的蒙古高原和新疆各地,居然成了“无效”。


………………

其他的就不一一吐槽了。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整体思路是对的,而且功课做得很足,虽然有很多地方出现了错误,但是仍然属于瑕不掩瑜的上乘之作。

再回答你的问题:

你想对了,确实这种视频及相应作品在历史爱好者小圈子中是具有相当科普意义,但是对于大范围(全体接受国家教育的国民)来讲,一点意义都没有。历史版图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服务于现实政治需求的,这一点东西方毫无区别,双方的分歧在于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在国际上毫无话语权,而西方出于自身需求(宣扬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观、西方文明的伟大及成就),采用了相当恶心的双标来标注东西方国家的版图,刻意压缩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版图,夸大了自身版图。

我举个最现实的例子:


看似西方的版图更加“客观”,因为古代对于一些边疆特别是地形极其复杂的边疆地区的控制力无限趋向于0,只能采取简单的册封,在法理上宣誓这块领土的归属,我们管这个叫羁糜统治。

但是西方这幅地图依然是藏私货藏的太多了,我详细说下:

1,汉帝国在西域有西域都护府作为统治管理机构,并且有相应的驻军,那么为什么西域完全不体现汉朝的统治呢?

2,南越王国在汉武帝时期就被干掉了,所以你不能画个地图还刻意体现他吧?

3,刻意的体现了那些皇权难以企及的地区,把他从版图里剔出来。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实际上的图片。。。网上还真不好找但是

再加上半个法国、半个西班牙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他这个视频的意义就是把所有的版图置于同一标准之下,直接糊碎了西方那一套双标梦,稀碎一地鸡毛。

比如,地中海是罗马内湖,要是按照他们画汉帝国领土的办法,是内湖不假,可你得说明白北非你只有几个据点城市,那一片片的沙漠你不能算进去吧?半个巴尔干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野蛮人”,你都管不了,不能算进去吧?

我个人很欢迎多搞一些这种东西,至少在小圈子里拯救一批被西方双标毒害的少年。

user avatar

除了引发撕逼外没有任何意义,所做视频中几乎所有内容都是错误的,只要有高中历史水平的人都可以轻松看出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点。

极盛的帖木儿控制不了自己首都,帖木儿实际御驾亲征攻克了的士麦那不算他的势力范围,从奥斯曼到卡迪布尔汗丁尼的所有人都跪在帖木儿大帝脚下,乞其开恩,以免一死,直到帖木儿死后,到沙哈鲁篡位之前,帖木儿帝国还能遥控小亚细亚的局势,分封埃米尔。

即使是卡拉.优素福杀回大布里士,让小亚细亚和帖木儿帝国隔离开,直到黑羊王朝攻陷埃尔詹津之前,小亚细亚诸政权依然认帖木儿帝国为宗主。

按照这个标准,你把日本都算李唐势力范围过分了。

而亚历山大大帝自己脚下的巴比伦和亚历山大都控制不了就更草了,而远在天边的马其顿反而能直辖。

user avatar

我也是今天才得出功夫来看看这垃圾视频。

不过说实在的我本人水平也是挺差劲的,但是这视频看的真的,我这种垃圾水平的人都能看出来有问题,你说这问题能不大?

最好看出来的几张图对比:

这是这位小将认为的大明:

照这小将的说法,朝鲜这种朝贡之国,大明赋税也收不着,君主世代继承,乃至发生宫廷政变,通过非正常渠道上位的篡权者,大明多数还给予册封承认,即使少数大明不喜欢的人大明也没能出兵推翻,而只能是坚决不册封(光海君这种,然而最后好说歹说还是给册封了),这都算有效管理,那么按理说大元治下的大理段氏总管还有朝鲜半岛的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自然应该算有效管理了,然而:

以及视频结尾最可笑:

汉诺威王朝之前的斯图亚特王朝末代君主安妮女王治下,苏格兰国会和英格兰国会就通过了《1707合并法案》,正式把共主邦联之下的两个国家合并成了大不列颠王国,两个国家议会都合并成了一个,议员们都去一个地方开会统筹一国议题。这都不算苏格兰有效管制,那你大明对朝鲜的算啥?这张地图很明显都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了,都要20世纪了,这时候斯图亚特王朝最后的王位觊觎者亨利都凉了几十年了,现代通信手段电报早都应用好些年了,电话也都发明出来N多年了,怎个苏格兰大不列颠都管不了了?

有的人说他游戏冶史,我倒觉得他连个游戏都没玩明白,不然会连苏格兰、英格兰和大不列颠的关系都拎不清吗?

我这人没什么学养,然而我这草草一看都能看出明显双标,这提问下面大量赞扬者,我不知道你们赞个鬼。

自己都没能有一个统一标准,然后拿着双标去反对所谓“双标”、“西方”(这俩概念还是自己竖靶子搞的,存不存在还另说呢)用以自嗨,反而显得自卑。

user avatar

其实现代的政治地图是永远无法真实呈现古代,尤其是早期的政治势力分布情况的。现代常见的带有明确国界线的地图要到十九世纪才开始出现,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国家才确定明确的领土范围,现代政治地图本质上是民族国家的主权宣示而不是别的。用这种思维去理解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去定义政权的边界,往往是做不到的。

说什么“西方标准”,这个西方标准是什么?写在哪本书里?经过多少人的认可?其实大部分严肃的历史学家反而根本不会花功夫去讨论边界这种在古代语境下根本无法定义的问题。古代人是怎么理解世界的?看看真实的古代地图就知道了。比如早期的天水放马滩地图,或者长沙马王堆驻军图,当时人绘制地图主要记录的一个是地形地貌,比如山脉的走势和河流流向,一个是自然资源分布,再一个就是定居点的分布情况。

定居点的分布实际上也是唯一对古代农业政权有意义的概念。可以说政治权力和大型定居点的出现基本上是同步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城市也是早期政权赖以兴起的中心地带,可以说政治权力是通过城市来辐射乡村,通过大型定居点来辐射小型定居点。反映在考古学上,政治权力中心所拥有的物质文化往往会通过军事征服和移民扩散到周边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出现伴随着南部对北部的征服普遍的欧贝德化。中国早期的政治体也基本上是这样,前三千纪末尾陕北的石峁和晋南的陶寺向周边其他聚落输出器物风格,而随着陶寺在第四期的衰落晋南则出现明显的北方影响痕迹。

我想说的其实是,脱离政治体赖以生存的大型定居点,去谈论国土面积,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事情。在古代那种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极度稀疏,并且集中在少数定居点周围的条件下,去把当时的国家想象成拥有一个明确边界,可以管理边界以内所有事物的强力机构,有点好笑。比如埃及这种所有定居点都呈长蛇状集中在狭窄的尼罗河流域以及三角洲地带的情况,你把埃及帝国的国土面积画的再大又有什么用呢?难道要埃及人去利比亚沙漠宣示主权么?这种情况下,去讨论这些无人定居的地理单元的“政治归属”有什么意义么?类似的,你要画一幅5世纪中国北方的政治地图,北魏将柔然逐出漠南地区,那你把漠南和戈壁划给谁呢?给柔然么?柔然部落已经不在漠南地区活动了,给北魏吗?北魏修筑的六镇长城北线还在阴山北麓一带呢。

中国自战国时期开始政治体系全面郡县化之后,县治,郡治和京师就成了定义政治结构的标准。所以似乎去搞明白县治的位置都在哪里就好办了。但其实也没有这么简单。除了考虑政权所控制的定居点分布的最远距离以外,你还要考虑定居点的大小,密度,对当地人口的辐射能力等等。比如中国南部在很长的历史时段里都是由中原王朝控制有限的定居点所构成的,但是这些定居点是否能辐射范围内所有人口呢?在很长的时间里答案都是否定的。

也就是说,在很多区域里,远离大型定居点的人口是游离于政治控制之外的。以湖南地区为例,战国时期这里楚越人口杂处,楚国政府对于很多越人部族是无力掌控的,秦统一以后迁陵县的官方文书里还经常说当地山里的越人反叛的事情,或者干脆出山来掠夺人口,政府屡禁不止。汉代也没改观,武陵郡的聚落分布主要是在河谷地带,而对于崇山峻岭没有太多的掌控能力,汉人所谓的武陵蛮,五溪蛮,都是政府无力掌控的大量人口。和湖南情况类似的还有东南地区几省,东汉末年的山越人还没有归附朝廷。贵州云南虽然在归属中原王朝时期有较多的县治,但是县治所能控制的总人口也不多,对于南中地区的部落掌控能力同样有限。

纯粹纠结领土控制的大小,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政权连自己“辖区”以内的人口都无法控制。西晋一度恢复汉代的疆域范围,然而其极盛时期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与汉代相去远矣,地方豪族与中央权力的对抗,坞堡经济的兴起,大量人口在理论的疆域内,但是对晋朝不付任何义务和责任,不纳赋税,不受征发,于历代政府来说,控制这些游离于政治管理之外的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没有开发,无人口居住的地区,北魏人认为:

蠕蠕,荒外无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而制;有何汲汲,而劳士马以伐之?

另外就算中央政权对本地区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控制模式也有明显的差别,有郡县制,有羁縻制,有总督制,有些甚至是名义上的藩属,有些则是纯粹的军事占领而不设行政体系。都画一个大圈圈起来涂成一个颜色未免太偷懒了点。。。

以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例,波斯人的统治最著名的一点就是在各个地区任命半自治的总督(Satrap),往往由当地人担任。这也就是说,帝国对于当地的社会组织结构是缺乏干预的,总督亦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地方性君主,而非秦汉以来中国的郡县流官。阿契美尼德王朝并不是第一个实行总督制度者,之前的米底人也这么做,后来的希腊化王国和波斯萨珊则继承了这套体制。这种权力分散的联盟型政治体,和秦以来中国所实行的编户齐民,地方上计制度似乎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user avatar

在视频下打脸了作者好几次也未见回应,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需要明确一点是“领土”这个概念与“疆域”是有区别的,实际上每个朝代的实控领土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曾经问过一位历史科班的读博大佬能不能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表示国家疆域的变化,大佬回答我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会因为需要非常非常强的史料功底和糅合多重观点,这种事基本上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

其实最简单的一点就例如建州三卫是不是明朝实控领土,我的观点是部分时间是,部分时间不是,但是在大部分时间不是,只能是算作疆域

至于双标,其实我更想知道何时开始“西方”成为了一个学术意义上的讨论对象而不是分作者学派,多说无益

user avatar

除了中国之外都是西方,岂不是大错特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