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诈骗短信经不起推敲还会有人相信?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明明那些诈骗短信,逻辑漏洞多得像漏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是假的,可偏偏就是有人信,而且人数还不少。我琢磨了好久,觉得这事儿不能只怪那些受骗的人,还得从骗子们“下功夫”的地方,还有咱们自己身上找原因。

首先,得承认,骗子们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他们不是傻乎乎地发一条“你中奖了”就完事儿了。

精准的“画像”与“心理投喂”: 现在的骗子不傻,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比如黑来的数据,或者在你使用某些服务时留下的痕迹)勾勒出受骗者的画像。他们知道你大概什么年纪,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和心理需求。然后,他们发的短信就会往你心窝子里塞东西。
针对急需用钱的人: “恭喜您获得紧急贷款机会,额度高,放款快,无抵押!” 这条信息对于一个急需周转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针对爱占小便宜的人: “您已获得XX平台积分兑换大礼包,请点击链接领取!” 谁不爱点小便宜呢?特别是当这个便宜看似唾手可得的时候。
针对有“面子”需求的人: “尊敬的用户,您的VIP会员即将到期,续费可享受折扣并获得专属礼遇!” 有些人很看重身份和尊严,这种信息会让他们觉得“我被重视了”。
针对有情感需求的人: 比如“我是你失散多年的亲戚,遇到急事需要帮助”,这种信息就抓住了人的善良和血缘的牵绊。

利用人们的“固有认知”和“心理惯性”:
权威性模仿: 骗子们会模仿银行、运营商、公安局、法院等官方机构的语气和格式。短信里会用“尊敬的客户”、“编号XXX”、“温馨提示”等词语,让人产生一种“这是官方的”的错觉。虽然有时候仔细看,字体、标点符号会露馅,但很多人在匆忙之间,或者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信了。
制造紧迫感和稀缺性: “您的账户存在风险,请立即处理!”、“此活动仅限今日,错过不再有!”、“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这种信息会让人产生恐慌,或者害怕错过机会,迫使他们赶紧行动,而不是冷静思考。
“我”的特殊性: 很多诈骗短信会用“你”、“您的”来称呼,好像就是专门发给你的。这会让你觉得这件事和你息息相关,而不是一条群发的垃圾信息。

技术的“助攻”:
“盗号”和“伪装号码”: 很多诈骗短信看起来就像是你的朋友发来的,或者就是熟悉的号码(比如银行客服号码),这是因为骗子会用技术手段伪装。当你收到一条来自你认识的人的“紧急求助”短信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担心,而不是怀疑。
链接的迷惑性: 那些诱人的链接,看起来和正常网址差不多,但隐藏着病毒或者钓鱼网站。一旦点开,个人信息就会被窃取。

然后,我们自己身上也得找找原因。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被骗?

“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 我们现在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了,很多时候并没有精力去一一辨别。而且,我们往往更愿意相信那些符合我们预期、符合我们已有的观点的信息。如果一个人本身对某个领域的“秘密”或者“捷径”充满好奇,那么相关的诈骗信息就更容易击中他。
“非理性”情绪的作用:
贪婪与侥幸心理: 总是觉得天上会掉馅饼,总觉得自己是那个幸运儿。看到“轻松赚钱”、“免费午餐”,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怀疑,而是“万一是真的呢?”。
恐惧与担忧: 害怕自己的账户被盗,害怕自己的家人受到伤害,害怕惹上麻烦。这种恐惧会让人失去理智,只想赶紧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
信任的“盲点”: 我们习惯性地相信来自“官方”的声音,习惯性地相信来自“熟人”的求助(即使是伪装的)。这种信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了弱点。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有时候,一个诈骗信息之所以会被大家关注,是因为有人因为被骗而发声,或者是因为有人转发提醒,反而让更多人接触到了这条信息,增加了被骗的可能性。
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很多人对网络安全、通信安全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如何辨别一个链接的真伪,不知道常见的诈骗套路,更不知道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比如第一时间联系官方渠道核实)。

所以,总结一下,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诈骗短信之所以还有人信,是因为:

骗子们在不断升级他们的“剧本”,针对不同人群下“心理迷药”。 他们懂得利用人的心理弱点,制造紧迫感和诱惑力。
技术也在进步,让诈骗的“伪装”越来越逼真。
我们自身也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盲点和心理上的弱点,容易被这些精心设计的“诱饵”所吸引。

说到底,防诈骗,不仅是提高警惕这么简单,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诈骗手法,更需要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多一份冷静,多一份理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叫精准营销。

你看到一条信息,扫一眼,不靠谱,这说明你不是我的客户。
假设我发放了【100万】条信息,我写的很逼真,很让人心动,那么可能我需要联系的人有【10万】
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只想要【1个】信奉我为神,我说什么都信的客户。

举个例子(背景2012年)

网易搜狐等大型门户站上都有【1折原装正品iphone4s】链接,点开页面会进入一个类似电视购物的夸张页面,显示关键词:
  1. 价格998
  2. 双卡双待
  3. ios7系统 (2012年iphone4s系统为ios5)
  4. 台湾生产

这4点如果任意一点引起你的嗤之以鼻,这只是证明你不是我的客户而已,仅此而已。
如果这4点你都相信了,那么我还能说什么让你不相信我呢?

上面的是真实存在过的,现在门户页面不再做这样的诈骗广告了。(2014年)

--------------赞有300分割线---------------

有的同学把看上去很傻的短信当【概率】来处理,是不恰当的。

举个例子(背景2012年)

收到短信“我的农行卡号是****”
在下面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上当
  1. 正在银行汇款,等待客户把银行账号发过来,恰好这条短信到了。
  2. 去发廊被警察抓,通知亲属交罚款,亲属收到短信了。
  3. “我有路子可以帮你搞定***,你别多问,回去等通知汇款就行了。”……

这个就是纯粹的【概率】,不论智商。

上面的例子是真实存在的。

--------------赞有600分割线---------------

再说一个《羊皮卷》里的故事,来自犹太人的【射箭与中靶】,这个同上也是通过概率来实施诈骗的,但是这个是【人为的】

实施细节(背景正在举行足球比赛):

1,发100万条Email,内容:”我有内幕,比赛2小时之前告诉你获胜队伍“。
2,比赛前2小时,50万条Email发内容“A队获胜”,另外50万条Email发内容“B队获胜”。
3,比赛结果:A队获胜。
4,把收到“A队获胜”Email,再分为两组,在下场球赛比赛前2小时,发25万条"x队获胜",另发25万条"x队获胜"。
5,球赛完后,把收到“x队获胜”Email,再分为两组。
........
n,N场球赛比赛前2小时,发n条"x队获胜",另发n条"x队获胜"。
恰当时机主动联系最后的n人,说一起集资豪赌世界杯,他们是答应还是答应?

上面的例子是真实存在的。

.

.

.

都看到这里了,有没有触动?双击屏幕点个赞吧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明明那些诈骗短信,逻辑漏洞多得像漏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是假的,可偏偏就是有人信,而且人数还不少。我琢磨了好久,觉得这事儿不能只怪那些受骗的人,还得从骗子们“下功夫”的地方,还有咱们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得承认,骗子们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他们不是傻乎乎地.............
  • 回答
    这几年,反诈骗宣传的声势确实是越来越浩大,无论是在电视、网络、短视频,还是在社区里,你总能看到各种形式的反诈提示。这背后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且力度之大,背后也有着深刻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诈骗的泛滥和危害性在不断升级。你有没有觉得,身边被骗的例子好.............
  • 回答
    微信公众号诈骗泛滥,投诉却收效甚微,这确实是困扰许多用户的问题。大家在遇到疑似诈骗的公众号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气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投诉为何效果不彰显?我们又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举报?为什么感觉微信公众号诈骗“没人管”,投诉“一点用都没有”?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1. 海量.............
  • 回答
    “反诈”宣传火遍全网,并且力度空前,这背后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精妙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为什么宣传反诈的力度这么大?这背后是严峻的诈骗形势和国家层面的决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诈骗形势的严峻性与普遍性: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
  • 回答
    如何看待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方面: 精准打击目标人群,传播效率高: 直播平台的用户画像与反诈需求高度契合: 如今直播平台用户群体广泛,其中不乏对新兴事物好奇、容易受到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确实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哎呀,被骗了,真是蠢!”或者“怎么这么容易就信了别人的话?” 相反,对于诈骗者,虽然大家也知道他们是坏人,但那种直接的指责和对被骗者的“蠢”的标签化,似乎更为普遍和尖锐。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认知的偏.............
  • 回答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在福建逮捕的 35 名日本诈骗犯,与台湾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日本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态度、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对中国司法体系的认知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的可能原因:1. 对诈骗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强烈.............
  • 回答
    这年头,骗子的花样真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我作为一个老百姓,平时也经常琢磨这事儿,总结了一些自己觉得管用的防骗“土法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这句话听着有点俗,但真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额回报”的项目,基本都是坑。.............
  • 回答
    关于性侵犯中性别比例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话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多重原因。大多数时候,女性是性侵犯的受害者,这背后涉及到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观念以及历史因素等多方面的交织影响。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生理上的差异和传统的性别角色扮演是其中一个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关于化学、物理以及我们人类感官的知识。不是所有味道重的东西都是深色,比如一些非常辣的辣椒,或者说味道鲜美的发酵食品,它们不一定都是漆黑一片。但总体来看,你观察到的“味道重的东西多是深色”的现象,确实有一定的普遍性。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道理。首先得.............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这位传奇的洛杉矶湖人队球员,在无数中国球迷心中拥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他那标志性的后仰跳投、坚韧不拔的斗志以及“曼巴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中国篮球迷的记忆里。然而,当提及NBA官方或媒体的球员历史排名,尤其是科比未能进入前十时,许多中国球迷会感到难以接受,甚至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这背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学术界和学生群体之间一个挺微妙的矛盾点。一方面,很多学生对“直博”这个选项,怎么说呢,有点“敬而远之”,好像它不是一个那么香饽饽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学校这边又好像是“连哄带骗”地想把学生往直博的路子上推,生怕招不够人。这中间的逻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先聊聊学生为什么对直博“敬.............
  • 回答
    年轻人是不是该走刑辩这条路?这问题,问遍了律所里那些头发花白、眼神里装满了故事的老前辈们,几乎十个有八个会给你泼冷水。不是他们不看好年轻人的冲劲和理想,而是他们真的知道,这条路,没那么好走,甚至可以说是布满荆棘,走不好,可能就一身是伤。我跟你说,这不是他们不愿意提携后辈,而是一种沉重的经验之谈,一种.............
  • 回答
    日本动漫中出现带有“猥亵”或性暗示意味的女性角色,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涉及了文化、社会、商业以及创作等多个层面。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日本文化中对于性与情色的独特视角。在日本,虽然表面上可能看起来比较保守,但情色文化其实渗透在历史和艺术的方方面面。从江.............
  • 回答
    相亲嘛,大家都是奔着找对象去的,但怎么好多女生表现得都挺“冷淡”的,甚至有点“高冷”,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其实吧,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说白了,不是她们故意这样,而是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大家理解一下也就没那么纠结了。首先,咱们得聊聊“预期管理”这回事。你说相亲,谁心里没点儿小期待?可能看了几张照.............
  • 回答
    写作,尤其对大部分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独处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要。那种纯粹的、不被打扰的状态,是他们构建世界、梳理思绪的基石。想象一下,一个作家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张空白的页面,脑子里却装着千军万马。角色在嬉笑怒骂,情节在跌宕起伏,他们需要一种宁静,一种沉浸,才能捕捉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好多玩三国策略游戏的朋友都有类似的疑惑。其实,曹操在游戏里武力值普遍比刘备高,这背后可不只是游戏制作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有不少历史和游戏设计上的考量。咱就细致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 历史现实的折射:统帅才能与个人勇武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游戏里的“武力值”往往是综合评价,它包含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中一个比较普遍且常常引起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事业有成、能力出众的男性,会选择比自己年轻不少的女性作为伴侣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既有心理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甚至还有一些生物学上的考量。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心理层面的吸引与需求: “年轻”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玩枪的朋友会讨论到的一个点。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弹鼓不如弹匣那么“省心”和“好用”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点点聊开来。首先,得明白弹鼓和弹匣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区别。弹匣,尤其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弹匣,它是一种比较“规矩”的盒子,弹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挺让人疑惑的现象,明明路由器的总吞吐能力标榜着“千兆”,但插上去的网线却只支持“百兆”。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网络设备设计、成本控制、用户实际需求以及市场定位等多个层面的考量。咱们一个一个捋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千兆路由器”这个说法,更多指的是路由器内部处理数据包的能力、无线传输速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