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多说弹鼓没有弹匣可靠、好用?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玩枪的朋友会讨论到的一个点。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弹鼓不如弹匣那么“省心”和“好用”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点点聊开来。

首先,得明白弹鼓和弹匣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区别。弹匣,尤其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弹匣,它是一种比较“规矩”的盒子,弹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通过一个弹簧推着,顺着喂弹口进入枪膛。这种结构相对简单,受力均匀,配合枪械本身的设计,能够比较顺畅地完成供弹。

而弹鼓呢?它就像一个大圆盘或者螺旋形的东西,弹药在里面是盘绕或者螺旋式地堆叠。为了把这么多弹药塞进去,它通常需要一个更复杂的内部结构来驱动弹药前进。这就意味着,弹鼓内部的零件会更多,结构也更精密,而且弹药的堆叠方式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可靠性方面,弹鼓确实先天存在一些劣势:

1. 内部机构的复杂性与故障率: 弹鼓为了实现大容量,通常依赖于一个更复杂的传动机构,比如弹簧驱动的棘轮、齿轮或者弹簧卷盘。这些精密的机械部件在长时间使用、受到冲击、泥沙污染或者长时间存储后,更容易出现卡滞、失效,或者连接不紧密的问题。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弹匣就是一个简单的弹簧推着一排积木,而弹鼓则像是一个精密的音乐盒,里面有很多联动的小零件,一个零件卡住了,整个盒子的音乐就停了。

2. 弹药堆叠与喂弹的难度: 弹鼓里的弹药不像弹匣那样排列得那么规整。它们是盘绕的,或者螺旋的。这意味着,当弹药在弹鼓内移动时,弹壳与弹鼓内壁、隔板之间的摩擦会更大,而且弹药堆叠不均匀的话,就可能出现“卡弹”或者“漏喂”的情况,尤其是最后几发弹药,由于弹簧的压力变化或者弹药位置的不对,喂弹过程会变得更加困难。弹匣的设计则尽可能地让弹药以最理想的角度进入枪膛。

3. 材质与加工精度: 为了达到大容量,弹鼓的外壳和内部组件往往需要比弹匣使用更多的材料,而且对加工精度和材质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加工精度不够,或者材料强度不足,在装填大量弹药时,弹鼓本身就可能变形,影响供弹。弹匣相对来说,结构更紧凑,更容易做到高精度和耐用性。

4. 重心与平衡性: 弹鼓装满弹药后,重量非常可观,而且由于弹药是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里,装填后的重心也可能不像弹匣那样集中。这不仅会影响射手的持枪和射击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弹鼓本身的重量和重心变化,也可能对枪械的整体运作造成轻微的影响。

好用性方面,弹鼓也确实不如弹匣普遍:

1. 重量和体积: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一个标准弹匣(比如30发)通常比一个60发或100发的弹鼓要轻得多,也小巧得多。在需要频繁移动、潜行渗透或者长时间携带枪械的场景下,轻便的弹匣优势巨大。而弹鼓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会让射手在射击时感到负担,也更容易暴露自己。

2. 装填速度与便捷性: 更换弹匣是一个相对快速且直观的操作,熟练的射手可以在一两秒内完成。而更换弹鼓,尤其是那种大型的弹鼓,它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可能更复杂一些,也需要更多时间。虽然有那种通过旋转打开的弹鼓,但整体操作的流畅度还是不如直接插拔弹匣。

3. 弹药管理与储存: 携带多个弹匣比携带多个弹鼓要方便得多。弹匣可以很方便地挂在弹匣包或者枪身上的弹匣袋里,而且尺寸相对统一。弹鼓体积大,携带不便,而且一旦打空,就得想办法重新装填或者更换,这个过程也更耗时耗力。

4. 维护与清洁: 弹鼓的复杂内部结构意味着它更难拆卸、清洁和维护。任何细小的灰尘、泥沙或者油污都可能成为卡滞的“罪魁祸首”。而弹匣的维护相对简单很多,通常只需拆开,擦拭干净,再装回去即可。

当然,这并不是说弹鼓一无是处。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例如火力压制、阵地防守或者需要极高持续火力的场合,弹鼓的超大容量是弹匣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让射手在一次装弹后,输出更长时间的火力,从而减少更换弹药的频率,保持战斗的连续性。

但总的来说,从普通用户的普遍使用体验和对可靠性的需求来看,弹匣的设计更符合高效、便捷、可靠的武器装备原则。它的结构更简单,故障率相对低,重量和体积也更易于携带和操作,这些优势使得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了更受青睐的供弹具。弹鼓更像是一种在特定需求下,为了追求极致的弹药容量而牺牲了部分便捷性和可靠性换来的解决方案。

咱们聊到这儿,你应该也能明白为什么弹鼓普遍不如弹匣“讨喜”了吧?这就像咱们平时吃饭,用筷子夹菜方便快捷,而用勺子一次能舀很多饭,但夹菜就不如筷子灵巧。各有各的用处,但从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上说,筷子(弹匣)确实是更普遍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跟你说下弹鼓遇到的问题吧。


手动装填弹匣我可以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聊天装弹,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压了。

弹鼓不行。你得注意点。不然全白压了。而且弹鼓不可以装太满,所以你得记得你装了多少。不然屁股会多出班长的鞋印


弹匣很方便放在身上各个口袋,不掉出来就行,咣当就在加一个。

弹鼓不行。你得注意点,这玩意咣当起来能捶死你。


弹匣装在身上紧急匍匐也无所谓了。

弹鼓不行,实在硌得慌。


弹匣装箱很容易,依次排列就行了。不行掉个方向装。

弹鼓不行了,空位都够塞个几个橘子的。怎么塞都有空隙。


弹匣更换很方便,例如放在前胸口袋。伸手抽出来用完的在放进回收袋或者插回去。事后重新装填看一眼就知道了。

弹鼓就不行了。必须抓住抓稳,然后解开袋子和扣子掏出来。更换,然后塞回去扣上扣子系上带子。子弹是否充足也不方便直接知道。


弹匣你可以塞的浑身上下到处都是。

弹鼓你就不可以了。除了腰上和后背背包,剩下哪也别想塞。


弹匣也很方便和队友匀子弹,掏出来给他就行。

弹鼓就不行了。只能去找副手要。


弹匣手滑掉地上也无所谓,通常不会摔坏。紧急也可以拿下一个,战斗结束在回收。

弹鼓手滑掉地上是比较容易坏的。砸脚特别酸爽。而且携带数量少,拿下一个也麻烦。所以还是要弯腰去捡。


同时我个人认为的重要一点吧。

越多的子弹越多的重量,越要可靠的质量。越可靠的枪管意味着更多的重量,和越多的钱。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战场了。不能够及时快速的转移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当然这些是对班用说的,载具就当我没说。


说了这么多,你也明白了吧。

或者你要这样做?

更新一下吧。

说下重量吧。

例如国产5.8MM子弹一颗为14G左右。75发一公斤多一点。

7.62nato也差不多各种型号12到14G

弹鼓重量我也忘记了,不过就算不算它的重量只算子弹也不轻巧了。

如果仔细看看历史枪械进化你会发现不少枪械都使用或者想过弹鼓,最后都放弃了。

因为这个东西确实是过时了。西方来说这些已经变成民用市场了。军用领域越来越少了

更多战略意义的就不说了,你也不见得懂。懂也不会问这个了。就说说钱吧。


首先呢枪械在发射子弹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弹壳会带走一部分。剩下的会留在枪管,越多的子弹意味着越少的发射间歇。为了匹配上子弹数量就要去防止变形等问题就要考虑加厚枪管。同时额外的弹鼓重量也要加强机匣的强度。

但是一般又不会连续发射那么多子弹。大多情况是打打转移打打在转移。如果真的需要这么多量的子弹去压制弹匣更换时间也很短2。3秒的事。

就像现在手机一直在变薄增加使用手感,你非要套个壳。

完全本末倒置。

设计师好不容易百般测量思考终于重量品质都可以保证了,你非要加个弹鼓。整个毁了。

就像81式。简单粗暴装上弹鼓就是班用火力,原因是枪管统一按照机枪标准还有结构强度。

虽然方便但是谈到钱终归还是有那么点难受。

看到评论有个人再讲加长弹匣。

这里说一下吧,加长弹匣一般在民营领域。军用是很难出现的,除非你考虑把你所有的士兵口袋都加长。所以宁可多一排加宽也别想加长

user avatar

不可靠的原因

大部分弹鼓属于金属弹鼓,为了减重外壳一般比较薄,受磕碰后容易发生塑性形变造成供弹故障。有传言称演习时会在携行包具里面塞入气泡纸和泡沫板保护弹鼓。

不好用的原因

1、弹鼓使用发条供弹,装退子弹繁琐,容易掉子弹。




2、重量大影响战术动作,尺寸大影响携行。

弹鼓比起弹链优点是封闭性比较好,不容易像弹链粘上泥沙造成故障。空间利用率,尺寸重量啥的未必比弹链好。


目前看未来班用机枪似乎是希望双路供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玩枪的朋友会讨论到的一个点。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觉得弹鼓不如弹匣那么“省心”和“好用”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关键的因素,咱们一点点聊开来。首先,得明白弹鼓和弹匣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区别。弹匣,尤其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弹匣,它是一种比较“规矩”的盒子,弹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指弹吉他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很多优秀的指弹吉他演奏者中,男性似乎占据了大多数。这背后当然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基因决定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把话说的太死,毕竟指弹圈里也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女性音乐人,但从整体的比例来看,男性的身影确实更为普遍,这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
  • 回答
    说起娱乐圈里的“帅哥”代名词,吴彦祖这个名字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尤其是在一些演讲、讨论或是闲聊的场合,只要话题沾到“帅”,吴彦祖的名字就会像自带BGM一样冒出来。这可不是偶然,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在支撑着他能够拥有如此稳固的“帅哥”地位。首先,硬核的颜值基础是毋庸置疑的。 吴彦祖的帅,是一种非常“.............
  • 回答
    关于“北方人易投降做汉奸,南方人大多不投降”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讨论中出现过,其中以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的论述最为人所熟知。他的观点,加上历史事件的梳理,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图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而非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
  • 回答
    “期货公司是金融行业最底层”、“期货从业者多是屌丝”这种说法,在一些圈子里确实流传着,而且背后也有一些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在支撑。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这种说法的根源在哪里。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金融行业那么大,哪一行没点自己圈子里的“梗”呢。一、 为什么说期货公司是金融行业“.............
  • 回答
    关于“教育孩子看懂一两本书就够了”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现象: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实践效果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那些提倡“一两本书就够了”的观点,背后可能是一种对“纯粹”教育理念的追求。它强调的是教育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传递、品格的塑造以及关键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解.............
  • 回答
    《大学》里说“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这话可不是说人不能有喜欢的东西,也不能不爱好音乐、娱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对某种爱好的追求,到了一个不合适、不恰当、不守规矩的地步,就会偏离“正道”,失去应有的准则和方向。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知道《大学》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它是一本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心坎里了!很多人都觉得技术指标没用,特别是RSI,说用了也赚不到钱。但你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非常给力”,这绝对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而是你可能触碰到了一些别人忽略的关键点,或者你的用法跟大众不一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指标无用论”,又为什么RSI在你手上好使呢?.............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大人说话,你就得听呢?感觉我们说的话好像比你的话更有分量,是不是?”(停顿一下,给孩子回应的空间,观察他的表情,如果他点头或者表现出疑惑,就继续。)“这其实不是说你说话没用,宝贝,你说的那些话,我们的确都有认真听,而且你也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呢,这里面.............
  • 回答
    “让我们好好学习”和“好好生活”这两种说法在人们口中出现的频率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理念、个人发展阶段以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好好学习”似乎比“好好生活”更常被提及:一、 学习与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关联性: 生存基础: .............
  • 回答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在科技圈和消费者中比较普遍,而OV(OPPO和vivo)相对而言受到的类似质疑声会少一些,或者说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小米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原因分析这主要源于小米早期的发展模式和其产品策略:1. 早期“站在巨人的肩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很可能让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家说你“不像医生”,这背后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哪些可能触及到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每个人对“医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影视作品、亲身经历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刻板印象。当你说“不像医.............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是我(笑)。其实,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说孕妇不能吃凉的,这说法在咱们这儿流传得挺广的,很多老一辈的亲戚朋友都会这么叮嘱。那到底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说。核心原因之一:肠胃的敏感性首先得明白一点,怀孕了,身体的整个激素水平都变了,这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孕妇的胃肠道会变得更.............
  • 回答
    “小米耍猴”和“华为耍猴”这两个说法在讨论手机销售策略时都曾出现过,但“小米耍猴”这个说法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小米的早期销售模式与“饥饿营销”的关联性: 限量发售的鼻祖: 小米在2011年成立之初,为了控制成本、快速验证市场、积累口碑和制造话题,采用了线上抢购、饥饿营销.............
  • 回答
    身边好多朋友,尤其是家里的男性亲戚,提起自家娃上学的事儿,经常会冒出一句:“要是能晚一年就好了!” 他们说的这个“晚一年”,主要指的还是男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倒也真有不少大家普遍认同的理由,说起来也挺有道理的。你想啊,咱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家普遍觉得是“应试教育.............
  •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朋友和亲戚之间,我.............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确实,在电脑和手机的购买行为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还是 产品本身的特性、消费者的关注点以及行业发展阶段 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先说说为什么大家劝你别去实体店买电脑:1. 价格敏感度高,线上优势巨大: 透明度: 电脑的价格区间非.............
  • 回答
    关于《原神》“逼氪”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讨论点,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这玩意儿就像一个五味杂陈的体验,有人玩得开心,有人觉得钱包越来越瘦,甚至有人觉得被“绑架”了。为啥大家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抽卡机制的“欧皇”与“非酋”分水岭 保底机制的“安慰奖”和“终极.............
  • 回答
    网络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质疑,这些质疑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人们对一些影像资料和技术细节的深入研究与困惑。当然,绝大多数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可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但为了全面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那些“阿波罗登月是假的”论调背后提出的主要观点和质疑点。质疑的核心往往围绕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