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核电站爆炸时,距核电站 10 km 的我应该做什么?

回答
在核电站爆炸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到几小时内,你身处距离核电站 10 公里处,情况确实非常危急,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保障自身安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力求还原真实情况下的应对思路:

第一反应:惊醒和判断

听到或看到异常: 如果你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或者看到异常的火光、烟雾,甚至是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这都是最直接的警示信号。不要犹豫,立刻从你正在做的事情中抽离。
信息确认(如果有时间): 如果情况允许,快速瞥一眼附近的电视、收音机或者手机(前提是信号还在并且电力充足),看看是否有官方发布的紧急通知。但通常情况下,爆炸发生后信息传递会有延迟,你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而不是等待通知。

最关键的行动:寻找坚固的遮蔽

核爆炸产生的辐射主要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扩散,这就像看不见的致命细尘。而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用物质层层阻隔这些尘埃。

1. 进入最坚固的建筑:
首选: 混凝土结构最强的建筑是你的最佳选择。例如,地下室、拥有厚重墙壁的建筑(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府大楼、医院(虽然医院本身可能受损但结构较坚固)、学校,如果其地下室或内部结构厚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次选: 如果没有地下室或特别坚固的建筑,选择你当前所在建筑中离外部越远、墙壁越厚、楼层越低的地方。例如,房屋内部的中心房间,远离窗户和外部墙壁。尽量选择没有窗户的房间。
避开: 木质房屋、简易棚屋、敞开式空间(如停车场、公园)是绝对要避免的。

2. 加固你的庇护所:
关闭一切门窗: 将所有的门窗锁好、关紧。
密封缝隙: 如果你有胶带(密封胶带、大力胶带等)、塑料布、毛巾、毯子、报纸等任何可以用来填充和密封的材料,就立刻用它们将所有门窗的缝隙、通风口、烟囱等连接外部的通道全部封死。目标是尽可能隔绝外部空气进入。
关闭通风系统: 如果你的建筑有中央空调或通风系统,立即将其关闭。这些系统会直接将外部空气吸入,可能带来放射性尘埃。
移至内部: 在建筑内部,选择离外部墙壁和窗户最远、结构最厚重的房间或位置。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是最佳选择。

等待救援和信息(同时做好自我隔离)

一旦你找到了并加固了你的庇护所,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待在里面,直到官方告诉你安全为止。

1. 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恐慌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深呼吸,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保存你的体力,因为你不知道需要待多久。
2. 收听官方信息:
收音机是关键: 如果你有电池供电的收音机,这是你获取官方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尝试调频到当地的紧急广播频道。
手机: 如果手机还有信号和电量,尝试关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短信通知等,但要意识到在灾难初期,通信可能会非常不稳定或完全中断。
3. 生活用品准备(如果之前有准备):
水和食物: 如果你之前有储备瓶装水和不易腐坏的食物(罐头、饼干等),这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尽量节约使用。
卫生: 如果有便携式马桶或用容器解决排泄问题,并用塑料袋密封好。
照明: 手电筒和备用电池非常重要,避免使用蜡烛等会产生烟雾和消耗氧气的物品。
4. 关于身体暴露和去污(非常重要):
如果人在户外: 如果你在爆炸发生时身处户外,立即用任何能找到的衣物(外套、雨衣、毯子等)将自己全身包裹起来,尤其要遮住头部和脸部,然后尽快进入你最近的坚固建筑。
进入庇护所后的去污: 当你进入室内并确定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后,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接触到了外部的放射性尘埃(比如你在户外待过,或者空气中能看到明显尘埃),那么进行去污至关重要:
脱掉外层衣物: 小心地脱掉你身上所有可能沾染了放射性尘埃的外层衣物。将这些衣物装入塑料袋中,然后密封好,尽可能远离你活动的地方。
清洗身体: 如果有条件,尽快用肥皂和水清洗身体暴露的部位,特别是皮肤、头发和指甲缝。如果没有淋浴,用湿布擦拭也可以。 切记,不要用力擦拭皮肤,以免将放射性粒子揉进皮肤里。 温和地清洁即可。
洗脸和漱口: 用清水洗脸,并漱口。
如果无法立即去污: 如果你无法立即进行淋浴或清洗,至少要做到脱掉外层衣物并将其密封起来,然后远离。

等待指示,不要随意离开

等待官方指令: 绝不 在没有收到官方(例如紧急管理部门、政府宣布)的明确指示前离开你的庇护所。官方会根据情况评估风险,并告诉你何时是安全的,以及撤离的路线。
知道辐射衰减: 放射性物质的危险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但初期衰减最快。等待官方的指导是基于科学的评估。
保持健康: 尽量在庇护所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虽然环境可能恶劣,但保持水分和适当的休息有助于你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一些额外的思考和细节:

知道距离: 你身处10公里处,这意味着你可能在首要的“强制疏散区”或“预警区”附近,具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爆炸的类型(核裂变、核聚变)、风向、爆炸当量和地形地貌。但10公里是一个需要极其警惕的距离。
风向: 如果你知道爆炸发生后吹向你方向的风向,你需要将自己置于上风向的坚固庇护所内,并且尽可能加强密封。
心理准备: 这是一种极其罕见但潜在毁灭性的灾难。保持镇静和理性是生存的关键。

总而言之,在核电站爆炸后10公里处,你的首要任务是:立即找到最坚固的建筑,然后将其尽可能密封起来,避免吸入任何外部空气或接触放射性尘埃,并持续收听官方的指示。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现在的第二第三代核电站爆炸,你如果在10km半径附近,没必要紧张,该干嘛干嘛,然后关注一下手机上的政府通知。

为什么呢,因为第二第三代核电站反应堆,早已不是石墨中子缓冲,而且自带多层棺材,已经无法向上炸出,只能向下熔穿,通过污染水源向下渗透,而现代核电站下方也是有防渗透的地下棺材的。

另外,中国是全球唯一掌握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技术的国家。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微堆低浓化改造技术。

切尔诺贝利之所以会爆炸,除了人为的夜班测试技术人员经验不足之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关机后,即便从手动切换回自动来插回缓冲棒降低中子链式反应,但当年的堆芯浓度太高,七米长的缓冲棒还没插入多少就卡住了(热胀太快),然后插入槽底部居然还有一段石墨缓冲设计,就是这一段,导致发生堆芯毒化,也就是氙气富集,迅速提高了堆芯温度,产生爆炸。

那福岛那帮东电的是怎么把四级事故搞成七级的?舍不得立即关机带来的经济损失,然后温度上升太快,降温降不下来,又舍不得立即永久封闭出事机组,这个时候,必须要关闭机组并全力降温。硬是给拖出来的事故,拖到现在,下面的棺材是容不下这么多废水的,只能罐装后陈列在电站周围,然后,就悄悄的把排水通到太平洋了,因为没人愿意做罐装水的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核电站爆炸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到几小时内,你身处距离核电站 10 公里处,情况确实非常危急,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保障自身安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力求还原真实情况下的应对思路:第一反应:惊醒和判断 听到或看到异常: 如果你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或者看到异常的火光、烟雾,甚至是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这都.............
  • 回答
    核战争的阴影笼罩,很多人会本能地想到躲进地下或远离城市。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丘陵地带能否有效地提高生存机会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潜在的利弊,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核战争的直接和间接威胁。 直接威胁: 冲击波: 核爆炸产生.............
  • 回答
    如果美俄爆发核战争,战后世界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浩劫,传统的货币体系将彻底崩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哪些东西会成为货币,因为这取决于幸存者群体的生存状态、资源分布以及他们建立的新的社会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人类的生存需求,推测几种可能性较大的“货币”形式,并进行详细阐述:核心原.............
  • 回答
    中美爆发核战,美国现有防御系统能否抵御中国发射的核弹?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技术、战略博弈以及情报评估等多个层面,目前无法给出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其结果会受到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美国现有的核武器防御系统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投入巨资研发和部署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以应对潜在的核打击.............
  • 回答
    2021年了,你还在用四核?这可能是很多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或者专业人士内心深处的呐喊。眼瞅着AMD Ryzen Threadripper动辄几十个核心,Intel Core i9也早已突破了两位数,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CPU,四核依旧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很多主流型号中,四核依然是性价比的代名.............
  • 回答
    当两个CPU核心试图同时读写同一个内存地址时,其后果 通常是未定义的行为(Undefined Behavior,UB),但具体情况会复杂得多,不能一概而论为简单的“未定义”。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计算机体系结构、内存模型和并发控制等概念。核心问题:共享资源的竞争想象一下,两个人在同一时间想要写同一.............
  • 回答
    气候变暖,海平面节节攀升,那咆哮着吞噬海岸线的巨浪,早已不是儿时的童谣。更糟的是,那曾经被视为希望的科技之光,如今却成了阴影——核废水,无声无息地渗入海洋,将这片曾经滋养生命的蓝色星球,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辐射培养皿。阳光穿透浑浊的海水,却不再是柔和的金黄,而是带着一种病态的、不详的幽绿。曾经熟悉的三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核武器,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地位真的会一如既往吗?我认为,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变化,它们是否还能“当五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五常”的权力来源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首先,我们要理解“五常”地位的由来。当.............
  • 回答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对残害妇女儿童等犯罪,论罪当判死刑的,依法判处并核准死刑”,这释放出了相当明确且重要的信号,并且传递了多重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一、 彰显国家对特定严重犯罪的严厉立场和决心 零容忍的态度: 这句话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国家对于那些残害妇女儿童的极端恶劣犯罪,展现出.............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代年轻人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观、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将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亲历者和塑造者,这代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 筑牢自身根基: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国.............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关于大学老师是否必须要有海外背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总的来说,海外背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加分项,但并非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海外背景的优势和价值体现在哪里?1. 学术视野的拓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 回答
    当您介绍中国时,您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力求全面而引人入胜。以下是一些您可以考虑介绍的关键方面,并附带详细的展开方向:一、 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The Long and Brilliant Civilization)这是介绍中国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独特性的地方。 时间跨度与连续性: 强调中.............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关于“凤姐”这个话题,在网络上曾经引起过非常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 当我们在骂凤姐的时候,凤姐在干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原因有很多: 时间跨度与个体差异: “骂凤姐”这件事发生过很多次,时间跨度很长,而且网络上的个体意见是分散的。我.............
  • 回答
    19世纪的伦敦,尤其是最贫困的工人阶级,在面对大英帝国在工业和财富上的辉煌成就时,是否应该“自信地挺起胸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矛盾、讽刺和深刻的社会不公。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工人的生活现实与帝国辉煌之间的巨大鸿沟。一、 帝国辉煌的光鲜外衣:首先,我们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