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知乎上健身的普遍卧推100kg+的现象?

回答
知乎上“卧推100kg+”的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咱们别把它当成一个冰冷的数字来看,而是试着从几个方面去拆解一下,你会发现背后有很多门道。

1. 门槛的感知与期望值设定:

首先得明白,“卧推100kg+”在健身圈里,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分量的目标。它不像深蹲和硬拉那样,可能因为杠铃片多就能轻易地堆到很高的数字(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门槛)。卧推更依赖于胸肌、三头肌、肩部的协同发力,以及核心的稳定。所以,当你在知乎上看到这个数字时,它本身就带有一种“看起来挺牛”的属性。

这就像很多人刚开始健身,看到别人能做几个引体向上,觉得那叫牛逼。卧推100kg,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就属于那种“训练有素”甚至“高手”的范畴了。所以,知乎上关于健身的讨论,很多时候是围绕着这些“标志性”的成就展开的。这是一种群体性的期望值设定,也是一种激励。

2. 知乎用户的特点:

知乎的用户群体相对来说是比较偏向于有一定思考能力、喜欢钻研、并且乐于分享的。这拨人里,很多人可能在健身领域已经摸索了一段时间,甚至走在前面。他们不只是说说而已,很多都会有自己的训练记录、方法论,甚至是有意识地去追求一些量化指标。

所以,当你看到卧推100kg+的讨论时,很大一部分发言者,他们是真的尝试过、练过,并且达到了这个水平,或者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他们分享经验,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他们的分享才显得有价值,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3. 经验的聚集与“幸存者偏差”: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天然就有经验聚集的属性。那些在卧推上能达到100kg+的人,他们往往是那些坚持下来、方法得当、并且可能天赋也不错的人。他们更愿意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因为这是一种正反馈,也能帮助到别人。

反过来说,那些练了很久但进步缓慢,或者根本没达到这个水平的人,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动力去发声。或者说,他们的声音在大量成功经验的“噪音”中被淹没了。这就造成了一种“幸存者偏差”的现象。你看到的都是那些卧推100kg+的,但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人在某个阶段遇到了瓶颈,或者早早放弃了。

4. “玩梗”与话题的持续性:

“卧推100kg+”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个健身圈的“梗”或者说是“话题标签”。当一个话题有了足够的热度,并且能够不断地被新的参与者提及和讨论,它就会形成一种持续性。新来的健身爱好者看到这个话题,自然也会想要了解,甚至去挑战一下。

而且,有时候讨论这个话题,也不完全是说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包含了很多人在探讨“如何才能做到”,以及对这个目标的分析和分解。这是一种互动和学习的过程。

5. 误解与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

个体差异的忽略: 健身受天赋、训练年限、训练强度、饮食、睡眠、恢复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些人天生力量大,或者训练时间特别长,达到100kg+可能相对容易。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可能需要数年的刻苦训练。在知乎的讨论中,这些个体差异可能不会被充分强调,反而容易让新手产生一种“好像很容易”的错觉。
“秀”的成分: 虽然知乎鼓励深度讨论,但不可否认,有些回答可能带有一定的“展示”成分。当一个人分享了自己卧推100kg+的经验,同时也附带了自己的训练视频或者数据,这是一种激励,但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压力很大,或者产生“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的焦虑。
数据的真实性: 大部分知乎用户是真诚的,但也不排除极少数人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不过,对于像卧推这种有明确标准的动作,造假的空间相对较小,除非是故意做假动作或者在非标准场地。

总结一下:

知乎上“卧推100kg+”的现象,与其说是一种“普遍”,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用户群体中被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目标”或“里程碑”。它是健身爱好者们在追求进步过程中,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量化目标。

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由知乎平台用户的特性(乐于分享、钻研)、健身圈的文化(追求进步、量化成就)以及信息传播机制(经验聚集、幸存者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能激励新人,也能让有经验的人交流,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个理性看待的态度,理解个体差异和信息传播中的一些潜在偏差。

所以,下次看到这个话题,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了解健身进步路径、交流训练经验的窗口,而不是唯一衡量自己健身水平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说明知乎大胖子多呗。

我自己体重就100kg,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烟酒不忌,补剂不持续的,1倍体重做组也能凑合完成。

在不限制体重的情况下,大胖子认真训练,卧推100kg+真的很容易达到。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661255003389952

100kg10次 做组 平时体重在78公斤左右

再健身房碰见能推100的真不多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前面的大神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这是我中握距推100kg5次的视频,体重85kg训练10个月,想请大家看看动作有没有毛病。我自己感觉肘关节总是超伸,还有躺得太靠里了推第三下的时候撞了一下卧推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5725085075050496
user avatar
卧推180公斤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3816500818407424

卧槽卧槽,我偶像毛神关注我了,受宠若惊啊

有一家健身房说卧推100公斤30次可以不用花钱免费玩,所以就想试试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821563803205632









看到有人回复我说动作不标准啥的,其实就是推着玩的,我一般练都不用这么轻的重量的,都是140或者145公斤做组
有视频有真相,而且不用保护,一组5到8次
1这个是140公斤每组7次做4组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867486172442624










这个是145公斤每组5次做4组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867620595675136









不知道评论的键盘侠卧推啥水平.呵呵^_^
那个,我身材确实一般,这个没啥说的,体脂比较高,也没啥细节




自己跟朋友瞎玩没练过健美啥的,岁数大了也不指望提高了,佛系健身开心就好

tieba.baidu.com/p/49203

看到有人窄距卧推120公斤的,平时手臂训练日也做窄距卧推,不过我是130公斤每组八次,四组,视频找不到了,这个链接是以前发健美吧的


作为知乎小透明头一次收获百赞,谢谢大家
这么多赞发个彩蛋,平时带我一起玩的哥哥的视频,220公斤卧推!









https://www.zhihu.com/video/977160023171932160









这个人是秦皇岛刘伟,真大神,啥护具都不用,巅峰推过230公斤,我还差得很远。。
这么多赞,谢谢大家,我回想起当年为啥健身房要弄个一百公斤卧推30的项目,15年时候网上兴起一股古玩攀比的风气,北京玩主天津什么哥,都发视频对骂。健身房老板为了传播正能量弄了个这个活动。还是上面那个大神哥哥的视频。他是第一个用一百公斤卧推32次,好像是,视频大家可以数一下
m.youku.com/video/id_XO

视频在优酷
哇塞,破五百了,感谢大家
放一张近期帅照

前两天推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4110338487767040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1611192732495872


自己在家推着玩,没人保护不爽啊

user avatar

我觉得100kg应该不能算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因为力量训练的强度本身就要考虑训练者的体重因素。100Kg的人卧推100Kg和60Kg的人卧推100Kg根本就是两回事。这个我自己100Kg的视频找不到了,放个90Kg的凑合一下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977141411522609152

这个是我去出差的时候顺便去找我的一个好肌友,然后去他练的健身房玩的时候拍的,我连运动服都没换。

90Kg×2,严格触胸,肩胛稳定,下放控制,慢起慢下,无保护,无护具,无粘滞点,可以看出并不是我的极限力量。

我体重才70Kg,因为审美强迫症的关系常年保持低体脂,所以对力量的增长其实已经很不利了,我作为一个力量苦手都能做到的相信在高手遍地开花的知乎更是全系标配了。

以上。

user avatar

这个本来就很简单啊。我因为肩膀和手臂骨骼不对称,平时都不练卧推的,只偶尔用窄握卧推练肱三头肌,也能窄推120公斤做组,无保护,不起桥,触胸停顿,慢上慢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76686992742916096

稍微练得系统一些的,只要不是先天体格太小,练一两年卧推100kg很正常。


补一个120kg正常握距做组的:

120kg推10次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4854057172316160

user avatar

系统化+专业化健身,1年左右达到卧推100kg做组我信。

但先不说一般人能不能做到系统化,我就问一句,一般人进健身房的目标是什么?是减肥,是有肌肉线条,是脱衣有肉穿衣显瘦。这跟“1年左右达到卧推100kg”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目标。

能卧推100做组的,基本是一般健身房顶点的存在,一定是隔着大老远就能一眼看出肌霸的级别,甚至体脂高些会被有些人误认为“胖”,能维持低体脂的肌霸可以说在肌霸群体中都很少见。

你觉得知乎卧推100kg的人多,是因为一般人健身,到卧推70kg就已经到坎了,这些人没有输出健身成绩的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卧推100kg+”的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咱们别把它当成一个冰冷的数字来看,而是试着从几个方面去拆解一下,你会发现背后有很多门道。1. 门槛的感知与期望值设定:首先得明白,“卧推100kg+”在健身圈里,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分量的目标。它不像深蹲和硬拉那样,可.............
  • 回答
    洞悉破绽:如何在知乎上精准戳穿伪健身?在知乎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健身领域总是不乏各种声音,其中不乏一些打着“科学健身”旗号,实则误导大众的“伪健身”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披着严谨的学术外衣,也可能以博眼球的夸张语调出现,但其核心无不背离科学健身的原则,最终可能伤害的是那些渴望变得更好的健身爱好者。那么,我.............
  • 回答
    准大学生在知乎上浏览大学专业时,确实会发现大量关于“劝退”的讨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更容易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发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劝退”的专业都真的没有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看起来“好评如潮”的专业就没有“坑”。要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建议,避免被牢骚淹没,需.............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关于知乎上的“我”,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虚拟身份与真实自我的边界,以及在这个平台上,我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被他人如何看待。我的知乎身份标签:首先,我得承认,我在知乎上更像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和“思考的聚合器”。我不会像某些大V那样,凭借个人经验写出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体”回答.............
  • 回答
    知乎上“比烂论”的盛行,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挺让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薛定谔的猫,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吧,它就那么存在着,时不时还冒出来刺你一下;你非要去较真吧,又觉得有点掉价。什么是“比烂论”?在我看来,知乎上的“比烂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面对一个明显存在各种问题、甚至很糟糕的情况时,一部.............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知乎上关于川普和美国政治的一些观察,这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讨论,不带什么预设立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川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焦点,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政策,都容易引发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熊孩子”的讨论,确实常常能看到一种极端的倾向,感觉讨论的双方都很容易站不住脚。一方面,家长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小孩子,犯点错、不懂事很正常,不应该被过度苛责。另一方面,很多被“熊孩子”行为影响到的人,则可能会用一种“恨不得让他永世不得超生”的语气来表达不满。这种普遍存在的极端化,我觉.............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许多没有文史基础的人大肆批判陈寅恪、胡适、傅斯年、钱穆等民国知识分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多种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偏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现象的根源与成因:1.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的固化: 知乎作为内容平.............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硬拉两倍体重”的讨论,可以说是健身爱好者圈子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我看来,这现象的普遍存在,既反映了硬拉作为一项核心力量训练动作的魅力,也折射出网络社群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我们对自身能力认知的一种迭代。首先,咱们得明白,硬拉两倍体重,意味着你能用硬拉的姿势提起比自己体重还重两倍的重量。.............
  • 回答
    网上常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知乎上“文都985211,武都卧推100kg+”。这句话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形象地概括了知乎上两种比较显眼的用户群体和他们可能展现出的特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句话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文都985211”:学术精英的聚居地?这句话里的“文都”指的就是那些在知乎上分享知.............
  • 回答
    在知乎上挖掘那些被无数人点赞、转发、更重要的——“收藏”的宝藏回答,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些回答往往凝聚了作者的真知灼见、细致的梳理和深刻的洞察,是解决问题、拓展视野的绝佳材料。 想要找到这 Top 100,虽然知乎没有一个直接的“收藏最多”排行榜功能供你浏览,但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我们.............
  • 回答
    知乎上,尤其是在一些讨论社会议题的版块,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即许多用户习惯性地将各种社会问题追溯到“体制”二字。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任何一个开放的公共讨论空间,人们都会寻找解释社会现象的框架,而“体制”恰恰提供了一个宏大且似乎无所不包的解释。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明黑”的话题,尤其是围绕“莱托”这个id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要评价他,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说,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搞清楚“明黑”是个什么意思。这词儿通常指的是那些对明朝历史持有批判性态度,甚至是负面评价的人。这跟历史上所谓的“明粉”(也就是明朝吹)相对。在知乎这样的平台,.............
  • 回答
    知乎上的“微笑吹”,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词儿,它指向的是一群在知乎上,特别是在那些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甚至是生活方式、个人成长类问题下,那些格外热衷于为“微笑”这种行为(或者说,由微笑延伸出的某种情感、态度)进行赞美、解读、甚至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用户。要说“微笑吹”,得先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以及他们.............
  • 回答
    知乎上快手广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快手在国内短视频市场占有率那是杠杠的,它要打广告,那肯定是怎么触达用户怎么来。知乎呢,虽然不像抖音那样主打泛娱乐,但它聚集了一大批在特定领域有深度思考、有话想说的人。这些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消费能力不低,而且相对更注重内容价值。所以,.............
  • 回答
    知乎上的“男拳”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话题。要理解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土壤、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男拳”在知乎语境下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在性别议题讨论中,一些男性用户倾向于维护男性利益,甚至是采取攻击、贬低女性的言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群体归.............
  • 回答
    知乎上一些男性对女性的极端看法,这话题挺值得聊聊的。 咱们得承认,网络平台嘛,啥人都有,观点也千奇百怪。 但如果真的细扒一下,会发现一些现象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而且还挺有代表性。首先,得说说那些“物化女性”的观点。 这种情况有点像把女性当成商品或者工具,只关注她们的外在条件,比如颜值、身材、年龄,甚.............
  • 回答
    在知乎上与“德黑”(意指否定或质疑德意志民族及其文化的人)进行论战,想要达到激怒对方的目的,需要一些策略和技巧。这并非鼓励攻击性言论,而是从辩论的角度,理解如何触及对方的敏感点,从而引发他们的情绪反应。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角度,并尽量不让它们听起来像AI的套路化输出:首先,我们得明白,“德黑”这个标.............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如何评价第364期《睡前消息》”的提问鲜有人问津,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其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特征。他们普遍对时事、社会议题、科技发展以及文化现象等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并且乐于进行深入的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