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湖南争取通过立法确定槟榔为「地方特色产品」,我们应该把槟榔当成什么食物来看待?

回答
湖南争取将槟榔立法确定为“地方特色产品”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槟榔作为一种食物的定位和认识的深入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农产品分类问题,更涉及到公共卫生、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重维度。

要详细地讲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槟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槟榔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特色产品”:

历史与文化根源: 槟榔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湖南及其他南方地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很多地方,嚼食槟榔是一种传统的社交习俗,与婚嫁、节日庆典、祭祀等重要场合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承载着地方记忆、民俗风情和人际交往的文化符号。
传统用途: 从古至今,槟榔的食用方式多样,既有直接嚼食,也有与其他配料(如蒌叶、石灰等)混合食用,以达到不同的口感和功效。在一些传统医学中,槟榔也被赋予了一些药用价值(尽管现代科学对其药用价值的认知存在争议)。
社会功能: 在一些社区,嚼食槟榔是人们建立联系、分享信息、消磨时光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经济意义: 槟榔产业在湖南及一些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对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立法将其确定为“地方特色产品”,也是对这种经济价值的认可和保护。

“特色产品”的意义: 将槟榔定义为“地方特色产品”,意味着在法律层面承认其在特定地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
品牌推广和保护: 助力槟榔产业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防止假冒伪劣。
产业扶持和规范: 可能伴随相关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要求更严格的生产和质量监管。
文化传承的载体: 强调其文化属性,鼓励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与槟榔相关的传统文化。

二、槟榔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食品”:

这是当前最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点。近年来,科学研究不断揭示槟榔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与口腔癌的关联性非常高。

科学证据与健康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嚼食槟榔(不论是否添加尼古丁)列为一类致癌物。
口腔癌的关联性: 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长期嚼食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以及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亚硝基化合物等多种生物碱和化学物质,以及嚼食过程中的机械摩擦损伤,对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和损害。
其他健康问题: 长期嚼食槟榔还可能导致牙齿磨损、牙周病、唾液腺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影响等问题。

将槟榔作为“食品”的考量:
食品的定义与监管: 食品,通常是指可以安全食用并提供营养的物质。然而,槟榔的食用方式(反复咀嚼)和其潜在的致癌风险,使得其作为“食品”的定位变得复杂。
公众健康责任: 政府在将任何物质列为“食品”时,都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的责任。这意味着在推广和监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信息透明与消费者选择: 如果要将其视为一种“食品”进行管理,那么关于其健康风险的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消费者应该有权在了解潜在风险的情况下做出自主选择。

三、如何平衡“地方特色产品”与“健康风险”?—— 挑战与应对:

湖南立法将槟榔确定为“地方特色产品”,必然会面临如何在保护地方文化经济和保障公众健康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

立法与监管的协同:
明确的监管框架: 立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清晰、严格的监管框架,明确槟榔的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并对产品成分、添加物等进行规范。
健康警示标识: 借鉴烟草和酒精的管理模式,强制在槟榔产品包装上标注明确的健康警示信息,强调其致癌风险。
限制营销和广告: 严格限制槟榔的营销和广告宣传,尤其要避免针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推广,以及虚假或误导性的宣传。
支持戒断和健康服务: 政府应投入资源支持槟榔成瘾者的戒断,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

产业转型与升级:
鼓励科技创新: 引导槟榔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更健康的加工方式或替代产品,降低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多元化发展: 鼓励槟榔产业向其他领域拓展,例如提取槟榔生物碱用于医药研发,或者发展与槟榔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降低对单纯食用槟榔的依赖。

公众教育与健康倡导:
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槟榔的健康风险知识,提高公众对槟榔危害的认知度,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励理性消费: 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槟榔,认识到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要盲目跟风或过度依赖。

四、总结: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槟榔?

将槟榔定性为“地方特色产品”是湖南地方政府基于其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将槟榔辩证地看待:

1.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符号: 承认其在湖南及部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对其作为“地方特色产品”的定位予以理解,并支持在规范前提下的健康发展。
2. 作为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健康风险源: 严肃对待科学研究揭示的槟榔致癌性等健康危害,将其视为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挑战。

最关键的是,将槟榔的“地方特色产品”属性与“潜在健康风险”属性相结合,以一种负责任、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式来管理和引导。 这意味着:

不回避问题: 承认和正视槟榔的健康风险是前提。
加强监管: 通过立法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来限制其不当的生产和营销行为。
信息透明: 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槟榔的危害。
关注健康: 将保障公众健康放在首位,提供戒断和健康支持。
促进转型: 鼓励产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终,如何在保护地方特色、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槟榔对公众健康造成的损害,将是湖南乃至相关地区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这需要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成食物来看待?

(应知乎要求删除)

(应知乎要求删除)老子一直把槟榔当成毒品来看待!

那些售卖槟榔的企业,你们可给我看好了。

你们惹到了整个知乎上最有发言权的几个答主之一,因为老子可是在硕士期间研究了三年的天然产物,过的柱子比你们吃过的槟榔还多。

虽然现在我改行从事药品管理和化妆品护肤品研究了,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我可是快翻烂了,你们嘴里有一个算一个放的那些紫花儿屁我是一个都不信,你也休想误导别人吃你们的槟榔!

现在开锤。


槟榔企业谎言①:致癌槟榔碱仅占0.5%,对人体没有直接威胁。

这不是扯淡么?

我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算一道小学数学题的功夫就行。

首先我们做一个假设:槟榔里含有极少量氰化物。

氰化物的致死量大概在100mg~200mg左右(致死量因人而异而且与体重有关),我们取个平均,按照150mg致死来计算。

那么这就意味着你吃上150mg氰化物才可能致命,由于我手头上没有一粒槟榔质量的平均值,所以就假设一粒槟榔的质量为500mg,按照含量0.5%来计算,一粒槟榔里就含有2.5mg氰化物,150÷2.5=60粒,那么这就意味着一天吃60粒槟榔就能致死。

大伙明白了么?

槟榔你一天吃一粒可能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架不住这玩意你吃得多啊!

你们见过周围谁吃槟榔是一天一粒的?

谁严格控制吃槟榔的数量,一天就只吃一粒槟榔?

谁?

我见过的吃槟榔的人都是论几包几包来吃的,而且是天天吃、成年论月地吃。

谁一天只吃一粒???

所以这就又回到了熟悉的那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TM是耍流氓。

而且,最重要的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1类致癌物清单(共120种)》可知,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均属于“1类致癌物”

呃……

反正照目前这种情况来看,世界卫生组织和这个砖家总有一个在放屁。

我个人选择相信世界卫生组织,并且认为这位砖家在放屁。

你们觉得呢?


槟榔企业谎言②:药食同源。

二话不说,我直接给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如果以“槟榔”为关键字检索,我们可以找到以下词条:

药材:“大腹皮”、“槟榔”和“焦槟榔”。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大蜜丸)”和“槟榔四消丸(水丸)”。

其中,“大腹皮”中对槟榔碱含量没有规定。

“槟榔”中对槟榔碱含量的规定为不少于0.2%

“焦槟榔”中对槟榔碱含量的规定为不少于0.1%

这时候肯定有人就高兴了,说:“诶诶诶!你不是说槟榔碱致癌吗!国家药典里都规定不少于多少多少!你还有什么话说?”

你急什么急?

老子还没说完呢!

槟榔与焦槟榔作为一种中药材,按照传统中药的操作流程,自然是要和别的药材一起煮成汤剂来服用的,一包药里有十几味甚至几十味药也不啥新鲜事儿了,对不对?

而且,在其他药材的“稀释”下,槟榔的质量含量很有可能只有10%了,甚至可能还不到10%,5%、1%都有可能啊。

但是!

你们见过谁会煮上一锅槟榔来喝的?

不都是十几味几十味药兑在一起喝么?

但是你吃槟榔就不一样了啊!

你嚼槟榔就是只有槟榔,没有别的药材了啊!

这跟你煮上一锅槟榔来喝有啥区别?

看看,咱们又回到了那个已经说过不知道多少遍的问题: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TM耍流氓!

而且,更重要的是。

槟榔里面又不是只有槟榔碱!

槟榔里面不仅含有以槟榔碱为代表的生物碱。

还有黄酮、单宁、三萜、甾体、多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物质。

你怎么知道槟榔作为一种中药材,所谓能够“治病”的就是槟榔碱?

为什么不能是黄酮?

为什么不能是单宁?

为什么不能是三萜?

为什么不能是甾体?

为什么不能是多糖?

为什么不能是氨基酸?

为什么就偏偏是你这个致癌的槟榔碱?!

有谁敢说槟榔作为一种中药材,它就是靠槟榔碱来治病?

谁?

有么?

那些砖家会给你说这些么???

不会!

他们只会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骗你槟榔无害!

实则是完完全全、原原本本的一派胡言!


看看长期吃槟榔的人得了口腔癌的人都是什么下场吧,话不多说,我直接上图。

我问问你,你想变成他们这样吗?!

你想吗?!

如果你不想变成他们这样,就千万千万千千万不要去碰槟榔!

那些口口声声说“槟榔无害”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是蠢,他们就是坏!!!

千万!

千万!

千万!

不要碰槟榔!!!


哦对了。

那些售卖槟榔的企业,你们也没必要私聊我说给我多少多少钱,让我删除本文。

什么“接受和解”啦。

什么“达成合作”啦。

什么“握手言和”啦。

放NMD紫花儿屁!

我不可能收你们一分黑心钱!

你们靠着害人家破人亡赚来的黑心钱,现在又想来收买我?

我要是收了你们的钱,就是收了“毒资”!

就是收了“断子绝孙财”!

就是跟你们这群谋财害命的无良厂商沆瀣一气!

不好意思,我 @Laszlo Wey 穷是穷了一点,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勇气还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大!

你们死了这条心吧!!!

不过。

你要想不让我锤你们,也好办。

你们照着上面这么操作,我就说不了话了。

否则我见你们一次我就骂你们一次!

怎么样?

心动了没有?

爷爷我就在浦东等着你。


最后,由于本文是急急忙忙赶出来的,错漏之处一定有,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但是瑕不掩瑜,就算我错的再离谱,也改变不了槟榔就是1类致癌物的事实。

感谢路过朋友们的点赞和喜欢。

感谢专业大佬们赠送的专业徽章。

感谢手头宽裕的朋友打赏的饭钱。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都健健康康的,算我求你,千万不要吃槟榔

我是 @Laszlo Wey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十八年前我七岁的时候,小舅从南方带回来几袋槟榔,包装大小形状颜色都和即食牛肉干一样,我以为和牛肉干一样兴高采烈的拆开包装嚼了两口。

然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后来实在太馋了还是硬嚼了三四个,之后就敬谢不敏。当时说这玩意儿是“植物牙刷,清洁口腔”,那些子烟民挺爱这玩意儿,也没有人知道这些危害。那个时候,是作为“保健食品”存在的。

槟榔第二次出现在我视野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岁出头吧,那阵了解到了台湾省的槟榔西施,这玩意儿就从保健食品变成了男寝心照不宣的性暗示符号,当时上海也没见到卖槟榔的,依旧是传说中的食品。

真正知道槟榔有致癌性的时候还是在两年前,看到广泛流传的烂嘴照片。

震撼性过于强烈,比看吸烟者因肺癌死后捐献出来的两块黑漆漆的肺部标本更加震撼。

这个玩意儿对我这种烟不沾酒少量的人来说立马从“有机会尝尝”变成了“拜拜啦您内”。

毕业之后这几个月走了南方好几个地方,川鄂贵粤湘的大城小镇,基本都能看到小商店门头放着几包槟榔,小孩子也能买。

心情相当复杂,这玩意儿危害性比电子烟还要大,不能说完全放任自流。当然我也承认这玩意儿发展出了一个琼湘联动的经济链条,但这不是大吹特吹的理由。


我对这玩意儿的态度和对狗肉的态度一样,我不沾,你也别劝我沾,你们要发展成地方特色我也没意见,毕竟我不相信烂嘴的爸爸会让儿子继续嚼槟榔。但你们不要宣传不要上综艺,上哪个综艺最好连综艺直接封杀。

user avatar

湖南这是打定主意要为国家调整老龄化人口结构、减轻养老金压力?

user avatar

在对待槟榔产业时,我国一个单一制国家,竟然有了一丝联邦制的味道:通过各地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来管中窥豹,可以看出错综复杂的地方利益关系。

有的地方,看中的是槟榔种植方面的经济效益,以海南省为代表。

例如,《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8]55号)就提出,「支持万宁、琼海、定安、屯昌、琼中等市县建设槟榔加工集群」。

同时,当地还看到了槟榔在「健康产业」方面的价值,《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槟榔、益智、莪术、胆木、广藿香、高良姜、草豆蔻、胡椒等地道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色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需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开发黎药南药保健品,推进黎药南药配方与现有成熟产品(如保健食品、化妆品)相结合。」

有的地方,看中的是槟榔加工、流通销售过程中的经济价值。

例如,2018 年发布的《湘潭市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对食品加工领域关键技术及共用技术的集成研究,促进槟榔、湘莲等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食品企业和产业集群。」

在例如,同样是在 2018 年,《益阳市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进方案》提出,将槟榔加工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口味王、皇爷、久闻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引进小龙王、宾之郎等槟榔企业来益兴业投资,做大做强槟榔产业。

该《方案》披露了部分行业数据,方案中提到:

口味王槟榔和皇爷槟榔已成为槟榔行业的佼佼者,两个企业的产值都已达10亿元,口味王青果槟榔销售连续十多年排名全国第一,被业内誉为“中国青果槟榔第一品牌”。

什么叫本地纳税大户啊.jpg.

还有的地方表示,你不要过来啊,对槟榔带来的健康风险产生了警惕,并对相关行业进行了限制。

例如,厦门市早在 1996 年就实施了《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禁止在厦门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在 2015 年的时候,厦门市开展过一系列市政府规章清理工作,该《规定》曾经一度面临废止,但经过论证,还是保留了下来,今年二月份还有市场监管部门销毁槟榔的新闻报道:

也有的地方,并没有明文禁止槟榔销售,但对于槟榔制品的广告加以限制。例如,今年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就表示,今年广州开展了对槟榔广告的清理工作,早在今年3月18日,全市媒体、户外广告均已停止发布槟榔广告。

官方通报表示,这一做法依据的是《广告法》中关于「广告不得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规定,但不同省市的主管部门显然对《广告法》这一条款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才会出现 @钱程 @芝麻酱 两位老师提到的,槟榔广告依然走上综艺节目的情况。

槟榔的健康危害,还需要医学专业的答主来科普。这条回答无非就是说明一个问题:我国的不同地方,由于地方利益诉求的不同,对于槟榔制品往往存在指导思想不同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种矛盾需要统一的立法加以协调,否则有可能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滋生地方保护主义。

user avatar

还地方特色产品呢,我呸!

重申我的观点:槟榔根本不应该成为一种「食品」,它至少应该做到跟烟草一样管控。如果烟草有一天突然变成了某省的「地方特色产品」,你是不是会觉得很荒谬?

严控广告宣传,禁止出售给未成年人,在包装上印上危害提示,并配合着多来点公益广告,宣传槟榔的危害。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不过分吧?

这个问题下 @芝麻酱 的回答已经很全面了,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利益相关团体,竟然被莫名猛踩。不知道该说什么。

下面是从题主链接的那个新闻中摘取的一段话,可以看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管控力度,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目前,除土耳其之外,新加坡、阿联酋和加拿大等国完全禁止了槟榔制品的销售

泰国在上世纪20年代是槟榔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但在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禁烟运动中,槟榔因为健康危害也受到管控,经过多年的宣传和努力,泰国已经逐步替换了槟榔树的种植并禁止槟榔产品的生产。到2009年仅有0.9%男性和5.8% 的女性日常食用槟榔。2012 年起,泰国也完全禁止了槟榔的进口和销售

在拥有 200 万槟榔食用人口和相关产业的中国台湾地区,当地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套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将预防药物滥用的策略用于槟榔,大力宣传槟榔危害并提供社区戒除服务;提供政府补贴将槟榔改种为其他作物;禁止槟榔产品宣传并设立槟榔特别税。

那篇文章也提到:

我们到底应该把槟榔当成怎样一种食物来看待,无外乎三种可能:
一,像毒品一样一概禁绝;
二,像酒精一样,宣传“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基本不干涉其生产、销售;
三,像烟草一样,允许一部分人自我伤害,但充分告知其风险,同时尽力压缩这种有害习惯的生存空间。

平心而论,无论采用这里提到的哪种处理方式,肯定都比「把槟榔作为地方特色产品加以保护」好得多。

我之前写过的关于槟榔危害的回答:

user avatar

地方经济利益置于人民群众健康之上,提出这一建议的主管官员应当免职,同时,看他与他的家族跟产业链是否有利益关联。

即使槟榔在国内不被定义为毒品,其对于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证实,各种广告已经被禁止。在这个时候,作为省一级机构,寻求立法将一种问题产品定义为地方特色产品,这就是拿公器为少数人牟利益,应当严处责任人。

如有利益纠葛,党纪之外,应当移送司法。

user avatar

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的民生健康谁更重要,要算大账。

当口腔癌患者们每年的医疗费中的医保商保支出,接近或大于卖槟榔带动的税收、就业等收益,槟榔才能真正禁绝。无论是医保,还是国资的保险,都是国家的钱嘛。

一旦左口袋和右口袋等价了,无收益可言了,槟榔在国家层面才会成为不划算的生意。

之所以要这么赤裸裸地算账,是因为口腔癌没有社会效益可折现。人们一丁点都不关心那些没有传染性的“丑八怪”,甚至会因为趋利避害而故意闭上双眼。

总之,目前来看,槟榔博弈的最可行关键,还是在于加强医保和商保的铺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患者的医疗费是从自己钱包里掏的,掏得越多,离禁绝槟榔就越远了。

user avatar

食品?不不不。要提高槟榔的税,当作烟酒对待。

槟榔不像烟,会产生损害他人健康的二手烟;也不像酒,会产生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醉鬼。吃槟榔的人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减少了医保负担,创造了税收,提供了就业,他们是民众的恩人。

槟榔可是一类致癌物,得加钱!

user avatar

我这个回答被踩的看都看不到,0赞回答都排我前面,哈,这么厉害的嘛


我坚决反对把槟榔确定为「地方特色产品」,槟榔也不应该被当做「食物」看待

湖南搞这一出如果成功,意味着槟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普通食品」并且仍然有「振新地方经济」的作用,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


槟榔属于一类致癌物,它的致癌性不比香烟低,甚至更可怕更直接。相较于槟榔的危害而言,我们对槟榔的管控实在是太低太低太低了。


我在成都,前几年在小卖部里还很难得看到槟榔销售,而现在,几乎每家小型超市,都在门口最显眼处摆放了单独的槟榔展示架。槟榔产业在全国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非常迅速非常恐怖,遍地开花,这一点相信各地的朋友用肉眼就能感受到。


其实我认为槟榔产业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但是既然它现在已经存在了并且规模这么大,那么,退而求其次要求国家做好监管总可以吧?

我也不要求多了,就参照香烟来——

高额税收

严格颁发出售牌照

互联网电商禁止出售

禁止出售给未成年人

禁止一切形式的广告

包装上不得有任何促销信息

包装上显眼位置标注有害提示


各地也可以参考厦门,如果真想本地市民负责的话就直接来个一刀切——

厦门市在1996年彻底禁了槟榔。根据《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槟榔作为药品在医疗、药店等单位经销和患者食用的除外。”


毕竟再怎么说,你们湖南省的经济凭什么让全国人民的健康买单?



每次抨击槟榔,评论总有人质疑槟榔的危害性不如烟酒,尤其是香烟还存在二手烟问题,槟榔至少不会危害身边其他人,说为什么要抓着槟榔不放,我之前写过回答说明,复制如下——

香烟有严格监管,而槟榔目前是普通食品
出售香烟需要香烟专卖许可证,并且按照规定不能卖给未成年人。任何小卖部都可以卖槟榔,甚至小学校内和周边的小卖部都可以买到槟榔


有烟草税,没有槟榔税

香烟危害虽然大,但现在发展也就那样了,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槟榔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正在爆发,不遏制的话规模还会扩大很多很多
几年前,除了湖南以外的大部分省市并不常见槟榔,近两年,槟榔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在许多小超市显眼位置都设立了槟榔货架


香烟不能打广告,各种形式的槟榔广告遍地开花
不要说广告了,你见过香烟上综艺?槟榔有


前几天微博开屏广告就是槟榔赞助的这就是街舞4
一档街舞综艺节目,受众有多少青少年?


这是槟榔赞助的火星情报局的广告



香烟包装不能出现任何广告宣传内容,不能在线下做陈列推广,槟榔包装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做得花里胡哨,配合各种宣传性包装和营销手段,抽奖、买赠活动,专门的陈列吸引购买


你见过香烟有代言人吗?
槟榔有


你见过香烟宣传具有养生功效吗?
现在已经有养生槟榔了
「有枸杞,更好一点」还加了益生菌,不知道的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



这还不魔幻?你说为什么要讨伐槟榔?

再说了,香烟尤其是二手烟,我一样讨伐,只是香烟目前至少规规矩矩特别是广告方面没有逾越吧,大众也越来越认识到香烟的危害,而槟榔呢?为什么对槟榔的讨伐声音大了?还不是因为槟榔行业做得越来越过分了


还有,别说我只针对槟榔,嚼槟榔的也别自作多情觉得我针对你,对,你就是嚼死了也害不到第二个人,好言难劝该死鬼。我讨伐的是整个行业,是监管,不是非要嚼槟榔的你。

user avatar

坚决抵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写了差不多1万字的文章。把槟榔的来历、过往掰开,给大伙儿瞧瞧。

一个读者朋友的父亲反复口腔溃疡,久久不能愈合,而且口腔粘膜有麻木感,牙齿开始松动,嘴巴张不开。

去了医院一查,诊断:口腔癌。

他找到了我,要我讲讲这个东西,不要让更多人重蹈他的覆辙,他的家庭已经因为这个病而山穷水尽、苦不堪言了,不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被祸害。

医生说他父亲的口腔癌肯定是跟嚼了8年的槟榔有关,是槟榔害了他。槟榔是明确的致癌物,为什么还能销售啊。他问我。

我说香烟也是致癌物,酒精也是。还不一样大行其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取所需而已。

槟榔也是如此。

李医生,你能不能写篇文章讲讲槟榔跟口腔癌的危害,让你的读者认识到这个问题。毕竟很多人是不知道槟榔的危害的,广告都是槟榔是健康的,无毒的,不伤口的.....

我问他,你知不知道曾经有一个大牛大咖说槟榔致口腔癌,被人威胁恐吓甚至扬言80万要他人头?对,那个大咖就是湖南省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会长,也是湖南省湘雅医院口腔科的主任医师,可以说是湖南省口腔科的第一人了。


这恐怕算的上骇人听闻了吧。但这是翦教授自己说的。


这当中水太深。

我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一些资料,大家看完就懂了,当中利害关系涉及到药物、毒品、经济、产业、税收、就业、医疗等等问题。

1. 槟榔,海南,湖南

查阅资料之时,无意间得知我们还有个四大南药,是中国传统地道药材名称,指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产的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四味中药。

四大南药的主要产地在海南。而槟榔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传统医学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经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蛲虫等寄生虫感染。

这些大家随手百度就能搜到,没什么难度。

槟榔作为中药并没有让很多人熟知,反而作为一种食品而进入公众视野。

好几年前,我跟一个湖南的朋友吃饭,这哥们饭后掏出一袋黑乎乎的东西,塞嘴里就嚼,还给我一块,说这是槟榔,慢慢嚼,很爽的。我试了一个,真的是捏住鼻子忍着不吐掉试了一个,当时全身冒汗,觉得口腔、鼻孔都相当刺激,还有点甜、涩,这玩意跟我吃芥末有的一比。

我并不爱嚼槟榔,当目前为止也仅仅吃了那么一回。

后来我跟不同的湖南朋友、同学、同事交流,发现多数湖南人还是爱嚼槟榔的。湖南人爱吃槟榔出了名,你看湖南卫视台各种槟榔的广告。国内但凡有点名气的槟榔厂家基本上都是湖南人开的。

这就奇怪了,前面我们说海南才是盛产槟榔的啊,为什么加工厂都是湖南人搞的呢。后来我才知道,海南那边由于战略或者技术的问题,目前也只能卖槟榔的初级加工产品,更高级的加工厂品做不了,都给湖南人控制了。


排名前十的,都是湖南的。尤其是口味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综艺节目都是它在冠名赞助,很多明星、支持人都在为它背书。

不得不说,槟榔真的是湖南当地的重头产业了。我查到的数据是这样的:2017年湖南槟榔产业带来300亿产值,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政府当然支持。300亿产值是什么概念?大家可能没有,我也没有,十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咱们做个对比就行了,烟草一年的产值过万亿,上交给国家的税也是过万亿的,槟榔才300亿,跟烟草比起来算小巫见大巫,但槟榔是地方产业,烟草是全国的。没有可比性。

2017年8月,湘潭政府甚至出台了《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5年发展到500亿元产值的计划,对槟榔企业给予地价、税收方面的优惠。截至2019年12月,湖南嚼食槟榔的人口比例已接近50%,全国槟榔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 ,其中湖南占了四分之三,年产值达300亿元。

2020年中国槟榔市场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湖南槟榔产业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已经超过了200万个,全省从事槟榔生产、销售的人员约200万人,全国超过500万人。

作为一个地方企业(主要是湖南、海南),能带动这么多就业,拉动经济,提交过亿的税收,实在是不容易。

但槟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

2. 槟榔,致癌

坊间有戏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

作为一种食品,槟榔尤其受到湖南人、海南人的热爱,后来湖南商家又把它推到全国民众面前,斥巨资在在各种电视广告、节目广告进行宣传,甚至说健康槟榔,不伤口。

但其实,国内最早是在1984年便发现因咀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病例,以及随后回访发现口腔癌病例,病人是湖南的,研究人员是湘雅医院的,也是湖南的。

世界其他地方也有类似发现,比如1993年,就有研究表明槟榔和口腔癌的关系,不过那是在印度做的研究,因为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费最多的地方,研究结果很明显,就是槟榔会显著提高口腔鳞癌的风险。


正因为槟榔致癌依据充分,1996年,厦门市发布禁槟榔令,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这在当时是最严的“禁毒令”。除了厦门,似乎其他省市并无动作,尤其是最大的生产地海南和最大的加工地湖南。

也容易理解,对于厦门来说,有无槟榔无关痛痒,所以直接手起刀落快意恩仇。厦门距离台湾很近,台湾也是槟榔的主要产地之一,当时很多人在厦门贩卖槟榔,所以他们下了狠手,从源头到终端,直接禁掉槟榔。这是值得欢呼雀跃的。但对于海南、湖南来说,那就是钝刀子割肉疼得很了。原因很明白,槟榔产业牵扯太多、太广,如果没有好的转型方案、应付策略,搞不好身败名裂。

10年过去了,时间到了2003年。

2003年,在搜集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并邀请16位专家研讨后,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隶属于WHO)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有1/3人口有嚼食的习惯,槟榔消耗量居世界第一,而口腔癌在印度的发病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数据还显示,中国台湾地区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口腔癌,并且患癌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2003年我们在做什么?2001年我们刚加入WTO,当时我们的头等大事还是发展经济,韬光养晦,先富带后富。

那年我们村很多家庭都还没有电视机,冬天也只能穿2元一双的拖鞋,没有布鞋。当时人们的观念以吃上肉为荣,吃不饱穿不暖的,我估计全国范围这样的地方不少,谁又管他什么癌症不癌症的呢。那时候咱们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谁又管槟榔致癌与否呢。谁又能够痛下决心、刮骨疗毒呢。

看看下面这个WHO发布的1类致癌物清单吧,槟榔果、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含烟草的槟榔嚼块赫然在列,而且排名还挺靠前,你看一看槟榔上下都是什么妖魔古怪,就大概知道槟榔是什么货色了。


没有人冤枉槟榔,全世界都认为槟榔是实锤的一类致癌物。

国内研究有么?当然有,还不少。上面说的最早的是1984年,后来更多。

湖南省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的专家们一直都有研究槟榔和口腔癌的关系,尤其是上文我们提到的翦新春教授,相关的研究很多,2011年还在重点医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算是国内最权威的一个研究了,槟榔致口腔癌,从此盖棺定论。


这些专家学者是对得起民众的,他们作为业内翘楚,毫不掩饰槟榔可能带来的后果,即便被人威胁恐吓甚至扬言要花钱买人头。

即便如此,依旧没人动槟榔,大概是我们无暇去理会。地方可能对槟榔大动干戈么?槟榔甚至是当地龙头企业,这在经济利益上稍微一权衡,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所谓投鼠忌器,且不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单纯是槟榔企业上交的年税就让人左右为难。

你看香烟也是一级致癌物,何曾禁止了香烟?香烟禁不掉原因不复杂,每年国家烟草局上交的税超过1万亿(2020年是12803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比四大行、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加起来交的税还多,2020年我们国家军费支出是12680亿,烟草局的税就可以搞定了。怎么禁?再说,强制禁烟还会落下一个侵犯人权的罪名,谁有勇气和魄力去做这个事情呢。只要不在公众场合吸烟,不对着婴幼儿吸烟,你自己选择吸烟的就呆一边吸去吧,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合理吸烟区给你。

一般吸烟者后期会有慢阻肺、肺癌等呼吸道疾病,从宏观来讲也能少活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恰巧又能减轻日益加大的养老压力,似乎禁烟也没什么好处,反正都是你情我愿的,如果强制禁烟,反而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嗯,虎门销烟的例子我也知道。

所以,他们不敢动槟榔,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时间又过了10年,到了2013年。

3. 2013年,出师未捷身先死

终于到了2013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突然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的文章席卷网络,再次将嚼食槟榔推上了风口浪尖,文章指出长期嚼槟榔会导致口腔癌。尤其随后推出的同名纪录片,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令最初文章中“他们被割掉舌头,他们被切去牙床,狰狞的手术伤疤撕裂了他们的脸庞,癌变的噩耗宣布着他们的死亡……”的写实描述得到了鲜活的恐怖呈现。

比如其中一个湘潭人刘桑果的凄惨遭遇,刘桑果做了口腔癌手术,切掉了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左眼神经也在术后被压迫,到2013年已彻底瞎了。

人们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了嚼槟榔的恶果,不寒而栗。这比香烟那种温水煮青蛙来的可怕多了,印象中某某某死于肺癌都是说吸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烟,尼古丁、焦油慢慢消耗你的呼吸道细胞,但是槟榔,据很多人的亲身体会,只要几年的时间你的口腔就会发生明显改变,然后癌变,触目惊心。

2013年,移动互联网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了,当年的微薄应该是巅峰状态,一篇文章传播之广、阅读群众量之大,是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不能比拟的。

再加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不断叠高,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动一动这个槟榔头了。毕竟咱们的经济情况比上一个十年又好了不少,人民群众也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于是2013年的7月,央视做了一个节目:槟榔致癌。


央视是什么,央视不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的娱乐综艺节目,我们有理由相信,央视绝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心直口快的耿直boy,央视是上层意志的体现,是智慧结晶的出声口,央视的报道,应该可以理解为上层准备出手维护普通人民群众的健康了,即便会可能闹出一系列问题,他们应该做好了准备。


可没想到,结果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自从央视播出了这档节目以后,槟榔价格暴跌,很多所谓的无辜的种植者、产业者受到了牵连,经济损失巨大,甚至有传言说经济上损失了30亿,哀鸿遍野。


2个月后,央视改口了,说槟榔致癌是谣言,槟榔无害,甚至还有学者出来说嚼槟榔有助于降血压等等,现在看起来,真的是荒谬至极。

央视态度的转变,实属无奈。

这些年我也想明白了,于上层而言,长期嚼槟榔患口腔癌的人是国民,依靠种植槟榔、初步加工槟榔、进一步烘焙槟榔、包装槟榔、售卖槟榔而活下去或者谋取暴利的人也是国民,对于总体而言,稳定大于一切。说槟榔致癌,马上不稳定,死给你看。说槟榔无辜,或者不理会这件事,又趋于稳定了,天下太平,谁又能管得着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为数不多的几千个患者呢。

央视努力过了,但失败了。

又归于平静,该嚼的嚼,该卖的卖,该种的种。

这背后肯定牵扯到无数次博弈,权衡利弊,妥协了。估计有这次经验后,禁止香烟?呵呵,想都不要想。至少未来几年、几十年之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除非有朝一日,能把槟榔按下去,否则后者遥遥无期。

4. 双手沾满血腥


2013年至今,又过了将近10年。

这段期间内,学者们依旧不遗余力跟槟榔斗争。深挖各种长期嚼槟榔可能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把槟榔的罪名叠高。同志们请看清楚哦,我们说的是长期嚼槟榔可能致癌,而不是偶尔一次两次致癌,要严谨。

2017年,湘雅医院继续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研究中,作者收集了长沙五所医院从2006~2016 年因口腔癌入院就诊的患者。


上述表格告诉我们,这10年来,5所医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已经增加到2108人,其中由于长期咀嚼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数量达到了1803例,翻了将近20倍。

学者们又一次把槟榔拎出来血祭一番。

上述仅仅是中南大学那几个附属医院的数据而已,整个湖南省呢?全中国呢?恐怕数据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了。


湖南省一直以来都是口腔癌的高发省份,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年收治口腔癌患者的比例是在全国领先的。在一次调研期间,专家提到时候,2018年某段时间内病房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这个比例非常惊人,肿瘤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

以至于口腔癌都快成为湖南省的“标签”了,这话可不是我瞎说的,而是有真凭实据的。


大家看一看2020年我们国家最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分别是什么:

肺癌是老大,下面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


上述是整个国家的数据。

那如果把湖南省单独拎出来呢?


看到了么?


湖南男性最常见的依旧是肺癌,而口腔癌赫然在列!排在第6位。这在全中国是绝无仅有、独此一家的。女性侥幸逃过一劫,因为数据显示,男性嚼槟榔的概率大于女性。这也说明了,嚼的越多,越容易出事。


我们再来看一个最新出炉的数据,来自海南,另一个槟榔大户。


学者们分析了为什么海南这边口腔粘膜疾病、口腔癌的发病率这么高,结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海南是全国最大的槟榔种植地,嚼槟榔者众多。


这当然不是秘密,几十年前就有人出来指证了。


只不过现在证据越来越多而已。

如果光有证据,而迟迟不采取措施,那要证据又有何用呢?

好吧,2019年湖南槟榔协会出了一个公告,说全国范围内停止槟榔广告,看到了么,这是槟榔协会自己出来的公告,要自己约束自己,而不是上头的法律文件。


这样的约束有用么?

没卵用。

后来槟榔广告还是如火如荼,该上的节目一个不落,该冠名赞助的时候毫不手软,大家随手搜搜吧,或者平时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了,槟榔帝国野心勃勃,冲着500亿,1000亿进军。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槟榔广告竟然打着健康、不伤口的旗号,大肆炫耀,这真的是欺负我华夏无人么?


有时候看得多了,真的是想笑,苦笑。

哭笑不得。

这样一个容易导致口腔癌的东西,竟然会被标上健康、不伤口的标签招摇过市,还能搬上电视荧幕给大众洗脑,是可忍孰不可忍?

5. 暴风雨会来吗?

掐指算了算,距离2013年又快一个十年了。我估计着,留给槟榔的时间不多了。或者说,留给槟榔转型的时间不多了,留给地方产业转型的时间也不多了。

槟榔终究是致癌之物,一类致癌物,板上钉钉,毫无悬念。地方产业如果一时半会依靠一个可能致癌的产业支撑那还糊弄的过去,如果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依旧没有调整、没有转型,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百姓承受癌症带来的痛苦和医疗支出,那么这个还能说得过去么?现在没出手管控,那可能是时机不成熟,办法不够多,对策没想好,准备没做足。

一旦出手,必定比上一次要自信的多,效果也好得多。

怎么整改呢?我不是专业人士,不可妄言。挥刀断臂那是真的凄惨,毕竟槟榔不是毒品(已经有人开始说槟榔也是毒品了,但仍需衡量),暂时做不到零容忍,很多百姓人家还等着卖槟榔来获得学费、生活费呢,总不能一下子置之死地。

过程应该更柔和,地方应该担起大任,尽快转型,比如有没有可能经过加工减少毒性?有没有可能与其他产品混合一起减轻损伤?甚至如果不行,直接砍掉槟榔树来种芒果树。一直依靠一个一类致癌物来作为经济支柱实在是饮鸩止渴。不要跟香烟比,比不了。

香烟的问题更大更难,相对来说,槟榔的问题小得多,整改也容易一些。

最起码,你一个一类致癌物不能堂而皇之地在电视上、报纸上打广告吧?更何况还打着健康不伤口的虚假广告,这是在公然瞒骗世人、践踏道德。


进一步整改,槟榔的包装袋要跟香烟一样,印上“长期嚼舌有害健康”吧。如果能到口腔癌的相片放上去那就更好,就好像香烟一样,把骷髅头放上烟盒。

要不断地科普、不断地广告,彻底让嚼槟榔的人群知道,这玩意不健康,多吃容易患口腔癌或者影响生殖系统等等,充分让大家做到知情同意,如果他还是忍不住,天天要嚼几包,那是他的事了,他作为一个成年人,只要不危害其他人,他自己爱吃便吃,这是他的自由,还真的是这样。

就好像香烟一样,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了,只不过很多人不见棺材不落泪,总有各种理由要一天两包烟,好吧,只要不在公众场所吸烟,不要对着别人吸烟,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吸烟的人应该感谢吸烟的人,他们是伟大的,他们贡献了1万亿的税收,还比我们少活几年或者十几年,缓解养老难题,他们自己本身又满足了自身的需求,一举多得。

槟榔啊槟榔,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回想起湘雅医院翦新春主任那句话,被人恐吓威胁,还扬言买人头。

真是毛骨悚然。

等着吧,斧头很快就要砍下来了。

最起码,2021年3月,广州这边已经全面禁止槟榔广告了,当然没有禁止销售槟榔。但是禁止广告是第一步,万事开头难。

然后刚刚又听说土耳其那边把槟榔认为毒品了,外交部提醒大家,入境土耳其,记得不要带槟榔过去了,否则会被抓。

槟榔算不算毒品呢?上文有所提及了。事实上槟榔里面的槟榔碱有一定的致幻性、成瘾性,但这个跟传统意义的毒品比起来肯定没那么强烈,我国法律也还没有把槟榔作为毒品管控。

走着瞧吧。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转给你嚼槟榔的朋友吧。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听李医生说)

user avatar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欧美有大麻,中国有槟榔。

user avatar

我看到一个问题,被列为1类致癌物到底意味着什么?红肉香烟厨房废气都是1类致癌物,是不是应该在管槟榔之前先管红肉和香烟?

看量效反应。


我在今日之前未看过槟榔相关资料,以下是搜索记录:

wiki上关于槟榔betel quid/ areca nut习惯性咀嚼使用的健康影响一节如下:

Habitual chewers of betel leaf and areca nut have a greatly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a range of se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s of the mouth and esophagus.[12][13] It has many systemic effects (see box).[12]

Chewing areca nut is a cause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a premalignant lesion which frequently progresses to mouth cancer.[14] According to Medline Plus, "Long-term use [of betel-areca preparation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OSF), pre-cancerous oral lesion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cute effects of betel chewing include asthma exacerbation, hypertension, and tachycardia. There may additionally be a higher risk of cancers of the liver, mouth, esophagus, stomach, prostate, cervix, and lung with regular betel use.[15] Other effects can include altered blood sugar levels, which may in turn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16]

Use of areca nu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deterioration of psychosis in people with preexist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17] Areca nut consumption is also tied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men[18] as well as reports of milk-alkali syndrome.[19]

In 2003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ponsored group, found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the habit of chewing betel quid, with or without tobacco, causes cancer in humans.[5][20] In October 2009, 30 scientists from 10 countries met at IARC to reassess the carcinogenicity of various agents including areca nut, and mechanisms of carcinogenesis. They confirmed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areca nut, with or without tobacco, can cause cancer.[21]

The harm caused by consumption of betel quid or areca nut b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mainly with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n origins and connection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a "neglected glob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2]


经常咀嚼槟榔叶和槟榔会大大增加患一系列严重疾病的风险,包括口腔癌和食道癌。 [12] [13]它具有许多全身效应(见方框)。[12] 咀嚼槟榔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一个原因,这是一种经常发展为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14]根据 Medline Plus,“长期使用 [槟榔制剂] 与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OSF)、口腔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有关。咀嚼槟榔的急性影响包括哮喘恶化、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此外,经常使用槟榔可能会增加患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肺癌的风险。[15] 其他影响可能包括改变血糖水平,这反过来可能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16] 槟榔的使用与已有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恶化有关。 [17]食用槟榔也与男性慢性肾病有关 [18] 以及乳碱综合征的报告。 [19] 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赞助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发现了足够的证据表明咀嚼槟榔的习惯,无论是否有烟草,都会导致人类癌症。 [5] [20] 2009 年 10 月,来自 10 个国家的 30 位科学家在 IARC 会面,重新评估包括槟榔在内的各种物质的致癌性和致癌机制。他们证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槟榔,无论是否含有烟草,都会导致癌症。 [21] 全世界数亿人(主要来自南亚和东亚的起源和联系)食用槟榔或槟榔造成的危害已被定性为“被忽视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顺着连接可以找到如下文献:

A review of the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of areca nut or betel nut (nih.gov)

槟榔或槟榔的全身不良反应综述

(PDF) Review Article: System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reca nut usage: A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gate.net)

评论文章:与槟榔使用相关的全身性疾病:文献综述

IARC Publications Website -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derived Nitrosamines

槟榔和槟榔咀嚼物和一些槟榔衍生的亚硝胺IARC 人类致癌风险评估专着第 85 卷


三份资料都是综述。IARC报告结论为1类致癌物。

1类为确定的人类致癌物;3类为确定的非人类致癌物;2类为可能但不确定的人类致癌物。

1类的划分标准是,有明确的人类和动物致癌证据。

IARC monograph里的证据在章节2(人类)和3(动物)。有来自中国的数据。

其中有一句话: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for betel-quid chewing without tobacco was available in one study 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继续找,可以看到这一篇来自台湾的数据:

doi:10.1016/j.oraloncology.2006.05.001

口腔习惯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口腔癌前病变风险相关咀嚼槟榔男性的病变

来自摘要: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of developing leukoplakia for men chewing one to 10 pieces of betel quid, 11–20 pieces, and more than 20 pieces per day were estimated as 2.1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62– 2.81), 2.99 (95% CI 2.06–4.27), and 5.37 (95% CI 3.76–7.47),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for erythroleukoplakia were 3.69 (95% CI 1.55–8.79), 13.78 (95% CI 5.76–32.98), and 36.64 (95% CI 15.94–84.16), respectively.”

调整后的赔率男性咀嚼 1 到 10 块槟榔,11 到 20 块,发生白斑的比率,每天 20 件以上估计为 2.14(95% 置信区间 [CI] 1.62–2.81)、2.99 (95% CI 2.06–4.27) 和 5.37 (95% CI 3.76–7.47)。相应的红细胞增多症的数字为 3.69 (95% CI 1.55–8.79)、13.78 (95% CI 5.76–32.98) 和分别为 36.64 (95% CI 15.94–84.16)。

顺着dose response方向重新搜索:

https://doi.org/10.1016/j.oraloncology.2016.06.011

嚼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对预防的影响

注意到非线性,这意味着可能存在的low-dose threshhold.

具体的threshold在哪里呢?425 chew/year. OR=3.92, 95%CI: 1.87–8.21 即一天两片就和OR=3.92相关.

这两份研究的结论之间的差距很大。是否存在threshold,如果存在threshold的值可能相差10倍。


dose-response evidence不充足,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1. betel quid/ areca nut中导致subm fibrosis,lesion & tumor的 活性物质
  2. 活性物质在咀嚼过程中的的exposure
  3. 活性物质的modes of action
  4. 咀嚼活性物质的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t low dose region

作为参考,使用香烟作为参考: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 of Low-Intensity and Nondaily Smoking With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Lifestyle Behaviors | JAMA Network Open | JAMA Network

美国低强度和非日常吸烟与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联

cigarettes smoked per month was 600(20 cigarettes per day)for daily cigarette smokers and 40 for lifelong nondaily smokers. both current daily (HR, 2.32; 95% CI, 2.25-2.38) and lifelong nondaily (HR, 1.82; 95% CI, 1.65-2.01) smokers had higher all-cause mortality risks than never smokers.

每日吸烟者每月吸烟 600 支(每日 20 支),终身非每日吸烟者为 40 支。当前每日吸烟(HR,2.32;95% CI,2.25-2.38)和终生非每日吸烟(HR,1.82;95% CI), 1.65-2.01) 吸烟者比从不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平均每日吸烟20支和每日咀嚼2-10片槟榔,造成对应癌症的relative risk在同一个量级。

user avatar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槟榔引起口腔癌的风险大约是16倍,吸烟引起肺癌概率大约是20倍。

同为一类致癌物的还有

烟草,含酒精饮料,中式咸鱼,加工肉类,太阳辐射,空气污染,颗粒物空气污染,市内烧煤,柴油发动机排放,甲醛,氡- 222及其衰变产物……

不抽烟

不喝酒

不吃咸鱼

不吃加工肉类,

不晒太阳,

呆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室内,

不要装修,

不要板材家具,

不要天然大理石

不要烧煤,

不开柴油车,

……

不是不嚼槟榔就安全了。

user avatar

罂粟

user avatar

看来有烟草和中医两个恩人还不够呗。烟草和槟榔至少用的人还知道它致癌,愿打愿挨,死了也不算冤枉。但中医么,就实在太邪恶了。

user avatar

不抖机灵了,严肃来聊聊这个问题。

槟榔对人体的巨大危害早已经广为人知了,早在1994年,厦门政府就开始禁止槟榔,今年三月,广州市禁止发布槟榔广告。

槟榔种植主要在海南,加工却在湖南。作为湖南标志之一的湖南卫视,一度是槟榔产业壮大的广告文化宣传的根据地。2013年湖南槟榔产量已经超过20万吨,约占世界槟榔总产量的1/5,2014年湖南省的槟榔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湖南也是槟榔消费的大省,湖南省疾控中心2011年发表的研究《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为38.40%,其中城区为42 .65%,乡村为34.12%。这意味着,在湖南的城市地区,10个人里面,有超过4个人正在嚼槟榔。与此同时,湖南的口腔癌患病几率也最高。

湖南省男性居民口腔癌无论发病还是死亡,基本上均逐年上升。从2009-2012年,湖南口腔癌发病占该省整体新发现癌症的1.51%,2013年为1.96%,2014年为2.48%,2015年为2.25%。至于口腔癌导致的死亡情况,在2009-2012年间,湖南口腔癌死亡占该省癌症总死亡的0.87%,2013年为1.33%,2014年为1.47%,2015年为2.14%。

2019年,在迫于舆论和国家整体政策的压力下,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所有企业即日起停止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的全部广告宣传。

但湖南明显不想放弃槟榔产业。

这个问题背后,主要是地方经济和百姓健康的博弈。

此次湖南争取立法确定槟榔为“地方特色产品”的直接原因就是,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9〕556号)明确,列入国家药典的物质(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除外)不得制定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也就是说,槟榔不得制定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随后,2020 年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没有出现“食用槟榔”。

槟榔在失去“食品”身份后,湖南地方政府也没放弃挣扎,一度试图呼吁将槟榔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但目前并没成功。

而这次,争取立法确定槟榔为“地方特色产品”是一次改变方向的尝试。

但问题是,槟榔在公众视野里已经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直接和口腔癌或者一嘴黑牙挂钩。

地方特色产品指的不仅是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东西,还是地方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

难不成湖南真要把槟榔当作本省名片?

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放弃长期的民生健康,而民生健康出问题,那些槟榔企业可不会给兜底。属实离谱。

user avatar

湖南省政府把槟榔定为「地方特色产品」,不就是想保住这个几百亿,且还在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支柱行业,这是真●利益相关的操作。

目前全省(湖南)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槟榔生产企业有127家,其中规模企业7家,5000名员工以上的生产企业3家,员工最多的一家企业有20000多人。从事槟榔生产、销售的人员超过500万,带动相关产业超过400亿元。

网上针对槟榔危害的科普宣传,这几年是一波接一波,前一段时间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应该跟上土耳其脚步,直接把槟榔定义为毒品,并全面禁止。

屋漏偏逢连夜雨,槟榔于去年又被移出了《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湖南省政府再不挣扎一下,这个行业将会迎来致命打击。

至于指责这是为了经济不顾民生健康,我只能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政府眼里肯定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更重要。

更何况这是上行下效,全球第一的烟民群体,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男性吸烟率,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控烟措施,不同样是为了经济不顾民生健康。

前段时间,我说现阶段我国不可能在法律上把槟榔定为毒品,比较有希望(也是比较现实)的呼吁是把其认定为有害瘾品,立法跟香烟一样管制起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广告宣传和赞助。

虽然被很多人骂,说我是在为槟榔洗地,是利益群体(谁叫我是湖南人呢),但还是能理解他们,毕竟槟榔真不是一个好东西。

我之所以这么笃定,道理很简单,对于政府而言,槟榔虽然对个体健康有危害,但跟香烟一样不会立竿见影,即不影响青壮年的劳动能力,还能收到税。

更何况,现阶段如果把槟榔从法律上定为毒品,接下来就会产生一个更大的问题,危害和产值更大的香烟什么时候定为毒品?

当然,烟、槟榔虽然在法律上无法被定为毒品,但我还是希望大家明白,它们就是合法的“毒品”,不仅让人成瘾,还危害健康。

最后,我也表明一下个人观点,虽然我认为国家现阶段把槟榔定为毒品没有可能,但有人愿意为此行动起来,例如去政府部门网站申请立法把“槟榔认定为毒品”,我会投支持票,并主动为这个提案进行广泛宣传。

user avatar

槟榔这种东西,初次食用会有一阵头昏醉酒的感觉,后果因人而异,有些人会感觉 “如鲠在喉” 的难受,从此再也不碰;能克服这种感觉的,有些反而便会主动为了寻求这种刺激,增大服食量,甚至会有全身发热,心率加速的快感,进而如嗜好烟酒一样成瘾。

早些年里,槟榔业只是一种极具地域色彩的地方特色产业,比如在中国台湾岛,遍布全岛的“槟榔西施”,被其他地方的游客当做一件稀奇物事。

近年以来,随着传媒业的推广,喜食槟榔的人众也不断扩大,很多地区的大街小巷,都遍布了槟榔汁液和槟榔渣。很多长期吸烟的烟民和嗜酒的酒友,也爱极了这种类似烟酒的刺激味道,以至于出现了「槟榔配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立马升仙」的说法。

然而,另一方面,也不断有医学专家警告,服用槟榔过量,不止是将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慢慢张不开嘴,甚至会诱发口腔癌变。

在2013年时,央视就专门做过一个节目,指出「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患口腔癌的60%与吃槟榔有关」,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新闻播出后,当时导致了槟榔价格一度暴跌,从6元跌到1.2元。据说,当时从种植槟榔的农民到整个槟榔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

因此,可能是各地的槟榔厂家一起抗议施压,于是到同年9月,又有所谓专家做了一则“澄清报道”,声称「槟榔致癌没有科学依据」「槟榔所含致癌物“槟榔碱”仅占0.5%」「咸鱼、油条、烧烤食品、反复烧开的水、香烟、白酒,都比槟榔更危险」云云。

然而,这种澄清本身就是“偷换概念”,槟榔作为极容易上瘾的嗜好物,其长期嚼食者,一日至少几包的服用剂量,是肯定远远大于咸鱼、油条、烧烤等日常食品的食用者,至少是类同于长期烟民抽烟,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了。

而且,槟榔产业靠着种植槟榔的普通农民,组成的“百万漕工”施加压力,躲过此劫之后,并没有和烟草行业看齐:

既没有和严禁未成年人吸烟一样,严禁未成人嚼食槟榔,不在电视网络等传媒公开广告 ; 也没有和香烟包装壳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在槟榔制品的包装外壳的显要位置,加有【咀嚼槟榔有害健康】的特别提醒标记。

恰恰相反,各个槟榔厂家,而是有意识地针对未成年人和年轻群体,竭力宣发,意欲无限扩张嚼食槟榔的人群。

近些年来,槟榔产业从原产地海南、传统嗜好地湖南,向多个邻近省份四处扩张,

不但各个城市的网吧、小卖部、书报亭,到处都公开售卖槟榔,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热卖零食;从停车站牌到小店橱窗,到处都是醒目的槟榔广告,

而且,槟榔产业还倒行逆施、逆势而上,和【流量明星】与【饭圈文化】密切勾连在了一起,通过对 各种明星综艺与选秀节目的慷慨赞助,也让槟榔广告频繁出现在了这些节目,对青少年的危害影响可想而知。

甚至就在【嚼食槟榔,易致口腔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普遍共识的当下,

一直到2021年7月的热播剧,从《扫黑风暴》到《云南虫谷》,依旧充斥着槟榔的各种软硬广告。

槟榔产业不止是宣传什么槟榔可以“提神不晕车”,

不止是「槟榔配烟,赛过神仙」「槟榔配酒,法力无边」等针对中老年人的传统宣传,

还搞出了「枸杞槟榔」「益生菌槟榔」等产品,宣传它们“又好吃又健康”……

2019年,槟榔被卫健委点名,「长期咀嚼槟榔,有害口腔健康」,从此不得不在槟榔制品包装袋上,加上这一标记。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然而,槟榔产品还是尽可能在包装壳与广告中,将「长期咀嚼槟榔,有害口腔健康」「请勿过量食用」的标签,置于最不显眼的边角位置。

据悉,发展到今天,单是湖南一省的槟榔产业,年产值就高达400亿以上,全国的槟榔产业,年产值超过了700亿……而购买槟榔制品的消费者,已经超过1亿人次……

其实,槟榔广告是否应该被严禁,槟榔产业是否应该被严控,从来就不止是医学问题,而是与槟榔行业利益相关联的“百万漕工”进行博弈的经济问题。

2021年9月更新:有关部门发出通知,禁止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措辞可谓是铿锵有力,一锤定音!相信自此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杜绝了槟榔的相关广告宣传。

正因二手烟对非烟民的健康危害极大,而过量嚼槟榔只危害嗜食者自身健康,是一个常识。

所以,此前一度认为,想要类似禁烟控烟那样,严禁严控槟榔,势必是一个和槟榔产业“百万漕工”代表的相关利益方,长期博弈的过程。

尤其是此前传出某槟榔产业大省,意欲将槟榔定为所谓“地方特色产业”的消息后……

谁想没过多久,就听到了《严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正式通知。

不得不说,有关部门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坚决保障,何等雷厉风行,太令人激赞了!

当今世界的许多表面发达国家,本质只是“伪装成国家”的资本与公司,【唯利是图】【草菅人命】是其根本属性,诸如大洋彼岸那个因疫情一年死了60万人,依旧完全不当回事,印钞机开个不停,向全世界转嫁损失的国度;

而我等华夏子民是何其有幸,只因我们躬逢盛世,生活在一个真正以人民利益为至高无上的国家!

user avatar

这下明白为什么墨西哥和美国的禁毒那么难了吧。我们禁毒工作做得好,要感谢之前打好了基础,没有特殊利益团体从中作梗,我们的国家机器完全和毒贩处于利益对立面,可以重拳出击。

禁毒,越早打击越好,一旦像槟榔这样有了“产业”、“从业者”和“这个行业的资本家”,那么就很难办了。

user avatar

除了伞兵我已经没法用言语来表达我键政的怒火了。

上一家成瘾产品当地方特色的还是金三角的海洛因。

槟榔这个东西和烟酒一样,都属于人类历史上出bug的产物,但是烟酒历史过长,体量过大,毒副作用起效时间过长,所以现在也是抑制但不打压的状态。

而槟榔,一没全域流行,二毒副作用明显,湖南居然想把他推广开,这是要tm负历史责任的。

搞不好以后历史上除了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外,还有李黑嚼槟榔脱口秀万片。

user avatar

看今天早上南方系媒体一直在评论此事,连发几篇。还想着怎么回事,突然就开始连三炮。

结果是湖南政府为了经济, 终于压上了板子,钉上了钉。

南方系在掀棺材板。

就现在槟榔的食用普及度远高于危害知识的普及。

虽然怕是禁不了槟榔产业了,各位对大家普及它的危害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广告能不能控制一下,我们西安小学生都有在嚼食,经济固然重要,但咱至少不能毁娃娃吧


===================================================

图片示警

user avatar

谢邀,抽烟人群缴纳的巨额烟草税至少可以勉强把肺癌、肺气肿、气管炎病人对国家医疗资源的消耗抹平,湖南省计算过了么?槟榔的收益到时候够治口腔癌么?

吃过晚饭又想减肥锻炼的同学请百度图片口腔癌,保准有惊喜。

user avatar

或许大家知道,湖南省是经营范围里包含“槟榔”的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吗?

全国经营范围中包含“槟榔”的企业数量的top3分别为湖南省、海南省、福建省。

湖南省的占比约为49%,几乎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一半。


嗯,上次要全面叫停槟榔广告的广东省排名第四,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65%。

user avatar

我想说,槟榔的传播与劳动者过度劳累有关。

我之前在一个工厂搞设备维护,里面的普通工人一天十二个小时,一个月只有倒班能一天或半天,和幽灵飘荡前的欧洲工厂似的。

车间里不给抽烟不给进饮料,于是随身携带的槟榔成为烟的替代品用于提神。散烟也变成了散槟榔。

我这不是湖南,普工大多河南人。

对于朝九晚五的白领,槟榔是毒药,对于一晚到明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他们槟榔是必需品,如果精神不注意,代价可能是生命。

user avatar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成瘾性的一级致癌物”,200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Ⅰ级致癌物质。

吃槟榔致癌绝非危言耸听。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不仅可以影响到我们的神经系统,让人进入亢奋状态,还可以刺激我们的口腔黏膜细胞,让它们进入不正常的更新迭代状态。正常情况下,口腔黏膜细胞都会自动更新,那些老的细胞会脱落死亡,但是槟榔碱却会打破这种生死平衡,促使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凋亡。槟榔碱还能让细胞外的胶原蛋白意外地沉积填充下来,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在咀嚼过程中,粗糙的纤维也很容易刺伤口腔黏膜。这种经常性的损伤,也容易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经常嚼槟榔,癌变只是量变引起的质变而已。

槟榔的危害可以说是已经研究的明明白白了,但可怕的是槟榔并没有被列为致癌物明令禁止,相反的是它的广告频频出现在各大综艺里。

2009年起,湖南卫生主管部门着手希望制定槟榔的“食品安全标准”,但并不顺利。

2015年时,国家卫计委给湖南省卫计委的书面答复中举证“槟榔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法规后,给出的建议是:“鉴于国际权威医学机构业已定论,请你省依法、审慎决策。”

2017年时,湖南省卫计委表示“槟榔的食品定位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国家目前把槟榔定位为药材”,安全标准悬而未决。

2021年,湖南省湖南争取通过立法确定槟榔为「地方特色产品」,明确设立槟榔制品生产的省级行政许可。

所有的科普成果付诸东流,背后的利益输送让人不寒而栗。

user avatar

在所有成瘾性毒品中,酒精是危害最大的,但是酒为何没有禁止呢?

同样的还有烟草,烟草危害比安非他命还厉害,但是为何没有禁止烟草呢?

槟榔同样如此啊。槟榔的危害不比烟草和酒精更严重,为何要禁止槟榔呢?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酒精和烟草极为普及,历史悠久。而槟榔始终是少数人的嗜好。

user avatar

先说一个权威的科学结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期在国际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发表论文,通过细胞实验证实了槟榔的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的遗传毒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槟榔碱的致癌性。槟榔致癌成分首次确定。

槟榔碱易于人体吸收,在咀嚼槟榔的人的唾液、血液、尿液、头发及母乳中都可以检测到槟榔碱。

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的雅利槟榔厂,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图/人民视觉

20 世纪中,咀嚼槟榔在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几个太平洋岛国以及迁往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东非和南非的印度及亚洲的移民中广泛流行,槟榔在全世界范围内正渐渐成为继烟酒、咖啡因食品后的第四大嗜好品。

而在中国,特别是湖南,槟榔排在咖啡因食品之前。

“司机几乎都吃槟榔——十个人中,起码有八个人吃。北方的司机都有吃槟榔的。”李水生说。李水生第一次吃槟榔是1981年,24岁,当时他在泸溪肉联厂工作。那时他还不会开车,作为采购,他出差到了长沙。第一次吃的时候,他和很多人第一次吃槟榔一样,“昏头”,习惯了之后,尤其是1992年开货车后,他经常用槟榔提神。
“我们货车司机,基本都是晚上出动。一个通宵下来,多的时候要吃两三袋。”因为常借槟榔提神,他每次出车跑长途之前,都要看下车里有无槟榔。他记得2015年去新疆拉货时,车里备了30多包。

李水生开始吃槟榔的1981年,翦新春还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生院(原湖南医学院研究生班)的一名研究生。当时,国内还没有人把槟榔和相关疾病联系在一起。

翦新春给第一个口腔黏膜下性变癌的病人做手术是1987年。“面容的损害、功能的损害、生活质量的降低是很大的。”翦新春如是评议他们最初做过的癌症手术,“患者还要面临可能五年之内的复发,五年之内可能有的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50%。”

从翦新春1987年做的第一例手术至今,他主刀的病人已逾2000人次。“100个癌症病人中间,有3.2个是口腔癌病人。”翦新春这样形容口腔癌病人在癌症病人当中的占比。

2011年,口腔癌还未进入湖南十大癌序列中时,翦新春在《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6月第5卷上发表论文《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中提到,“研究发现,吸烟和饮酒及同时嚼槟榔者,具有较强的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

翦新春援引了2007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接受调查的是 152 名咀嚼槟榔的人和 137名不咀嚼槟榔的人,咀嚼槟榔的人中,84.4%的人患口腔黏膜病变,而在非咀嚼槟榔的人中,只有37.2%的人发生口腔黏膜病变。而口腔黏膜病变能够恶变为口腔癌。翦新春和他的同行发现,槟榔咀嚼物中主要致癌因子来自其添加剂。 如槟榔籽,石灰、丁香和烟叶。

5月5日,一台口腔癌手术正在进行中,手术往往要持续六七个小时。

翦新春的学生李赞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做口腔外科手术的,他记得在90年代做口腔癌手术时,把患癌部分的组织切除后,补上去的还不是现在的游离皮瓣,而是“很自由地”从大腿、小腿、前臂、腹部等地“搬”带血管的肌肉,“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可以搬”,“舌头切掉一半以后,没办法缝拢,我们就把骨头切掉一部分,把舌头边上那部分就拉拢来,缝起来,舌头不能动,生活质量就很差。”大量患者的下腭、牙床被部分切除,这类患者通常被称为割脸人。

翦新春介绍,割脸人往往会主动隔离社会,“例如,以前他是公司高管,他不想和人谈事的时候,看到口水控制不住地从嘴角流出来。”

刘伟八九岁时就开始接受过别人给他的槟榔嚼食,“槟榔好像能让人麻木一样的,不知道放了什么别的东西,你口腔溃疡了,吃别的东西吃不了,硬的、酸的、热的、冷的都吃不得,就这个槟榔它又吃得,吃起来又不痛了”。吃槟榔烂嘴巴,刘伟早就知道,但他并不知道能致癌。

刘伟早在七八年前就因为长期嚼食槟榔,把两边的牙齿磨得接近牙床了。他被诊断出癌症是2017年9月。和很多割脸人一样,刘伟是在患舌癌后才“恨死了槟榔”的。

近十年来槟榔广告随处可见,电视上有,电梯上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车身上有,甚至有些品牌直接冠名了高铁和动车。

让翦新春比较尴尬的是,他们多年直接声称槟榔致癌,希望商家在槟榔包装上像香烟一样注明有害健康,但他们的声音在到处可见的槟榔广告中淹没得几近于无。而他们手术的精进却在业内甚是闻名,李水生做手术和住院的同期,还有英国的医生前来向他们取经。

谈起槟榔的危害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席,翦新春有些痛心疾首:“我做过最小的口腔癌手术的病人是13岁,13岁,他还有多少年要活,带着一个残缺的身体来活,生活质量多低?还有很多三四十岁的病人,他们的健康没有了,甚至婚姻也没有了,他们是社会的细胞啊!”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多名中国公民,包括台湾同胞,在乘坐不同航班入境土耳其时因携带槟榔被捕。据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消息,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而被认定为毒品。

以上。

参考内容:

被槟榔反噬的人生|显影

槟榔致癌成分首次确定 中国槟榔产业规模正在扩张

多名中国公民包括台胞因携带槟榔在土耳其被捕 当地视为毒品

user avatar

这种变相毒品也能立法,简直离谱,以后外国看中国就跟中国看加麻大一样了。

这玩意吃多了就是半脸人,然而他们为了推广槟榔,居然说“致癌槟榔碱仅占0.5% 对人体没有直接威胁”,槟榔碱致癌低,但是槟榔致癌的主要问题在于物理刺激口腔黏膜,这属于避重就轻偷换概念,有美国专家说烟草无害那味了,建议央视财经多嚼槟榔嗷。

槟榔是物理攻击,伤害的大头是粗纤维对口腔粘膜长期损害,这属于常识。就算不说致癌的问题,只要多嚼几年,都是一堆口腔的毛病,牙齿、口腔黏膜都破坏得不成样子。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口腔癌预防措施里,第一条就是不要咀嚼槟榔。

而且在湖南,烟酒和槟榔都是绑定的,槟榔物理伤害划破口腔黏膜,然后烟酒进去魔法伤害,湖南能有全世界最好的口腔癌专家和医院,槟榔功不可没。

可别总拿槟榔和香烟比,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槟榔会物理损害口腔很多人却不知道,吃槟榔破坏口腔黏膜是非常显著而且快速的,你大量吃槟榔,3-5年嘴巴就张不开了。

国家立法不准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而槟榔没人管。现在中小学门口小卖部就有伪装成小零食的槟榔,孩子们嚼槟郎也不是新鲜事了。这玩意还有成瘾性,卖给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也就算了,怎么能卖给未成年人?真是在赚黑心钱。

过分的是,他们不光不印有害健康,槟榔里面加粒枸杞,就印上了养生健康的标签。

还有,槟榔的味道一样撞脑子,吃槟榔还会有渣滓,吃的人会下意识的吐,各种场合到处吐。比较极端的就是湖南的网吧,键盘缝、屏幕上,全是槟榔渣滓,恶心的要死。有人说吸二手烟恶心,那满地槟榔不恶心?

另外,也别说和普通人没关系,槟榔赚钱给的是资本家,但致病花的是医保大池子的钱,钱企业赚,坑全湖南接。

当然,这也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槟榔产业有游戏一半大没,怎么游戏往死里锤,槟榔还要立法保护了?这几年槟榔扩张的势头快到不合理,感觉快要出岔子了。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地方经济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谁重要?

一个根本上有害的产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产生正面收益,最多是小部分人得益,受害的还是大部分人,两害相权,取其轻,建议禁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