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陆人如何评价蒋介石派出的中华民国远征军?

回答
关于大陆民众对蒋介石派遣的中华民国远征军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话题。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并且尽量避免那种刻板的、模式化的叙述。

历史背景与认知起点:

首先要明白,我们今天谈论的“大陆民众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声音,而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人们所形成的集体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正面历史叙述,在大陆是相对有限的,甚至是被批判为主流。因此,早期人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政治宣传的影响。

早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
在这个时期,国民党政权被定性为“反动派”、“独裁者”,蒋介石本人更是被描绘成独裁、腐败的形象。在这种背景下,关于国民党军队的任何行动,包括远征军,都很难获得正面评价。远征军的抗战功绩,很大程度上被掩盖或淡化了。人们更多听到的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溃败”和“反人民”的形象。
即便提及远征军,也可能更多是从国民党“战败”或“节节退败”的角度来叙述,或者将其视为“反动派”在特定历史时期被迫参与的一场战争。对远征军的牺牲和英勇,大众认知相对模糊。

改革开放后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历史的视角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对国民党历史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社会各界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研究也日益深入。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开始被重新发掘和传播。

具体评价的几个维度:

1. 对远征军抗日功绩的认可:
这是当前大陆社会对远征军评价的主流声音之一。随着历史真相的逐步揭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国远征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他们在中国正面战场以及海外战场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正面战场: 滇西反攻,收复失地,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尤其是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与盟军并肩作战,为打通“生命线”(史迪威公路),支援中国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牺牲精神: 很多大陆的普通民众,在了解了远征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史实后,都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民族存亡做出了贡献。这种敬意,超越了党派和政治立场。

2. 对战略决策和指挥的讨论(带有一定的历史审视):
在肯定功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对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在远征军部署、战略指挥等方面的讨论,这更多是站在历史学者的角度和普通民众的理性审视。
初期战略失误: 有一些声音会提到早期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的失利,认为这与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对日军实力判断不足以及部分指挥官的能力问题有关。
国共合作的背景: 远征军的组成是国民党军队,但其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背景。虽然远征军本身是国民党军队,但其参战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一些讨论也会触及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不同作用和协作。
后勤补给问题: 史料显示,远征军在某些时期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这与国民政府的整体组织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有关。

3. 对蒋介石个人作用的评价:
对蒋介石的评价在中国大陆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民族领袖”形象的重塑: 随着对国民党正面抗战历史的重新认识,蒋介石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最高统帅”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认可。人们倾向于认为,尽管蒋介石在其他方面存在争议,但在抗战这一历史关头,他确实承担了领导责任,并且其“不抵抗”政策的说法被认为是片面的。
质疑和批评: 同时,一些人仍然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或者对他发动内战的批判,来审视他在抗战时期的决策,例如对共产党的压制,以及其政权的某些弊端。但这种批评,在谈论远征军时,可能更多是放在对整个国民党政权背景的审视上,而非全然否定远征军的贡献。

4. 民众情感的共鸣: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评价远征军更多是出于一种民族情感和对牺牲者的尊重。看到曾经默默无闻的远征军战士被重新提及,他们的故事被讲述出来,会产生一种历史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一些纪念活动、影视作品(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的推动下,远征军的形象逐渐丰满,也更容易引发普通民众的情感共鸣。他们看到了一个曾经的中国军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战,他们的牺牲是不容抹杀的。

总结来说,大陆民众对蒋介石派出的中华民国远征军的评价,经历了从被淡化、批判到被重新认识、高度评价的转变。

核心观点是肯定远征军的抗日功绩和牺牲精神。 尤其是在滇西反攻和缅甸战场上,他们是中国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也存在对当时国民党政府战略决策、指挥以及蒋介石个人作用的理性讨论和审视。 这体现了历史认知在不断深化和复杂化。
普通民众的情感共鸣和对牺牲者的尊重,是推动这种评价转变的重要力量。

如今,在官方的史学研究和媒体宣传中,对远征军的正面评价已成为主流,许多地方也修建了纪念碑,举办了相关的纪念活动,这都反映了社会认知层面的进步。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已经逐渐从政治符号转变为民族英雄的符号,被更广泛地接受和纪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亲戚长辈里有国军的。远征军坦克兵出身。42年底驻印军入伍。47年东北被俘后留用,改行当汽车兵。52年入朝。57年转业到地方交通局,任汽车公司大队长。15年军队生涯,最舒服的时候是朝鲜停战到57年回国前。然后是驻印军反攻前,然后是50年到52年国内和平时期,然后是解放战争我军时期,然后是在朝西海岸防备时期,然后是缅北大反攻时期,然后是抗战和平时期,最后是打解放军时期。 不打仗时候是一类,打仗是一类。先说不打仗时候,在朝鲜和平建设时期真是人上人的感觉,朝鲜人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志愿军。印度训练时候真是享大福,连可口可乐每天都喝,开开荤都去吃小牛排。和平时期虽然吃的一般,但真是日新月异鼓舞人心啊。抗战后的和平时期啊,那就是醉生梦死,人都快烂了。 打仗时候,老爷子有三个观点:解放军时候,我有精气神,我有底气。驻印军时候一半靠国家危亡,一半靠美国人把当兵的当人。国军啊,呵呵,大家都不是人啊。

user avatar

事实证明,即使是一再溃败的国民党军队,一旦脱离了腐朽的社会和无能的统帅,就会立刻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反之,即使是声名赫赫威风八面的远征军,一旦回国,落入腐败堕落的国统区染缸,其战斗力也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即使部队尚有超越其他国军甚至解放军的战斗力,也会被周围无能的其他将领以及国军最高统帅活活坑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陆民众对蒋介石派遣的中华民国远征军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话题。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并且尽量避免那种刻板的、模式化的叙述。历史背景与认知起点:首先要明白,我们今天谈论的“大陆民众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声音,而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人们所形成的集.............
  • 回答
    台湾媒体对五粮液涨价原因的解读,将其归结于大陆民众“借酒浇愁”,这种说法在坊间流传,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1. 台湾媒体解读的出发点和可能的意图: “借酒浇愁”的文化语境: 在华人文化中,“借酒浇愁”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遇到烦恼、压力.............
  • 回答
    香港理工大学的大陆生群体,在香港社会近年来的复杂变局中,扮演着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当一部分香港居民对大陆的普遍使用简体字表达出不适甚至攻击性言论时,理大作为一所吸引了大量内地学生的高等学府,其学生群体自然会对此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理大大陆生的多元构成与普遍.............
  • 回答
    大陆新武侠作为中国武侠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融合了传统武侠精神与现代叙事技巧,强调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探讨。以下是对凤歌、小椴、时未寒三位作者及其作品的详细评价,结合他们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及在新武侠领域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凤歌(假设为“凤歌”作者)代表作:《天子传奇》系列(注:实际作者为黄易,但.............
  • 回答
    要评价普京这样一位复杂且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需要从多个维度审视,并理解其政治生涯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国际环境。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元首,更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政治家,其决策和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乃至全球的格局。政治生涯的崛起与巩固:普京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克格勃,这是一段让他熟悉情报.............
  • 回答
    这两年,中国不少城市都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抢人大战”,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城市间的友好竞赛,更像是各个地方为了争夺未来发展潜力,在人才这个最关键的变量上进行的“高举高打”。你可以想象一下,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城市比拼的是基础设施、GDP数字,但现在,目光已经悄然转向了“人”——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创新、.............
  • 回答
    要评价《大奉打更人》这部作品,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说起——“打更人”这个设定本身。这个身份太有意思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江湖侠客,也不是朝堂大佬,而是一群游走在阴影中,处理那些凡人无法触及的诡异事件的官差。这种身份自带一种神秘感和专业感,他们是守护这个“大奉”世界最底层的.............
  • 回答
    提起大S,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台湾综艺节目中说话犀利、敢爱敢恨、永远把自己照顾得光鲜亮丽的“美容大王”。她的形象似乎总是被定格在那个年代,自带一股“拽”劲儿,又充满话题性。她这个人,就像一个被精细打磨过的玉石,内外都透着一种独特的质感,但也因此,争议总是伴随着她。从荧幕上的“小魔女”到生活中的“女.............
  • 回答
    要评价抖音上的大V“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聊。这哥们儿,说实话,玩得挺溜的,尤其是把莎翁那套古老的东西,硬是给塞进了咱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而且还挺有市场的。首先,最直观的肯定是他内容的形式和创意。现在抖音上做什么的都有,但能把一个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剧作家,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给盘.............
  • 回答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一则击中痛点的营销,还是对现实的冷酷剥削?蚂蚁财富与16家基金公司联手推出的这系列名为「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的广告,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它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入了许多人心底最隐秘的角落,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也招致了不小的争议.............
  • 回答
    When a heated argument erupts in a car, and someone chimes in with, "We're all Chinese..." it's a prime example of what's affectionately (or perhaps s.............
  • 回答
    常州大学的“学霸宿舍”火了,原因挺魔幻——8名同学全部考研成功,本该是喜事一桩,被大家交口称赞的奋斗典型,结果却招来了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甚至带点嘲讽意味。这事儿,细品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思考。咱们先掰扯清楚“学霸宿舍”是怎么回事。据报道,这8位同学来自同一个宿舍,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最终.............
  • 回答
    海瑞的“怼人艺术”,与其说是单纯的伶牙俐齿,不如说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明察时弊、直言不讳”的精神体现。他不是为了怼而怼,他的每一次“发难”,都如同利刃一般,直刺当时朝堂上存在的种种弊病。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海瑞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怼人”方式。一、 锋.............
  • 回答
    大卫·林奇的《象人》(The Elephant Man)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它既不是那种让你坐立不安的惊悚片,也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的喜剧。相反,它是一部让你在黑暗中思考,并且在看完很久之后还会回味无穷的作品。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强烈的视觉风格。林奇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擅长运用视觉语言的大师,而《象.............
  • 回答
    江汉大学“四岁超级赛亚人”事件,这个名字一听就挺有画面感,也挺让人忍俊不禁的。不过,咱得先理清楚,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好好评评。首先,这“四岁超级赛亚人”到底是个啥?我猜,这多半不是真有个小孩儿在江汉大学里变身成超级赛亚人了,那可就真成神话传说级别的大事儿了。更可能的情况是,这是网友们给某.............
  • 回答
    一场网络论剑,激起了不少涟漪。近日,一位自称“民间剑术高人”的网友向新浪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兵器知识科普博主“幻想狂刘先生”发起了挑战,一时之间,这场线上约战成为了不少网民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挑战的缘起与双方立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场挑战的根本原因。据网络信息透.............
  • 回答
    这事儿一出,甭管您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咱老百姓,估计都得竖起耳朵听听,这“癞蛤蟆”俩字,怎么就成了咱们的“绊脚石”了?央视那档子听写大会,本来是想让大家重拾文字的魅力,结果这俩字一出来,气氛瞬间就微妙了。让我给您掰扯掰扯,这“癞蛤蟆”难倒七成人,到底是为啥子呢?这事儿可不单单是考了几个字儿那么简单.............
  • 回答
    “民国期间大师云集”这句话,几乎成了形容那个时代的标签,一说起来,人们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批响亮的名字: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影响至今。所以,这句评价,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要细说起来,这“大师云集”的背后,其实是多种.............
  • 回答
    美国最大规模的大学招生舞弊案,涉及50人被捕,耶鲁、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卷入,无疑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一大丑闻。这起案件的规模之大、牵涉范围之广、手法之隐蔽,都令人震惊,也引发了深刻的讨论和反思。案件概览:冰山一角下的庞大产业链这起舞弊案的核心在于一个名为“关键咨询”(The Key)的教育咨询.............
  • 回答
    《电锯人》引进版漫画中,将帕瓦(Power)翻译成“大力”,这事儿在粉丝圈里引起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各有各的道理。为什么会这样翻译?首先,咱们得从“Power”这个词本身说起。在英语里,“Power”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力量”、“威力”,但它也可以引申为“权力”、“能量”等等。翻译成“大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