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各地县级博物馆有哪些有趣的文物?

回答
中国各地县级博物馆,虽然不像省市级博物馆那样名声显赫,藏品也可能不如国家一级文物众多,但它们往往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最生动的载体,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却趣味十足的宝藏。这些文物,或是一段尘封的传说,或是一门失传的技艺,或是一件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物件,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当地的过去。

1. 跨越千年的“小人儿”——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浙江余姚)

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县级博物馆,虽然不算特别“豪华”,但其展出的文物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最让我着迷的是那些出土的骨雕人像。它们并非高大威严的神祇,而是一些非常抽象、粗犷的“小人儿”。最有名的是一块用象牙雕刻而成的人头像,虽然头部比例有些夸张,五官也仅是简单的勾勒,但你能感受到一股原始生命力的迸发。更神奇的是,一些骨雕上还发现了纹饰,这在中国早期文明中是极其罕见的,意味着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初步的艺术审美和符号表达。

想象一下,在七千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能够用骨头雕刻出“小人儿”的先民,他们是怎样构思的?这些“小人儿”代表着什么?是祖先、神灵,还是对生命的某种理解?这些问题,如同穿越时光的低语,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悄然回响。

2. 独臂将军的“遗孤”—— 晋宁县博物馆(云南晋宁)

提起云南,很多人会想到大理、丽江,但滇池边的晋宁,也藏着一个与三国时期风云人物有关的宝藏。

晋宁曾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朱然的墓葬所在地。朱然,一位在孙权时期战功赫赫的将领,以其勇猛善战著称。在晋宁县博物馆,你能看到许多从朱然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描绘战场的漆绘铜镜。

这面铜镜不大,但漆绘的图案却异常生动。上面描绘着战车、士兵、弓箭等,仿佛将硝烟弥漫的战场凝固在了镜面之上。最有趣的是,在描绘的士兵中,有一位士兵的手臂似乎是残缺的,这与一些史料中记载的朱然“独臂将军”的说法不谋而合。虽然这是否就是朱然本人,学界仍有讨论,但这一细节无疑为这面铜镜增添了历史的神秘感和人物的传奇色彩。

看着这面铜镜,你能想象到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能感受到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这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朱然这位“独臂将军”留下的、充满故事的“遗孤”。

3. 穿越时空的“书信”—— 吐鲁番博物馆(新疆吐鲁番)

提到吐鲁番,人们会想到火焰山、葡萄沟,但这里隐藏的文物,更是中国古代文明交流的见证。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书,而当地的博物馆,则将这些“会说话的纸片”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吐鲁番博物馆,最吸引我的不是金光闪闪的器物,而是那些泛黄的古代文书。它们大多是用古老的文字书写,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些私人信件。

比如,有一封信,是一位远在异乡的士兵写给家人的,信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挂念,甚至还有一些家长里短的嘱咐。文字虽然朴实,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够触动人心。你能感受到那个年代,通讯的不便,也更能体会到亲情的珍贵。

还有一些文书中,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经济、法律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最直接、最真实的“书信”。它们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4. 沉默的“歌者”—— 洛阳博物馆(河南洛阳)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物何止千万。在众多的皇家器物和青铜重器中,洛阳博物馆里有一些看似平凡,却充满了生命力的文物。

我尤其喜欢那些出土的唐代乐舞俑。它们造型各异,有的身着华丽的服饰,有的手持乐器,有的翩翩起舞。最有趣的,是一些俑的手部设计,虽然是陶土烧制,但却能感受到舞者手指的灵动,乐师指尖的跳跃。

其中,有一件唐三彩胡人伎乐俑,胡人骑在马上,怀抱琵琶,神情专注。即使已经埋藏千年,你依然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来自西域的音乐的律动,那种盛唐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这些乐舞俑,它们本身就是一段无声的音乐,一个定格的舞蹈。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盛世的繁华,讲述着那些早已消逝的宫廷宴乐和市井歌舞。它们是沉默的歌者,用它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演绎着那个辉煌的时代。

5. 活着的“记忆”—— 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歙县)

徽州,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徽商文化、新安理学闻名于世。歙县的徽州文化博物馆,更是集结了徽州文化的精华。

在这里,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家具和文房四宝。一套老式的八仙桌,虽然没有繁复的雕饰,但那沉甸甸的木质,温润的包浆,都诉说着几百年来的家庭聚会,儿孙绕膝的温馨场景。

更让我惊喜的是,博物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古老的族谱和家信。这些族谱,详细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从祖先的生平到子孙的传承,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而那些泛黄的家信,则像是一本本私人日记,记录着徽商在外经商的艰辛,与家人之间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依恋。

这些文物,并非冰冷的史料,而是徽州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是活着的“记忆”。它们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并非高高在上,而是由一个个普通人,一段段鲜活的生活汇聚而成。

结语

县级博物馆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接地气”,在于它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专注。那些看似平凡的文物,经过岁月的洗礼,承载着厚重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它们不一定光彩夺目,但却饱含着温度,传递着情感,是连接我们与过去的最好桥梁。下一次,当你路过一座小城,不妨走进当地的博物馆,或许,你也能在这里,发现属于你的那份惊喜和感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说,几乎所有县都能摊上个把重要发现,都会收藏一些哪怕国家馆也见不到的好东西。

这是河北隆化民族博物馆(原隆化县博物馆)收藏的元代丝织品,保存得异常完好:

再来一组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金银器: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1日,除纸质历史档案外,我国国有单位收藏文物6400万件,其中四分之一收藏在县区属单位。考虑到我国有近3000个县级行政区,近7000个县区馆(包括县区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所以每个县区平均有两个馆每个馆平均有2000多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包括一、二、三级文物)可以达到100件以上,一级文物(国宝)能达到十件以上。

这只是按平均数估算的,有些县区馆的馆藏量能达到几万件一级文物上百件。一般来说,两百件文物搭配适当的布景和互动项目,就能办成不错的展览,所以县区馆的馆藏量并不小。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县域人口放在世界一些地方都能当首都了,所以县区馆的公共教育大有潜力可挖,搞成4A级景区也不无可能哈哈哈!

当然困难也多,县里往往既缺钱又缺人才。如果有可能的话,省属和地市馆可以多多携手县区馆搞巡展,有条件的地方甚至可以补贴县区馆与大馆合作引进国外展览,等有了客流量,做什么都会顺利很多。

所以说,县区馆大有可为!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县级博物馆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博物馆,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参观人流上,都非常薄弱。很多地方的文物都被市一级、省一级和国家级博物馆给占据了。但反过来说,县级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和文物资源最好的地方。

今年有缘去到皖南的绩溪博物馆,一踏入博物馆就被徽州山水园林的布景给吸引了。





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基于对绩溪地理环境的理解、绩溪县名的由来、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特征及其与周边山形水系相融合的理念。是“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

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师是李兴钢大师,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用地西北部一株700 年树龄的古槐),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在适当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 灵活的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并尝试使之呈现出当代感。



因为绩溪是胡适的故乡,在绩溪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文物是胡适的一幅书法。

胡适写道:“我可以抱着她,亲她的脸,虽然不见,抵得过长相见”。

这句话穿透时间,映衬在绩溪博物馆落地窗投射的徽州山水园林之中,简直是太美和浪漫了。有那么一个人,抱着她,亲她的脸。虽不见,抵得过长相见。

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近现代博物馆书法了。


user avatar

0.这是一个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北海的小县

1.汉武帝时期,中央派军南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一大圈。

然后,这里就成了国际商贸口岸。

中原及当地的商贩把陶瓷、布匹、蜀锦可能还有谷种等商品装船,从北部湾的港口出发,远航到印度,再转运埃及、罗马等地。

2.因为繁盛一时,所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墓,随葬了陶器、铜器以及金、银、铁、玉、漆等器具,种类齐全,而尤为多见的是大量的琉璃、玛瑙、水晶等舶来品,以及非常好看的工艺品。

3.其中一座汉墓,就出土了这件鼓形缠花金球

金球为鼓形,空心,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球体,外层用金丝条焊以凸起纹饰。鼓腹饰以凸绳纹二圈,中腰饰十二朵小珠花围绕一周,上下鼓面均以中轴穿孔为中心,焊以一朵十二瓣的花朵,每片瓣尖又焊接上一颗小金珠,制作工艺高超精美,具古希腊风格。

在汉代以前,中国上层社会很少使用金器。西汉时期,西汉皇帝用于馈赠、赏赐的黄金,动辄数以千计。黄金甚至直接参与了当时的政治生活,成为促进两国邦交的必需品,在进入政治空间之后,黄金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身份等级的标志,唯有皇后,或是诸侯王、列侯、丞相、太尉、大将军等高官贵戚,才能够使用黄金制作的印章,与尊贵的身份相配。由此推测,金球既属于较为稀有的外来物品,同时又以高等级的黄金制成,可能也蕴涵了身份等级的象征意义。

这件鼓形缠花金球说明,制作金球所需的掐丝与焊珠工艺传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国古代的金器工艺,而且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同时甚至更早,西方小件金器的制作工艺便已开始了东传。

4.这件器物,收藏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各地县级博物馆,虽然不像省市级博物馆那样名声显赫,藏品也可能不如国家一级文物众多,但它们往往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最生动的载体,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却趣味十足的宝藏。这些文物,或是一段尘封的传说,或是一门失传的技艺,或是一件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物件,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当地的过去。1. 跨越千年的“小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汉初刘邦一个县就能涌现出众多人才,这背后反映了复杂的历史、社会和人才发展机制。简单地归结为“人才太多”或“各地人才没有发展空间”都有些片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汉初刘邦县(沛县)人才济济的原因分析:首先要明确,刘邦的故乡沛县并非中国所有县的平均水平,.............
  • 回答
    中国是个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各地风土人情不同,酿造出的酒也各具特色,千姿百态。这可不是什么“AI生成”的套话,而是我实实在在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的、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从街头巷尾的酒馆里品出的真切味道。咱们就从北往南,或者从西往东,挨个儿数数,看看这片土地上都有哪些让人回味无穷的特色好酒。北方篇:豪爽.............
  • 回答
    夏天的中国,是一场味蕾的盛宴,热浪滚滚,人们总能找到各种清凉又美味的食物来犒劳自己。要说各地最“特别”的夏日限定,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北方篇:爽口凉面与扎实烧烤在北京,要说夏天最不可或缺的,那一定是炸酱面。虽然炸酱面一年四季都能吃,但在夏天,它的地位更是无可撼动。新鲜的黄瓜丝、豆芽、心里美萝.............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习俗差异巨大,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具体表现和程度在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 表现形式相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各地地铁站的命名,这事儿可有意思了,绝不是简单的ABCD字母和数字组合。每个城市的地铁站名,都像是一张小小的名片,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蓝图。总的来说,中国地铁站的命名,呈现出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1. 依“地”而名,最常见的“实名制”这是最直观也最普遍的.............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早餐的丰富程度,堪比一场场地域文化的盛宴。说到早餐,那可不是千篇一律的豆浆配油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和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早餐桌上总少不了那一口暖烘烘的豆浆,或是香浓的豆腐脑,配上酥脆的油条,那叫一个熨帖。冬天的时候,热腾腾的粥,可能是小米粥、八宝粥,咕嘟咕嘟地冒.............
  • 回答
    (以下内容旨在探讨理论上的军事防御能力,不代表任何国家或组织的实际立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是复杂且不可预测的,任何形式的攻击都将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假设中国各地在凌晨同时遭遇大规模、多层次的联合打击,这无疑将是对中国国防体系的一次极端考验。能否成功防御,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
  • 回答
    这件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罗布泊区域进行大规模的集结、设置路标等行为,几乎可以肯定是违法的。咱们细说一下:1. 擅闯禁区/限制区域: 罗布泊地区,尤其是核心区域,许多地方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军事禁区、或者具有特殊生态或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相较于中文内部动辄“十里不同音”的方言现象,英语世界的“方言”——或者更准确地说,地域变体(regional variations)——给人的感觉是差异要小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到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得从“方言”这个词.............
  • 回答
    清末民国时期,广袤的中国大地,底层百姓的餐桌上,主食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气候、耕作条件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要说“主要粮食”,那绝非单一一种,而是多种谷物的组合,但总体而言,稻米和小麦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他杂粮则作为补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南方:稻米的天下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及.............
  • 回答
    2022年3月底,中国的防疫战场:改进与挑战并存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22年3月底。与2020年初那个充满未知与恐慌的疫情爆发期相比,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无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我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对病毒一无所知的“小白”。从最初的“全民战疫”到“精准防控”,再到如今面对奥密克戎变种的严峻.............
  • 回答
    一个汉语十级的华裔间谍即使在境外接受了多年的专业训练,在中国境内想要完全不被识破身份,尤其是在大数据和智能监控日益发达的今天,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他可能被识破的途径:一、大数据与智能监控的无形天罗地网这是当前中国最强大的识破手段。即使间谍的语言能力完美,大数据也可能成为他的“.............
  • 回答
    关于中国南方各地完成汉化的具体年代,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了漫长历史的过程,很难用一个明确的“完成”年份来界定,因为汉化是一个渐进的、多层面的文化渗透过程,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文化元素被汉化的速度和程度都有很大差异。与其说“完成”,不如理解为“主体汉化”或者“汉族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的阶段。要详细讲述.............
  • 回答
    要说咖啡进入中国确实不过百年,而且论起普及度和深入人心程度,也确实比不上茶。可这“咖啡色”一词,却像一颗不请自来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甚至扎进了各地的方言里。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挺有意思。你听着“咖啡色”这三个字,是不是也觉得挺顺口的?这跟咱们中国人说话的习惯有.............
  • 回答
    2018年4月27日晚上八点左右,在中国华北地区,确实有很多人观测到了他们所说的“不明飞行物”(UFO)。那天晚上,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描述着天空中出现的奇特景象。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广泛的目击区域: 不仅仅是某个小城市或者村庄,从河北、北京、天津,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观察到这样的倾向性。为什么国产漫画主角普遍是中国人,而日本漫画中则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角色担任主角,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就是中国,日本就是日本”这么浅显的逻辑。咱们一点点聊。一、 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这是最直接的出发点 国产漫画: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