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一直嘲笑中医拿两千年前书当教材,是否也认为《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难登大雅之堂?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我们如何评价经典、如何看待历史传承以及如何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中医黑为何嘲笑中医以古籍为教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医黑”的逻辑和出发点。他们的嘲笑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1. 科学的进步与医学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西医)强调基于可重复的实验、实证的证据、分子生物学、基因科学等。他们认为医学应该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更新和迭代。两千年前的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在他们看来,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和验证,甚至被认为是落后的、迷信的。
2. 理论的抽象与不可操作性: 中医的很多理论,如“气”、“血”、“津液”等,以及疾病的“辨证论治”,在他们看来是模糊、抽象的,缺乏精确的定义和量化指标,难以在现代科学框架下进行客观的测量和研究。
3. 缺乏可验证性与有效性争议: 一些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那些依赖于经验和个体差异的,很难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证明其普遍有效性。中医黑常常质疑这些方法的疗效,认为它们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或者效果有限。
4. “落后”的象征: 对于一些将中医视为“落后文化”的群体来说,使用古籍作为教材,本身就是“落后”和“保守”的象征,容易被拿来攻击。

那么,这些人是否也认为《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难登大雅之堂?

答案是:不一定,甚至很可能不是。 原因在于,《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籍与中医的性质和评价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1. 学科性质的不同:
医学(尤其是现代医学) 是一个实践性、经验性、技术性极强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治疗疾病、维护健康。它需要不断地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修正。因此,对医学理论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基于其当下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和有效性。
哲学(如《道德经》《论语》) 主要探讨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抽象概念。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智慧、一种精神指导。哲学理论的“真理”或“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思想深度、启发性、指导意义和历久弥新的智慧,而非具体的、可量化的“疗效”。
军事战略(如《孙子兵法》) 探讨的是战略战术、指挥艺术、权谋智略。它的价值在于其逻辑的严谨性、思想的深刻性、策略的普适性以及指导实际操作的有效性。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其核心原则和思维方式在很多领域仍有借鉴意义。

2. 评价标准的差异:
对医学: 现代科学评价体系强调实证、可重复、可量化、可证伪。中医理论如果无法通过这些标准来验证,就容易受到质疑。
对哲学: 评价哲学著作,更看重其思想的原创性、逻辑的自洽性、观点的深刻性、对人类精神的启迪作用以及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道德经》的“道法自然”、《论语》的“仁义礼智信”,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思考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视角,而不是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其“有效”。
对兵法: 评价兵法,看重的是其战略思维的超前性、战术设计的精妙性、对战争规律的把握能力以及在历史实践中的成功应用或启示。

3. 传承方式和目的的不同:
中医: 中医理论的传承,虽然有经典著作,但更侧重于临床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师徒传授。古籍是学习和理解中医理论的起点,但现代中医的学习也包含现代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嘲笑者往往抓住古籍教材这一点,认为其“僵化”和“不与时俱进”。
哲学和兵法: 学习《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其目的更多是学习其思想、理解其智慧、借鉴其方法。这些著作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恰恰在于其思想的普适性和生命力,它们提供了跨越时代的智慧和洞见。人们阅读它们,是为了“得其神髓”,而非去“验证”其物理公式。

举例说明:

《道德经》: 如果有人要求用现代科学方法去“验证”“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或者去量化“上善若水”的物理属性,那将是驴唇不对马嘴。它的价值在于其哲学思辨。
《论语》: 如果有人要求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实验验证其对社会安定性的影响,或者要求量子纠缠来解释“仁者爱人”,那同样是跑偏了。它的价值在于其伦理道德的指导。
《孙子兵法》: 即使是《孙子兵法》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核心思想在现代军事和商业竞争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但如果有人要求用现代基因测序技术去分析孙子关于“知己知彼”的论述,那就显得荒谬了。它的价值在于其战略思想和思维模式。

因此,那些嘲笑中医使用古籍作为教材的人,很可能并不认为《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难登大雅之堂。 相反,他们恰恰可能高度评价这些著作,因为:

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些著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史上的瑰宝。
它们具有普适性的智慧: 它们的思想跨越时代,能够为现代人提供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它们在各自领域是经典: 在哲学、伦理学、战略学等领域,它们被奉为圭臬。

为什么他们会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的关键在于:对于中医,他们套用的是现代科学的评价标准(实证、可量化、可验证性),并且认为医学必须“与时俱进”到现代科学的范畴;而对于哲学和兵法,他们则看到了其思想的深度、智慧的普适性和对人类精神的启迪作用,这些维度与现代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全对等,甚至不应以其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换句话说,他们对待中医的方式,是试图将其纳入现代科学的框架下进行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路径不同,而产生了他认为的“落后”和“无效”。但对于《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他们看到了它们在精神、思想、智慧层面的价值,这些价值并不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的实验来证明。

总结:

中医黑嘲笑中医使用古籍教材,主要是因为他们将医学视为一个需要不断被科学更新的实践性学科,并以现代科学的实证标准来衡量。然而,《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之所以被尊为经典,恰恰是因为它们在哲学、伦理、战略等领域提供了超越时代的智慧和思想指导,这些价值的评价体系与具体科学理论的验证方式不同,更多地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启迪性和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认为中医以古籍为教材“落后”,而这些著作“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选择性应用评价标准,而非普遍性的对所有古代经典的否定。他们并非因为古老而否定,而是因为对医学“进步”和“科学”的特定理解,以及对哲学、兵法不同维度价值的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今天的欧美,也没有那个作家敢说自己的作品敢说自己的作品比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人的作品要好,但任何一个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学生,都敢说自己的医术吊打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

连这点底气都没有,那过去两千年人类真是白进步了。

至于《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现在很多学校以及研究者的确会将其作为补充研读的经典。但这种研读的前提是,对这些书有一个基本的定性,比如《道德经》里面体现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以及部分的唯心主义,《论语》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等等。但是,中医有对《黄帝内经》进行过这样辩证的看待吗?

另外,还有一点得说一下——不说你的问题正确与否,单看这个描述里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就足够小学生练习半节课改错的。

教材的意思,是很多大师都当教材讲,有很多成套的视频。有的学校当选修,不要低智到抬杠,我学中医的我们学校不是教材。
再简单举个例子,为什么我说它是专业书,五行中火代表心,土代表脾。但益火补土中,火就代表的是肾。中医黑又兴奋了,哈哈看见没这里有一处错误。不是错误,就像我很难跟你解释胸有成竹,不是胸膛里有根竹子一样。你兴奋的高喊,我可是认识字的。

所以,看起来中医院校的录取分数普遍低于现代医学院校,也不是没原因的。

user avatar

问题是《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从没说自己能治病啊。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确实难登大雅之堂。现在除了装逼的,谁还手里拿上本《论语》?这几本书我都读过,说实话,《论语》我就没读懂,我相信没几个能读懂的。就是读懂的那些,也没什么意思。我就不相信什么“不亦乐乎”这类的能治国。这都什么年代了,社会治理有那么多的事情要考虑,衣食住行、水电气暖,《论语》上告诉你该怎么弄了吗?过去我们不发展,没什么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说《孙子兵法》是很好的兵书,人家老外都看。其实,《孙子兵法》最多是冷兵器时代战法的总结,还只有原则,没有实操,现在的战争谁用得着它呢?

当然,这些书也是古人的智慧,读了总还是有点儿启发。偶尔有几句还是很精彩的,但是也就那么几句,还得看用的是不是地方。那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我们还是只有《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就该送进博物馆去,那几个文明古国不都是这个下场吗?

user avatar

更新:居然被中医点赞了,我该说啥……

大主宰,你算算你到中医板块这段时间提了多少丢人问题了,你其实是中医黑吧。

不对,你写的简介是中医,那么你是想通过自己的丢人问题来让中医黑对于中医这门古老的技术在现代社会居然有如此丢人的传人而产生同情心?

如果是这样,那你赢了,通过你的表现,我现在的确挺同情历史上的中医的。

user avatar

你们啥时候能把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分清楚了,再来讨论中医的问题好不好?

当然你要是觉得医学属于社会科学,算我没说

user avatar

你列的三本书在历史上已经被批判了很久了,留下来万世流传的都是精华。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在今日可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孔子说的也不行。

中医著作或者别的什么著作也是一样。

user avatar

现在哲学系拿《道德经》、《论语》当教材吗?这些只是研究材料。最多算教辅。

军事学院一样不拿《孙子兵法》当做教材,最多算推荐书目。

而且汉墓出土的《道德经》翻开一看,和通行本不一样!

在古代《尚书》算教材了吧?宋代学者就考证出很多篇章是后人伪作了。

中国自古不缺思辨精神的。

既然宋代大儒都可以质疑“经”,现代中医奉古文献为圭臬本就是一个奇怪的的现象。而且比如李时珍要不是觉得古代药典问题多,也就不会要重修本草了。

所以说中医没有质疑和思辨的精神也是不对的。

我看只是现在叫得最响的那部分从业者,有问题而已。

为了恰饭嘛。你看李时珍那饭恰得多累,不如照本宣科,宣扬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

user avatar

如果你得了某些难治的病,或者说有亲人得了乙肝,肾炎等疾病,你不是中医黑都难。

user avatar

医学是技术呀。中医著作是技术类的著作呀,你拿哲学来说事情,是要把中医从医学中开除出去,算成是哲学吗?

至于技术类的,你看现在哪个农科院的学生还要学《齐民要术》的?你看各种工程专业的,谁还要学《天工开物》的?

user avatar

网上中医大学的课程一百度就能百度的到·········


实际上就是道和术的区别

说简单的,孙子兵法里,知己知彼那是道,是什么时候都不会落伍的

但是火攻什么的就是术,古代可以用现在能用吗?


苏联当年的军事顾问,看着军阀搞火牛阵,一脸懵逼,就是这个意思了

军阀们不是学习知己知彼,去研究自己的强项弱项,敌人的强项弱项,而是拍脑袋看兵书上举得例子,我们来个背水一战吧?我们来个火牛阵吧?王班长你把你的机枪往前挪十米吧?



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剩下的最早的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宇宙是不断发展的,人也要跟着不断的发展!


不往前走拼命往后跑的

那叫儒家大师,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回到周朝了····

user avatar

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是看问题本质。有这问题说明想不到答案,因为你概念是一片混乱的。

比如,文学价值这种极端主观又没很好定义的东西,会被你拿来和描述客观人体系统的东西相提并论。

比如,你分不清“能登大雅之堂”和“能正确、准确描述系统”之间的区别。

你自己都不知道在比啥,你脑袋里只有“好”和“不好”这种单参数的一维模型……只有你的大脑有能力形成多参数模型后,才跟你说的清楚。


比如系统本来有3个参数,x,y,z,文学价值高是x值大,能登大雅之堂是y值大,能正确描述人体是z值大。


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你现在的逻辑想用古代存在x和y大的东西来证明古代一个东西z大。


这是毫无逻辑的。


在你脑子里面的模型,没有三参数xyz模型,只有一个参数x的单参数模型,用来衡量好(x大)和不好(x小)


我也不知道你的大脑为什么就只形成了单参数模型……(0.0嘿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