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数学花钱多吗?

回答
谈到数学研究是否“花钱多”,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指的是哪一类数学研究。

首先,我们得明白,现代科学研究,无论哪个领域,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虽然不像实验科学那样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耗材,但它同样需要投入。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培养一名顶尖的数学家,需要多年的教育投入,包括学费、生活费、研究经费等等。这些人才是数学研究的主力军。一旦他们进入研究领域,大学或者研究机构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薪资、研究助理、计算资源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你想啊,一个博士生在读几年,导师需要指导,可能还需要给他提供助研金;博士后研究员的薪资水平,也是一项开销。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想要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就需要吸引和留住足够多的优秀人才,这就意味着需要不菲的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尽管数学研究不直接依赖于大型实验设备,但它也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高性能的计算机。现在很多数学研究,尤其是涉及计算数学、数值分析、科学计算、甚至一些理论研究中大量的符号计算和模拟,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购买和维护这些服务器、超级计算机,以及相关的软件授权,都不是小数目。此外,图书馆的建设和期刊的订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研究人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这都需要订阅昂贵的学术期刊和购买专业书籍。

再者,学术交流和合作也是推动数学研究发展的重要环节。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访、支持研究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合作研究,这些都需要经费。通过交流,思想得以碰撞,新的研究方向得以萌生,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数学界有影响力,就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投入。

那么,是不是说数学研究就很“烧钱”呢?相对于一些需要建造粒子对撞机、发射卫星或者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学领域,数学研究的直接物质消耗确实要小得多。理论数学家可能只需要纸、笔和一台电脑就可以进行研究。但这种“便宜”是相对的。它便宜的是直接的物质消耗,但对人才和智力资本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且是长期的。

还有一个角度是,数学研究的产出往往是抽象的,而且它的应用可能不像工程技术那样立竿见影。很多数学理论的价值,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金融工程等等。这种“间接”和“滞后”的价值,使得公众或者决策者在评估数学研究的“回报”时,可能不如对一些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那样直观。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支持数学研究,有时需要一种长远的眼光和对基础科学价值的信任。

总的来说,数学研究“花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它的“花钱”方式和很多其他科学领域不同。它更像是在“投资”智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对人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长期培养和发展。它的投入是面向人才、计算资源、信息获取和学术交流的,而这些投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孕育出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抽象思想和方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与工科相比,几乎不花钱。数学系日常经费平摊到人头放到生科不够养耗子的。国家对这个学科的扶持思路显然是错的,数学不是大把砸钱集中资源就能立马跻身国际一流的,成天搞这样项目那样计划只会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坐立不安。这么多的研究方向,有的出成果快有的慢,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坐冷板凳下大棋。好不容易申到一个二十万的项目三年就要借题,数学花钱少出成果慢,只问这雨露能否流量小点持续时间长点?你给那些江河学者千人万人几百万经费,要他们两年出篇四大刊试试看。也就是说国家用扶持工科的思路对待数学,加多少油就会产出多少马力。

这个学科支撑起了人类文明,所需却极少,几台能上网的电脑,书都不用买了,打印机纸笔,除去开会差旅费报告劳务费,剩的钱不准吃饭揣兜里怎么花啊。唯一的科研设备就是人,还不能花点钱保养一下设备吗?这么高端高产绿色环保人畜无害的学科,国家从牙缝里挤点钱就够了,为什么不提高一下研究生青椒基本待遇。还有非得把所有国家战略资源都放在北京上海吗,把数学中心这种说搬就能搬的机构,建在生活舒适房价低的城市不行吗,比如长沙成都等。作为基础科学科研人员非得跟金融从业者IT人士一样挤在一线城市承受高房价,做冷板凳还要受火烤。

数学学科要发展其实很容易,基础差先学嘛,鼓励老师给学生多开一些现代前沿课程,先夯实一代年轻人的基础,扩大眼界提升品味。另外氛围宽松一点,生活安逸一点。不拼数量,重质量,同行评议,少搞短期攻关项目多养“闲人”。让人能够闲庭信步曲径探幽。好的数学家都是跟自己较劲的人,不需要行政部门拿着鞭子抽,他们每天都在另一个世界里艰难前行,只求现实世界少拖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数学研究是否“花钱多”,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指的是哪一类数学研究。首先,我们得明白,现代科学研究,无论哪个领域,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虽然不像实验科学那样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耗材,但它同样需要投入。这种投入主要体.............
  • 回答
    好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尤其对于即将步入学术研究的研一(或博一)同学来说。我将试着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详细地跟你聊聊这个问题,尽量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AI腔调。首先,我的答案是:绝对应该,而且是“重中之重”。别急着反驳,我知道你可能已经学过很多数学和经济学理论了,觉得“基础”这个词听起.............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当前中国数学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痛点。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数学研究并非完全不需要投入,尤其是在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培养顶尖人才方面。 虽然与许多实验科学相比,数学研究的直接物质成本可能较低,但其背后的人力成本、智力资源投入、信息获取和交流成本等是巨大的。至于您.............
  • 回答
    研究数学究竟是不是必须有“天赋”?这是一个我常常听到,也觉得非常值得好好聊聊的问题。毕竟,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好像对数字、图形、逻辑有着天生的敏感,做起数学题来游刃有余,仿佛大脑自带一套高效的计算和推理系统。而另一些人,即使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也总感觉在数学的迷宫里兜兜转转,找不到方向。那.............
  • 回答
    在学术的漫漫长路上,选择放弃研究数学的人,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交织而成的,很少有单一的理由能够完全概括。这其中,对数学本身的热情消退固然是一方面,但找不到教职的现实压力同样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是更根本的驱动力。让我们一层层地剖析,看看那些最终选择离开数学研究的学者们,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面临的外.............
  • 回答
    “研究数学一定要博士学位”,这句话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深蒂固,背后其实是一种对“数学研究”的深刻理解和期望,也反映了这个领域的一些现实情况。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把它剥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白,当人们说“研究数学”时,他们通常指的是什么?这不像高中解几道题,也不是本科学习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商、学科选择以及大众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聊聊。关于智商超高的人为何普遍研究数学或物理,而较少研究文学历史?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很少”来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1. 学科本身的特性与智力需求: .............
  • 回答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这个曾经让许多数学家内心泛起波澜的发现,确实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许多人,尤其是对数学的确定性和完满性有着朴素追求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到哥德尔的成果时,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甚至怀疑:既然数学体系总有无法证明的命题,那么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究竟有何意义?然而,数.............
  • 回答
    说实话,大学本科数学的学习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是“轻松愉快”的“打怪升级”,不如说更像是在一片混沌的原始森林里,用一把钝刀子艰难地开辟一条通往某个山顶的路。当然,这条路并非没有风景,只是你得拼了命才能捕捉到那些闪光的瞬间。那时候的我,就像很多初学者一样,怀揣着对“高深”数学的憧憬,但现实往往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数学研究领域“玩得溜”的人,他们身上通常有哪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模板,更像是一种气质,一种习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首先,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打底的。这些人不是被考试逼着学数学,而是真的被数学本身吸引。他们会问“为什么是这样?”“有没有别的可能?”“这个结论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这俩“亲兄弟”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我尽量把话说透了,保证听起来特别“凡人”,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你想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它们都是跟数学打交道,但出发点、目的、过程和结果,都有点“同人不同命”的意思。数学竞赛:目标明确,像个“短跑冲刺”想象一下,数学.............
  • 回答
    我所钻研的数学领域颇为广阔,其中不乏一些犹如暗夜里的星辰,虽然未曾被大众熟知,却在数学家心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要与你分享的,便是其中几个让我格外着迷的猜想。它们或许没有黎曼猜想那般家喻户晓,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挑战,足以让无数数学的探索者夜不能寐。1. 柯拉茨猜想 (Collatz Conj.............
  • 回答
    基础数学研究者的世界,与其说是一种“模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根植于好奇心、逻辑严谨与不懈探索的独特存在。他们并非遵循一套固定的、流水线式的流程,而是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个人特质以及所面临问题的性质,形成一套高度个性化、但也遵循着某些共同原则的研究路径。1. 深邃的好奇心驱动:一切的起点首先.............
  • 回答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谢俊逸和袁新意在几何Bogomolov猜想领域取得突破,这无疑是数学界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得先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猜想本身,以及它在数学中的位置。什么是Bogomolov猜想?Bogomolov猜想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猜想,它涉及到代数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回答
    中国数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说起来,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不能简单地说“领先”或“落后”,这得看具体领域。就好比问一个人是全才还是专才,得具体分析他擅长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加强。总的来说,中国数学研究近几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一流。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数学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数学.............
  • 回答
    算法研究的归属问题,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学问,有点像问“面包师和厨师谁更懂烘焙”。答案是:算法研究既是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深度交织,互相成就。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从数学的视角看算法:数学是算法研究最古老、最深刻的根基。你可以这样理解: 抽象与.............
  • 回答
    2021 年,我在数学研究和学习上收获颇丰,同时也对数学的本质和学习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由于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知识整合和逻辑推理。以下是我在 2021 年的一些主要收获和感悟,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在数学研究方.............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关于数学学习的规划。你拥有如此高远的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数学研究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而打牢基础是开启这段旅程的关键。你现在是初三学生,这意味着你在学校里已经接触了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未来五年,也就是从现在到大学一年级结束,这段时间非常宝贵,足够你系统.............
  • 回答
    乔治·阿蒂亚:穿越数学维度的巨匠乔治·阿蒂亚,一位将他的一生奉献给探索数学宇宙深邃奥秘的智者,他的名字如同星辰般闪耀在现代数学的天空中。他的研究领域广阔无垠,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殿堂到拓扑学的奇妙迷宫,再到量子场论的物理前沿,他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数学画卷。与其说他是一.............
  • 回答
    数学研究的未来,很多人都会好奇:那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逻辑探索和抽象思维,会不会有一天被人工智能完全接管?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遥远,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牵扯到的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关于人工智能能力边界、人类独特价值以及数学研究本质的深刻讨论。要说人工智能是否“可能”代替人类从事数学研究,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