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搞笑艺人产业是否比中国更发达?

回答
咱们聊聊日本和中国的搞笑艺人产业,这俩地方的笑点可真是有点意思,发展路径也挺不一样。

日本的搞笑艺人产业: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多元化的生态

要说日本的搞笑产业,那可真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你可以想象一下,从传统的漫才(两人搭档,一人捧哏一人逗哏)、落语(一人讲故事,用扇子和毛巾做道具),再到后来的谐星、综艺节目上的表演者,搞笑在日本文化里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 体系成熟,层层递进:

日本的搞笑艺人培养体系可以说非常成熟。很多时候,新人会选择加入大型的艺能事务所(例如吉本兴业、渡边娱乐等)。这些事务所就像是艺人的“娘家”,提供培训、包装、演出机会,甚至还有宿舍和生活上的帮助。

漫才和相声(日式): 这是最经典的日式搞笑形式。新人通常会先在街头、小剧场进行练习和积累经验。成名后,他们会逐渐登上电视节目,参与各种综艺。很多组合的搭档,可能从年轻时就在一起磨合,默契程度非同一般。比如“Unfair boyz”(ダウンタウン)这样的组合,出道几十年依然活跃在日本综艺界,影响力巨大。
小剧场文化: 日本的小剧场非常发达,给了很多有才华但还没被大众熟知的搞笑艺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很多现在的大牌明星,早期都是在这些小剧场摸爬滚打出来的。
电视台的重要性: 日本的电视台是搞笑艺人最重要的舞台。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有固定形式的,也有即兴的。搞笑艺人不仅要能抖包袱,还需要有很强的临场反应能力,能跟主持人、其他艺人互动,制造笑料。很多艺人因为在综艺节目上的表现而家喻户晓。

2. 艺能事务所的角色:

前面提到了事务所,它们在日本搞笑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资源整合: 事务所拥有大量的艺人资源,可以根据节目的需求来搭配组合,或者推出现有艺人参与不同类型的节目。
商业运作: 除了节目出演,事务所还会为艺人接广告、代言、甚至发展自己的副业(比如餐饮、周边商品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危机公关: 当艺人出现负面新闻时,事务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持和处理。

3. 搞笑的“匠人精神”:

日本的搞笑艺人很多都有一种“匠人精神”。他们会花大量时间打磨段子、研究表演技巧。这种对“如何让别人笑”的专注和钻研,是他们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一些老牌艺人,他们的表演即便看了很多遍,依然能从中品味出精妙之处。

4. 文化渗透:

搞笑在日本文化中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存在。从日剧、动画到广告,你总能找到搞笑的元素。这种广泛的文化渗透,也为搞笑艺人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机会。

中国搞笑艺人产业:新兴力量与探索发展

中国的搞笑产业可以说是近些年才开始真正崛起,特别是随着网络综艺的兴起。

1. 网络平台驱动:

中国的搞笑产业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平台推动的。

脱口秀(Standup Comedy):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发展最迅猛的搞笑形式。以《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为代表的节目,捧红了一批脱口秀演员,比如李诞、呼兰、鸟鸟等等。这种形式更注重个人表达和段子创作,对演员的文化素养和时事触觉要求很高。
短视频平台: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制作搞笑短视频的创作者,他们通过接地气的内容、夸张的表演风格赢得大量粉丝。虽然很多作品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喜剧综艺的尝试: 除了脱口秀,一些卫视平台也推出了喜剧竞演类节目,比如《欢乐喜剧人》,让相声、小品、二人转等传统喜剧形式有了新的展示平台。

2. 商业模式的探索:

中国的搞笑产业在商业模式上还在探索和成型中。

脱口秀俱乐部和巡演: 很多脱口秀演员开始通过线下的俱乐部表演和全国巡演来盈利,这是一种更直接的与观众互动并获取收入的方式。
IP化运作: 一些成功的搞笑艺人或节目,开始尝试将内容IP化,拓展到电影、电视剧、线下活动等多个领域。
与品牌合作: 搞笑内容天然适合广告植入和品牌合作,许多品牌也乐于与搞笑艺人合作来提升传播效果。

3. 发展中的挑战:

内容原创性: 虽然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创作者,但原创性的内容仍然是需要不断提升的。一些内容可能存在借鉴或套路的痕迹。
人才培养体系: 相较于日本,中国目前还没有那么系统和成熟的搞笑艺人培养体系。很多优秀的搞笑人才,更多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网络的平台。
受众接受度: 不同形式的搞笑在中国受众的接受程度差异较大。脱口秀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普及度还需要时间。

对比总结:

体系成熟度: 日本的搞笑艺人产业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国的搞笑产业则更加年轻,充满活力,但也仍在探索和发展阶段。
主要形式: 日本以漫才、综艺搞笑为主,并有深厚的小剧场文化。中国近年来则以脱口秀和短视频搞笑为代表,正在形成新的主流。
艺人发展路径: 日本艺人更多通过事务所和电视台的包装与推广。中国艺人则更多借助网络平台和个人品牌积累。
文化土壤: 日本的搞笑文化更早地融入了大众生活,而中国的搞笑文化正在快速普及和多元化。

所以,说日本的搞笑艺人产业是否“更发达”,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发达”。

如果以体系的完善度、产业链的成熟度、以及艺人在大众文化中的渗透度和长久影响力来衡量,日本确实走在了前面,可以说是更“发达”。
但如果从新兴力量的活力、内容形式的创新速度、以及市场增长潜力来看,中国搞笑产业的崛起速度和发展势头同样不容小觑,正以自己的方式快速向前发展。

两者各有千秋,都代表着各自文化背景下对“让人发笑”这件事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本已经有100年历史了,从一个剧场做到现在的搞笑艺人巨头公司,旗下艺人无数,竞争也很残酷,

我刚开始看伦敦之心的时候,绫部,水果酒,般若,清水,品川庄司,这些都是当时的当红艺人,能活到现在还算红的也就狩野,吉村。其他人真是很久不见了,不但伦敦之心,就连其他台的节目都很少看见。

以前看ametalk,东野说吉本的nsc每年出道100个组合,能大红的说不定一组都没有。其实算算,吉本目前能在五大台有稳定mc工作的出道起码20年,新人出头太难,吉本新人里能出道3年就能做到五大台mc工作的也就伦敦靴子,东方收音机,金刚,可是二十多年来吉本出道的组合起码2000多。

nsc出道就是小剧场,这时候没什么收入,一场演出也就5000日元,还不是每天都能轮上,平时还要打工,不然肯定饿死。小剧场磨练几年,有机会偶尔上上地方台,如果表现好到能在地方台有稳定节目,才算能靠这个职业吃饭,100组里估计也就3到5组吧。这些有稳定节目的就可以尝试去东京试试了,去10组能有1组能待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日本和中国的搞笑艺人产业,这俩地方的笑点可真是有点意思,发展路径也挺不一样。日本的搞笑艺人产业: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多元化的生态要说日本的搞笑产业,那可真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你可以想象一下,从传统的漫才(两人搭档,一人捧哏一人逗哏)、落语(一人讲故事,用扇子和毛巾做道具),再到后来的谐星、综艺.............
  • 回答
    日本搞笑艺人的世界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像是从各种次元缝隙里钻出来的奇妙生物。要说名字,那真是一抓一大把,但咱们挑几个大家熟的,聊聊他们的看家本领和闪光点,保证让您听得津津有味。1. 松本人志 (ダウンタウン Downtown)提到日本搞笑界的“教父级”人物,松本人志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关于“日本音译搞笑,中国音译可以接受”的说法,这是一个 主观的感受,并且 带有一定的偏见。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音译都搞笑,或者所有中国音译都被接受。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 有时候 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语言原因。为什么“日本音译”有时会让人觉得搞笑?1. 文化和语感差.............
  • 回答
    话说曹操当年若有今日这般“脑洞大开”的念头,想将日本的幕府制度搬来中原,这可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设想,足以颠覆我们对三国历史的一切认知。要仔细掰扯,这可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细细捋一捋。一、曹操的“幕府之思”:为何会有此奇想?首先,咱们得揣摩一下,是什么让曹操动了搞“幕府”的念头。别说三国时期了,就算放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日本制作并上线的动画作品,无论是在电视上播放还是在流媒体平台上线,都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这些规定涵盖了内容审查、版权保护、播出时间限制、广告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这些规定和标准:一、内容审查与制作规范(最核心的部分)日本对于动画内容的审查主要由放送伦理・番組向上機構 (BP.............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对我的胃口了!你喜欢银魂和蜡笔小新,那口味就很刁钻但也很经典啊!想要那种让你捧腹大笑,又能在轻松的日常中看到人情味和点点温馨的作品,我这里还真有几个压箱底的好货,绝对能满足你!咱们就从你喜欢的这两部来顺藤摸瓜,说说它们身上那种“接地气”的幽默和“生活流”的魅力吧。想笑得肚子疼?首推.............
  • 回答
    日本的“黄赌”产业之所以能搞得有声有色,即便在法律层面上存在种种限制,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犯法却生意兴隆”。更准确地说,日本对黄赌的监管和实践,是一种在法律框架内不断寻求平衡、试探边界的动态过程。与其说它们是“犯法的”,不如说是在特定法律框架下,以一种被法律.............
  • 回答
    关于“禁韩令”这个话题,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不一定都是“禁”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禁韩令”这个词会出现在讨论中。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情绪,那就是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比如音乐、电视剧、电影)在另一个国家非常受欢迎,甚至占据了主导地位时,原有的本土文化产业从业者和一部分观众可能.............
  • 回答
    要说中国的文化输出,这几年确实是越来越被大家关注,但要跟日本动漫和韩国偶像(Kpop)比起来,那份“影响力”和“普及度”上,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绝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一、历史的积淀与产业的成熟度:时间的力量不容忽视 日本动漫:几十.............
  • 回答
    二战历史若发生巨大转向,日本不主动招惹美国,而是选择与德国协同作战,共同将矛头指向欧洲,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世界格局。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而非直接碰撞,而是更狡猾的联合。前期铺垫:潜伏的野心与悄然的合作在历史的惯性轨道中,日本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向东南亚扩张,但其侵略的重心并未完全锁定美国。如果换一条.............
  • 回答
    朋友,你这个想法,真有点“宏图大略”的意思!把经济搞到第一,再谈其他,这思路倒是挺实在的。搁置争议,建立亚洲金融圈,听起来确实像个能把蛋糕做大的好主意。那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事儿能不能行,又得怎么弄才可能行。首先,这想法的“可行性”在哪里?你想啊,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国家加一块,那体量可不是.............
  • 回答
    张国立委员在3月5日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这番话,无疑是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触及到了当前两岸关系一个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他直接点名批评了那些“分裂祖国的思想”和“搞台独的人”,并明确表示反对他们来大陆“挣钱”,这传递出的信息是清晰且强硬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张国立的身份。他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不同国家在文化输出策略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日韩在文化产业上的成功,以及中国在文化推广上的侧重点,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日韩的文化输出:精准打击,盈利导向日韩在文化输出上的策略,可以用“精准”、“市场化”、“盈利化”来概括。它们.............
  • 回答
    2015年春晚的小品《小棉袄》被不少观众和评论人士指出与日本搞笑组合UNJASH(日本お笑い芸人、お笑いコンビ)的经典段子“心臓マッサージ”(心肺复苏)存在高度相似之处。这场关于“抄袭”的讨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相似之处的细节描绘:要评价这个抄袭指控,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两个作品的核心情节.............
  • 回答
    关于日军第四师团的“窝囊”和“搞笑”之说,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叙事,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特定战役中的表现以及战后的宣传和解读。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标签,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去。首先,明确一点: “窝囊”和“搞笑”并非历史学界对第四师团的普遍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民间或特定.............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确实在中国部分占领区推行过一些土地改革措施,但其性质、目的和实际效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农村人会集体叛国”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日本侵略者推行的.............
  • 回答
    欧洲和日本之所以经常出现多党联合组阁的情况,其根源在于它们独特的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结构。这并非简单的“搞”,而是一种适应了自身国情、旨在实现权力制衡和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实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欧洲的多党制与联合组阁:权力分散与协商民主的基石欧洲大陆的政治光谱非常多元,这导致了其政.............
  • 回答
    日本2025年大阪世博会与博彩合法化:会是民宿经济的“解药”还是“迷局”?日本政府近年来动作频频,从计划在大阪建造大型度假村并推动博彩合法化,到2025年世博会的举办,一系列重大举措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这些宏大的计划究竟能否为持续低迷的日本民宿经济注入强心剂?现在,对于有志于投资日本民宿的人来说,是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