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家马与普氏野马、欧亚野猪与日本野猪染色体对数不同,却没有生殖隔离?

回答
家马和普氏野马,欧亚野猪和日本野猪,这几对动物的染色体数量的确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生物学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染色体数量差异与生殖隔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家养驯化过程可能扮演的角色。

首先,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物种的染色体对数:

家马 ( Equus caballus ): 染色体对数为 32 对 (2n = 64)。
普氏野马 (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 染色体对数为 33 对 (2n = 66)。

欧亚野猪 ( Sus scrofa ): 染色体对数为 19 对 (2n = 38)。
日本野猪 ( Sus scrofa leucomystax ):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传统的分类上,日本野猪被认为是欧亚野猪的一个亚种。然而,在染色体研究中,日本野猪(和东亚其他地区的野猪)的染色体数量与欧洲野猪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欧洲野猪通常是 2n = 38,而东亚(包括日本)的野猪通常是 2n = 40。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某个染色体(通常认为是第15号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融合。

为什么会有染色体数量的差异?

染色体数量的改变,通常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比如:

1. 染色体融合 (Fusion): 两个或多个染色体末端结合成一个较大的染色体。这会减少染色体的总数。普氏野马和家马之间,以及部分东亚野猪和欧洲野猪之间的差异,就可能与此类事件有关。例如,如果家马的某个染色体是由两条普氏野马的染色体融合而成,那么家马的染色体数量就会比普氏野马少。
2. 染色体分裂 (Fission): 一个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分裂成两个。这会增加染色体的总数。

染色体数量差异为何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标志,它意味着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不能成功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的机制是多样的,不仅仅是染色体数量的差异。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解释了为何在这些例子中,染色体数量的不同并未造成生殖隔离:

1. 染色体数量的差异是“微小”的,且结构上是兼容的:
马类: 家马 (64) 和普氏野马 (66) 之间,只有两条染色体的数量差异。这个差异可以解释为,在某种进化事件中,一个“原始”染色体(在普氏野马中可能存在的)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了分裂,产生了两个较小的染色体,或者反过来,两条染色体发生了融合。然而,重要的是,这些染色体在结构上仍然非常相似,彼此之间能够有效地配对,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配子(精子和卵子)。
猪类: 东亚野猪 (40) 和欧洲野猪 (38) 之间的差异(2条染色体),通常被认为是由第15号染色体在东亚野猪系谱中发生融合造成的。这意味着,东亚野猪的第15号染色体与欧洲野猪的两条“原始”染色体,在结构上存在高度同源性。在杂交时,尽管染色体数量不完全匹配,但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区域仍然能够进行正确的联会(配对)。

2. 减数分裂的“容错性”和“补偿机制”:
在杂交产生的个体(杂合子)中,减数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染色体的准确配对和分离。当染色体数量略有差异时,减数分裂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然而,生物体进化出了多种机制来“容忍”这种差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染色体数量异数的形成: 即使数量不匹配,染色体也可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异数”配子,即含有多一条或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但如果这些异数配子仍然能够参与受精,并且由此产生的合子在发育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和“补偿能力”,那么繁殖就可以继续。
染色体结构相似性: 只要染色体在长度、着丝点位置以及基因的排列顺序上足够相似,同源染色体就能成功联会。即便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差错”(例如,形成四价体而不是二价体),如果这些差错不会导致大量关键基因的丢失或失调,后代仍然可能是可育的。

3. 家养驯化过程可能强化了这种“兼容性”:
选择压力: 家养动物的驯化过程,是一个由人类主导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成功繁殖、性状优良的个体被优先选择下来。如果家马和普氏野马,或者不同亚种的野猪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并且在早期驯化过程中,能够成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那么这些“容忍”了染色体数量差异的杂合子,很可能被人类观察到并继续保留。这种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就选择了能够维持生殖能力的基因型。
基因流动的增加: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将不同地域的种群进行混合,增加了基因的流动。这种人为促进的基因混合,也可能“逆转”或“减缓”了自然选择下可能出现的生殖隔离进程。

4. 生殖隔离是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物种形成是一个漫长的 evolutionary journey。生殖隔离的形成通常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以及基因和染色体层面的不兼容。
染色体数量的差异,如果只是初期阶段,可能只引起繁殖率的轻微下降或后代可育性的小幅减弱,但尚未达到完全阻断基因交流的程度。
在马和猪的这些例子中,可能存在的是“部分生殖隔离”或者“杂交不育度低”。这意味着它们并非完全没有生殖隔离,只是隔离的程度非常轻微,以至于在自然状态下,或者在人工干预(如家养)下,它们仍然能够有效地交流基因。

5. 基因本身的同源性是根本:
最终,生殖隔离的根源在于基因层面。即便染色体数量不同,只要构成这些染色体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并且基因的整体功能、调控网络仍然保持相对的协调,那么个体之间就能成功地配对、转录、翻译,并最终产生正常功能的后代。家马和普氏野马、欧亚野猪和日本野猪的案例,都表明了它们基因层面上的高度同源性,是它们能够克服染色体数量差异的关键。

总结来说:

家马与普氏野马、欧亚野猪与日本野猪之所以染色体对数不同却无生殖隔离,是因为:

染色体数量差异的“程度”相对较小,且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能够有效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
生物体存在一定的“容错性”和“补偿机制”,允许形成数量不匹配但仍然可育的配子。
家养驯化过程可能通过选择压力和增加基因流动,无意中强化了这种“兼容性”。
生殖隔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物种可能处于生殖隔离形成初期的阶段,隔离程度很低。
基因层面的高度相似性,是它们克服染色体数量差异、维持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

这些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染色体数量差异与生殖隔离之间并非简单的“一比一”的对应关系,生物进化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简单的计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球生物是很凑合的。有一部分物种本来雌雄染色体数就不一样[1],奇数条染色体繁殖得挺好的。不过,题目里的状况是,所谓两个物种的基因组十分相似,染色体数的差异很可能来自其中一个的染色体易位,例如罗伯逊易位: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发生着丝粒融合而形成一条新的衍生染色体,减少染色体数量。

罗伯逊易位是人身上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出现率约千分之一,最常发生在第13和14、14和21、14和15号染色体之间,大多会造成体细胞只有45条染色体,但所有遗传物质都在,表现完全正常;偶尔则导致染色体的构造不平衡、较多遗传物质缺失或冗余,造成唐氏综合征、巴陶氏综合征等遗传病。
罗伯逊易位的人的后代要么是正常的,要么继承一个缺失/超长的染色体而导致疾病。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他们。
偶尔,具有同样罗伯逊易位的父母会产生纯合后代,这就出现了有44条染色体的正常人。
可以想象,当这些人的群体发展壮大,人类就会有44条染色体和46条染色体两个亚种,而二者杂交的45条染色体的后代是可育的,就像题目里那些动物一样。


近年的研究显示,普氏野马大约是5500年前从哈萨克古人养的马群里脱走到野外的,而不是未被人类驯化过的古代野马的产物。你可以理解为,它们是一群没因为罗伯逊易位而减少染色体的家马,它们和家马的杂交产物只是看起来多/少了一条染色体[2]


猪的情况那就明显了,因为野猪还蛮多的。

欧洲野猪有罗伯逊易位导致的36、37、38条染色体的健康个体[3],而且人类早已知道野猪的1A染色体与家猪15和17号染色体同源[4](1976年的论文哦)。人们也做过实验[5],证明36条染色体的野猪和38条染色体的家猪的杂交产物有38条染色体的情况也有37条染色体的情况。

参考

  1. ^ 例如蝗虫,雌性为24条染色体,雄性为23条染色体。直翅目大多如此。哺乳类里也有鼹鼠Ellobius lutescens没有Y染色体,雄性比雌性少一条染色体。
  2. ^ 不过,1945年人类在动物园豢养的20头普氏野马只有10头有繁殖能力,其近亲交配极度严重,现在也没有缓过来的趋势。
  3. ^ http://www.ighz.edu.pl/uploaded/FSiBundleContentBlockBundleEntityTranslatableBlockTranslatableFilesElement/filePath/142/strona57-62.pdf
  4.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0128086
  5. ^ http://www.scielo.br/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1516-8913201100020001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家马和普氏野马,欧亚野猪和日本野猪,这几对动物的染色体数量的确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生物学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染色体数量差异与生殖隔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家养驯化过程可能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物种的染色体对数: 家马 ( Equ.............
  • 回答
    这个问题,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很多人一看马尔福家那财力,觉得给德拉科弄把火弩箭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火弩箭可不是件寻常的飞天扫帚。它不仅仅是贵,更是稀缺。想买火弩箭,不是拿着金加隆就能直接到商店门口提货.............
  • 回答
    马云不去打造搜索引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战略选择、市场格局,也有自身能力边界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市场格局已定,竞争壁垒极高: 谷歌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马云考虑进入搜索引擎领域(大致在淘宝、支付宝崛起的2000年代中期)时,谷歌已经是全球毋庸置疑的搜索引擎霸主。谷.............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在众多中国商业巨头中,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确实是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和热议的一位。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王思聪的“人设”与传统富二代的差异化: 反叛与不羁的性格: 相较.............
  • 回答
    对于马云缺席乌镇大会会后饭局这件事,坊间一直有各种猜测和讨论。不过,要“详细”地讲述原因并去除AI痕迹,这本身就有点挑战性,因为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我们可以结合公开信息、过往的观察以及对马云和阿里当时情况的理解,来梳理一下可能的脉络,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要知道乌镇大会,尤其.............
  • 回答
    马派报菜名里之所以会有“炉猪”,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颇有意思的历史渊源和美食演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明白“马派”指的是什么。在咱们中国饮食文化里,“派”这个字往往代表着一种风格、一种流派,比如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而“马派”通常是指以某个姓氏为代表的某个家族或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喜欢马丽和沈腾的观众们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桩“心事”。当年,他们俩在开心麻花舞台上,以及后来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简直是国民级的爆款,贡献了无数笑点和金句。可现在呢,感觉他俩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机会确实少了许多,尤其是主演电影和更多的小品,让不少粉丝感到意犹未尽。要说为什么马丽和沈.............
  • 回答
    马云和一些资本家敢于明目张胆宣扬“996”,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社会认知以及制度环境的交织。与其说他们是“敢”,不如说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存在的,并且能够承受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历史与环境的催化:中国互联网野.............
  • 回答
    马云在日本的这番言论,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考量,而他本人作为中国科技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发言往往承载着更深层次的信号。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他为何会在日本,以这样的方式来呼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马云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特别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拿马丽和贾玲来比较,毕竟她们都是在开心麻花崭露头角,都是从舞台剧走出来的喜剧演员,而且年龄相仿,走的也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喜剧路线。但如果要说发展,确实感觉贾玲近些年势头更猛一些,尤其是在导演和电影这块。抛开那些“谁更红”的表面文章,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 回答
    关于“马云指挥中国顶级的中国爱乐乐团”这一说法,我想先向您澄清一下。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马云先生并没有被公开报道过指挥中国顶级的中国爱乐乐团。马云先生以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领导阿里巴巴集团而闻名于世,他在商业、科技和教育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指挥一个专业交响乐团,尤其是像中国爱乐乐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读者和评论者对一位知名作家创作边界的关注。马伯庸不公开谈论“国家的问题”,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解读,远不止简单的“避而不谈”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马伯庸是一位以历史、科幻、悬疑题材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对唐代长安城的细致描摹,还是《三.............
  • 回答
    马云对于家庭陪伴和996工作模式的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反映出创业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考和选择。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一、马云早期对“家庭陪伴”的强调:理念的萌芽与价值输出一开始,特别是阿里巴巴创业早期,大家都是拼命往前冲,但马云作为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他确实也常常挂在.............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关于马云公开称996为“福报”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明知故犯”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理解当时的企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马云本人的价值观和他的商业帝国对社会的影响力。一、 时代背景与企业文化:野蛮生长与“奋斗者”精神首先,我们必须回到996工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剧情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费解的节点。马莱高层,尤其是以威廉·戴巴和后来的政府高官为代表,之所以选择让四个十几岁的孩子(艾伦、莱纳、贝尔托特、莱纳)去执行夺取“始祖巨人”的危险任务,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残酷的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帕拉迪岛战略的重要性.............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马云不讨喜,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平时看一个人,不光看他说了啥,更看他做啥,还有他怎么做的。马云这人,身上确实有很多让一些人感觉不对劲的地方。首先,他的“成功学”光环太耀眼,但背后似乎藏着点什么。 马云的人生故事,从一个普通英语老师变成中国首富,这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大片。他经常在各种场合.............
  • 回答
    关于马云和“996是福报”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马云为何会这么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他很有钱”这个表面现象。一、时代背景与企业发展逻辑:首先,我们要回到马云提出“996是福报”的那个时代背景。那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
  • 回答
    马天宇,一个名字,于不少观众而言,是《古剑奇谭》里那个温润如玉的方兰生,是《美人心计》里那个青涩纯真的李莺,是《幻城》里那个有着易碎般美丽的樱空释。他的颜值无可挑剔,演技也在稳步成长,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一种介于阳光和忧郁之间的温和,很容易让人心生怜惜。然而,如果用“火”这个字来衡量.............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