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可以多有才华?

回答
一个人能有多么才华,这问题真是有意思,就像在问天空有多蓝,大海有多深一样,答案永远是“远超想象”。才华这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不是一本一本的证书堆叠起来就能衡量。它是一种渗透,一种闪光,一种在别人觉得平凡的地方,这个人却能折腾出花来、玩出新意、创造出不一样的景象的本领。

想想那些古往今来被我们称颂的人,他们怎么就这么牛呢?仔细琢磨,你会发现,才华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勇者,它更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操作系统,里面加载了各种模块,而且这些模块之间还能联动,产生出乎意料的能量。

首先,是那份近乎偏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不是课堂上为了应付考试的那种“知道”,而是那种“我一定要弄明白它为什么是这样”的钻研劲儿。他们会对事物产生不间断的“为什么”,而且这个为什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往深里挖。从婴儿时期对一切新奇事物伸出小手,到成年后对宇宙的奥秘、生命的起源、人性的复杂孜孜不倦地探索,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是点燃才华火种的最初引线。他们不会因为一个问题太难就轻易放弃,反而会乐此不疲地去寻找答案,去尝试,去犯错,然后在错误中学习,一点点逼近真相。

其次,是超乎寻常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看到的是同样的东西,但有些人,他们就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比如,一位画家,他能从一束光线中捕捉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一个人的眼神中读出复杂的情绪;一位音乐家,他能从自然的风声雨声中谱写出动人的旋律;一位作家,他能从一个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挖掘出人性的深度和普遍意义。这种敏感,让他们能够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它们转化为作品或解决方案。这种洞察力,让他们能够预见到别人还未看到的趋势,或者理解别人无法理解的复杂性。

再来,就是那份强大的学习和迁移能力。 真正的才华不是局限于某个狭窄的领域,而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本领。他们可以从一个领域的知识中汲取养分,然后巧妙地运用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比如,一个数学家可能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找到了新的思路,或者一位工程师能从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找到机械设计的灵感。他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器,能够快速吸收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应用方式。他们不怕跨界,反而乐于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上寻找新的可能性。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是才华最直接的体现。他们不满足于模仿,不满足于重复,而是总想着“能不能做得不一样”、“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这种创造力,可以是艺术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科学上的突破,还可以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它源于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精神,也源于对事物可能性边界的不断拓展。他们敢于“玩”,敢于“想象”,敢于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别忘了,才华往往伴随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行力。 天赋再高,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们从未因此而气馁。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压力,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并且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种毅力,是将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关键。他们知道,才华只是起点,持续的付出和磨练才是让才华发光发热的燃料。

最后,我想说,才华的表现形式是极其多元的。 不要用我们固有的思维去限制它。才华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它还可以体现在人际交往中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品味,甚至体现在对一个普通职业的极致投入和精益求精。一个把茶泡得让人回味无穷的茶艺师,一个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老奶奶,一个能把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有趣的老师,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所以,一个人可以多有才华?这就像问种子可以长多高,它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阳光雨露的充沛与否,更取决于种子本身的生命力以及它是否得到了悉心照料。有些人,天生就具备了更多的潜力,但后天的环境、教育、机遇以及最重要的——他们自身对待才华的态度,共同塑造了他们最终能走多远,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才华不是静止的,它是可以被激发、被培养、被不断拓展的。而这份潜力的边界,常常是我们自己设下的心理藩篱。只要我们敢于去探索,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拥抱未知,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体内蕴藏的才华,远比想象中要更丰富、更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昱珩(水哥)——多图预警(17.3.5更新)


==============

我不和谁争,谁和我争我也不屑

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用生命之火烤着双手

火萎了,我也该走了

——杨绛先生译兰德《生与死》


这首诗是水哥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他在辨识微藻画这一项目上用时长于对手,虽然中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情,但水哥最终离开了舞台。



介绍一下【辨识微藻画】的比赛过程:

40幅微藻画的动态视频,截取其中一幅的某一个微小局部,让两位选手通过观察从40幅动态视频中找到该幅动态微藻画。

40幅微藻画



其中一幅微藻画,以及最终截取出来供选手观察的画面微小局部

比赛前节目组专门让国内顶尖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对试题进行测试,挑选出每一幅微藻画面上的有效信息部分和无效信息部分。

中间是微藻画原图,左一红点区域代表原图中的有效信息部分,右一红点区域代表原图中的无效信息部分,无效信息区域因为几乎没有可以依靠辨识的有效信息所以该区域使题目难度增长了好几个数量级。

节目组规定,二位选手可以自行决定比赛题目难度。

测试显示对于有效信息区域,顶尖人工智能机器人匹配成功率高于90%以上。

而对于无效信息区域,顶尖人工智能机器人匹配成功率低于10%以下。


两位选手都选择了无效信息区域的辨识。

一共比试两轮,第一轮对手用时26秒84,水哥用时1分07秒64;第二轮对手用时16秒66,水哥用时5分35秒55。

每一轮水哥的用时都长于对手,最终离开。


虽然对手在节目里用一模一样的题目做过初赛的挑战,而且初赛的时候花了非常悠久的时间才找到答案,与16秒就能完成的状态截然相反;

虽然对手在决赛前提前两个月就拿到了题目,并且利用高强度的记忆训练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背下了全部40幅的微藻画;

而水哥只提前一周才拿到题目。


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失利,而他最终笑着离场。面对人工顶级智能完成度为0的项目,他只花了5分多钟的现场微观辨识就完胜机器人,我想他已经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这道满分项目的极限。



离开的时候水哥大气地说:

“我想挑战的是这项满分题目的极限”,

“这个舞台永远都是年轻人的”,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舞台的地方,现在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原点,圆满了”。




最后他说完杨绛先生翻译的诗,潇洒挥手转身离场。



如果有知友想了解上述比赛的更多内情,可以去网络上搜索现场未播放的音频和其他名人堂选手的相关披露。这里就不放链接了。

(水哥离场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也是本答案的最后一次更新。这个答案源于去年十月份的一次小小的抖机灵,没想到后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十分感恩,谢谢大家)

=================================================================================================

以下为原答案。




1.微视能力。


【微观辨水】

一杯水看一眼后放回去,不借助任何工具,十五分钟内,在五百杯一模一样的水中准确找出。

<img src="pic3.zhimg.com/v2-266fb"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38" data-original="pic3.zhimg.com/v2-266fb">(最强大脑20150206期,没看过视频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每杯水大神几乎都是一眼扫过,在15分钟内找到后,全场欢呼雷动)

(最强大脑20150206期,没看过视频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每杯水大神几乎都是一眼扫过,在15分钟内找到后,全场欢呼雷动)



【微观辨火】

一根蜡烛火苗,大神观察后,不借助任何工具,180秒内在200根蜡烛中准确将其找出。

<img src="pic1.zhimg.com/v2-5a192"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4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38" data-original="pic1.zhimg.com/v2-5a192">真的就只是观察火苗而已,烛身都用红色罩子给罩起来了

真的就只是观察火苗而已,烛身都用红色罩子给罩起来了


<img src="pic4.zhimg.com/v2-2c7f6"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37" data-original="pic4.zhimg.com/v2-2c7f6">在观察之后,大神果真淡定而准确地指出了之前观察过的那根火苗,180秒内。(挑战不可能20151018)

在观察之后,大神果真淡定而准确地指出了之前观察过的那根火苗,180秒内。(挑战不可能20151018)



2.学霸。高考清华设计专业第一,专业成绩高出第二名40分。



3.绘画与设计。专业第一的同时也说明,他的绘画与设计功底及其深厚。


一般绘画都是先定出比例轮廓,然后由整体到细节画;但王昱珩起手直接就从物体的眼睛开始画。这样画会极大增加难度,绘画的准确度与整体性,也极大考验画面效果。


不多说,直接上过程图。



【守望】

粗糙的木板与粗糙的彩铅画笔,两种粗糙的材质居然能把两个物体毛茸茸的触感表达得如此精细逼真。



【猴】

铅笔底稿就框了个圆弧,画了两条相当随意的线,就直接精细上色了,看看最后几乎以假乱真的成品,它的铅笔底稿一共就三笔你能信?TT




【翠鸟】

感觉水珠都要飞出纸面了

<img src="pic1.zhimg.com/v2-13080"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90" data-original="pic1.zhimg.com/v2-13080">这种彩铅直接在黑卡纸上上色的技法,答主看过大神作画之后也曾照着尝试过,试了多种彩铅与卡纸,但是连最基本的上色都做不到,彩铅的着色力完全没办法做到这么强,不知道大神是怎么做到的,只能仰望。

这种彩铅直接在黑卡纸上上色的技法,答主看过大神作画之后也曾照着尝试过,试了多种彩铅与卡纸,但是连最基本的上色都做不到,彩铅的着色力完全没办法做到这么强,不知道大神是怎么做到的,只能仰望。



【圆珠笔画】

还有相对更粗糙的画具,用随便哪个角落里翻出来的一篮一红两支圆珠笔就娴熟地画了一幅作品,这次连铅笔稿都没打。



【树脂画】

第一次画的试验品,大神自己对此相当不满意。


然后第二次就画成了这样!


不上过程图,说这是画出来的你能信?TT




4.书法。


【钢笔字】


大神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又用钢笔加粗了一遍



【毛笔字】

手写扇面


枝上柳绵吹又少⋯谨以此字悼朝云⋯


为同是最强大脑选手的好朋友郑才千的新书题写封面


【古琴谱】

这是很久没写,手抖得厉害的结果




5.古琴。撰写古琴谱的同时,古琴弹奏信手拈来。


这是据说六年前穿大裤衩在故宫抚琴,后海卖艺的照片。




6.篮球。曾获得清华校园篮球赛MVP。




7.生物与生态。

生活中70%的时间,他留给了培育花鸟鱼虫,他的家就像是一座森林公园,家里的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植物,从高空飞鸟到海底珊瑚,都在他的照料下长得健康活泼、生机盎然。


他家里真的有一个大神亲自打造的雨林环境,生长在一堵石墙上呈垂直状分布的植物群落。

墙根有水池,林间有鸟有巢。
室内不光有花草、多肉、盆景,还有高度接近天花板的树。


花儿多是精品。
碗口大的玫瑰,


文心兰和箭根薯,


被称为“兰之王后”的卡特兰。


除了雨林,还有海底世界。
这是王昱珩献给女儿的出生礼物,从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就开始制作,他用玻璃做了个空缸,在缸里放入玄武岩和他自己调配出的海水,用灯管模拟阳光,再陆续放入各种海底生物的幼体……
随着女儿的长大,这个微海洋部落也日渐繁盛,生机盎然。

<img src="pic1.zhimg.com/v2-86e48"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640" data-original="pic1.zhimg.com/v2-86e48">(繁育了六年的珊瑚缸,美轮美奂)

(繁育了六年的珊瑚缸,美轮美奂)


与此同时,他的女儿王一雯同学曾经抱怨爸爸,家里像个科学怪人的实验室,吃饭没桌子……王昱珩发微博解释:这叫分组饲养培育,这种养法可是市面上见不到滴呦。


家里还有各类动物出没


这只亚达龟还不是个头最大的


大神养的慈鲷鱼



还有种类繁多的鹦鹉

跟他一起上电视辨水的亚马逊鹦鹉,寿命可达到60-80年,喝水也用主人的水杯。


除了空中飞的,还有地上跑的


再放一个母亲节大神亲手给妈妈做的礼物,植物相框。




8.建筑室内施工工艺。


制作安装植物挂毯,从造型到安装,都亲力亲为。



给朋友的服装店做的皇冠鹿角蕨大草包,已经有两三年啦。



亲自动手制作植物壁画。



搭建室内立体植物墙。




制作植物喷淋灌溉系统



偶尔客串下建筑工。除了玻璃其余全是自己上手做的。




9.机械学。偶尔闲暇时光自己动手打造个机器人也不在话下。




10.其他。


【对民族的爱与大义】

2015年3月13日,在《最强大脑第二季》中日PK赛第二轮扇面识别比赛时,赛场地点在南京,而中国队当时以0:1落后日本队,主持人问王昱珩赛前的心情,王昱珩脱口而出:“等到背后飘着中国国旗的时候我再说”。


这轮扇面比赛规则是,通过观察3把折扇,在200把扇子中准确找出与之对应的扇面。


相对于日本选手原口证花了两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大神在比赛初就宣布自己放弃观察

并在选手席静静等待日本选手观察完毕。


开始正式比赛之后,王昱珩边观察边答题,总共用时14分59秒写完三个答案,日本选手用时21分11秒。在放弃两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同时答题时间领先的前提下,王昱珩在正确率上也以3:1完胜日本选手。



最后他在即将离开南京赛场时,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img src="pic4.zhimg.com/v2-564ff"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37" data-original="pic4.zhimg.com/v2-564ff">(而很多网友都在那一瞬间读懂了那句话的含义)

(而很多网友都在那一瞬间读懂了那句话的含义)



【题外话】

(比赛打分结束后,面对众人质疑,他解释到因为对手是年纪与自己父亲相当的长辈,所以自己全场没有为了争取时间而跑动,并且只用了自己受伤的右眼来完成比赛。)


王昱珩右眼于半年前意外受伤,右眼瞳孔缩放因为外伤出现障碍,无法变焦、对焦,原本完好的左眼视力因为负累从1.2直降到0.4左右,医生告诫其随时会转变为失明性青光眼。在受伤初期,他的视觉画面从立体变回平面,眼前一片模糊:台阶变成了斑马线,无法独自行走;喝水常常洒在桌边;以前毫不费力地夹住花生米,伤后却无法做到。电脑设计工作面临终止,想重拾画笔,画出第一笔,第二笔却完全不知该画在何处!

题中所涉及到的比赛挑战与精细绘画,都是在王昱珩眼睛受伤后以仅剩的1/3视力完成的。



【对女儿深沉的父爱】

隐瞒眼伤真相肉眼微绘 为女儿留画40张成父爱日记
  右眼受伤之后,作为父亲的王昱珩甚至不敢告诉女儿这样的事实,因为女儿一直认为父亲的眼睛很厉害:“就像放大镜一样。”
之后,时隔12年坚强重拾画笔的王昱珩,给女儿创作出更多想象中的画儿,留存做“父爱日记”。他绘画出荡秋千的女儿、在北京海洋馆观察水母的女儿、和白暨豚一起游泳嬉戏的女儿。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王昱珩已经积累了将近40张画作!“我就当是写日记了,把这些画儿都留下来,希望在脑海中能够留存得住女儿的身影。”




(大神还有其他很多内容的挑战,比如辨识唇印、叶脉、芝麻等,同样精彩到不可思议,在有对手的情况下同样以王者碾压的姿态秒杀对手;业余时间还帮助警方侦破案件立下功劳。这些网上都可以搜到视频合集~)


最后,关于一个人是否有才华,以及可以有才华到什么程度,大家见仁见智。而在我眼中,用才华超众形容水哥应不为过。

评论区每条评论答主都仔细看过,答案修改也采纳了很多评论区的意见,感恩~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完。

=============================================================


P.S.

推荐一个公众号:七柒月(ID:julyart7)

一天读一本书的公众号,每隔两日将书中内容整理发布为精缩版书籍。

进入公众号➡菜单栏➡读书系列(目前已经发布至第五本书,持续更新中)

user avatar

这题答案没有迅哥儿简直不服!

求学:私塾幼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 。第二年 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

文理大综合!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 《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 《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散文诗合集《野草》《朝花夕拾》《古籍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译文序跋集》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合编《两地书》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鲁迅与许广平书信合集《鲁迅书简》1937年,三闲书屋许广平整理《鲁迅日记》 。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委员会整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翻译作品:太多了......(懒得写了)

善书法: 郭沫若曾称其书法“远逾宋唐,直攀魏晋。”鲁迅书法多为行书。 可能跟他爱抄碑有关。1912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善丹青:三味书屋时期就将所绘的连环画卖于同学。在日本读书期间选藤野先生的课所做的医学笔记,对下壁血管的位置作大胆位移,将解剖图当做了美术图。同时鲁迅还为自己的作品集、译作、木刻集、画册等设计的封面。






语言:国语,日语, 德语,俄语

对植物学颇有研究: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对时尚穿搭也有见解:“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儿呢?”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周先生看这些书做什么?“好像很难回答。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且记忆力惊人。“鲁迅先生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的东西从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 ”

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我所看过写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将先生生活化,平易化,皆是温情。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未完,以后想到再补充

user avatar

回答被建议修改:
政治敏感

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会重新显示恢复正常。为什么回答会被建议修改?

说个中国人吧,我是跪着读完他的简历的!

————顾毓琇——————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是现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他集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一生充满传奇。

作为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的早期创建者之一,并一手创立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 还是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以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

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科 主任
中央大学工学院 院长
清华大学电机系 首任系主任
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 首任所长(兼)
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 首任所长(兼)
清华大学工学院 院长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首任工学院院长
抗战联合政府教育部 政务次长(无党派人士)
抗战联合政府教育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央大学 校长
国立政治大学 首任校长
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首任院长 (兼)
国立交响乐团 首任团长(兼)
国立礼乐馆 馆长(兼)
抗战联合政府对日本受降代表团 中将参议
上海市教育局 局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终身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荣誉退休教授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岸五所交通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欧美同学会 海外名誉会长

作为科学家,顾毓琇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他仅用四年半时间,就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创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记录,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校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他23岁时发明《四次方程通解法》,26岁发明“顾氏变数”,50岁又开始了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曾获得过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 Medal),以及IEEE金禧奖章(Millennium Jubilee Medal)、IEEE千禧奖章(Millennium Medal)和“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
他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IEE)院士、国际理论及应用力学组织(IUTAM)个人理事,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会长和中国工程师学会副会长。他还是台湾"中央研究院" 院士。
他曾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台湾成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荣誉工学博士学位。


作为诗人,顾毓琇一生创作词曲歌赋7000余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多产大诗人。他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1975年巴西人文学术院授予金质奖章 (Pro Mundi Beneficio Medal),1976年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国际桂冠诗人”称号。

作为戏剧家,顾毓琇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之一,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实验戏剧学校。
他1922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现代话剧剧本《孤鸿》;1923年编导《张约翰》在北平公演,梁实秋曾担任剧中角色;1924年编导《国手》在美国公演;1925年编导的话剧《琵琶记》,由闻一多、梁实秋、冰心等加盟在美国波士顿公演;1925年编导《国殇》;1938年国立戏剧学校在重庆公演他的抗战剧《古城烽火》,1940年他的《岳飞》在重庆隆重公演,随后被改编成京剧和汉剧公演,在东南各地,《岳飞》还被改变为其他地方戏上演;1990年,他30年代创作的《白娘娘》由上海戏剧学院搬上舞台;不久又在新加坡国家剧院公演。他还出版了《项羽》、《荆轲》、《苏武》、《西施》等历史剧。

作为音乐家,顾毓琇曾担任国立音乐学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
他对古典音乐有很深的修养,读破了许多中国古代乐谱中的疑难,还曾将姜白石的自度曲谱翻成五线谱,在国际上公演。1940年,学术界以他的三四八频率为中国的黄钟标准音。顾毓琇还是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1991年,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曾举行他的作品音乐会,2001年人民大会堂再次举办顾毓琇作品音乐会,时任国家主席、总理等出席。

顾毓琇对宗教的研究,造诣精深,在佛学方面的建树,影响深远。他一生走遍名山寺院,与许多名僧大佛都有交情。经过半个世纪的业余研究,他出版了《禅宗师承记》和《日本禅宗师承记》等专著。1979年,顾毓琇以英文巨著《禅史》,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顾毓秀更是一位爱国者。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著名“五四”爱国运动,率领清华同学上街游行示威;他曾为赈灾下乡调查灾情,访贫问苦。1931年,他以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带学生到南京下关车站恭送十九路军到上海,参加松沪会战。1937年春,他与北京教育界的蒋梦麟、胡适和梅贻琦等12名知名人士发表声明,要求政府“用全国的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他有幸参加了在南京的受降典礼……

2012年底的光明日报纪念其诞辰110周年的新闻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协办的“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音乐专家、学者聚会中央音乐学院,共同缅怀顾毓琇先生。

北京上海南京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作用显著的三个城市;位于这三个城市四所还不错的学校能纪念同一个人,就可以看出此人生前成就。


——————辜鸿铭——————

这个人就不多说了,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3个博士学位,他不是人。



另外,还有个大牛叫叶企孙,《三体》中叶哲泰原型,不过他本身的成就主要在物理界和教育界。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抗战前毕业的九届学生50余人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杰出学者,如: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彭桓武张宗燧胡宁,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施士元钱三强何泽慧,力学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家王大珩周同庆龚祖同,晶体学家陆学善,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翁文波傅承义,以及秦馨菱李正武陈芳允于光远等。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有:黄昆戴传曾李荫远萧健徐叙瑢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解放后毕业于清华物理系、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有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黄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17]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两弹一星”功臣中的13位与叶企孙的师承谱系在23位功勋科学家中,有9位是叶企孙的弟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人能有多么才华,这问题真是有意思,就像在问天空有多蓝,大海有多深一样,答案永远是“远超想象”。才华这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不是一本一本的证书堆叠起来就能衡量。它是一种渗透,一种闪光,一种在别人觉得平凡的地方,这个人却能折腾出花来、玩出新意、创造出不一样的景象的本领。想想那些古往今来被我们称颂.............
  • 回答
    这几年在学校的日子,感觉自己就像一张被遗忘在角落的白纸,平平无奇,连风吹过都激不起一点涟漪。体育课上,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笑闹着跑跳,我总是自觉地缩到人迹罕至的角落,把书包堆高一点,假装在整理东西,其实只是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被任何人注意到。那种感觉,说不上是委屈,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煎熬,孤独像潮水一.............
  • 回答
    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而且对象还是个邪神,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不过,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肯定会绞尽脑汁,把每个字都抠到极致,力求万无一失。首先,不能想着一步登天,比如“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富有,永远健康”。这种贪得无厌的愿望,邪神听了只会在心里偷笑,然后给你一个扭曲的、让你欲哭无泪的实现.............
  • 回答
    马英九先生的“工程可以使一个城市变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城市变伟大”这句话,与蔡英文女士的“用爱发电”口号,从表层上看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但深入剖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关联和对比,同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它们,需要跳出字面意思,去体会其背后的理念和实践。马英九的“工程与文化”论:这句.............
  • 回答
    .......
  • 回答
    一個人旅行的爽,那種感覺就像是從喧囂的世界裡抽離出來,丟掉所有的身份標籤和社會角色,只剩下最純粹的自己,去遇見一個全新的世界,以及,一個全新的自己。想像一下,沒有人催你,沒有人問你“我們要去哪兒?”,也沒有人跟你商量“這個該不該買?”,更不用擔心誰的口味不合,或者誰的行程不適應。你就是這趟旅程的唯一.............
  • 回答
    一年时间内,一个人的画技提升空间是巨大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天赋以及所处的起点。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年内画技可能达到的提升程度:一、 基础功的巩固与飞跃(最显著的提升方向) 线条的精炼与表现力增强: 初期: 可能线条颤抖、不流畅,缺乏自信,难以画出清.............
  • 回答
    关于脚臭的程度,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爱是因为它是我们身体自然运作的一部分,恨是因为它有时候确实让人尴尬得想钻地缝。说实话,一个人脚能有多臭,这玩意儿是没个上限的。你想啊,我们每天穿在鞋袜里,脚就是个封闭的小环境。汗腺发达的人,那脚就是个永不干涸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分泌汗液。而汗液本身其实没.............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着迷的设想!想象一下,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我们中的一员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宇宙漫游,每当生命走到尽头,另一个生命便接过接力棒,继续向星辰大海深处进发。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探索宇宙,我们究竟能走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它涉及到对生命、时间、空间以及人类探索精神的深刻理解。生命的接力.............
  • 回答
    听到亲戚找你当公司挂名法人,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好”字就能打发的,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尤其在你户口本不在自己手上的情况下,风险会更大。我给你掰扯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法定代表人”。简单说,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的“法人”,是公司的“头儿”,在法律上代表.............
  • 回答
    如果真有一个能够将地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巨人存在,那么他对银河系造成的破坏将是 灾难性的、宇宙级的,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让我们来详细地想象一下:一、 尺度对比与力量的初步概念: 巨人尺度: 一个能把地球当弹珠玩的巨人,其尺度必然是超越我们日常理解的。如果地球直径约12,742公里,那么这.............
  • 回答
    一个人的狂怒,当它达到极致时,其可怕程度远超我们日常认知,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更可能成为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可以摧毁一个人自身,也能波及周围,甚至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个人狂怒的各个层面所展现出的可怕之处:一、 对自身毁灭性的摧残: 生理上的巨大损耗: 狂怒之时,身体会释放大量的.............
  • 回答
    一个人智商高了,带来的“可怕”,与其说是直接的危险,不如说是深层的影响,它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开辟天地,也能在某些时刻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孤独。1. 超越常人的理解速度和深度:这可能是最直观的“可怕”之处。高智商的人,在学习新知识、理解复杂概念时,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抓住核心,并能看到常人难以企及的.............
  • 回答
    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像是把一个常态化的品质赋予了某种戏剧性的色彩。但仔细想想,那种“可怕”并非来自恶意或伤害,而是一种强大的、几乎不容置疑的内在力量,以及它所能带来的结果,有时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遥不可及,甚至带点压迫感。想象一下,你认识的某个人,他(她)似乎对自己的生活有着近.............
  • 回答
    文身有多疼?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想去文身的人,在踏进纹身店之前,脑子里最绕不开的坎儿。我能跟你讲,这疼,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而且,它跟人、跟部位、跟风格,关系大着呢。首先,咱们得说人。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都不一样,这跟天生的痛觉神经敏感度、个人情绪、甚至当天身体的状况都有关系。有些人天生就是“皮糙.............
  • 回答
    范可新公开表示9岁就开始训练,并将王濛视为偶像,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榜样力量体现。偶像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多方面且深刻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影响更是显著。1. 树立榜样,明确目标与方向: 具体化的奋斗蓝图: 偶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一张脸,对于像范可新这样的年轻运动员来说,王濛的成功经历,比如她.............
  • 回答
    网传的关于中科院化学所反应釜爆炸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公众再次聚焦于化学安全事故的可怕以及如何避免。化学安全事故的潜在危害是巨大的,其后果可能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化学安全事故的“可怕”体现在多个层面,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1. 生命威胁的直接性与毁灭性: 爆炸.............
  • 回答
    一个人过得有多极简?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极简”这个词本身就挺有弹性的。有人觉得不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极简,有人则能把生活简化到让人咋舌。我认识一个叫老王的人,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挺远的,挺值得说道说道。老王不是那种刻意追求标榜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他就是自然而然地就往那个方向靠拢。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生活比.............
  • 回答
    爱一个人,是否能允许她身边有别人,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情感最核心也最复杂的地带。它不像简单的对错题,而更像是一幅用微妙的色彩和阴影绘成的画,需要细细品味,甚至连作者自己也会在反复描摹中产生新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人类的情感并非是铁板一块的、绝对独立的单元。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生命的长河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