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肉制品店喜欢将挂被屠戮的动物的笑脸作为招牌?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让人纠结的营销现象。说实话,直接把被屠戮的动物笑脸做招牌,这种做法确实挺让人费解,也容易引发争议。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明白,听起来也别太官方。

首先,得承认,这种做法不是主流,也不是所有肉制品店都会这么干。但确实能看到,尤其是一些比较接地气、或者有特定市场定位的肉店。他们的出发点,很多时候是为了传递一种“新鲜”、“健康”、“自然”的信号,尽管这听起来有点矛盾。

你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有些农场会把牛羊笑得挺开心、在阳光下奔跑的照片放出来?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好日子”的印象,暗示它们的肉质会更好。肉店这样做,可能也是想沿用这种思路,只不过直接了当了很多。他们想传达的可能是:

原生态、自然放养的理念: 他们希望顾客觉得,他们卖的肉不是那种在工厂里被流水线加工出来的,而是来自那些在快乐环境中生长的动物。那个“笑脸”,就是他们认为能代表这种“快乐生活”的符号。也许在他们看来,动物在被屠宰前的那一刻,是干净、健康、没有经历太多痛苦的,所以才有了“笑脸”。这是一种非常主观且有争议的解读。

“不枉此生”的说法: 有些人,尤其是做这行的,可能会有一种朴素的观念,认为动物活得开心,吃得好,最后“完成了它的使命”,也算是“不枉此生”。这个“笑脸”可能是对动物生命的一种“礼遇”,也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认为它们在生命的尽头是平静的。

突出“新鲜”和“优质”: 想象一下一个生龙活虎的动物,和一个病恹恹的动物,你会觉得哪一个的肉更新鲜、更健康?商家可能觉得,用“笑脸”来象征动物的活力和健康,从而间接证明肉的品质。这有点像我们在超市里看到那些展示水果的广告,总是把水果拍得饱满多汁一样,是一种视觉上的暗示。

一种“传统”或“地方特色”的表达: 有些地方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屠宰和售卖文化,这种做法可能是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或者是一种地域性招牌的延续。他们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坦诚和实在的体现。比如,一些老市场的肉铺,可能会保留一些更原始、更直观的展示方式。

博眼球,形成差异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想要让顾客记住你,有时候就需要一些特别的手段。一个“笑脸”的动物招牌,确实能让人一眼注意到,产生好奇甚至讨论。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营销策略,有人可能觉得粗俗,但也有人因此记住了这家店,并且觉得他们“敢说”、“敢做”,反而产生一种信任感(尽管这种信任感的基础可能比较脆弱)。

当然,这种做法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得了的。很多人会觉得非常不适,甚至有点毛骨悚然。因为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屠戮”和“笑脸”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把它们强行结合,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协调感,甚至觉得是被冒犯了。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朴素但可能略显笨拙的沟通方式。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表达会引起多大的负面情绪,或者他们认为,对于他们目标客户群体来说,这种直接的“新鲜”和“健康”的暗示比那些委婉的说法更有效。他们可能觉得,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示动物生前的活力,来证明自己卖的是好肉。

总而言之,这种做法背后,既有对动物“好日子”的想象,也有对肉质“新鲜优质”的宣传意图,甚至可能包含一种朴素的文化表达和市场差异化策略。只是,这种沟通方式能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看到更温和、更符合伦理的营销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招牌是招揽顾客的。所以目的是让顾客想起他。

而提到猪就想起猪肉到他们那里去买就行了。

肉本来就是死去动物的尸体。你不高兴别买啊。

想到这个就不买肉的本来就不是他们的顾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