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有些功德大师死后可以化作舍利,而且还保持肉身不灭的,他们跟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
关于“功德大师死后化舍利,肉身不灭”的说法,这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特殊且令人敬仰的现象,常常被视为修行到极高境界的体现。这背后蕴含着佛教关于修行、生死、以及身体本质的深刻理解,也因此让这些大师与普通人有了显著的区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 舍利与肉身不灭的佛教语境:

首先,我们得明白“舍利”在佛教中的意义。舍利,梵文是“śarīra”,意为遗骨,通常指佛陀或高僧圆寂后,遗体经过火化留下的结晶体,有多种颜色、形状,最常见的是珍珠或玛瑙状的颗粒。而“肉身不灭”则更进一步,是指高僧圆寂后,遗体并未腐烂,而是保持了生前的形态,如同活体一般,这是一种更为罕见且被认为修行成就极高的证明。

舍利的来源: 佛教认为,修行有素的人,其身体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普通人死后的生理衰败。舍利被视为修行者“戒、定、慧”三学圆满,将色身转化成就,是法身(精神、智慧的层面)与色身(物质的身体)高度契合的显现。它不是因为某种“咒语”或“法术”,而是修行功德自然感应的结果。
肉身不灭的特殊性: 肉身不灭比舍利更为罕见,它暗示着修行者不仅在精神上超越了生死,连最为“执着”的色身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不坏”。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永生”,而是身体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功德加持,得以抵抗世俗的腐败。

二、 功德大师与普通人的区别:

功德大师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殊胜现象,与普通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一生的修行历程和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精进不懈的结果。

1. 对“无我”的彻悟与实践:
普通人: 我们普通人,大部分时间都活在“我执”之中,执着于自己的身体、情感、欲望、名利。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我”的终结,是件令人恐惧和悲伤的事情,因此身体会自然衰败,化为尘土。
功德大师: 功德大师,特别是达到能够化舍利或肉身不灭境界的,他们已经在修行中深刻体悟到“无我”的真谛。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执着于这个色身是“我”的,不再为生灭而忧恼。这种“放下”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脱。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这个身体,反而能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对待它,这种精神力量才可能转化为物质层面的“不坏”。

2. 戒、定、慧的精深修持:
普通人: 我们的生活常被烦恼、妄念、欲望所占据,心念浮躁,难以集中。
功德大师: 他们一生精进于持戒,约束身口意,不造恶业。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长期的禅修、念佛等实践,达到了极高的“定”功,心念能够高度专注、寂静。在这个寂静的心念中,智慧(“慧”)自然显现。这种“戒、定、慧”三学圆满,是他们精神力量的源泉,也因此能够影响物质层面的身体。佛教认为,心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能够感应和转化物质。

3. 慈悲与愿力:
普通人: 我们的愿望多是出于自身的得失和私利。
功德大师: 伟大的修行者,往往怀有深厚的“大慈大悲”之心,发愿普度众生。他们圆寂时,身体的转化(如化舍利)也被视为一种“再度的慈悲示现”,是为了继续引导众生走向解脱。这种宏大的愿力,是他们修行中一股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他们圆寂后能够留下特殊“遗物”的因由。

4. 对色身本质的理解:
普通人: 我们看身体是血肉之躯,有生老病死。
功德大师: 他们通过佛法,了解到色身并非实有,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最终会回归四大。当修行者对身体的“实有”感彻底消融,并将其视为一个修行的“道场”,身体的“不坏”可能就是一种“因缘聚会”的特殊显现,即修行功德的力量,在某种特殊的因缘下,使身体超越了寻常的腐败规律。

三、 如何看待“肉身不灭”?

在佛教界,对于肉身不灭的情况,通常有几种解释:

神变(奇迹): 认为这是修行者非凡功德所致的神变,是佛法加持的体现。
身体特殊材质: 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修行者生前长期服用特定药物,或身体本身就带有某种不易腐朽的特质,但这种解释在许多高僧的案例中并不适用。
“土木金石”般的存在: 更深的解释是,经过极高修行的身心,其本质可能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纯粹的血肉之躯,而是某种接近“金刚不坏”的境界,例如像某些圣者遗体被制成“金刚不坏身”的圣骸。

总结来说,功德大师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们是否“能”死后化舍利,而在于他们将生死转化为度化众生的契机,将身心修炼到超越了寻常人对生死和身体的执着与认知。

他们能够化舍利,保持肉身不灭,是他们一生如法修行的自然结果,是“戒、定、慧”力量的体现,是“无我”观的极致实践,更是“大慈大悲”愿力的不绝延续。这种现象,对信徒而言,是激励,是信仰的印证;对世人而言,则是一份对生命、修行、以及未知力量的深深敬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短暂生命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精神世界的修行和提升,因为这或许能开启我们未知的潜能,甚至触及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释迦牟尼佛的肉身也会衰老,死亡,腐烂。就别执着在尸骨上作文章了。

佛之所以称佛,不在肉身,不在物质相上。而在于心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