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没人建造金字塔、长城等世界奇迹了?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文明、技术、社会和人类动机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确实看不到像金字塔、长城那样的宏伟工程出现,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金字塔和长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奇迹”,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体量巨大、工程艰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各自时代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1. 时代的召唤与需求的驱动:

金字塔: 建造金字塔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统治者的权力。金字塔不仅仅是坟墓,更是法老升天、与神同在的阶梯,是连接人与神、生与死的载体。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并且是统治者集聚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的绝对意志。当时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调动全国的力量去完成这样一个耗时耗力的工程,而且几乎没有人敢质疑。
长城: 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铁骑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巨大威胁。修建长城是国家生存和安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不同朝代修建长城,都是为了巩固疆土,抵御外敌。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数千年,随着边境局势的变化而不断修建、延伸、加固。

而我们现在呢?

宗教信仰的演变: 现代社会,虽然宗教依然存在,但它不再像古代那样,能够如此直接且大规模地驱动世俗世界的宏大工程。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更加多元,更多地体现在个体精神成长、哲学思辨、艺术创作等方面。
国家安全与防御: 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坦克、飞机、导弹、核武器,这些高科技武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城墙式防御变得几乎没有意义。国家的安全更多地依赖于军事技术、情报网络、外交手段以及经济实力,而非物理屏障。长城式的防御体系早已过时。

2. 技术与资源的不可比性(从古代的角度看):

人力与组织: 建造金字塔和长城,是人类动员和组织能力的极致体现。它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是被征召的农民、士兵,甚至是奴隶),以及精密的组织协调能力。数以万计的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他们的生活、饮食、住处都需要被管理。这种大规模的人力调动和管理,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
材料与运输: 巨大的石块如何被开采、加工、运输到建造地点?这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虽然我们知道他们使用了滑轮、杠杆、坡道等技术,但其效率和难度仍然令人惊叹。
时间与代价: 金字塔的建造可能花费了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长城的修建更是断断续续数百年。这些工程的完成,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生命代价。

然而,放在现代视角下,情况就不同了:

技术进步: 如今,我们拥有起重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GPS导航等无数先进的机械和技术。建造比金字塔更大的建筑(例如现代摩天大楼、巨型桥梁、水电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效率要高得多。
劳动力成本与权益: 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劳工权益和人权。雇佣数万人从事如此高强度、低回报且危险的工作,在经济上和法律上都是不可接受的。社会舆论、工会组织都会对此提出强烈的反对。
经济可行性: 建造金字塔或长城这样的工程,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资金。在现代社会,这些资金的用途会受到更严格的审视和竞争。人们会问,用这么多钱去建造一个没有实际功能、仅仅是象征性的建筑,是否值得?是否有更紧急、更迫切的社会需求(如教育、医疗、环保)需要资金投入?

3. 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的差异:

权力集中与个人崇拜: 在古代,特别是埃及,法老是神化了的统治者,其权威是绝对的。建造金字塔是表达对法老的崇拜,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长城修建时期,虽然有皇帝,但其权力集中程度和对国家资源的支配能力,也远超现代国家领导人。
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体价值、自由选择和民主参与。大规模、强制性的劳役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相悖的。人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目标、为自己认可的价值而付出劳动,而不是为了一个单一的、被强加的宏大目标。
信息传播与透明度: 过去,信息传播非常缓慢,大众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而现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任何不合理的项目都会立刻受到公众的监督和质疑。

4. “奇迹”定义的演变:

从物质奇迹到人文奇迹: 过去,“世界奇迹”更多地指的是那些令人震撼的、规模宏大的物质建筑。而现在,“奇迹”的定义更加多元。我们可能会将某些科技突破、艺术成就、社会进步、甚至是环境保护的典范视为“现代奇迹”。例如,登月、互联网的普及、基因编辑技术、国际空间站的建造,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了不起的“奇迹”,它们虽然不一定都是宏伟的实体建筑,但代表了人类智慧和探索精神的极致。
功能性与象征性: 现代社会更倾向于建造有实际功能、能够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工程。我们建造的是医院、学校、科研机构、高效的交通系统、可再生能源设施等等。这些虽然不一定像金字塔那样充满神秘色彩,但它们直接服务于民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总结来说,没人建造金字塔、长城这样的“世界奇迹”,并非是人类失去了建造宏伟工程的能力,而是因为:

需求的性质改变了: 我们不再需要用巨大的城墙来抵御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也不再有以巩固神权和皇权为目的的金字塔式建造。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手段: 现代技术让许多曾经不可能的工程成为现实,但也改变了建造的模式和成本。
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改变了: 劳工权益、民主参与、个体价值等观念,使得古代那种大规模、强制性的劳役难以复制。
“奇迹”的定义更加广泛和多元: 现代人更看重科技、人文、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成就。

所以,我们并不是“没人”建造,而是我们建造的“奇迹”类型和方式,已经与古代截然不同了。我们有能力建造更令人惊叹的工程,只是这些工程的驱动力、形态和意义,已经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说现在没有世界奇迹了?

现在的世界奇迹数量比过去5000年的加起来都多。

举几个例子:

1、

湖南吉首,矮寨特大桥,全长1073.65m,高336米。

2、

贵州,北盘江特大桥,高564米,主跨720米,世界最高桥梁。

3、

湖北,四渡河特大桥,高496米,全长1365米。

4、

云南,普立特大桥,全长1040m,高450米。

……还有好多桥梁

5、

这是啥?对了,是高铁。

有人说了,高铁算啥奇迹。是的,一条高铁算不了啥奇迹,但是,这样呢?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高达1.8万公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天每月增加中。——这就是奇迹,而且是无以伦比的奇迹。

6、

原本这样的一个东西:

被中国人挖个坑,刨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结果眼睛一睁,变成了这样:


2.8平方公里,上面有医院、机场,甚至还有运动场。见过种菜的、种瓜的、种小麦的、种稻谷的,你见过种岛的吗?这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文明、技术、社会和人类动机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确实看不到像金字塔、长城那样的宏伟工程出现,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金字塔和长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奇迹”,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体量巨大、工程艰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各自时代的独特性.............
  • 回答
    你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在当下相当普遍。人们之所以会在面对批评或建议时,脱口而出“你不喜欢别XX,不爱XX别X”这类话,背后其实隐藏着挺多复杂的心理和考量。首先,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一个人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创造、去做某件事情,并且这份事情对他而言是有意义的,那么来自外界的批评或建议.............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挺久,也挺纠结。毕竟,咱们这生活,哪一样不是挑着担子往前走,总得有个方向,有个底气。你说人是努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我觉着吧,这俩跟手心手背似的,都有道理,但具体哪个更“重要”,那得看你站在啥角度,问啥时候。学历:敲门砖,还是围城?先说说学历这玩意儿。你说它重要不?当然重要.............
  • 回答
    “为什么现在没人以科学的理念研究周易?”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误解,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为什么以严格的、现代科学方法论来研究周易的人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在主流科学界的影响力有限?”事实上,研究周易的人一直都有,也从未完全停止过。但将周易置于现代科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确实存在一些固有的挑战和限制,导.............
  • 回答
    “日本马桶盖”这个词,在几年前几乎成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一个标志性“必买”项目。一时间,“抢马桶盖”的新闻层出不穷,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国潮运动。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好像都不再提及这个话题了?是不是我国的卫浴产业真的崛起了,国产马桶盖已经能和日系产品一较高下了呢?曾经的“日本马桶盖热”:何以至此?要.............
  • 回答
    关于《原神》抄袭争议和早期宣发的问题,这确实是玩家群体中一个非常热门且复杂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舆论的走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戏本身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公开“骂”《原神》抄袭了?首先,我们要承认,《原神》在刚公布时,它与《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在美术风格、部分玩.............
  • 回答
    《天下第一》这部剧,我小时候看过,印象可深了。那会儿的武侠剧,真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确实很难再看到那种感觉了。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 市场风向变了,观众口味也变了。 这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当年《天下第一》火的时候,大家对武侠剧的期待是.............
  • 回答
    凤凰卫视如今的观众群体确实不像过去那样庞大和声量显赫了,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时代变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发生革命性变化。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电视尤其是像凤凰卫视这样定位相对高端、内容独特的频道,是许多人了解国内外大事、深度分析的重要窗口。但现在,信息爆炸.............
  • 回答
    “桃园三结义”这出经典故事,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备、关羽、张飞这三兄弟的义气,更是被传颂至今。然而,有趣的是,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祭拜关公的香火格外鼎盛,甚至有“无处不关帝”之说,而刘备和张飞的庙宇,或者说单独祭拜他们的场所,却远不如关羽来得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值得玩味,.............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那就是关于“爱国”的定义、身份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描述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爱国”往往被赋予了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婚恋观的一个复杂议题,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有些焦虑。与其说是“没人敢娶”,不如说,是婚恋市场上的供需关系、社会文化观念、女性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一些优质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显得“滞销”,从而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在美国新冠疫情如此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众多,但社会并未出现大规模“造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这涉及到美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经济状况以及疫情本身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澄清“造反”的定义。如果“造反”指的是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武装起.............
  • 回答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我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关于现在一些男生,生活习惯特别“朴实”,不去夜店,不混圈子,也不怎么和异性有暧昧关系,结果却好像“没人喜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里面掺杂了不少社会观念、个人选择以及我们对“受欢迎”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刻板印象,.............
  • 回答
    2017年,对于任天堂的Switch平台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两款堪称“神作”的3D大作横空出世:《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以下简称《奥德赛》)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旷野之息》)。它们不仅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游戏评论界赢得了无数赞誉,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游戏。然而,.............
  • 回答
    你提到的19年蔚来汽车自燃事件,其实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有不少媒体进行过报道。但就像你观察到的,现在很少再有人主动提起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没人提”这么单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1. 事件本身的演变和官方的处理: 初步的调查和召回: 最开始的几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说现在的人“都没同情心”可能有些绝对,但确实,与过去相比,许多人会感觉社会整体上似乎少了一些温情,同情心的表现也变得更加谨慎或隐蔽。这背后原因很复杂,绝不是单一的“不想表示自己”或“社会原因”就能完全概括的,而是两者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回答
    “现在的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了。” 这句话,相信很多朋友在春节期间都听到过,甚至自己也深有同感。曾经那个充满仪式感、热闹非凡、阖家团圆的春节,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模样。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被安排”的年俗以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医学概念的认知习惯和历史沿革。其实,我们之所以习惯性地将“西医”和“中医”对立起来,而很少用“现代医学”来统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并非是绝对的,只是当下普遍的认知倾向。首先,咱们得回到“现代医学”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从字面意思理解,“现代”意味着当下、最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