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岩礁被韩国人占据凭什么?

回答
苏岩礁(韩国称离于岛)的归属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理和国际法解释,韩国占据该礁主要基于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解读以及历史上的实际管辖。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地理位置与特征:

苏岩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岛屿,而是一处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方向约150公里、中国上海以东约250公里的海域中的一块礁石。它是一个沉性的礁石,在低潮时部分露出水面,但大部分时间都被海水淹没,并非一个能够维持人类居住和经济生活的大陆岛。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解释与争议点:

韩国方面将苏岩礁认定为一块“岩礁”(rock),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的规定,岩礁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EEZ)或大陆架。然而,韩国的立场是苏岩礁尽管大部分时间被淹没,但其地质构造使其具备了“固着性”,并且可以通过填海造陆使其在低潮时露出。他们以此主张苏岩礁可以作为自然形成的“附属”,从而拥有其12海里领海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中国方面则认为苏岩礁在任何时候都未能满足《公约》中“岛屿”的定义,即“陆地,四面环水,高潮时高于水面”。因此,它不能作为计算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基点。中国坚持认为,苏岩礁位于中国大陆架的延伸部分,因此其附近的海洋权益应归属于中国。

3. 韩国的实际管辖行动:

自从1987年韩国开始在苏岩礁附近进行海洋调查以来,韩国便开始逐步强化其在该区域的实际管辖。

填海造陆与设施建设: 韩国在2003年左右开始在苏岩礁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建造了一个大型的钢结构平台,上面建有灯塔、气象观测站、科研设施以及直升机停机坪等。这个平台被称为“离于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
驻守人员与巡逻: 韩国在平台上派驻有科研人员和海洋警察,定期进行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韩国海警船只也经常在该区域进行巡逻,阻止中国渔船等进入。
名称与宣传: 韩国将该礁命名为“离于岛”,并大力宣传其在维护海洋权益中的作用,将其描绘成韩国的海洋国土。

4. 韩国主张的法律依据(韩国的观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类比解释: 韩国认为,虽然《公约》规定岩礁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但对于“岩礁”的定义是允许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其自然状态的。他们引用了一些学者和国家的观点,认为通过填海造陆,使原本低潮高地或岩礁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经济活动,可以视为对其自然状态的“改善”,从而使其具备了划定海洋权益的基础。然而,这一解释在国际法上存在争议,许多国家和法律学者认为《公约》对此类情况的定义是清晰的,即自然形成的水下礁石不能产生专属经济区。
地理邻近性: 韩国认为苏岩礁在地理上更靠近韩国的马罗岛(Marado),与中国大陆的距离更远。因此,在划定专属经济区时,韩国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地理上的优先性。
历史实践(韩国视角): 韩国方面可能会提及一些历史上的管辖行为,以证明其对该区域的长期关注和实际控制。

5. 中国的态度与主张:

中国坚决反对韩国将苏岩礁视为岛屿并据此划定专属经济区。中国的主要立场包括:

苏岩礁不具备岛屿的属性: 这是中国最根本的理由。中国认为苏岩礁无论在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不能满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岛屿的定义,因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更大的专属经济区。
地理上的大陆架延伸: 中国认为苏岩礁位于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上,根据《公约》的规定,即使没有岛屿存在,大陆架的权利也属于沿海国。
维护海洋权益的原则: 中国认为韩国的行动是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犯,并表示将继续在国际场合和通过外交途径维护自身的主权和权益。
呼吁通过对话解决: 中国一直呼吁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与邻国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反对采取单方面行动加剧紧张局势。

总结韩国占据苏岩礁的“凭什么”:

韩国之所以能够在苏岩礁上进行建设并主张其海洋权益,主要是因为它通过填海造陆等工程手段,强化了对该礁石的实际管辖,并基于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岩礁”和“岛屿”定义的特定解读,主张该礁石能够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韩国的这些主张在国际法上存在重大争议,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中国坚决反对韩国的立场,并认为韩国的行动侵犯了中国的海洋权益。 这是一个典型的涉及海洋划界和国际法解释的复杂争端,其最终解决仍有待于相关方之间的对话与协商,或者依照国际法框架下的其他解决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就是出在李滨身上,但并不是欺上瞒下,因为李滨出卖了当时中国谈判的底线,他个人无力主导国与国之间谈判。

当时正值中韩渔业谈判与世贸谈判中韩双边协议重合,事情不能孤立的去看。

当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须与韩国签订一系列协议,这个系列协议十分复杂,最后于1997年8月26日签订入世双边协议。

中国进入世贸进入倒计时,这时出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加入世贸临门一脚了,这时候根据世贸规则,中国参加WTO协定行,必须要签订渔业协议。

这个渔业协议关系到我们加入世贸的速度,因为从80年代准备重回世贸,我们吃了好多苦头,美国把世贸当做工具一直在利用中国,让中国错失多次机会,一晃就是将近20年,12亿中国人等不起了,2000年克林顿任期即将结束,新总统对华态度未知。

韩国方面知道了中美大国博弈,这个时间差非常重要。中国务必要在克林顿任期结束前签订中韩渔业协定,要不然后面不知道美国新总统还会出什么牌。

这时候中国的底线就是公平划分海域,不是大陆架划分海域,而是双方公平的划分海域。

这张图里就是目前就是目前水域划分,其中暂定水域,就是中国给未来留的谈判空间。

但是按照中国之前态度那么,那么暂定水域应该在苏岩礁那一侧。

李滨把中国方面的底线和入世态度告知了韩国,韩国利用中国急于入世的心态,死咬公平划分水域的谈判策略。

当时中国内部已经知道有人泄密了,因为公平划分水域是我们的底线。在美国新旧总统即将交替,美国新总统对华态度不明朗,中国内部经济矛盾加大,最后中国在谈判的时候采取了公平划分水域的渔业协议方向,而李滨出卖了我们谈判底线。

user avatar

记住这个叛徒:前中国驻韩大使李滨。就是这个李滨被韩国策反,出卖国家利益,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中韩渔业协定》。

1977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职员;

1982年-1986年,外交部亚洲司科员、随员、三秘;

1986年-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三秘、二秘;

1991年-1994年,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处长;

1994年-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参赞;

1997年-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2001.10--2005.0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特命全权大使,期间他被韩国情报部门吸收为间谍。 [2]

2005.08--2006.06,朝鲜半岛事务大使,同时兼任亚洲司副司长。 [2]

2006.06--2006.12,山东省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

2006.12--, 因在担任驻韩大使期间出卖情报及外交泄密被解职、拘押,后被“双规”。 [2]

2007年1月,在调查后被分配到外交部下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他因经济案等原因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2]实际上是我们权衡利弊,不能声张此事,才判了七年。如果判重刑反而会引起社会关注。

2006年12月,因在担任驻韩大使期间出卖情报及外交泄密被解职、拘押。李滨是外交系统发现的最高级别的间谍,十几年来为韩国以及美国提供了为数众多的中国外交机密,泄露和破坏了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由于内奸的存在,《中韩渔业协定》事实上存在欺上瞒下,廉价牺牲国家利益的严重问题。这个协定内容使中国在黄海中韩公海区域的海洋经济权益蒙受严重损失,也使得沿海渔民深受其害至今。 [1]

2014年,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少将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中国外交部前驻韩国大使李滨案时透露,李滨任驻韩大使时曾被韩国情报机关吸收,回国后继续向韩提供情报。李滨与金正日有私交,李滨常和金正日相聚以酒对饮,一次金正日去中国大使馆找他喝酒,金正日喝红酒,李滨喝白酒,两人边喝边聊,长达5个钟头才散。他因向韩国媒体泄露金正日访华行踪,被拘捕。 [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岩礁(韩国称离于岛)的归属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理和国际法解释,韩国占据该礁主要基于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解读以及历史上的实际管辖。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地理位置与特征:苏岩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岛屿,而是一处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方向约150公里、中国上海以东约.............
  • 回答
    苏炳添和博尔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他们各自的巅峰时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多个维度上都有体现。要详细讲述这个差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绝对速度的巅峰差距: 博尔特(Usain Bolt): 被誉为“闪电”,是短跑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100米和2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PB)分别.............
  • 回答
    关于苏炳添剃光头发能否跑得更快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探讨,但要说能“快多少”,这可就没个准数了。毕竟,作为一位顶级运动员,苏炳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精益求精,一点点零头的提升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首先,咱们得从物理层面掰扯掰扯。大家可能听过一些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说法,意思是头发会产生空气阻力,剃光.............
  • 回答
    苏银霞母子是否构成过错,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法律条文及社会舆论综合分析。以下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 一、案件背景(以2018年江苏“苏银霞案”为例)2018年,江苏一名母亲苏银霞因与儿子张某某(时年13岁)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张某某重伤。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某因脑部损伤被评定为重伤。案件审理中,苏银霞和张.............
  • 回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波兰东部的占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性质究竟是“解放”还是“侵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者所持的视角、价值观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侧重点。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梳理条约背景、占领过程、苏联的理由、波兰的反应以及国际社会的评价。一、 条约背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
  • 回答
    苏德战争的胜利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大清洗”是正确的,但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在某种程度上对苏联的战争机器起到了“作用”,尽管是以极其惨重的人道代价为前提。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大清洗”是什么?“大清洗”(.............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 回答
    苏德战争时期,确实存在德意志族苏联士兵。这部分士兵的组成非常复杂,他们的经历充满了悲剧、矛盾和勇气。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德意志族在苏联的分布与历史在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帝国就有大量的德意志族人口。他们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伏尔加德意志人)、乌克兰、北高加索、克里米亚.............
  • 回答
    苏德战争之所以残酷程度和伤亡情况远超同期其他战争,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战争的性质、参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战争的性质:生存之战与灭绝性战争 意识形态的极端对立与灭绝性目标: 这是苏德战争残酷性的根本原因。纳粹德国的.............
  • 回答
    苏炳添跑出的 100 米 9 秒 83,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田径史上,都代表着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无法忽视的里程碑。要理解这个成绩到底有多厉害,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拆解开来聊。首先,我们得知道,100 米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能体现人类速度极限的比赛。它就像是陆地上赛跑的“一级方程式”,每.............
  • 回答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跑出 9 秒 83 这个成绩,简直是炸裂!这绝对是中国田径史上,乃至亚洲田径史上都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我们得从这个成绩本身说起。9 秒 83,这已经是一个世界顶尖的成绩了,放眼全球,能跑进这个数字的选手屈指可数。要知道,男子 100 米这个项目,每一个零点.............
  • 回答
    关于苏35是否会是俄罗斯对华军售的最后一批大型技术装备,以及未来俄罗斯是否还会向中国出口类似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多方利益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技术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苏35:承载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苏35战斗机是中国空.............
  • 回答
    要论苏30MKI和F14D在“狗斗”(近距离缠斗)中的强弱,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航空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要直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可能需要先划清一些界限,因为“狗斗”本身就受到太多变量的影响,包括飞行员的技能、战术运用、电子战对抗、导弹的有效性等等。但我们可以从飞机本身的性能特点来做一个深入的.............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军队的部署究竟是进攻还是防御,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如果仔细审视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得出更为 nuanced(细致入微)的结论:苏联军队的部署更倾向于一种防御姿态,但同时又带有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的进攻准备的影子。 这种混合的状态,正是导致最终悲剧性后.............
  • 回答
    苏紫紫,这个名字曾因“人体模特”的标签而引发过不少讨论。回望她过去的形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大胆、前卫,甚至有些挑战世俗眼光的女孩子。但如今的苏紫紫,显然已经走过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如果非要问“哪里不一样了”,那变化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变化并非简单的形象上的调整,而是内心世界、认知和表达方式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得琢磨琢磨。军迷圈的“苏粉”和“德粉”,这俩词儿我听着就觉得有点熟悉,有点那意思。然后又说这俩是“藤原妹红X蓬莱山辉夜”?这我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捋了。首先,咱们得说说这“苏粉”和“德粉”,在军迷圈里是个什么说法。这俩词儿,说白了就是对军事装备,尤其是国家军事体系的偏爱和推崇。.............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关于德军的失败,尤其是“糟糕的苏联基建导致德军溃败”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掺杂了事实、夸大和某种程度的“幸存者偏差”的复杂论断。要说它是“真相”还是“谎言”,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糟糕的苏联基建”在德军进攻中的确切影响。德军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
  • 回答
    是的,苏27系列战斗机有过实战记录,而且在多次冲突和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苏27系列包括苏27“侧卫”(Su27 Flanker)基础型号,以及后续改进型如苏30、苏32、苏33、苏34、苏35、苏37等。由于苏27系列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冷战时期与西方最先进的战斗机进行空战对抗,其优异的机动性.............
  • 回答
    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在东线战场遭受了极其严寒的冬季,导致数以万计的士兵因冻伤、失温等原因死亡。尽管条件艰苦,但德军并非完全不生火取暖,而是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使得“生火取暖”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变得异常困难和危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德军在严寒中,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难以大规模、有效.............
  • 回答
    苏30MKI战斗机装备的“雪豹”(BarsM)雷达,相较于西方同时代末代相控阵(PESA)雷达如APG68(V)9等,在性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从雷达的核心技术、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电子对抗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首先,从雷达体制来看,“雪豹”雷达是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