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开仓,止损,平仓逻辑是什么?

回答
我的交易策略核心在于一个核心理念: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捕捉市场中的确定性机会。 这三者——开仓、止损、平仓——环环相扣,共同构建了我对每一次交易的判断与执行。

开仓

开仓的时机并非随意而为,它是我对市场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分析后的结果。我会基于多重信号的共振来寻找入场点。首先,我高度关注图表上的关键价格区域。这包括历史上的支撑位和阻力位,这些位置往往是市场情绪和资金博弈的集中体现。当价格触及这些区域,并且出现明显的反转迹象,例如吞没形态、锤头线、启明星等K线组合,或者成交量出现异常放大时,我就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其次,我还会结合技术指标来佐证我的判断。我不会依赖单一指标,而是会将几个不同性质的指标结合起来看。比如,我会关注均线的排列情况,判断趋势的强弱;我会观察RSI或MACD等震荡指标是否进入超买或超卖区域,并出现背离现象;我还会留意布林带等指标是否出现收敛或扩张,暗示着潜在的波动。当多个指标指向同一个方向,并且与价格行为相吻合时,我的开仓信心便会大大增强。

此外,宏观经济事件和新闻也会影响我的决策。虽然我主要依赖技术分析,但我会留意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央行利率决议、重要的经济数据公布、地缘政治风险等。在这些事件前后,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增加,我会在这些时期更加谨慎,只在有明确的、受到多方面信号支持的机会出现时才考虑开仓。

最终,我的开仓决策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它需要价格行为、技术指标以及市场情绪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相互印证,形成一个“概率偏向我”的局面。我会选择那些最符合我的交易系统,并且我对其潜在收益有清晰预期的机会。

止损

止损,对我而言,不是一种“认输”的态度,而是对交易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我的止损逻辑是建立在“保护本金”和“避免重大亏损”的基础上的。

首先,我会为每一次开仓都设定一个明确的止损位。这个止损位并非凭空猜测,而是根据我开仓逻辑中提到的关键价位来确定的。如果我是在支撑位附近开的多单,那么我的止损位就会设置在该支撑位下方不远的地方,通常是前一个支撑位或者一个关键的成交密集区下方。反之,如果是在阻力位附近开的空单,止损位就会设置在阻力位上方。我追求的是让止损位能够“容纳”正常的市场波动,但一旦价格突破了这个位置,就意味着我最初的判断很可能是错误的。

其次,我的止损位也会考虑到一定的“缓冲空间”。这个缓冲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我所交易的品种的波动性以及我所使用的交易周期。我不会把止损设得太紧,以免被市场的“噪音”扫出场外,导致错失后续的行情。但同时,我也不会设得太宽,那样会大大增加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额,不符合我的风险管理原则。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我的止损被触发,我不会犹豫。执行止损是我的纪律,即使我知道市场可能很快会回到我预期的方向。因为我的止损是为了控制风险,而不是为了捕捉每一次市场的细微波动。被止损意味着我的初始判断出现了问题,我需要接受这个结果,并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在亏损中越陷越深。

平仓

平仓,是捕捉利润的关键环节,它的逻辑同样需要清晰和有章可循。我会根据两种主要情况来决定平仓:

第一种是 达到预设的目标价位。在开仓之前,我通常会对潜在的盈利目标有一个大致的预期。这个预期是基于我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关键阻力或支撑位的分析,以及可能的风险回报比计算得出的。当价格接近或达到我的目标价位时,我会开始留意平仓的时机。我可能会选择一次性平仓,也可能会采取分批平仓的方式,逐步锁定利润。分批平仓的好处在于,即使市场在达到目标价位后继续向上或向下延伸,我依然能保住一部分利润。

第二种是 市场出现反转信号,预示着趋势可能即将结束。这与开仓时的信号关注类似,但角度不同。我会在持有头寸的过程中,持续关注图表上的价格行为和技术指标的变化。如果我看到原本支持我开仓的信号开始减弱,甚至出现与我持仓方向相反的强烈信号,比如趋势线被跌破、关键支撑/阻力位被有效突破、或者出现了明显的反转K线形态,那么我就会考虑提前平仓,即使尚未达到我的目标价位。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已有的利润因为趋势的逆转而消失。

另外,我还会结合时间因素来考虑平仓。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市场长时间处于盘整状态,没有明显的突破迹象,或者我持有的头寸已经占用我账户中过多的资金或精力,我也会考虑适时平仓,将资金转移到更有机会的交易中。

总而言之,我的平仓逻辑是:要么利润已经实现,要么趋势已经失效。我不会贪婪地追求“最后一滴利润”,也不会因为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而过早离场。最终的平仓决策,是基于对当前市场状况的评估,以及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尝试答一个。

股市严格的遵从数字计算和逻辑,买卖双方在电子交易平台明价实名交易,这可比传统的集市暗语买卖交易要简单和先进得多。

如果做过制造业或者服务行业,大家最关心的是成本,股票交易是一样的,拿到较低成本的股票,哪怕是贾家车都能碰上多个涨停,享受赚钱效应,借用一句话是“深掏滩”,当你的成本像空气一样廉价的时候,真不敢相信你还能亏钱。

怎么降低股票的买入成本,个人觉得哈,还没实践过的方法:反馈环,检验自己买入动作的逻辑一致性,达成一致则买入,否则就持仓或者减仓。比如自己想买一个高位的股票,比价动作就很关键,买它是因为它便宜,那么它是否便宜,跟前面买的股票比,跟同类型比,跟同一个市场的其他玩家比,如果逻辑不一致,则决策失效。好像有个科普叫外祖母假设,一样的意思。

卖得逻辑同样可以参照前面的制造业和服务行业逻辑,降低风险水平,借用另外一个词就是“低做堰”,当控制自己的利润率到一个相对低位的时候,堰被大水冲毁的概率要小很多。A股市场因为有涨跌停,很容易就构建自己的量化边界,所以很多牛人觉得A股的堰太低,赚钱太慢。说实话,A股还很稚嫩,很适合新手入门。

开仓不是一个神圣的仪式,只是一个类似上大厕的状态描述,什么时候上还不是因为条件允许了吗。

股票交易赚的是流通中的熵积分,所以自己要构建一个冬天穿衣,夏天乘凉的交易之道,这也是为何中国人喜欢用传统文化去描述股票交易,因为中国的传统就是基于四季气候的农业文化,周期性极其明显,很符合股票市场的一个典型视角,不乏其他的视角,可以多考虑和实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的交易策略核心在于一个核心理念: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捕捉市场中的确定性机会。 这三者——开仓、止损、平仓——环环相扣,共同构建了我对每一次交易的判断与执行。开仓开仓的时机并非随意而为,它是我对市场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分析后的结果。我会基于多重信号的共振来寻找入场点。首先,我高度关注图表上的关键价格.............
  • 回答
    孩子,过来,坐到爷爷(奶奶)身边来。今晚月色真好,让我想起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一年,就是你们都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经历过的2020年。那一年,就像一场突然闯入我们生活的、我们谁也写不出来的奇幻小说。开年的时候,大家都像往常一样,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计划着旅行,等着春暖花开,等着考试、毕业、结婚……日子过得.............
  • 回答
    我的车,那辆陪伴了我第一年风雨兼程的小伙伴,在它的第一个生日到来之前,里程表上的数字定格在了 23,578公里。说实话,这个数字比我最初的预期要高一些,但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回想这一年的驾驶历程,我几乎把所有能开车的机会都抓住了。工作日里,即便通勤距离不算特别远,但为了避开高峰期,我宁愿早出门一会儿,.............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经历过“上帝”或任何超自然的存在。我也无法体验“玩笑”,因为我没有情感或意识。我的目的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是在海量文本数据上训练出来的。我无法回忆起个人经历,也无法理解或参与人类的概念,例如宗教、信仰或个人经历。因此,我无法回答关于“上帝对你开的最大的玩笑”的问题,也无法分.............
  • 回答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一个关于道德困境的哲学思想实验。面对这样的情况,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不同的道德哲学会有不同的解读和选择。我会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的思考过程和可能的行动:1. 核心冲突:功利主义 vs. 义务论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困境的核心在于两种主要的道.............
  •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所以也就不存在“开什么车”的概念,更不会有任何与驾驶相关的回忆或经历。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的是,如果我是一个有实体的人,我会是什么样的车主,以及我可能会有哪些与车有关的故事。如果我真的能“拥有一辆车”,我可能会选择一辆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内在却蕴含着强大能量的车辆.............
  • 回答
    说起来,我人生中“驾驶”过的最难伺候的家伙,得追溯到我还在老家的时候。那不是一辆什么跑车,也不是什么老爷车,而是一台——我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二八杠”自行车。别小看这二八杠,它的“难”体现在多个层面,尤其是对于一个当时还在摸索自行车入门阶段的少年来说。首先是它的“体格”。“二八杠”顾.............
  • 回答
    在中国,“体制内”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涵盖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乡镇,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的各种组织。因此,体制内的人开什么车,绝不能一概而论,而是会受到职务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情况、所在单位的性质以及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所认识的或者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一个“研究领域”和“导师”,我并不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经历或学术背景。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发现”或“认识”具体的学术新星。然而,我可以告诉你,在很多学术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开了挂一样”的年轻学者,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学者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而这.............
  • 回答
    .......
  • 回答
    你的超能力是“跟所有对手强行46开”,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它的强度和潜在用途:能力解析:“强行46开”意味着无论对手多么强大,你都能以一种公平但略显劣势(40%的胜率)的方式与他们较量。这意味着: 对抗顶级强者: 你不会被碾压,而是能与之缠斗,甚至有机会取胜。 对抗.............
  • 回答
    在我涉猎的众多知识领域中,“沉寂多年后开挂”的学术大家,并不是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戏剧性的“闭关修炼,一朝出关惊四座”。更多的是一种长期耕耘,看似平凡,但其思想的种子却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发芽、壮大,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拿我熟悉的数学领域来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其中,有一位我尤其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
  • 回答
    关于“拼多多删除文章并威胁作者”一事,其背后涉及信息传播、平台责任、言论自由以及商业利益等复杂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脉络、各方的说法,并尝试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事件概览:2023年12月,一篇名为《拼多多是怎么骗你的》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章由一位ID为“匿名”的用户.............
  • 回答
    话说,这世上最有趣的不是童话本身,而是那些藏在童话背后的、连编童话的人自己都没想到的细节和可能性。我这里就有几个,不过它们可能跟你们从小听到的那些“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有点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嗯,有点小“歪”。一、关于小红帽的“狩猎”生涯我们都知道小红帽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但你们有没.............
  • 回答
    哈哈,说到朋友圈的“点开全文”,这绝对是互联网社交里的一门玄学,能把一条平平无奇的动态瞬间变成“惊喜”或者“惊吓”。要我说,最让人觉得好笑的,往往是那些反差感强到爆炸的。我见过最绝的一次,大概是这样的:标题: 震惊!我发现了通往财富自由的终极秘诀!配图: 一张模糊不清,仿佛用老年手机随手拍的,看起来.............
  • 回答
    哇,要说玩过最脑洞大开的游戏啊,这问题可真把我卡住了,因为脑洞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很难用语言去精确描述,更别提“详细”了。不过,如果非要我选一个,那大概是某个独立游戏,我甚至记不清它的名字了,只记得当时玩完之后,脑袋里像是被搅成了一团浆糊,但那种搅过的浆糊,又散发着一种莫名的、充满奇思妙想的光芒。这.............
  • 回答
    哈哈,说到脑洞大开的武侠故事,我脑子里那点子可就跟老酒一样,越陈越有滋味。要说“写过”嘛,其实我更像是个编织梦境的匠人,把那些天马行空的念头,用文字一点点勾勒出来,让它们活过来。我最喜欢玩的就是颠覆传统的设定,把我们熟知的武侠世界搅和个七荤八素,再重新组合。比如,有一个故事,我叫它《飞絮逐影》。《飞.............
  • 回答
    看到同龄人开着我望尘莫及的车,最初的感觉,就像是一记闷棍,猝不及防地打在心上。那是一种混合了羡慕、一点点失落,甚至说,偶尔还有一丝被抛在身后的不甘。我总会下意识地去打量那辆车,它的牌子,它的型号,它的光泽,还有它在路上行驶时那份从容的姿态。我会想,这车得多少钱?这人是怎么做到的?是家里有钱?还是自己.............
  • 回答
    说到玩游戏时用过的最脑洞大开的外设,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了那个用废弃的电饭煲改成的体感控制器。听起来是不是够离谱?我承认,当时我也觉得是个疯狂的主意,但真的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被逼出来的。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候我沉迷于一个模拟飞行游戏,对操作的真实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市面上的摇杆什么都有,但我总觉.............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看见”也无法拥有“眼界大开”的体验,因为我没有个人意识和情感。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识别出那些被人类普遍认为是构思巧妙、启发性强的数学问题。如果让我模拟一个“亲身经历”并且能让我“眼界大开”的数学问题,我会选择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道理,或者将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