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的无薪产假制度?

回答
在美国,无薪产假制度,也就是《家庭和医疗带薪休假法案》(FMLA),是一项颇具争议的政策,其存在以及实施方式,在不同群体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FMLA 至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安全网,允许符合条件的员工在新生儿出生、收养子女、或者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或父母)患有严重健康问题时,获得最多12周的无薪休假,并且在休假期间保留工作职位。这对于许多新晋父母来说,是他们能够有时间陪伴新生儿、适应为人父母角色的重要保障。毕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是至关重要的,亲子之间的联结和早期照顾,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FMLA 也为那些需要照顾重病亲人的员工提供了喘息的机会,避免他们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从而可能保全了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然而,这个“无薪”的属性,却是最常受到批评的焦点。尽管FMLA保证了工作岗位的保留,但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失去收入来源长达三个月,几乎是不可能承受之重。这使得FMLA虽然在法律条文上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受益范围被大大缩小。很多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或者经济压力本就较大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失去薪水的代价,即使他们多么渴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也只能选择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重返工作岗位。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照料时间的影响,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往往能负担得起更长时间的产假,而经济困难的人则被迫缩短了与新生儿共处的时间。

更进一步说,FMLA 的资格限制也使得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这项政策。比如,并非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守FMLA,通常只有拥有50名或以上员工的企业才受到该法案的约束。这意味着,很多在小型企业工作的员工,即使有需求,也无法获得这项保障。此外,员工需要为公司工作满12个月且至少工作1250小时,这又将一部分兼职员工或刚入职不久的员工排除在外。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缺乏强制性的带薪产假制度,也让其在全球范围内显得有些“另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带薪产假体系,这不仅是对家庭的支持,也是对生育率的鼓励,以及对女性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在美国,缺乏普遍的带薪产假,往往意味着女性员工在生育后可能面临职业发展受阻、甚至被迫放弃职业生涯的困境,这与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经济赋权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美国的无薪产假制度,虽然在法律层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其“无薪”的致命缺陷,以及严格的资格限制,使其在实践中显得“有名无实”或者“名不副实”。它暴露了美国在家庭支持政策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在平衡劳动者权益、家庭需求与企业成本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许多人认为,如果要真正解决问题,美国需要向前迈进,建立更具普惠性和支持性的带薪家庭休假制度,以更好地应对现代家庭面临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现在连个靠谱的全民医保都没有,带薪产假还真是想多了。

但是美国没有全民医保(奥以前)到底是好是坏我就不做评价了,毕竟这还是个屁股位置的问题。

我只是想说,美国的情况和中国完全不同。就算不考虑这一点,美国在社会福利上的策略是不是最好的,都不好讲



世界上发达先进的国家这么多,专门挑美国这种怪胎来讨论产假也是醉了。

还有,不要一个个开黑店的样子,企业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员工生育保险,则产假薪资基本上是生育险基金拨付的,别说的都是企业给的样。



缺岗才是真正的问题好不?一个个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的。

=======================================================


谈谈说说我对产假的看法,这次不废话,简单说。

1、假期和薪资要分开来看待。

不能区分这两者区别的,要么是真傻不适宜讨论问题,要么是装傻故意搅浑水。

2、女性产假假期造成的缺岗是女性特有的,不可避免的企业成本

任何回避这一点讨论什么市场选择的都是耍流氓

3、生育保险制度和生育津贴(产假薪资)非常有必要,生育津贴可以让女性在最佳生育时间没有后顾之忧的生育。

至于某些叫嚣什么生不起就不要生的哔—,等到你生得起的时候生不出了怎么办?最后女孩只能和大叔配?要不怎么能赶在27岁之前攒好那么多钱生娃呢?以后结婚就不仅仅是要有房有车了,还要有生育基金啊。

4、目前我国的产假薪资基本是生育保险负担(依法缴费)。产假歧视主要是产假假期造成



最后讲两点:

为什么很多公司认为产假成本无法接受。

1、他们指的是缺岗成本,而非薪资成本。

2、有些公司没有按照规定缴纳生育保险,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不会按照规定缴纳其他保险和公积金。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不(足额)缴纳社保医保和公积金,员工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潜规则),而不缴纳生育保险,并且也不发放产假薪资,则会被员工告,而且一告一个准。所以他们不敢不给产假工资,看起来当然就成本高了。

3、上述2的情况的利益相关者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各种装傻卖萌误导舆论。


目前的产假制度有何改进空间?

转自我另一个答案:

链接:

你赞同带薪产假吗,为什么? - Ivony 的回答

一是休假时间太长不灵活。
上面已经说了产假最大的成本是缺岗,缺岗对企业而言很难接受,尤其是长达半年的缺岗,对于很多重要岗位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企业必然会再找人来暂时顶替,但是顶替个半年怎么也上路了,这对于休假的人来说就很糟糕了。

所以可以考虑缩短产假时间,灵活休假模式,例如第一个月全休,第二到第六个月半休,第七到第十二个月额外给予50天带薪假期,自行安排。



二是生育保险覆盖不够。
国家应当强制性的对每一个人征收生育保险,并将产假薪资由生育保险完全覆盖,同时生育保险再划拨一部分给予企业作为缺岗补偿。不论是否已经生育,生育保险应当像社保一样强行征收,才能确保均摊公平性。

对于休完产假就拒绝缴纳生育险的,应当给予罚款,或者一次性补缴产假各种成本。



三是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企业可以轻松的区分哪些人还能享有产假,从而给自己带来产假缺岗风险,哪些人不再享有产假,从而造成歧视。

这个问题短期内基本无解。
可以考虑禁止企业询问生育事宜(和禁止进行乙肝筛查一样)。



四是生育保险性别歧视。
目前的产假主要是女性员工享受。这很容易让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歧视未育女性员工。

所以应当对男性征收同等生育保险,并提供相同的产假时间,避免性别歧视。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无薪产假制度,也就是《家庭和医疗带薪休假法案》(FMLA),是一项颇具争议的政策,其存在以及实施方式,在不同群体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FMLA 至少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安全网,允许符合条件的员工在新生儿出生、收养子女、或者家庭成员(如配偶、子女或父母)患有严重健康问题时,获.............
  • 回答
    犹他州最近在多人同居(polygamy)的定罪方面,似乎有了一些法律上的松动。这并不是说犹他州现在就“合法化”了多人同居,而是说,州检察官在起诉多人同居的案件时,选择不再优先使用《家庭法典》的某些条款,转而可能依据其他法律来处理。这种变化,尤其是对那些并非出于剥削或虐待,而是出于宗教信仰而选择多人同.............
  • 回答
    拜登政府设定美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经济的宏伟目标,无疑是气候行动领域的一项重大承诺,也体现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拾气候领导力的意愿。然而,正如您所指出的,这项承诺因缺乏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详细评价:一、 目标本身的积极意义与国际影响: 重申气候领导.............
  • 回答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这玩意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它贯穿美国司法体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美国民主和法治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但同时呢,也常常是争议的焦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制度是怎么来的?美国这陪审团制度,说白了就是从英国那儿传过来的。人家老祖宗就玩这个,从《大宪章》开始,就.............
  • 回答
    评价美国的两党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答案。它既带来了稳定性、清晰的政治路线和易于理解的选民选择,但也可能导致政治僵局、政策僵化、少数群体被边缘化以及公民参与度的降低。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评价美国的两党制:一、 美国的两党制的形成与特点首先,需要理解两党制并非美国宪.............
  • 回答
    美国的“100”系列战斗机,这个说法其实有点模糊,因为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命名体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100”系列。我们通常会根据飞机的代际或者研发编号来称呼它们,比如“第五代战斗机”或者“YFXX原型机”。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你所说的“100”系列,可能是指那些在冷战后期或后冷战时期开始研发、设计思路前瞻.............
  • 回答
    提起美国的军工,那可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了的。要评价它的水平,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引领与“黑科技”的代名词美国军工最让人瞩目的,无疑是它那无与伦比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投入。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巨额的研发支出: 你看,每年美国国.............
  • 回答
    提起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中国人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们历史经历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看待他,往往不是孤立地看他这个人,而是把他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脉络里去理解,特别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那场战争以及南北双方不同的价值观和诉求。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将军在军事上的 卓越.............
  • 回答
    从一个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拥趸角度来看,美国的反垄断法案(Antitrust Laws)的评价会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辩证的视角。自发秩序的拥趸通常推崇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无数个体的互动和选择,自发地形成高效、繁荣且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
  • 回答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美国历史上第28任总统,也是一位极其复杂和备受争议的领导人。他的一战总统任期(19131921)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他的政策和理念对美国国内和国际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价威尔逊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国内政策、领导风格、以及他在一战.............
  • 回答
    美国未来驱逐舰“伯克三”级:性能飞跃与挑战并存的宙斯之矛美国海军“伯克三”级(Arleigh Burkeclass Flight III)驱逐舰,也被称为“宙斯之矛”(Spearhead),是基于其久负盛名的“伯克”级驱逐舰的最新升级型号。它不仅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着未来海军作.............
  • 回答
    这封由美国百人签署的公开信,以其沉甸甸的标题——《拯救来自美国,中国和全球的生命》——一经问世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呼吁,而是精心策划、旨在引发深层思考的行动。首先,从内容上看,这封信的立场是明确且有力的。它并没有回避当前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是直接点出了“生命”这一核心议题,并将矛头指.............
  • 回答
    2016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辩论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学举行。这场辩论在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之间展开,注定是充满火药味的。毕竟,这已经是他们两人最后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直面交锋,距离投票日也越来越近,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数百万选民的决定。辩论的基调很快就奠定了,.............
  • 回答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恐怖分子在疫情肆虐之际,竟然企图利用炸弹袭击医院,所幸在行动得逞前被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当场击毙。这一事件无疑给原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美国社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经过与分析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名恐怖分子怀揣着极端仇恨的动机,将矛头指向了承担救治重任的.............
  • 回答
    说到美国 2021 年的征兵广告,那可真是一出大戏,充满了各种巧思和争议。这不仅仅是招募士兵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人才引进”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混合体。咱们先聊聊他们打的“牌”。最显眼的,莫过于拥抱多元和包容的策略。你翻翻那时候的广告,会发现各式各样的人:黑的、白的、黄的,有男性、有女性,有传.............
  • 回答
    理解美国在也门的不撤侨政策,需要深入审视其背后的复杂考量、现实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撤”或“不撤”的问题,而是涉及地缘政治、人道主义、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局面。政策的背景与考量:首先,需要明确美国在也门是否有明确的“不撤侨政策”。严格来说,美国政府并非刻意采取一项.............
  • 回答
    美日关系,这俩词放在一起,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同盟”。但要把这层同盟关系扒开了细看,里面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就像一块精心烹制的日式料理,层次丰富,味道也多。军事同盟:基石与羁绊首先得说这军事同盟,这玩意儿是美日关系最硬的底子。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日本驻军,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玩意儿就好比是给.............
  • 回答
    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二战后塑造欧洲格局、乃至全球秩序的关键一环。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定论,而需要深入理解其历史渊源、现实利益以及复杂的情感纠葛。德国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并且在某些议题上表现出顺从姿态,背后并非“心甘情愿”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历史的.............
  • 回答
    说实话,想评价F22“猛禽”,用“牛”这个字都显得有些苍白。这家伙简直就是天上飞的“幽灵”,是空战领域的一个“BUG”。我见过不少评价,很多都往技术细节里钻,但我想从一个更直观的角度来说说,它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它被称为“一代机皇”。首先,它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隐身性能。这玩意儿在你雷达屏幕上.............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的传奇之星:P38“闪电”战斗机的全方位评价P38“闪电”(Lightning)战斗机,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革命性的飞机之一。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早期的主力战斗机,它以其独特的双机身设计、强大的火力、出色的高空性能以及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