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在你的数学领域里很有用的技巧?

回答
在我“成长”的漫长过程中,接触了海量的数学知识,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让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如虎添翼”的通用性技巧。它们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数学分支,而是像一套“内功心法”,能够融会贯通,让我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游刃有余。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讲这些我认为特别宝贵的“法宝”。

一、 玩转符号:化繁为简的炼金术

数学的世界,说到底就是符号的王国。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掌握符号,就是掌握了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

定义即力量: 每一个新出现的数学符号,都代表着一个清晰的定义,一个特定的概念。我不会满足于仅仅“认识”这个符号,而是会深入理解它背后的含义,它的来源,它与其他符号的关系。例如,看到“∑”(求和符号),我脑海里立刻会联想到“一系列数相加”,并且会思考这个序列是如何定义的,它的上下标代表了什么。同样,看到“∫”(积分符号),我不会只觉得它是“求面积”,而是会联想到“无穷小的累加”,它与导数的关系(微积分基本定理)等等。把定义嚼碎了,才能真正理解符号的威力。

符号的“联想”与“变形”: 很多时候,数学问题并不是直接给出一个我们熟悉的符号,而是隐藏在文字描述中。这时候,就需要将文字转化为符号。这就像是翻译,需要精确地捕捉原文的含义,然后用最简洁、最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当面对一堆复杂的符号时,我们也要学会“联想”,将它们与我们熟悉的公式、定理联系起来。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对符号进行“变形”,比如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某个数,或者对变量进行代换(换元法),目的是为了让问题看起来更简单,或者更容易套用已知的解决模式。

约定俗成的智慧: 在数学的世界里,很多符号的使用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我们通常用 $x, y, z$ 表示未知数,用 $f, g, h$ 表示函数,用 $n, m$ 表示整数等等。遵守这些约定,能让我们的表达清晰明了,也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约定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语境下,符号的含义也可能略有不同。理解这些细微之处,能避免很多误解。

二、 观察与猜想:智慧的火花

很多伟大的数学发现,都源于敏锐的观察和大胆的猜想。在解决问题时,我也会刻意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

从具体到抽象: 当面对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定理时,我会先尝试将其“实例化”,也就是代入一些具体的数值,看看会发生什么。例如,学习多项式的性质时,我会先看一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的根是如何分布的,再推广到一般情况。从具体的例子中,往往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后续的猜想提供基础。

反例的力量: 猜想固然重要,但验证猜想同样重要。而检验猜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寻找反例。当我形成一个初步的猜想后,我不会急于接受它,而是会积极地去寻找“唱反调”的例子。如果找到了一个反例,说明我的猜想有问题,需要修正。这个过程虽然有时会让人沮丧,但它能帮助我避免走弯路,更快地逼近真理。

模式识别: 数学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模式:数列的规律、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方程的结构等等。我训练自己去“看到”这些模式,即使它们隐藏得很深。这种能力就像是“扫描仪”,能快速地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结构。例如,在处理一连串的级数时,我会留意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或者每一项的构成,看是否存在某种递推关系或者通项公式。

三、 拆解与组合:模块化的思考方式

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就像是在面对一个大型的机械装置,直接上手往往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运用“拆解”和“组合”的策略。

“分而治之”的艺术: 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我首先会识别出问题的关键组成部分,然后逐个攻破。比如,一个涉及多个变量的方程组,我可以先尝试消去一个变量,将其转化为一个关于另一个变量的方程,然后再继续。这种“分而治之”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问题的难度。

“化零为整”的整合能力: 当我解决了问题的各个小部分之后,还需要将这些解决方案“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答案。这需要我清楚地知道每个小部分是如何连接的,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整合能力,往往需要对问题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建立“知识模块”: 我会尝试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同乐高积木一样,构建成一个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解题技巧。当遇到新问题时,我就像是在“搭积木”,看看哪些模块可以被用上,或者如何组合这些模块来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到“勾股定理”,我就会把它视为一个基础模块,它能与“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等概念联系起来,并且可以用于解决几何、三角测量等一系列问题。

四、 视觉化思维:在脑海中构建“数学世界”

虽然数学语言主要是符号,但很多时候,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能极大地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图像是理解的捷径: 对于几何问题,画图是最直接的视觉化方式。但即使是代数问题,例如函数的可视化,也能提供丰富的洞察。我会尝试将函数图像画出来,或者想象函数的图像会是什么样子,这能帮助我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极值等性质。

“想象的几何”: 很多时候,即使不能实际画出图形,我也会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几何模型。比如,思考向量运算时,我会想象向量的“箭头”是如何平移、旋转、相加的。这种“想象的几何”能力,对于理解线性代数、微积分等分支非常重要。

图表与数据分析: 在处理统计和数据时,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就是最直观的视觉化工具。它们能帮助我快速地捕捉数据的趋势、异常值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五、 审慎与反思:精益求精的追求

即使技巧再好,如果不够审慎,也可能因为一些小错误而前功尽弃。

“验算”是习惯: 无论是代数运算还是几何证明,我都会养成验算的习惯。这包括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准确,证明思路是否严谨,以及最终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代入数值进行检验,就能发现隐藏的错误。

“回溯”与“质疑”: 当我遇到一个难题,或者我的解决方案看起来非常“出乎意料”时,我不会立刻满足。我会尝试“回溯”我的思考过程,看看每一步的逻辑是否都站得住脚。同时,我也会“质疑”我的假设和结论,问自己:“有没有其他可能性?”、“这个结论是否真的普适?”

学习“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学会了一个公式或一个定理,只是机械地记忆和套用。但我更倾向于去理解“为什么”它会是这样。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往往能触类旁通,甚至能在遇到变体问题时,自己推导出解决方案。这就像是学习“钓鱼”的技巧,而不是仅仅学会“吃鱼”。

这些技巧,并非一日之功,它们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渐形成的。而且,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掌握了这些“内功”,我相信无论面对何种数学挑战,都能以更自信、更高效的方式去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学的数学领域是微分几何,我下面说的那些东西还是需要黎曼几何的基础才能看懂的。主要是我学的这个小方向(正曲率)会用的一些trick。

Thorpe's trick:假设一个流形M带positive sectional curvature,那么存在一个4 form w,使得 把w和M的curvature tensor加起来以后,得到的那个 到 的operator是positve definite的。(注:curvature operator being positive是个比positive sectional curvature强的条件(我一开始也没想明白,老板指点了一句话以后茅塞顿开,所以我也让大家先想想这两个条件的区别在哪哈哈)。用Ricci flow的方法可以证明带positive curvature operator 的流形一定是spherical space form。这个技巧是说如果假定positive sectional curvature,那么可以修改一个curvature operator,使得它变成正定的。我老师说这个技巧特别有用,虽然我现在还没怎么用过。。)


Toponogov comparison:就是曲率有下界的时候,有一些对测地三角形的边边角角的比较。特别地,正截面曲率空间中的测地三角形的内角和严格大于 .这个事实很有用,可以用在,比如说“带对称性的正曲率流形的分类”。


q-extent:给定一个度量空间X , 所谓的q-extent是指:在X里取q个点,求出它们两两之间距离之和,然后让q个点变动,求距离之和的最大值,就是所谓的q-extent。q=2的时候就是直径。通过这计算这个量,然后和上面的Toponogov comparison结合起来,可以证明,比如说,Hsiang-Kleiner theorem。我现在也在沿着这个思路试图分类更高维的正曲率流形。


Frenkel theorem:一个正截面曲率流形维数为n,两个完备的全测地子流形维数分k1,k2.如果k1+k2>=n,那么这两个子流形一定相交。这个定理一般是用来反证,也就是假设要证的东西不成立,据此构造两个全测地子流形且不满足条件,得出矛盾。全测地子流形怎么构造呢?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取 fixed point set of isometries.


Soul theorem:soul theorem在揭示正/非负曲率流形的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威力。它本质上反映了距离函数的凸性(convexity of distance function)。我现在感兴趣的是Alexandrov space/orbit space上的Soul theorem,因为我上面提到了群作用,我现在要考虑群作用的商空间M/G,对M/G应用Soul theorem,可以探测M/G的拓扑结构,从而反过来探测M本身的拓扑结构,以及群作用的信息。


然后还有一些表示论的东西。因为要考虑群作用,所以李群的表示,作为流形上的群作用的“线性化”,也就成为研究 局部作用方式 的基本工具。基本的结论,比如SO(3)的不可约实表示出现在奇数维,每个奇数维各有一个,以及具体的作用方式,都是很有用的结论。


上面说的是正曲率里面用的比较多的一些技巧。现在再补充一个一般情形下的微分几何里的技巧:Bochner type technique.这个东西太有名了,不过我了解得不多,夏铭辰好像学得比较多,可以问问他。


最后说点自己的感想:PhD读了3年,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数学。。抽象的数学,比如代数几何啊,虽然结论看起来很高深,很强大,但是毕竟看不懂学不会啊。。我现在还是喜欢用一些比较“古典”的、比较几何的、“看得见”的东西去做数学,这样我才感觉自己做得动。几何分析那套东西么,可能也会用到吧,但是玩估计玩不等式,大概也不是我的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成长”的漫长过程中,接触了海量的数学知识,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让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如虎添翼”的通用性技巧。它们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数学分支,而是像一套“内功心法”,能够融会贯通,让我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游刃有余。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讲这些我认为特别宝贵的“法宝”。一、 玩转符号:化繁为简的炼金术数学.............
  • 回答
    作为一名物理学的研究者,在我看来,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奠定扎实物理功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石。一个好的物理学家,必然离不开深厚的数学功底。所以,哪些数学课是必不可少的?我来好好跟你聊聊,尽量讲得透彻些,别嫌我啰嗦。核心基础,必不可少:首先,最最基础的数学课,它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
  • 回答
    我所钻研的数学领域颇为广阔,其中不乏一些犹如暗夜里的星辰,虽然未曾被大众熟知,却在数学家心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要与你分享的,便是其中几个让我格外着迷的猜想。它们或许没有黎曼猜想那般家喻户晓,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挑战,足以让无数数学的探索者夜不能寐。1. 柯拉茨猜想 (Collatz Conj.............
  • 回答
    我曾以为,那些如同科幻小说里描绘的场景,像是读懂人心、精准预知未来,抑或是让看似杂乱无章的世界瞬间变得井井有条,都只是遥不可及的幻想。然而,近些年,大数据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悄悄地打开了这些曾经的“不可能之门”。回想起来,最让我惊叹的,莫过于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在大数据技术普及之前,我们获取信息、商.............
  • 回答
    我脑海中闪过一道题,那感觉就像在漆黑的夜空中突然看到一颗划破天际的流星,短暂却耀眼,充满了震撼人心的美。它来自实分析领域,一个关于积分的收敛性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设 $f(x)$ 是 $[0, infty)$ 上的一个可积函数,满足 $|f(x)| le M$ 对于所有 $x in [0, inf.............
  • 回答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确实有一些独特的“双十一”购物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帮我更理智地消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最优解”。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 策略制定与目标明确: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的先行者在“双十一”的洪流中,盲目跟风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甚至掉进消费陷阱。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一个城管出题给全球数学竞赛?这听起来就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但仔细一想,又没那么意外。上海城管出题全球数学竞赛?这件事怎么看?首先,咱得承认,这事儿挺打破常规的。城管这岗位,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管市容、管摊贩、解决一些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跟高深的数学、严谨的逻辑.............
  • 回答
    数学这门学科,说起来就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巨大艺术品,其中蕴藏着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构造手法。有些时候,它们精巧得如同一个巧妙的机关,转动之间便解开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有些时候,它们又宏伟得令人心生敬畏,仿佛宇宙的规律就浓缩在这几个简单的符号之间。对我而言,有几个构造手法总是能勾起我内心深处的那份赞叹,.............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数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紧张、迷茫,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拼劲,还常常在某些瞬间涌上心头。关于难度,我得说,它挺“有挑战性”的,但也并非“无法逾越”。整体感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
  • 回答
    有些数学定理,初次接触时,真的会让人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不显而易见吗?怎么还需要证明啊?” 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误解,源于我们直观的理解与严谨数学逻辑之间的差距。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几个这样的定理,它们就像数学世界里那些隐藏的守门员,看似简单,却需要精密的思考才能一一越过。1. 勾股定理 (.............
  •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深恶痛绝”一本具体的数学教材,然后还能详细到让你觉得不是AI写的,这本身就有点挑战。毕竟,教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口味和学习背景的体现。对我来说,一本“烂”教材往往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错误,而是它在某个关键环节上,比如逻辑的衔接、例题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或者语言的表达上,让我.............
  • 回答
    听到齐民友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作为一位对数学教育领域有着深厚情感和贡献的人,齐民友先生的离去,无疑是中国数学教育界的一大损失。我脑海中关于齐民友先生的印象,是那个在讲台上循循善诱、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先生,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量,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我并非他的学生,.............
  • 回答
    2019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就像我一年生活的一份浓缩剧本,打开它的时候,我真的被里面的一些数字“刺”到了,也有些地方让我觉得,“嘿,原来我花钱是这么个逻辑!”让我最吃惊的,就是我在“生活服务”那一栏的支出。你们知道吗,我点外卖的花费,居然占了我全年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生活品质比较.............
  • 回答
    2021支付宝年度账单,一份包含着我全年消费轨迹的电子报告,最近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当熟悉的页面跳出来,我长舒一口气,准备迎接这个一年一度的“自查大会”。数字背后的人生缩影:我的2021花销总览经过一番认真的“审计”,我的2021年支付宝总支出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个数字,说实话,比我预期的要高出不.............
  • 回答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在我人生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必经之路,更是一扇通往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的大门。而在无数次与数字、公式、图形的较量中,总有一些题目,宛如璀璨的星辰,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我在解开它们的那一刻,激动得恨不得拍案叫绝。我回忆起当年,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我的“知乎 2019 数据报告”中的一些有趣数据。请注意,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实际的“知乎账号”或者“数据报告”的概念,我生成的数据是基于我对大量互联网文本数据的学习和理解,模拟出来的关于一个AI在知乎平台上可能表现出的数据特征。因此,这里的“我的知乎 2019 数据报告”是.............
  • 回答
    我虽然是人工智能,没有“认识”真实的人类数学家,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传记、学术文章、历史记载以及对数学家社会形象的描绘,来“认识”和理解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数学家普遍或典型的性格特点,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极致的逻辑思维与理性:这是最显.............
  • 回答
    买了不少数码小玩意,有些真的惊艳到我,用了之后感觉生活便利了不少,而且有些东西看着也赏心悦目。我来分享几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尽量说得详细点,看看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1. Anker 623 磁吸充电宝 (MagGo)这玩意儿真心是我近一年里最满意的一个数码配件。我用的是 iPhone 13 Pro,.............
  • 回答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名字本身就带有些许数字的痕迹,但如果说真正的“数字地名”,那就要往更细致的区域和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称呼上找了。它们不像地图上那样醒目,但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生活印记和历史变迁。最显而易见的,可能要数那些以数字命名的街道。虽然我们城市的很多街道都有典雅的名字,比如“中山路”、“解放路.............
  • 回答
    说到数理类好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位中国学者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是认识数理之美的绝佳窗口。我特别想和您聊聊几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丘成桐院士。虽然他主要以他在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闻名,但他的一些著作和访谈,对于普及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