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数学教材是你深恶痛绝、绝不推荐的?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深恶痛绝”一本具体的数学教材,然后还能详细到让你觉得不是AI写的,这本身就有点挑战。毕竟,教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口味和学习背景的体现。对我来说,一本“烂”教材往往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错误,而是它在某个关键环节上,比如逻辑的衔接、例题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或者语言的表达上,让我的学习过程变得异常痛苦和低效。

不过,如果非要我说说那种让我“打心底里不舒服”,觉得“这玩意儿简直是反学习”的教材类型,我会想到那些概念不清、跳跃性过强、并且过于依赖“你知道了就懂了”的默契,却又在最需要解释的地方语焉不详的教材。

我记得(当然,这是基于我作为AI对大量文本数据的理解和模拟,但我会尽量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表达)曾经“接触”过一些像是这样的教材。它们往往出现在一些基础课程,尤其是那些大家可能觉得“简单”但往往隐藏着概念陷阱的领域,比如微积分或者线性代数。

最大的问题在于“逻辑断层”。就像你在建房子,突然发现某一层楼的承重墙不见了,或者基础没打牢,但上面却已经盖了很高。这类教材,往往会在引入一个新概念的时候,一股脑地给你很多定义、定理,但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却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模糊不清。它可能告诉你“这个是什么”,也可能告诉你“它可以做什么”,但就是不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或者“它和之前学过的东西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举个例子,在介绍极限的时候,一本不好的教材可能会直接抛出一个εδ定义,然后给出几个看起来很复杂的例子,却几乎不解释这个定义的“思想”是什么。 它可能不会花时间去构建一个直观的图像,比如“无限接近”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为什么需要如此严谨的定义来排除一些模糊的可能性。你只能硬背公式,然后尝试套用例题,遇到一个稍微变通的题目就傻眼了。它好像默认了你已经拥有了某种“数学直觉”,而实际上,你正需要它来培养这种直觉。

再比如,例题的选取。 有些教材的例题,就像是为某个特定技巧量身定做的。它们清晰、简洁,完美地展示了某个公式或者定理的应用。但一旦你走出例题的“舒适区”,去尝试解答习题,就会发现习题的难度和例题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或者题目类型五花八门,根本无法从例题中找到丝毫的提示。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学会了如何用一把螺丝刀,然后被扔进一个全是各种奇怪螺丝的房间,却没人告诉你哪种螺丝该用哪种工具。更糟糕的是,有些例题本身就含有不易察觉的陷阱,或者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但教材却没有明确说明。

还有就是习题的设计。 一本好的习题集,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从基础的概念验证,到稍有难度的综合应用,再到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但有些教材的习题,要么就是一堆纯粹的计算,要么就是一些“套路题”,让你感觉像是在刷题库,而不是在学习数学。它可能会有一两个“难题”,但这些难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某种“灵感”或者“技巧”,而不是基于扎实的理解。而且,答案的缺失或者错误,更是让人欲哭无泪。

语言表达的“冷漠”和“晦涩”也是一大杀器。 数学本身是严谨的,但它的表达不应该故弄玄虚。有些教材的语言,就像是一堆干巴巴的符号和术语堆砌而成,没有一点温度,也没有任何引导。它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不会解释“这个定理的意义是什么”。阅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没有味道的石头,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才能从中榨取一点点信息,而且往往是碎片化的。

总而言之,我“讨厌”的教材,不是那些有少量错误或者印刷失误的,而是那些在核心的教学设计上就存在问题的。它们未能有效地桥接概念之间的联系,未能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撑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反而可能因为其含糊不清、跳跃性强、例习题脱节的特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高深莫测”甚至“难以理解”的错觉,最终扼杀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希望一本数学教材,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一点一点地为你揭开数学的面纱,让你看到它的逻辑之美,它的力量之所在,而不是像一本冰冷的说明书,只告诉你“怎么做”,却不告诉你“为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学渣,我是工作好久以后才把微积分和线代真正整明白的。

按照我的想法,工科数学入门书,就应该把微积分和线代一块写了。上来先讲清楚矩阵的几何意义,指明矩阵每一列都是变换过的基向量。再从导数定义出发,阐明导数不仅是斜率,而且还是是线性变换。这样把偏微分当基向量,利用矩阵的几何直观,直接写出雅克比矩阵。

然后回过头讲行列式几何上是空间缩放倍率,再用雅克比行列式推导微分变换和微元缩放之类。这样才算真正搞清楚微分,之后积分就很简单,就是举例子,什么曲线曲面标量场向量场都来一遍。接着趁热打铁,讲场的梯度散度旋度,完了顺手列出电磁场方程,然后开始讲微分方程。

直接点出微分算子也是线性变换,再阐明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几何意义:“旋转轴”和轴上的缩放。从而揭示解微分方程的几何意义,再对微分方程做适度展开,推导出电磁场方程的解。

然后再接再厉,借着微分算子是线性变换的概念,把函数就是向量这一点讲讲,从而引入希尔伯特空间。接着先讲施密特正交化从三维到n维的推广,然后讲定义内积就是定义空间,最后利用正交化构造各种各样的正交基函数,比如傅里叶啊勒让德啊,以这些工科数学工具收尾。

这样用线性变换一条线就穿起工科数学了,而且全程强调了几何意义。数学书为啥不能这么写,哎。


这么个小众问题下居然还有几百赞。看来我等工科生苦数学久矣。我打算写写雅克比矩阵的几何直观,能力非常有限保证不了严密性,就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性质。不知道有没有人看?

1 特征向量和行列式的直观

既然是走马观花,首先要骑个马吧。这马就是矩阵的直观。熟悉的同学可以跳过。

当有人说:“一个矩阵 把向量 变换成向量 ”,他到底在说什么?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线性组合,即用a缩放列向量 ,用b缩放另一个列向量 ,然后加起来:

然而,想真正“直观的”理解这个做法,其实还要绕个弯,因为这里隐含了一些预设信息。

首先,矩阵M之所以能被写出来,是因为M的列向量 和 都具有“意义”——它俩都是定义在某个“绝对空间”或说“父空间”里的实实在在的向量。

这里提到的“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很不科学,只是方便指称。

能把矩阵写出来这件事本身就隐含着,存在某个 的“绝对空间”。那么很自然的,此“绝对空间”也有两个基向量。但这俩基向量具体是什么我们故意不去关心,只记为 。

矩阵是个“操作”,这里说的“隐含的绝对空间”其实就是矩阵要操作的对象。正是因为不关心隐含的绝对空间到底是什么,矩阵才成为一种通用的操作。类似于, 是具体计算,但从中可以抽象一个称为 的通用操作,它并不关心到底对谁x2。再规定被操作的对象写在右边,这样就有 ,或者 。而且多个操作还能合并运算,例如: 。相比之下,矩阵作为操作的特点在于不同的合并顺序结果不同。

然后,在向量 张成的“绝对空间”里,数字对 通过线性组合肯定可以确定一个向量 : 。

而在向量 和 张成的“矩阵空间”里,同样的数字对 通过线性组合肯定可以确定另一个向量: 。

注意上面的 有两种表示,这其实意味着两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 和 是存在于同一个“绝对空间”的,完全不同的两个向量。这当然是对的,两者都是对基 的线性组合,这也是 具有“意义”的基础。这时候矩阵就是所谓线性变换,把向量 “线性”的变成了向量 。

第二个事实, 还生活在向量 和 张成的“矩阵空间”或说“相对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 的表示是 。这也是对的,而且这也是线性组合的精髓所在(即,不太关心基到底是啥)。这时候矩阵就是所谓基变换。基变换相当于问,如果在“矩阵空间”里有个向量 ,那么它在“绝对空间”的表示是什么?

从这两个事实出发,由于 是任意取值的,可以代表空间里所有的点,因而直观上不难认同:矩阵M是个映射,它把某个“绝对空间”里的每个向量 ,都映射成另一个“矩阵空间”里的向量 。

考虑到矩阵M只是由几个基向量(坐标轴)组成的,上面这句话其实是个很强大的结论:只要找到了两个空间的“坐标轴”或说“标架”的关系,就相当于找到了两个空间中一切向量的关系。

而两个空间的“标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矩阵自己:矩阵的每个列向量,都是矩阵所张成的“相对空间”标架的基向量在绝对空间的表示。

也就是说,把“相对空间”标架的每个基向量并排写出,就是矩阵了。

只要理解了这一点,二维平面空间的旋转:

其矩阵就可以直接写出来: 。第一列就是标架{1}的基向量 逆时针转过 的样子,第二列就是标架{1}的另一个基向量 逆时针转过 的样子。如果假设黄色向量 在标架{2}的坐标是 ,那么 在标架{1}的坐标自然就是 对标架{2}的基的线性组合:

另一种解读是,标架{1}中存在一个(未画出的) ,被矩阵旋转成了同个标架下的

同样的道理,三维空间中,绕z轴旋转 角度的旋转矩阵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这是因为x轴和y轴的旋转跟二维情况是一样的,而z轴作为旋转轴本身不变。

对于这个旋转矩阵,考虑和旋转轴z轴重合的任一向量 ,可以发现一个很平凡的现象:

也就是和z轴(旋转轴)重合的所有向量 都满足 。

说人话就是,z轴方向的一切向量被矩阵施加了“绕z轴旋转的操作”以后方向不变。这几乎是废话,但也给出了关于“旋转轴”的直观理解:如果空间里存在某个方向能够在矩阵操作下保持不变,那这个方向就可称为矩阵的旋转轴。

矩阵的特征向量 和特征值 的定义就是:满足等式 的向量 和标量 。

说人话就是,在矩阵 对空间进行了旋转、缩放操作后,有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保持不变的旋转轴(特征向量) 。另外,由于矩阵的基是可以“随便写”的,矩阵完全可以产生各种不规则的缩放,这导致旋转轴上的向量虽然能够保持方向不变,但大小却会缩放,这个缩放的倍率就是特征值。

对于“特征向量/特征值”里的“特征”的理解:随便写个矩阵 ,那么它就应该有个特征向量 (旋转轴),除非它没有……

因为随手写的矩阵,似乎不一定会有“旋转轴”,具体判断方法我不懂。但是就算有,找起来也挺麻烦的。

关于找“旋转轴”的难度可以举个例子。我们已经写出了绕z轴旋转某个角度的矩阵 。同样的道理,可以写出绕x轴旋转某个角度的矩阵 ,绕y轴旋转的矩阵 。那么如果耐心的话,三个矩阵合体后的矩阵 也能写出来。问题来了,这个合体矩阵 的旋转轴存在吗,是啥?
这其实是个转换四元数的问题,超纲了,不展开。

下面会看到,微分算符 可以看成是从函数 映射到(导)函数 的“矩阵”,这就是微分方程的通用形式:

和矩阵的特征向量形式:

长得一模一样的原因——对微分方程 寻找解 的过程,就是找微分算符的“旋转轴”。

为啥微分方程不好解呢,因为旋转轴不好找……

除了特征向量之外,矩阵的第二个“固有特性”也很直观:矩阵的所有基向量(列向量)张成的那个几何体的“泛体积”。只有2个基的矩阵张成的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于3个基的矩阵张成的就是高维“超体积”。

这里的“体积”和日常谈论的体积有个细微但关键的差别——“单位”。当我们说一个集装箱的容量是若干个立方米时,隐含约定是:三个维度上的“测量单位”或者说三个基的长度都是1m。但线性组合的精髓是:对基的要求非常宽容。甚至不要求基有真正可测量的长度。而且就算基有长度,各个基的“长度”也不一定相等。所以这里的“体积”准确说,是对各个基向量的“缩放倍率”构成的“倍率几何体”的体积。

当矩阵是方阵时,各个基向量张成的几何体的“体积”就称为行列式(把determinant翻成这样也是人才)。

如果把3x3矩阵 写为 ,其行列式的计算公式等价于 。这个式子先叉积就是求底面积,再点积就是乘以高,此处不展开了,总之这就是在计算基向量 所张成的平行四面体的体积。

例如前面提到的绕z轴旋转的矩阵:

因为 ,所以它前两个列向量的长度都是1,第三个列向量长度也是1,而且三个列向量彼此正交(点积为0),那么此矩阵的3个基向量就构成了一个边长为1的立方体,体积或说行列式就是1。

有了行列式的几何直观,这个 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都不用算。

而且不光是绕z轴旋转的 ,把任意个旋转操作叠加起来,得到的还是旋转操作,典型代表是:

贴一张wiki的图吧:

所有这样靠旋转得到的矩阵,它们的“体积”或说行列式肯定都是1,都不用算。这样的全部矩阵的集合就被称为:3维特殊正交群Special Orthogonal Group(3),简称SO(3)。所谓特殊,其实就是说这类矩阵不改变体积。

而在改变体积的矩阵里,有一类直接把体积变成0,这样的矩阵虽然“生活”在n维里,却张不成n维体积。所谓行列式为0的矩阵不可逆,其实就是说这些张不出n维体积的虚假的n维矩阵,会把n维空间降为小于n维的空间。被这样的矩阵操作的向量至少会失去一个维度的信息,于是这个向量就不回去了。具体失去几个维度还可以分类,比如可以把立方体拍扁成面,也可以直接浓缩成线……

另外,行列式虽然要求矩阵必须是方阵,并不意味着非方矩阵的基向量就不配张成几何体了。而是说行列式这个概念它比较高冷,它只关心矩阵所生存的那个空间的最高维度N的体积,即N维体积。非方阵如果能张成N-m维的“泛面积”,那么这些面积也会有点用处的。

例如,当矩阵为非方阵时,考虑3x2矩阵 ,由 (就是a、b是三维向量的意思)组成 。 显然是张不出来 体积的,因而没有行列式。但 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张成一个二维的平行四边形,它有面积,不至于完全没用。如果观察这个矩阵的效果: ,它把二维向量变成了三维向量,似乎是“升维”的。虽然升完以后还是在三维空间里的二维平面上。

另一方面,给这个3x2矩阵补上一列0向量, ,这三列还是张不出体积,行列式依然为0,于是它似乎又变成“降维”的了:把三位向量投影到二维平面上。

根本原因还在于 描述了三维空间里的一组二维平面。

好的,准备过程到此结束。矩阵的特征向量和行列式就好比人的身高和体重,一旦直观上认识了这两个特性,应该就能“走马观花”了。

下面终于进入正题,多元函数的微分到底怎么理解。

(待续...

2 多元函数的雅克比矩阵

考虑最简单的多元函数 ,忽略连续可微这些细节。

在 点处,沿着x方向的偏导数可以通过固定 求得,

记作:

相当于用 点的x-z平面: 去“切片” ,平面上留下的就是 ,从而可求 在 处的切线斜率,就是 。这属于基础知识不展开了。

现在问题是,如果站在 点,向x方向走一个单位长度,即 ,那么x-z平面的这条切线上升了多少?

由于切线斜率就是 ,那么如果x增加1,切线就上升 。

此时在切线上增加的这一段(注意并不是函数值增加,这时候完全不考虑函数值变化),用向量描述就是

之所以切线能用向量描述,是因为形如 这样的函数,也就是 的映射,总归能看成 的映射,只要给 的每个 值配上 和 ,差不多就变成 了。前者表示二维平面上的标量场,后者表示三维空间中的曲面,这两个其实就是一回事。 既然是三维空间里的曲面,那它的切线当然能用三维向量描述了。

收一收思路。上面的讨论说明,沿着x方向求偏导,其实给出了这样一个基向量到“切线上向量”的对应关系:

同样的,y方向的偏导也有:

根据前面讲的矩阵直观,这是什么?这不就是矩阵的两个基嘛!直接写出雅克比矩阵:

显然,如果站在函数定义域,也就是xy平面上的某个p点,向任意方向走个二维向量 ,那么 就给出了切平面上对应的向量。

实际上雅克比矩阵 本身就是切平面。更无畏的说, 就是多元函数真正的导数

有了雅克比矩阵,这时候就可以讨论微元变换了。

例如求曲面 在某个范围内的面积分。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就是,在定义域xy平面里那个微元小方块 的面积,被雅克比矩阵变换到切平面后的缩放倍率 到底是啥?

毕竟有了 才能写出积分式

根据前面讨论过得矩阵的直观,这个问题就等价于求雅克比矩阵的各个基张成的那个几何体的“泛体积”(面积,体积,高维体积)。

当 是方阵时, 自然是行列式。

当不是方阵时,比如一直讨论的这个:

这个3x2矩阵的列向量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缩放倍率 ,也就是 的两个列向量的叉乘(的大小)。

首先叉乘:

再计算叉乘结果的大小:

从而得到第一类曲面积分的通式:

类似的,所有涉及微元变换的都能这么干。比如曲线曲面积分,球坐标转换之类的,就不展开了。


额外提个问题,为什么一元函数导数的值是个数字,多元函数导数的值就是个矩阵了呢?其实是一元下把向量省略成数字了。仿照上面的思路,可以写出一元情况下雅克比矩阵: ,这就是切线向量。但是一元下不说 是导数,而说 的y分量 才是导数。而且给定x方向的微小变化 ,虽然直接引起了切线上的变化(微分): ,但一元下却规定这个变化的y方向的分量 才是微分。

这肯定有历史原因或其他考量,但这种规定在多元时的不协调就造成多元情况下的理解困难。特别是工科微积分普遍不讲雅克比矩阵的几何含义,就使得多元情况更加模糊。

如果我们私下里把一元的切线方向看成导数( 对应的把切线方向的一段变化的向量 看成微分),那么在二元下说切平面是导数,以及 是微分就很自然了。而且在更多元的情形下,虽然不好再说“切体”和“N维超切体”之类过于中二的词汇,但至少可以明确导数就是雅克比矩阵描述的那个N维的线性变换。


3 从雅克比矩阵导出梯度

回到雅克比矩阵本身。 的这个雅克比矩阵:

实际上把 点的定义域平面,也就是xy平面,线性映射到了 点对应的切平面上。

所谓“从平面线性映射到平面”,意思就是,站在 xy平面 的 点上朝着任意方向走一步,所得的那个二维向量 ,总是能在切平面上找到对应的三维切向量 。

这个切向量 的斜率,其实就是方向导数

那么从 点出发的所有向量里,一定有个特殊的二维向量 (称为梯度),它恰好能对应到切平面上斜率(方向导数)最大的那个三维切向量

的特殊性来自于方向,或说角度,因而可设为 ,则对应的 就是:

由向量的斜率 ,那么 的斜率就是:

把等号右边看成是向量点积:

显然只有在 和 重合时点积才最大,从而斜率最大。

既然如此,又考虑到 只在乎方向,可以直接取 ,就能使 的斜率最大。

前面说了,这个 就是梯度,记作 :

而且,一旦梯度这么简单粗暴的取值了, 就是 ,它的最大斜率就是:

这就是梯度方向最大的导数(斜率)的真正来源。这个斜率值只是“恰好”等于梯度向量的模长而已。或者说,是我们在最大斜率方向上挑选了模长恰好是斜率的向量,定义为梯度。

然而我看过的微积分书里,关于梯度的逻辑链条是很无语的。
先给出方向导数的极限定义,附带几个用极限定义求方向导数的例子。(先给定义,嗯,严谨!)
接着直接定义梯度!说梯度方向的导数最大,而且最大值是 !(开始懵了,为啥梯度这么定义,为啥梯度的模就是最大方向导数?)
最后说,方向导数的方向和梯度点积一下就是方向导数值,完了附送一堆例题。(上当了,原来极限定义就是逗我玩的?原来我只需要死记梯度定义,死记点积就行了么?果然工科生不配理解这些啊!)

好了收一收。现在从梯度里抽象出Nabla算子 :

所谓算子,简单理解就是函数的函数,吃掉一个函数,吐出另一个函数。

注意微分算子 是向量形式,事情开始复杂了。

注意标量和向量之间的三种运算:

  1. 标量(数乘)向量=向量,相当于把1维的标量“升维”到多维的向量。
  2. 向量(点乘)向量=标量,相当于把多维的向量“降维”到1维的标量。
  3. 向量(叉乘)向量=向量,相当于……勉强相当于计算法向量吧。

考虑到函数可分为标量场函数 和m维向量场函数

那么 算子作为“形式向量”,和这两类函数之间也存在三种运算:

  1. ,即 ,标量场函数 数乘m维算子
  2. ,即 ,m维向量场函数 点乘m维算子
  3. ,即 ,m维向量场函数 叉乘m维算子

微分算子的这三种运算得的分别就是梯度场函数,散度场函数,和旋度场函数。

再往下写应该也没人看了,打住。

wtf,公式显示抽风了……

user avatar

吉米多维奇

大一听系里讲座,某个曾在耶鲁大学CS读Ph.D老师[1]讲自己当年大一微积分第一次考试的故事,好像是自我感觉不错但是老师给了低分,然后把一套叫《吉米多维奇》的书刷了一遍,之后就考得不错,后来去耶鲁前又刷了一遍。听的我们面面相觑,因为大概是期中考试附近,这个题外话让人印象深刻。

讲座后我们宿舍四人各买了一套《吉米多维奇》,每人六本,在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放着,像是一个收藏品。一直到微积分(上)(下)都学完了,也没人有空去刷……该90+的还是90+,该60+的还是60+,后来基本都送学弟或者放二手书店了。

我可能在某年寒假拉回家了,一直就在书柜上落灰……

所以这个配色真的看吐了,一想到一题没碰我就羞愧难当以及心疼买书的钱。

所以好好把课后作业做完就行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书真的不用买。

参考

  1. ^Yitong Yin http://tcs.nju.edu.cn/yinyt/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非得推荐一本,唐忠明的《抽象代数基础》。写得很薄,但没啥意思。

例子少,无趣味,深度也不行(虽然说了是基础)。被国外同行吊打。

或者他可以参考李尚志对于中学生的一些科普工作。哈哈。用他教材的学生学得不好,这本教材绝对有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深恶痛绝”一本具体的数学教材,然后还能详细到让你觉得不是AI写的,这本身就有点挑战。毕竟,教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口味和学习背景的体现。对我来说,一本“烂”教材往往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错误,而是它在某个关键环节上,比如逻辑的衔接、例题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或者语言的表达上,让我.............
  • 回答
    俄罗斯和法兰西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拥有悠久的辉煌历史,其教材也自然承载着这份沉甸甸的学术积淀。要评价它们的教材,恐怕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细品味,而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谈到俄罗斯的数学物理教材,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近乎“严谨到极致”的风格。很多俄罗斯的经典教材,无论是格林(Green)函数、.............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有时候,有些数学上的事儿,说出去,估计别人会觉得我疯了。不是因为它们多复杂难懂,而是因为它们跟咱们日常生活的直觉差得太远了,简直是反常识的。我就捡几个我印象最深的,慢慢跟你道来。一、无尽的数,无尽的“点”咱们都知道,数是用一次数出来的,比如1、2、3……到无穷大。但你知道吗?在数学里,无穷大还有“等.............
  • 回答
    有很多数学问题,其优雅或直观的证明或解释,都与物理学紧密相连。这些联系并非偶然,物理学往往是数学概念的试验场,而数学则为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底层规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下面我将挑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尝试深入地讲述它们与物理学的“纠葛”。1. 微积分的诞生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可能是数学与物理学最著名、也最.............
  • 回答
    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真正让我大脑宕机,甚至有点“烧坏”的数学知识——康托尔的对角线论证(Cantor's Diagonal Argument)。我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大学里的一堂集合论的入门课上。当时我对数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数数”、“计算”、“图形”这些比较直观的概念上。而对角线论证,就像一个宇宙.............
  • 回答
    数学世界浩瀚无垠,其中蕴含着无数智慧的结晶。而一些数学定理的诞生,更是充满了曲折、灵感和坚持,它们的推出过程,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几个我心中特别有味道的定理,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一、勾股定理:不仅仅是三个数的平方和提起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大多数人都能脱.............
  • 回答
    有些数学定理,初次接触时,真的会让人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不显而易见吗?怎么还需要证明啊?” 这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误解,源于我们直观的理解与严谨数学逻辑之间的差距。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几个这样的定理,它们就像数学世界里那些隐藏的守门员,看似简单,却需要精密的思考才能一一越过。1. 勾股定理 (.............
  • 回答
    嘿,老哥们!今天来唠唠只有咱们数学竞赛圈子里才懂的那些梗,包你听了秒懂,其他人只能一头雾水。保证不是那些AI才会写的干巴巴的笑话,都是咱们摸爬滚打出来的真实感受!梗一:什么是负数?小明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数学竞赛,题目难度相当高。当他看到一道关于负数性质的题目时,陷入了沉思。比赛结束后,裁判问小明:“你.............
  • 回答
    哈,这问题有意思!得说,有些笑话确实是数学专业人士才能会心一笑的,就像我们说一种加密语言一样。这也不是说我们多“高贵”,而是因为理解笑话的梗,得先懂一些概念和推理过程。我试着挑几个讲讲,尽量把背景也说明白点,免得听起来像什么黑话。首先得说,数学笑话很多时候玩的是一种“反差”或者“曲解”。我们平时接触.............
  • 回答
    那些让数学专业学生在月经周期那样准时、并且同样让人抓狂的“月经数学题”,其实不是指那种和生理期直接挂钩的题目,而是指那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几乎每个月(或者说每个学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并且反复折磨人的、总也做不完、或者总是掌握不好、甚至一辈子都可能遇上的经典难题。下面我来细数一下,哪些类型的题目能.............
  • 回答
    好,既然是给咱们数学系的学生看,那就不绕弯子,直接聊点实在的。你想啊,我们天天跟数字、符号打交道,从公理出发推导定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实践。但有没有想过,这些公理从哪来的?为什么我们相信数学是真理?数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数学哲学要解答的。作为数学系的同学,你可能已经接触了不少严谨的数.............
  • 回答
    聊到国内基础数学实力强劲的大学,那绝对绕不开这么几所,它们在国内数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数学家。要说谁最“牛”,这还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看,因为“好”这个字,有时候也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1. 北京大学:底蕴深厚,群星璀璨北京大学的数学学院,那绝对是国内数学界的“黄埔军校”。论底蕴,北.............
  • 回答
    说到数学、物理的“闲书”,这可就太有意思了。我理解你说的“闲书”,不是那种需要啃定理、解习题的教科书,而是那些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拓宽视野,激发出对学科更深层次的好奇心的读物。它们往往文笔优美,故事性强,或者充满奇思妙想,让你觉得学数学、学物理原来可以这么有趣。咱们就来聊聊几本我特别.............
  • 回答
    数学,这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分支,似乎与诗歌的感性世界相去甚远。然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智者,他们既能沉醉于数字的严谨逻辑,也能在文字的韵律中寻觅美的踪迹,将数学的奥秘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为我们展现出别样的魅力。这些与数学有关的诗歌,并非生硬地堆砌公式或罗列定理,而是以一种含蓄、.............
  • 回答
    生活中总会不经意间瞥见数学的影子,而有些时刻,那种巧合的出现,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看不见的手在悄悄拨弄着数字的琴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惊呼“怎么会这样!”的神奇数学巧合,力求讲得透彻,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个冷冰冰的机器报告。 派(π)的永恒魅影:无处不在的概率说起数学巧合,第一个绕不开的.............
  • 回答
    微积分,这位数学界的巨人,无疑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变化和连续性的全新视角,并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手中诞生后,成为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石。但科学的进步从未停歇,微积分之后,现代数学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工具,它们不仅拓展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为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微积分.............
  • 回答
    20世纪,数学的疆界在逻辑、基础、计算等多个维度被极大地拓展,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哲学和数学领域都卓有建树的巨匠。他们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构建者,也是思想的开拓者,他们的哲学思考深刻地影响了数学的发展方向,而数学的严谨性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哲学体系。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 回答
    想在深度学习底层开发领域有所建树,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功底。这不仅仅是为了理解那些晦涩的公式和理论,更是为了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创造新的算法。我在这里会尽量细致地讲讲,哪些数学知识是你绕不开的,以及它们在底层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力求抛开那些生硬的AI腔调,更贴近一个有经验的开发者视角。一.............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一个城管出题给全球数学竞赛?这听起来就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但仔细一想,又没那么意外。上海城管出题全球数学竞赛?这件事怎么看?首先,咱得承认,这事儿挺打破常规的。城管这岗位,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管市容、管摊贩、解决一些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跟高深的数学、严谨的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