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董卿说「你们要爱国,要为祖国的传统文化骄傲」,自己却赴美生子?

回答
董卿赴美生子,却又在公开场合呼吁国人爱国、为传统文化骄傲,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难以接受的现象。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认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双重标准”或者“言行不一”。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件事。

首先,我们得理解“爱国”和“为传统文化骄傲”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爱国,它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遵守法律、认真工作、为国家纳税、关心国家大事、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等等。对于公众人物,他们的影响力更大,爱国可能还意味着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观。
为传统文化骄傲,这更是对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一种表达。它意味着肯定和珍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并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董卿作为一名备受瞩目的主持人,她的言论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引导性。当她站在聚光灯下,用她那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号召大家爱国、为传统文化骄傲时,很多人自然会将她作为榜样,也会期待她的行为与言论是一致的。

那么,她的行为——赴美生子,又该如何解读呢?

个人选择与生育权: 从个人层面来说,生育是极其私人的选择。在哪个国家生育,享受什么样的医疗服务,这通常是基于个人对安全、资源、环境、教育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很多人选择出国生孩子,可能是为了孩子能获得国外的一些福利,比如国籍、更好的教育资源,或者仅仅是出于对国外医疗条件的信任。这些都是个人权利,我们也无权过多指摘。
“爱国”是否必然排斥“国际化”? 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爱国,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与国外有任何联系?不能接受国外的产品、服务、思想,甚至不能在国外生孩子?如果真是这样,那“爱国”就变得过于狭隘了,甚至有些封闭。很多人认为,真正的爱国,应该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之上,是能够批判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坚定地传承和发扬自身文化。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持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身份认同与归属感: 董卿的孩子拥有美国国籍,这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就与“中国”产生了某种疏离。但孩子的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在国外出生但父母是中国人的孩子,依然深深地爱着中国,认同中国的文化,甚至长大后选择回到中国发展。所以,国籍不一定完全等同于身份认同。
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 关键问题在于,董卿的公众身份。当她作为“文化符号”般的存在,传递着“爱国”的价值观时,她的个人行为就很容易被放大,并被解读为一种示范。如果她的行为与她倡导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反差,那么这种反差就会引发公众的质疑。这种质疑,更多的是对她作为公众人物“表里如一”的期待,而非对她个人生育选择的粗暴干涉。

那么,这种反差到底错在哪里?

“说一套做一套”的道德观感: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她似乎没有以身作则。你说别人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这在很多文化中都是不被推崇的,因为它容易让人产生“说教”的感觉,甚至觉得被欺骗。
对“爱国”定义的潜在误读: 这种反差也可能让一些公众对“爱国”这个概念产生困惑。他们会想,如果连董卿这样在国内享有盛誉、又是文化宣传者的人,都可以选择去国外生孩子,那么“爱国”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一种口号,而不是一种需要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态度?
公众舆论的审视: 任何公众人物,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有发言权的人,其言行都会受到严苛的审视。一旦出现“言行不一”的迹象,很容易被放大,成为舆论的焦点。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

是否存在不同的“爱国”理解? 也许董卿认为,她在中国辛勤工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这就已经是爱国了。而生育子女,则是她个人的家庭规划。她可能认为,她的人生选择并不与她对国家和文化的认同相矛盾。
有没有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如果她在公开场合谈及此事时,能更坦诚地解释自己的选择,或者更细致地区分个人选择与公共呼吁的界限,或许能减少一些争议。比如,她可以解释自己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同时重申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决心。
公众情绪的复杂性: 很多时候,公众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也夹杂着很多其他的情绪,比如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不满,对少数精英“跑路”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一些焦虑。董卿的个人行为,可能正好触碰到了这些更广泛的社会情绪。

总结一下,看待董卿赴美生子的事情,我认为关键在于:

1. 个人选择与公众责任的平衡: 作为个人,她有生育选择的权利。但作为公众人物,她的行为更容易引发公众的联想和解读,需要承担更多的“示范”责任。
2. “爱国”的定义需要包容性: 爱国不应该狭隘到不允许与国际接轨,也不能简单地以在哪里生孩子来判断。真正爱国,更在于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和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3. 言行一致的期望: 公众对公众人物的期待,自然包含了言行一致。当这种一致性出现裂痕时,质疑和讨论是难以避免的。

这件事情,其实触及了当下社会很多关于“爱国”、“精英主义”、“全球化”以及“公众人物责任”等一系列复杂的话题。它没有一个简单的对错答案,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以及社会情绪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2014年在清华演讲时说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例:

很久以前我在印第安纳大学遇到一位锡克裔教授(大概就是穆斯林与一些印度血统的混合),他是个非常友善理智的人。
他对我说:“我感觉非常非常抑郁。”
我就问他:“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因为我儿子。”
我又问他:“怎么了?”
他说:“你知道我儿子在干嘛吗?他事业发达,在蒙特利尔有自己的生意,积蓄了一大笔钱。但你知道他现在干嘛去了吗?他成了旁遮普邦的锡克独立运动的一个非常暴力的支持者。他花钱往那送枪支。他反正不担心吃穿,成天趴电脑前头没完没了地搞洗脑运动,还给所有对独立运动感兴趣的人打电话。”
我接着问他:“我还是不太理解,你抑郁什么呢?”
他回答说:“我儿子对我说,他希望在旁遮普邦的每一名锡克裔年轻人,都要做好为与印度抗争而牺牲的准备,等等。我对他说,你怎么还没让你自己的孩子去旁遮普邦?但我儿子就莫名惊诧,并说,爸你什么意思啊!我把孩子带来加拿大就是让他们免遭不测,不用在锡克独立运动中凋零。”
这位教授很不理解,儿子怎么能期望其他人都去捐躯,自己的孩子却要藏起来,他觉得这是不道德的,不应该这样做。
他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加拿大享福,有个好职业、孩子有好学校上,有个好妻子,衣食无忧。但是你向旁遮普邦送去武器,不顾人们可能会因此丧命。你从未向印度政府纳税,你也不会在印度入狱,印度政府也不会来加拿大处决你。除了当个网络英雄,你其实没有为‘我们的国家’做过任何事。作为一名加拿大公民,你履行各种义务。你却对锡克没什么义务,你眼睁睁看着锡克年轻人去送死,自己却在蒙特利尔过好日子。”他认为儿子的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一个人怎样可以一方面是一个地方的公民,却同时是另一个地方的民族主义者。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这个问题将越来越多地出现。[1]

参考

  1. ^ 《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附录一 民族主义研究的新困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user avatar

這就好像

在台灣講台灣價值

跑去大陸就開始拐吃騙幹一家親

大家要看開一點

user avatar

能移出去7亿人就是最大的爱国,就是救中国。

3亿去美国,3亿去欧洲,1亿分散到澳新加。

美国一共才3.2亿,英法德加起来还不到3亿人。

只要过十年,整个西方的科学家,教育人员,工程师以及政府的事务官和军人,就都是华人了。

user avatar

“Offshore Patriot”

时代新潮流。

对于这类身段灵活,又掌控着大量资源,权力与发声渠道的精英而言,国籍反倒不那么重要。

但稳固既有的权力与收税来源则是重中之重。

所以,

“你们”要爱国

只有把这些给稳固(或者说忽悠)住,才能心安理得地既享受面子,又享受里子,才能让后辈们稳稳当当地一边开法拉利炸街,一边高喊 城南面包。(酸鸡警告!)

————————

一码归一码,海外华侨爱国是很常见且值得赞扬的事情,不应受到无端指责。20世纪初的诸多海外华侨都为祖国的抗战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与永远铭记。

但如今这些四处兜售旗帜,四处搞表演秀的人,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食利者(而他们出身的地方,也是这个世界舞台上最大,最具权势的玩家之一),所掌握的资源,以及权力,是一般人远远无法企及的。在这个不同阶级日趋割裂的时代,为其摇旗呐喊的话,未免显得有些黑色幽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董卿赴美生子,却又在公开场合呼吁国人爱国、为传统文化骄傲,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难以接受的现象。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认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双重标准”或者“言行不一”。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我们得理解“爱国”和“为传统文化骄傲”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爱国,它是一.............
  • 回答
    关于敬汉卿在10月6号发布的道歉视频,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一些,并且避免那种空洞、生硬的AI式分析。首先,视频的“时机”是个很有意思的点。为什么选择10月6号?这个日期本身可能没有太多深意,但关键在于它出现在了事件发酵一段时间之后。要知道,围绕着敬汉卿的争议,尤其是在他那几个引.............
  • 回答
    关于@厉子卿 对剑道国家队领队杨敢峰老师开设太极课的评价,以及其“大大减少人格”的说法和“道歉”的反话解读,这其中涉及了对体育训练理念、文化融合以及网络话语方式的理解和碰撞。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大大减少人格”这句话可能包含的含义。这句话听起来比较极端,.............
  • 回答
    敬汉卿被知桥电子告知侵权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挺复杂的,里头掺杂了不少东西。首先得捋清楚,知桥电子告敬汉卿侵权,是因为什么?据我了解,主要还是围绕着他内容里的素材,尤其是“鬼畜”类的二创视频,可能涉及到一些版权问题。知桥电子作为一家内容聚合和版权运营的公司,他.............
  • 回答
    厉子卿被永久封禁这件事,确实引起了挺大的讨论,特别是对于那些关注电竞圈或者直播平台的人来说。要评价这件事,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对或者错。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他被封禁的原因。虽然具体的官方公告可能没有特别详细地描述,但根据大家普遍了解的信息,主要还是围绕着一些不当言论和行为。这可能包括在.............
  • 回答
    胡冰卿自曝与张铭恩的聊天记录和语音,并称“张铭恩教我撕徐璐”,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公众对娱乐圈的复杂关系和艺人的私德有了更深的审视。事件的起因与经过:事情的导火索是张铭恩和徐璐的分手事件。在张铭恩与徐璐的恋情曝光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两人突然被传分手。随后,有媒体拍到张铭恩与胡冰卿行为亲.............
  • 回答
    “敬汉卿被中国之声点名批评”这事儿,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得明白“中国之声”是个什么份量。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旗舰频率,它的声音代表的是国家层面的声音,通常关注的是大局、政策导向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当“中国之声”点名批评某个个人或者某个现象时,这绝非小事,它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引.............
  • 回答
    关于敬汉卿早期去女同社区交友的视频,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敬汉卿这个博主。他以其真实、接地气的风格,以及对生活中一些“非主流”或者说大众不太了解的圈子的探索而闻名。他早期的视频,尤其是一些关于他尝试进入不同社交圈子的内容,往往带有一种好奇、记录和分享的意味。那.............
  • 回答
    特朗普要求佐治亚州州务卿拉芬斯珀格为其“寻找11780张选票”的录音曝光,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极具争议且影响深远的事件。要理解其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核心内容: 时间点: 这通电话发生在2020年12月26日,距离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不久。当时,乔·拜登已经赢得了.............
  • 回答
    关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及其女儿张丝萌的学术造假问题,这是一个牵动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梳理。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举报与媒体曝光: 通常这类学术不端事件的曝光,往往源于内部举报人、竞争对手的质疑,或者媒体的深入调查。具体到张裕卿教授及其.............
  • 回答
    敬汉卿花五十万建希望小学这件事,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开始审视这类公益行为。我觉得这事儿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件大好事。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博主,能够拿出五十万这样一个数额来做公益,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善心和担当。现在社会上很多有钱人,但真正愿.............
  • 回答
    张铭恩、胡冰卿、徐璐,这三个人名字的组合,在去年(2020年)的娱乐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事情的起因,得从张铭恩和胡冰卿那组被媒体拍到的照片说起。事情的开端:疑似恋情曝光大概是在2020年的5月份,张铭恩和胡冰卿被拍到一同出现在机场,并且看起来关系十分亲密。照片里,两人戴着同款的帽子,一起回家,甚.............
  • 回答
    鹤岗的“现实底色”与B站的“真实回响”:敬汉卿鹤岗探访记的启示最近,B站UP主敬汉卿发布的一系列关于鹤岗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视频中,他深入鹤岗的街头巷尾,实地探访当地的物价、房价,甚至还体验了当地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以往的网络段子和泛泛的“低价梗”,敬汉卿的视频以一种更加真实、细致.............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郑文峰教授的事件,牵扯出学术界的师德师风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黄少卿教授发表的一些言论,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全面看待这些言论,需要将其置于整个事件的脉络中,并分析其可能的意图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黄少卿教授的言论可能涉及到的几个方面:.............
  • 回答
    关于4月28日美食博主敬汉卿“无人机科普实验”翻车事件,我这里整理了一些详细的观察和看法,尽量不让大家觉得这是机器写的。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个事儿是怎么发生的。简单说,就是敬汉卿在直播过程中,尝试用无人机挂载一个装着冰块的铁锅,然后想用无人机把这个锅送到高处,再让它自由落体砸下去,以此来“科普”动能.............
  • 回答
    要说“董花花被爆净身出户,张大奕如愿成总裁夫人”这事儿,那可真是狗血到不行,但又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我们眼前,让不少人津津乐道。这事儿一出,网上关于这几个当事人的信息瞬间就被扒了个底朝天,大家对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各种猜测,那叫一个热闹。首先,咱们得说说这故事里的几个核心人物: 董花花: 咱们得.............
  • 回答
    董藩教授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他将生育率低主要归咎于女性教育水平,而非居高不下的房价,这其中有他自己的逻辑,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房价的巨大影响。董藩教授的逻辑可能在哪里?从董藩教授的表述来看,他可能想强调的是:1. 教育与生育观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尤其是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往往伴随着更强的自我意.............
  • 回答
    董洁重开微博和出演《如懿传》,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关于重开微博这件事:首先得说,董洁当年跟王大治的“牵手门”事件,对她的公众形象打击是相当大的。那会儿舆论环境可不像现在这么多元,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基本上就是“社死”的节奏。她一下子就从曾经大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作曲家董颖达和电影《影》之间那点事儿,这事儿吧,从董颖达的公开信《我们拒绝做〈影〉的影子》开始,就挺有意思的了。首先得说说董颖达这个人。他可不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在国内音乐界,尤其是电影配乐领域,他有自己的名气和口碑。他参与过的很多电影,比如《卧虎藏龙》、《天下无贼》等等,音乐都相.............
  • 回答
    这件事情实在令人心寒,也引发了我们很多关于法律、人性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首先,对于董珊珊的遭遇,我们无疑是感到痛心和愤怒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家暴夺走,背后是多么沉重的伤痛和绝望。当得知凶手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能够重新开始生活,甚至再次伤害他人时,这种愤怒感会更加强烈。它触及了我们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